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特殊体质学生的教学方法探讨
2017-03-11邹来超
邹来超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江苏南京 210000
中学体育教学中特殊体质学生的教学方法探讨
邹来超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江苏南京 210000
本文通过资料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特殊体质人群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强调说明特殊体质的学生群体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不应当受到“冷遇”,而应当得到应有的关爱和重视,并为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的体育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特殊体质;体育教育;教学方法
中学体育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其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改善和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然而,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对待因伤、病或者其他身体生理原因不能参与体育课正常学习和锻炼的学生,差不多都采取了“见习”的处理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见习生”基本处于“无管理无锻炼”的状态。随着运动科学的发展,以及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健康目标中心地位的确立,对这些特殊体质的“见习生”的处理备受关注。学术界对中学体育课中特殊体质学生,或者叫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多见[1]。本文通过资料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特殊体质人群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强调说明特殊体质的学生群体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不应当受到“冷遇”,而应当得到应有的关爱和重视,并为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的体育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特殊体质学生的基本定义和分类
1.1 特殊体质学生的基本定义
特殊体质学生我们也称为“见习生”,主要是因为该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原因,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课锻炼,所以跟体育教师请假要求见习。他们主要通过“见”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但实际上,这部分学生往往只有“见”而没有“习”,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
1.2 特殊体质学生的分类
1.2.1 身体损伤类
一般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即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一次性的作用而导致受伤,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为短暂。慢性损伤体现在软组织的慢性损伤,骨的慢性损伤和软骨的慢性损伤,一般为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处理不当而导致复发者;劳损伤,由于运动负荷安排不当,长期超负荷运动而超出组织的承受能力。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较长。
1.2.2 急性病类
急性病,指发病快速、病情变化不稳定、症状较为严重的疾病,例如中枢神经系统:脑溢血,脑梗塞,冠心病等; 心血管系统: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脑病等; 呼吸系统:呼吸衰竭,肺梗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等;消化系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等; 泌尿系统:肾功能衰竭等; 其它:各系统癌症。 很多突发性疾病都会引起发烧. 常见的有:急性阑尾炎等。
1.2.3 慢性病类
慢性病是一种多变并且比较缓慢的疾病。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某种病类不易察觉,生病时间较长而且不容易被治疗,缺少专业的发病原因,病情比较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发现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如高血压、频繁性感冒、神经衰弱、关节炎、支气管炎、哮喘、习惯性便秘、白血球或血小板低下、慢性胃炎、肥胖、高血脂、高血粘、血管硬化、冠心病、慢性肝炎、胆囊炎等,这些慢性病具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危害且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1.2.4 心理偏常类
心理偏常类的学生一般分四种:一是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在以前的运动锻炼中受过伤或者感受过失败的痛苦滋味的,从而产生自卑感,缺少勇气和信心的那部分学生,因此他们会在体育课中躲避自己的缺点,把自己隐匿起来,不愿意参加学习锻炼;二是指对于一些课程中技术要求高,学习压力大的项目,因为学生自己本身缺乏耐心,急于求成,从而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失去耐心;三是指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甚至嫉妒反感,认为太累太辛苦,主要体现在部分女学生身上;四是指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体育教师,对他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反感的情绪,致使他们讨厌体育课,逃避体育课。
2 特殊体质学生的教学的基本原则
2.1 循序渐进原则
在学校中安排教学任务要有一个系统合理的方案,教学任务要按照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发展顺序,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教师可为特殊体质的学生设计一些有意义或者以具有引导性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问题,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意识,让学生都能够克服困难、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如武术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安排,可按照当前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的情况安排基本的拳法和腿法技术动作,让特殊体质的学生先学习,然后再安排组合动作的技术逐渐到一串联的技术动作,激发特殊体质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感受学习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个自我心理调节的过程,同时可使特殊体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增强学习信心,摧毁他们的负面情绪,使其情绪朝着正面、积极地方面发展。
2.2 区别对待原则
