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反思性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017-03-11查建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反思性浮力物体

查建军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江苏苏州 215121

引导反思性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查建军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江苏苏州 215121

在目前的教学中,初中生的学业负担相当重,很多学生只有应付之势,没有反思之力,导致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而反思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是提倡学生从课前、课时、课后、测试等环节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重新认识,从而找出其中的偏差进而提高思考效率,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反思性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1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物理学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方式,重灌输,重结果。因此在学生潜意识中,教育就成为了一种传递,学习就成了单纯的记忆。而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只有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才能显现,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能力。反思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它提倡学生从课前、课时、课后、测试等环节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重新认识,从而找出其中的偏差进而提高思考效率,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会主动有效地调控自身的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进而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 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实施方法

2.1 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反思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课前预习就好比磨刀,是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是否预习或预习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反思,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具体体现。那课前预习该反思些什么?该如何反思呢?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把一些重要的现象、概念、结论等作标记,然后要反思,哪些地方自己还看不懂,哪些地方与自己的理解不同,自己再作一些思考,若还不能解决,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他们有急于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因而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更高,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如:在讲授《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课时,我让学生先预习,他们通过预习本节的内容基本上能理解和掌握,知道电路的连接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即串联和并联,并且能说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串联的用电器同时工作同时不工作,并联的用电器能单独工作。然后进行预习反馈:马路上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熄灭,但这是并联,很多学生都不理解。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当我们分析马路上的路灯连接方式时,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讨论,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理解更深刻。当我提出能否用你在生活中的现象来再次说明,如:各个教室中的喇叭的连接方式是什么?同学们回答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更好。

2.2 课堂上引导学生随机反思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解惑。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完成本节课教学的任务。即使有反思也是教师包办代替的多,从而导致了学生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长期以往,学生失去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教,失去了思维创新的欲望,慢慢的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当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时候,只有让他自己反思到错误的根源,在反思中得到体验,才能真正成为他的一次教训。

如:在设计实验 “探究底面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的下底面哪个更粗糙?”教师不必帮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相反应该先让他们展开积极的讨论,然后一起来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最终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学生提的方案中出现最多的是:将木块和铁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拉力的大小来说明粗糙程度:拉力越大,说明底面积粗糙。教师引导学生反思:(1)通过比较拉力的大小来说明粗糙程度的思路是有道理的,因为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匀速直线拉是有必要的。摩擦力的大小确实是和粗糙程度有关,因此这样的设计方向是对的;(2)为什么要给定“底面积相同”这一条件,底面积对摩擦力是否有影响?如何来验证?(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最后一致认为:底面积不会影响摩擦力,因此底面积相同属于干扰信息,真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引导学生继续反思:(1)既然有两个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刚才的设计是片面的:其中忽略了压力的影响,因此实验过程中每次单独拉一个物体是不可行的,因为两次两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把摩擦力不同归结为粗糙程度不同是没有说服力的。(2)根据控制变量法:本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要保证压力相同,而放在水平桌面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就等于自身的重力大小,如果木块和铁块的自重一样就好了。可题干中没有说它们的自重相同啊?怎样保证桌面受到的压力相同呢?如果把两个物体叠加在一起,一次木块放在下面,铁块放在上面,另一次颠倒过来不就全解决了吗?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既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反思时间,又留给了学生足够多的反思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反思时去争论、评价、比较、归纳、总结解决的。作为教者,我们真的不必担心学生的反思会耗费时间,必须知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产生学习的良好效果,也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从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样的反思还是很值得的。

2.3 课后引导学生小结反思

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应该要求学生及时进行知识、技能、情感的反思。如:这节内容共讲了哪些问题?掌握了哪些?学到了哪些方法?哪些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今天我学习这节内容时困惑有哪些?要求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自己向自己解释理由。这样做不但能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加工过程,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引起共勉。

如:在学习《浮力》后,我引导每位学生交了一份反思作业,部分作业如下:(1)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里的排开是有特定含义的,当把一个物体放进溢水杯后,如果溢出水的重是5 N,它受到的浮力不一定就是5 N,因为有一种可能溢水杯里的水不满,一部分水虽然排开了但没有排出来,最特殊的假如溢水杯底面积很大,装的水很少,放一小块铁可能液面上升可还不到溢水口,那就没有水溢出,难道就说它不受浮力了吗?反思:看来做习题之前先要仔细审题,考虑问题要全面;(2)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也适用,也就是说人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老师和我们一起计算得到一名中学生受到的空气浮力小于1 N,难怪以前在用弹簧秤称小块铁块的重力时不考虑它的浮力,原因是浮力与重力相比太小了,可以忽略了;而浸在水里称时弹簧秤的示数变小是因为水的浮力较大不能忽略,原来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才造成了浮力的大小不同,和物体的密度是没有关系的,反思:看来在运用公式计算时要注意每个量的真正含义,不能生搬硬套;(3)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可知: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有关,而和物体自身的重无关,反思:所以以前觉得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沉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的观点是错误的;学生的这些反思中,既有对概念形成的反思,又有对解题过程、解题思路的反思,而且注意了前后知识的反思,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大大减小学生再犯同样错误的几率,这样就可以在反思中进步、升华,进而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4 测试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测试的意义在于查漏补缺和总结进取。测试后的反思是指学生在教学测试后对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方法以及产生的结果的反思,以便学生及时采取措施,加于补救,才能在未来的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有好几个学生写成3×108 m/s。事后我把题目重读一遍,特别把“在真空”读重音,然后问这几个学生该填什么答案,学生异口同声是:“0”,他们做题时理解成光在真空的速度;又如:求初温是20℃,质量为5 kg的水升温50℃,吸收的热量时,不少同学用30℃进行计算的。当然学生测试中出错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其实对于填空题,如有失误往往是源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上的偏差,学生要做的是在反思时,细读概念、原理以及相关的图形,理解老师总结出的常见结论。

学生答卷的时候常出现的问题:在考试的时候明明记得自己写的是这个答案,但试卷发下来一看,写在卷面上的却是另一个答案,当然不可能是别人把他的答案给改了,学生自己也莫名其妙。其实这是学生在写答案的时候注意力分散造成的。事后有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写到:“我读题的时候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家作业时经常边听音乐边写,或边做作业边做小动作,或者边看看别的书,这样不仅影响了我做作业的速度,而且也导致了正确率的下降。当然我如果做完试题之后再多复查复查,那也会对事情有一定的补救作用,但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和我一样总是不这样做,以为‘做完’了就等于‘做好’了,看来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努力学会如何复查各种类型的题,并且在完成练习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复查,一个阶段以后,我们一定会养成复查题目的好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仅仅有益于我们应付考试,更有益于我们的学习。”因此当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时候,只有让他自己反思到错误的根源,在反思中得到体验,才能真正成为他的一次教训,从而改善他们认知结构中不完善的地方,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必须从课前、课时、课后等环节引导学生常用反思,用好反思,学生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探索,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反思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1] 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杨禹存. 教学反思的作用[J].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06 (7) :42.

[3] 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J].生活教育 , 2014 (6) :42.

G424

A

猜你喜欢

反思性浮力物体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神奇的浮力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