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清静中笃学在志业中前行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师德老师教育

孙 晴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于清静中笃学在志业中前行

孙 晴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功利浮躁的现代社会中,教师信念正一步步经受腐化与侵蚀,教育行业、教师群体均遭遇考验与打击。本文以学校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以思考者的角度,呼唤教育业精神家园的重建,鼓励教育者独善其身的回归,怀揣志业情怀,静心治学,崇高育人,做到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师德师风;修身;治学;志业;情怀

2017开年以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在师德建设月活动的开展中,我是一名学习者,也是一名思考者,利用这个大好的学习阶段,既是对我从教12年来教育心路的梳理与反思,也是对本人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充电与加油。之于教育,我希望自己一直做一个走在路上的思考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每一个教师在从业生涯中的教育终极目标,教育的伟大也就在此。那么,教师作为追寻和守护真善美普世价值的人,更该具备高尚的良知、独立的人格、纯净的心灵和正向的力量,始终听从教育的召唤、守护教育的清净,以教育为至上,为教育而存在。我以为,教师该是社会中最具良知的人,是对现实中不符合教育终极价值的所作所为最具敏感的人,对于各种思想矛盾、价值冲突和利益诱惑,都能保持高度的清醒,对鄙俗、野蛮、无教养和不文明,天生具有免疫力,不仅做到清者自清,还能让浊者变清。[1]而毫不讳言,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少,不能担负起公共精神的维护者,相反,变得市侩、庸俗和功利,动摇了教育师严道尊的地位,导致教师的口碑处于劣势。

教师应该是文明社会的缔造者、是崇高精神的培育者、是教育净土的维护者、是人性优秀的促进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古今中外,从古到今,教师的使命与功用从未改变、也不该改变。在今日中国,教师追求这样的职业理想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结合我校近期开展的师德建设活动,我将学习体悟与感受归结三点如下所述。

1 有理想、展活力,在追求中积极进取

经济的腾飞与快进,给当今时代烙上了浮躁与功利的色彩。各行各业都在没完没了地忙,难于静下心来读书做事。我们的教育领地是最需要心境的地方,然而急功近利的心态同样席卷教育从业人员,很多教师在狂热的竞争中陷入职业倦怠。教师是最讲人格素养与学识修养的人群,这既是教书育人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所以无论走的多快,一定不要忘记当初为何出发。精神家园是教师的“自留地”。严格的教学检查、激烈的技能大赛、竞争的职称晋级等,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谁都不可能完全超越,但要始终保留一份清醒,一点距离,免得被动地不理性地全部卷进去[2]。我认为,无论何时何地,身为教师,一定要有自己某一方面的专业特长,在相关的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与学习,观点独到,话语独立,始终作为理想信念为之奋斗。在这种状态中,教师就会有成就感,同时也让自己保持思想活力,保持高扬的精神,还能帮助抵制职业疲惫。给自己定位高一点,保留一点理想主义,那么学习、教学、生活就有目标感,就更有意思。最好的老师都不会满足于只当一个照本宣科、平庸不前的“教书匠”。

2 守规则,明是非,在育人中传递能量

老虎食人、命丧铁轨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可见漠视规则已成为部分国人的通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大字道出了教师教书和育人的两大功能,教书容易,育人难,这也是教师作为劳动者,又有别于其他劳动者的不同,在于老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举止和言谈,通过示范和感染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在学生和家长眼里,无论校内校外,不管学习生活,教师本人就是师表,是最直观、最标准的典范,是学生零距离的榜样。任何一名教师, 自觉不自觉的都该意识到这一点,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教育对象,所以教师的职业操守被任何一个行业来的都高。无声的“身教”更胜于有声的“言教”,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几十双、几百双眼睛盯着教师,谁也没有像老师这样受到严格的要求[3]。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尊重规则,抵制潜规则,明辨是非、善恶、曲直和美丑,传递给学生正面能量。日常工作中紧抓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合格的人民教师,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能量普惠所有教育对象。

3 讲仁爱,懂慈悲,在责任中实现价值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4]。

打好感情牌,提升人格魅力是新教育时代赋予教师的任务之一,好老师的眼神应该是慈爱、友善、温情的,透着智慧、透着真情。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慈共具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有爱才有责任。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他的人生价值就有多大。