区别对待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异同及特点,利用教学原则中的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得到对自己有利的知识。在体育课中,因主观、客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同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身体以及伤病等情况。区别对待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特殊体质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学不好”和“学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和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增强,让每个学生在不同情况下获得发展,让正常体质的学生更加优秀,让特殊体质的学生能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特殊体质的学生也能达到教学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3]。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得到相应的锻炼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2.3 适量负荷原则
在体育课程中对待特殊体质学生应该采用较小量的自主练习。爱玩、爱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即便是特殊体质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中可以适当的分配给那些学生一些练习器械,如给他们每人分配一个篮球、足球、排球等,让他们也能在见习的情况下做一些轻量的运动。如果这样安排,我认为那些特殊体质的学生应该是很乐意参加的。
3 特殊体质学生体育教学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3.1 身体损伤和急性病类
我们在正常的体育教学当中,对于一些有急性病或者运动损伤的学生,应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运动。比如心脏病,肾功能衰竭,阑尾炎这些较为严重的急性病,应该安排他们静坐修养,这些体育教师应在课前对他们进行妥善安排。又如身体扭伤、擦伤、拉伤或者外科手术刚刚痊愈,教师应根据他们受伤的位置安排不同的体育锻炼。肌肉与韧带的拉伤,骨折以及擦伤扭伤的学生,受伤期间应该坚决反对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而恢复期间,教师应该先教会他们如何进行按摩治疗,加快恢复的时间,然后再安排他们进行小幅度的徒手操,短时间的慢走运动。如上肢肌肉拉伤,可以安排他们进行下肢的力量和灵敏训练,像拉韧带,高抬腿等。反之,下肢的扭伤,拉伤等,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上肢的训练,像俯卧撑,引体向上等。
3.2 慢性病类
一些有高血压、哮喘、支气管炎或者频繁性感冒等这些慢性疾病的学生,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提前了解情况,让他们该请假的尽量请假,在安排他们做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时也要格外慎重,更要避免长期请假而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对其他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在处理这些学生时,可以根据他们的性别,年龄运动习惯安排一项或者多项适宜的体育锻炼。如:(1)慢跑,病情不是很严重的,可制定4~5圈的慢跑,每次运动的时间最好不超过10 min;(2)24式简易太极拳,太极拳含蓄内敛、急缓相间正适合特殊体质的学生练习,学生练习时可以增加联系时间和练习次数达到增加运动量的目的;(3)慢走,对那些有慢性心脏病、哮喘等的学生是最好不过的锻炼方式,因为慢走运动量较容易控制。慢走时步伐要稳,呼吸要节奏,这是锻炼心脏和提高心脏工作能力的好方法。
3.3 心理偏常类
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差,缺乏信心,缺乏勇气或者自身残疾怕同学笑话的学生,他们往往为了逃避自己缺点而躲避体育锻炼,教师应该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所想,在体育课上,鼓励他们积极的参加训练,多给予他们赞扬,积累他们的自信。而对于那些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不喜欢运动,怕苦怕累,不喜欢教授自己的体育教师而没病装病偷懒的学生,一经发现,教师应该严肃处理,因为这些行为,往往会打击其他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情绪。该给予他们应有惩罚。在课后通过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尽可能的减少“假见习”的学生。
4 对特殊体质学生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师在平时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兼顾到辅助疗法的诸多禁忌,如急性病、37.5℃以上的高温、内脏出血、骨裂、骨折等,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刻停止体育锻炼,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2)教师在批评惩罚那些“假见习生”的时候,不可以用语言侮辱动手体罚,要给及他们适当的惩罚,用语言循循善诱,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体育的魅力与乐趣。
(3)教师在对特殊体质学生安排体育锻炼时,不可以对他们一概定论,统一安排。一定要在课前全方面的对他们的情况做深刻的了解,在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安排不通的训练,定要强调出针对性。如耐力训练对心肺功能的增强,力量训练对运动器官的增强等。
5 结语
研究中学特殊体质学生体育教学意义重大。总之,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见习是常有的事,是我们不应该忽略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特殊体质学生也是大集体中的一员,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也不能一味的放纵他们只“见”不“习”,要保证他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掌握基本知识,并且适当的参与运动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钻研体育教材,深入了解,熟悉教学内容,才能合理科学的安排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根据特殊体质学生的伤、病程度,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锻炼项目,并达到一定时间保证和适宜的运动负荷保证。同时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对体育课的厌烦心理,以达到让他们都能自觉上体育课,都能热爱上体育课的目的,不断增强他们的体质[4]。因此,合理安排特殊体质学生的见习活动和加强对体育课的组织管理这些方面,不能忽视,应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1]刘成.体育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5(5):12.
[2]徐启欣.对体质差生个性差异与体育教学特点的研究[J].体育科学,1984(3):19.
[3]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512(5):180-181.
[4]彭文革.普通学校开展休闲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
G633.9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