APP下载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治课理论课高中生

和 晋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和 晋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发展。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高中也正是启发学生智慧的关键时期。政治课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参与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状况的分析,找出思政课在教学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改进建议。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能力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思政教育工作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这就要求高中思政理论课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观念教育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协同发展,注重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同学生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从“单板传授”教学模式转向“启发思考”模式,并对阶段性课程板块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论证[2]。

当前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多数是以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为中心开展的,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背离,缺乏趣味性,其结果是,一方面造成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课堂实效大打折扣,学生对于知识点往往是得其行而不知其意,只需满足考试所需即可;另一方面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思维方式的锻炼停滞不前,这种现状必然影响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与分析能力,成为目前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症结所在。

1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缺乏个性化

目前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单一,以思政课教学大纲及书本知识为限展开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应试能力,满足考试基本所需。从学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看,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条知识的掌握,而应该考虑到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与自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应给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生活成长环境“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培养学生基础解题能力的基础上,应解放学生创造的天性,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他们学习的活力与创造力,使他们成长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努力适应大步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3]。

1.2 新课改革的发展停滞不前

新课改要想完成“长征式”的改革,就需要不断的从失败中发现合理的成分,为课改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新课改的完成离不开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作为面对面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人物”,这种无味且单调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只知一味的依赖教师,对老师讲解的知识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缺乏自我反思和质询的能力与勇气。如果一味的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将新课改流于形式的话,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1.3 单板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需求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其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教学互动,教学过程机械,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做标本来训练,当作增肥鸭子来填充,在备课时只注重自己讲授知识点,缺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思考”的耐心,只求单纯的解决难题,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抑制了学生自我天性的解放,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缺少发散式的思考,缩短了学生必要的理解和思考时间,长期以往,学生在思政课中的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继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使学生沦为听课、刷题、应试的机器。

1.4 思想政治课难以吸引学生的目光

心理学研究发现,能力的有效形成和知识的形成最为主要的区别是在于主体的亲身实践[4]。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缺乏对学生在思政学科学习上主观能动性的重视,过度的抬高教师的地位。学生主要依靠教师的传授才可以获得知识,依靠教师的讲解才可以掌握知识,依靠教师的考察才可以知道自己的发展状况,在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机械式的学习过程将会成为学生本我化发展的拦路石。

2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新进行的基础课改的重难点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意识与能力[5]。思政理论课作为中学根本性的课程建设来讲,其核心要求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少,高中学校也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以学生为核心,充分考虑学生各自发展的需求,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围绕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过程与育人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途径来吸引学生的关注点,使思政理论课能更“亲民”、更“接地气”,让学生们体会思想政治课的“美”。

2.1 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课改进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增强学生们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他们自己体会到难点解决后的收获感,继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可见,我们需要让学生自主地质疑,去发现问题。只有鼓励学生勇敢提出问题,才能形成头脑风暴,促进高中生发现、解决疑问习惯的养成。学生在自我反问、质疑的基础上,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真的欲望,多角度、多维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在面对政治教材的某些观点、相关学习资料时要敢于提出质疑。许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错误与疑点。如教学用书与教学辅导资料存在某些冲突、习题参考答案与自身解答结果存在矛盾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要善于发现问题,面对与自身答案不符的权威资料时,首先应多方论证自身答案,在坚持自己的结果时要敢于提出质疑,通过与授课教师的交流学习寻找解决方案。加强学生对权威的辩证思考力与判断力,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认识、解决问题,这在促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学生自主求索的精神。

2.2 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实践能力

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领学生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授课内容同时下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联系起来,全面理解和掌握我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所推行的基本路线与重大战略决策。培养学生运用马恩、列宁、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于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不能脱离中学生的实际,不能要求中学生去解决他们力所不及的问题。新的思政课程改革建设,讲述了从改革开放到商品经济、道德与法律、过去与当下、国内外政治局面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讲述当下的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建设及亚投行等相关内容,弥补课本的滞后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另一个任务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高中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不能仅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能仅停留在学生对于细小知识点的把握,它关乎的是如何培养学生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是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细节,分析思考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用所学理论去辨别是非的习惯与能力。

因此,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主动从“主导”的高台走下来,以友好的态度去缓和师生关系,与学生处在同一平台,使学生能放飞自我,敢于发问、敢于质询,自发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同时,教师应多思考思政课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如开展情景演绎教学法,做到在学习过程中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得以天马行空的思考当前情景的表现形式,既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也能使理论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中,提高了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2.3 调动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兴趣

思政教育作为一门具有时代性、开发性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们走出校门,多关注社会现实。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的对外形象与国际地位、了解国内保障民生的福利政策等,关注当前国家五大新发展理念、经济增长新形势、百年奋斗目标等,逐渐树立社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日常实践过程中,从日常生活中捕获热点信息,思考所讲的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的相关性,以高度的责任感教导学生形成对国家热点事件的正确看法和认识。这也是思想政治课的基础之义,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们提高捕获热点政治信息的敏感度,培养他们的动脑能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和亲切感。

3 结语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教化”学生是一个耗时长久的工程,它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要紧贴学生生活、紧贴社会现实,采取多变、灵活的教学途径与策略,启迪学生思维,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发自内心的认同思政教育相关理论,将所学所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王洪波.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2.

[4]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 金世红.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113-115.

G633.2

A

和晋(1994—),男,汉族,山西运城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课理论课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如何上好政治课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