高校是一个需要宁静的地方,在此工作的教师和读书的学生进入校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忘却曾经的成绩和掌声,忘却一时的满足和得意,解放心灵、释放真我,在宁静中寻找新的梦想。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常提醒自己,也不断鼓励学生在宁静中追问本心,在静气中坚守初心。当今中国,倡导“工匠精神”,我认为“教书匠”一词形象地道出了教师这个行业的本质,它不仅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志业。涉足教育,它作为三百六十行其一,是我们谋生的手段,但是教师一职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高于其它行业,它是将劳动者的生命与事业融为一体的一种职业,是一个你觉得只有干这个才过瘾的能够满足自身内心利益的职业。所以,我更愿意将教师看成是我为之奋斗的志业。这就表现出了教师品格与生活的统一、道德追求与努力工作的统一、生活意义与成就事业的统一。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身处当今社会,原本清高矜持的教书先生需要更大的自守与自持,由此更显静气的重要。教师是一个清贫寂寞的人群,更需要摆脱物质的奴役,在自我修身、安静思考、默默守望、执着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宁静的巨大力量。教师的成就感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培养多少伟人。也不单单是社会承认和单纯财富的聚集,而是一种灵魂参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如果人的自我实现没有满足,拥有再多的财富,享有再高的地位,其人生都是干瘪欠缺的[5]。所以从事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性志业,既不消极遁世,也不随波逐流是当下很多教师需要修炼的心态与能力。

在本文作结收尾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鲜活的画面:1940年5月初,正值梁漱溟先生在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那段时间,日军丧心病狂地轮番轰炸重庆,对此,梁先生无所畏惧,照常看书思考做学问。有一天,重庆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三位青年躲警报回来,看到操场上摆放着藤椅一张,打听后得知是有人在警报时间内搬藤椅出来看书。这人就是戴着一副无边框眼镜,身穿一身长袍马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梁漱溟。漫天硝烟中一张安静的藤椅、一袭整齐的礼服,是梁漱溟在展示他修身的淡定,这种静气从容的定力值得每个知识分子为之修炼,战时如是,盛世亦然。持消极观点的国人时常抱怨社会的高速发展,破坏了环境,浮躁了人心。我倒觉得这种论调是有失偏颇的,是片面的,我们不能把阻碍人类发展的因素完全归咎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弊端,而要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动起来,同时也需要静下去。新时期教师的职业就该如此,动静结合。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更新的教育理论、新型职称评定体系的构建等都是教育领域动态动作的呈现,这都是每个教师业务提升的重要一环[6]。但真正符合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是静,在喧嚣的世界,腾出片刻冷静的时光思考人生、研究学问;在浮躁的社会中,抽出须臾安静的时间,享受独处的妙处。在这个每个人都在跑的时代,教师坚持用自己的步伐和节奏,慢慢走。

时代结构剧变,处理新时代,需要新的智慧,新的工具。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份子,也是国家最幸运的宠儿。如果不比常人负重更重大的责任,如何担当起国家民族的赐予,今天,知识分子责任尤为重大,教师需要更深刻的自省能力,更开阔的处事哲学,更宏大的未来眼光,这些,初始起点不外乎师德修养的层层历练。师德建设月活动是一项有始有终的阶段性工作,但是知识分子如何找到新的位置,是每一个教师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巨大课题。先从这一刻起,让我们在道德高端和职业操守之间,于清静中笃学,在志业中前行,保持高扬的精神,独享成就与幸福!

[1]孔月霞,韩晓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J].中国轻工教育,2010(4):73-74.

[2]金芳英,石宏伟.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101-103.

[3] 韩泽春,王秋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51-152.

[4] 陈礼达,庞海芍.办大学力戒浮躁,创一流先正学风[J].中国高校科技, 2014(10):181-183.

[5] 唐国战.论大学生的浮躁与教育引导[J].教育与职业, 2005(26):143-145.

[6] 刘尧.大学要“宁静致远”[J].学习月刊, 2012(10):169-170.

G645.1

A

孙晴(1982—),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师德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