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业平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职业

李 威

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基于行业平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 威

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环保产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应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各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行业平台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依托行业平台,整合政府、企业、院所资源,探索出一条新的人才培养道路。

行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与“和平发展”并重的两大世界性主题之一,党中央“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意味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环保产业纳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代表了未来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方向,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可持续性等特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向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要大力发展的高端产业。

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环保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变得十分必要。学校与企业需求结合、学院教师与一线骨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支柱,在目前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将逐渐成为促进产业升级调整的关键[1]。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尤其和与行业经济特点相适应,必须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依托行业,面向社会,工学结合,紧密合作,才能培养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2]。

1 行业平台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背景

行业平台下人才培养指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行业平台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依据,以校企合作为抓手,联合行业内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平台下培养的人才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较强的技能,同时具备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能够在产业结构转型及产业跨界发展的新形势下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优化知识结构,达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目的[3]。

环保产业作为国家“十二五”以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了产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迫切需要大批服务一线的环保人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环境保护产业的“黄埔军校”,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做到教学与上岗的无缝对接,是学院义不容辞的工作。建立行业平台,整合产业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整合政府资源

仔细研究政府经济重心倾斜方向及发展特点,准确把握政府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加强学校与各级职能部门联系,及时调整学校发展重心。

1.2 整合行业资源

依托学校现有资源,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针对部分脱离产业需求的学科和陈旧的课程体系内容,邀请产业一线骨干技术人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及专业课程调整;针对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岗位对接慢等问题,吸引产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学院日常教学;针对学校实习实训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联合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拓“校中厂、厂中校”等创新合作模式。

1.3 整合院所资源

联合科研院所共同承接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获得发明专利、技术推广成果、新产品开发成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技术服务项目;与同行业中高职院校共同完善专业课程与专业群,建全专业体系[4-5]。

2 依托行业平台优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1 迎合行业需求,调整与优化专业设置

学校需要依托行业平台,服务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结合学院办学优势和特色专业群发展需要,建立以“行业、岗位、技能”为导向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6-7],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优化专业结构,优先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围绕这部分专业增设行业紧缺、就业岗位群明确的专业及专业方向,形成与行业发展相适应、覆盖行业主要职业岗位群、特色鲜明的专业格局。

2.2 瞄准岗位要求,确定与完善专业课程

根据行业与岗位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在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在课程设置中,将课程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有机结合,引入国内外行业证书标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突出技能与岗位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8]。如:学院依据省级精品专业“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对应的环境监测、室内检测、环境评价、水质分析、环境监测仪器维护、企业环境管理与监察等6大主要岗位,设置了包括分析与检验能力、环境监测能力、环境评价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等四大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了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推行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教学方法,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提高。

2.3 着眼行业建设,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根据服务环保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需求,将技术服务融入教学,产学研结合培育人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切合专业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学院在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分别建立了“专业+实训室+服务,校企深度合作、专业+设施+岗位,工学紧密结合、专业+项目+服务,学做深度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实现四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凸显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有效地促进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主体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专业[10]。

2.4 创新激励机制,打造双师素质科研团队

为主动适应国家经济战略转变的新形势,学校需制订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大力营造产学研结合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环保应用科研和技术服务[11]。学校可以与科研院所、行业龙头建立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联合承担国内外高水平课题研究。鼓励教师专业能力延伸,提高竞争力,获取各类行业资格证书、行业准入资质,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打造了一支在专业方面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成为学校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的强大驱动力。

3 结语

环保产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急缺一线环保人才,与此同时,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整合行业资源,对接新兴科技,调整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建设,依托行业平台摸索出一套“政府牵头、行业指导、工学交替、校企共培”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1]黄尧.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许士群,张荣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57-58

[3]周激流.关于构建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154-155.

[4]张俊.“工学交替、校企共培”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下纺织染整与贸易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纺织经济,2015(3):140-141.

[5]谢冬,盛立强.双主体作用: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173-175.

[6]刘佳.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186-187.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EB/OL].

[8]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 OL].

[9]湖南省政府.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

[10]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11]谭界衷.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问题研究[J].教育和职业,2007(5):169-170.

[12]张镇.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11):123-124.

G718.5

A

李威(1988,6—),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