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2017-03-11高嘉阅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文化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丁玲女性主义创作

高嘉阅(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文学评论】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高嘉阅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丁玲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在她一系列以富于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现代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充溢着追求个性独立、维护人格尊严、与封建道统和男权社会绝不妥协的抗争进取意识,表现出鲜明而深刻的女性主义倾向。这种倾向构成了丁玲女性主义小说创作最主要的魅力和最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围绕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丁玲作品中女性主义意识表现的特点、丁玲作品中女性主义风格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探究。

丁玲;女性主义;社会背景;人物形象

丁玲是当代的一位知名作家,她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她的创作中,勾勒了各种个性鲜明的女子形象,因此,她的创作也被称为女性文学。丁玲用细腻的写作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女性意识的苏醒,构成了其创作的独特视角。

一、丁玲作品中的女性

丁玲小说作品中的女性特点大多都体现于对情感历程的描写上,她以虚写或借助人物潜意识的心潮起伏的方式来间接反映人物的情感心态,同时又直抒胸臆,宣泄心底炽热的、如潮水般涌来的爱。在丁玲处女作《梦珂》中,梦珂对红鼻子的蔑视,对晓松的爱恋到后来的失去希望,对不尊重女性的导演的厌恶,都很好地体现着丁玲的女性主体意识,即女性逐渐从以往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莎菲女士的日记》里,丁玲更是将这种女性观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她笔下的莎菲是一个在情感中追求肉体和灵魂统一的极度叛逆型的新时代女性,她追求个性自由和纯真的爱情,代表着封建思想的反叛者。莎菲的美丽如女神一般,其神态高傲不可一世,这种性格使得她宁愿在孤独寂寞中也要蔑视她身边的男人,因为她觉得世上全部的男子都是凡夫俗子,是卑微的、不屑一顾的,哪怕是那位好不容易遇见的帅气绅士凌吉士,也只不过是徒有美丽的外表,而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花心男士的代表。

在《1930年春上海》和《韦护》中,对新女性美琳和丽嘉这两个角色的创作,丁玲一转笔调,将情感热烈而豪迈地宣泄了出来,让读者看到了一群顶天立地的、拼搏在时代潮流中的女子。《我在霞村的时候》中,文中的主人公贞贞为情所伤,因受封建礼教的禁锢而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军营的妓女。贞贞个性鲜明,深邃的情感变化见证了她满身的伤痕和耻辱,也展现了一位如何从黑暗边界为获得人的尊严、寻求人的解放而不懈斗争的形象,以及最终告别破败不堪的以往,走向光明未来的女性形象。《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黑妮与《杜晚香》中的杜晚香有着相似的人物特点。黑妮面对与程仁的感情很可能以悲剧结束的现状时却保持镇定,反而以女子向往诚挚情感的坚定吸引着程仁重新表达爱意;而杜晚香则凭借她创造性劳动散发出的美,从家庭到社会,主动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热爱。

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大多以自己为原型,在创作中,丁玲毫无保留地表现出自己对新时代女性性格的喜爱和渴望,这不仅是对作品中女性的赞美,更是对现实中自己的刻画。

二、丁玲作品中女性主义意识表现的特点

丁玲在塑造女性角色时,都极力以女性意识的觉醒来突出女性的美,强调女性对自我价值的寻求。不论是莎菲,还是深陷苦海不懈挣扎的贞贞,亦或是坎坷曲折的丁玲本身,都是寻求女子独立自由的典型代表。丁玲往往赋予其笔下的人物以豪爽而浪漫的个性来展现她们不同世俗的灵魂和精神面貌,丁玲创作出的人物,大多处于和社会环境对立或矛盾的冲突中,这种对比本质上表明着女子独立思想苏醒后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诉求。丁玲把女性的挣扎、毁灭赤裸裸地展示出来,把她们受过的苦难、经历的沉浮及反抗的历程一气呵成般地跃然于作品之中,如陈老太民族意识的苏醒,贞贞挣脱传统禁锢的束缚,黑妮走向另一个阶级阵营等,这些描写都突出着她们在备受摧残的过程中仍保持着尊严,以及挣扎着重新站起来的坚强品质,而不是像祥林嫂、春宝娘般只有麻木的灵魂,而无抗争精神。

丁玲小说作品中的女性特点大多都体现于对情感历程的描写上,她以虚写或借助人物潜意识的心潮起伏的方式间接反映人的情感心态,含蓄但热烈。她的创作切入点基于对传统文化背景下人物的心理剖析,采用属于她自身风格的独特视野和女性语言陈述对女性生命的深切思考,把女性一直以来的生存状态用尖锐的笔触向世人展示,还原她们的生命本真。这种对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为她深入女性内心世界,展现她们沉沦、挣扎、不幸、苦难的过程,以及表达对爱、对生活、对一切美好的追求奠定基础。

丁玲作品中女性主义意识表现的特点还在于其笔下角色人生态度的选择。这些角色读起来宛若一只只在绝境中高歌的鸟儿,心中有着渴望幸福的强烈愿望,在痛苦中不断前行,就算遍体鳞伤、付出生命也要追逐执念。《一九三零年在上海》中的美琳和玛丽同是渴望爱情的两个人,但不同的人生态度使得两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前者积极乐观,属于主动选择,后者则是消极无奈,被动地选择。小说《夜》中,女主人公不仅有提出离婚的勇气,还对倾慕的男子表达感情,这都透露着女子在新背景下确立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并依据自己的人生态度,用实际行动来选择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丁玲作品中女性主义风格的形成

丁玲的成长环境影响了其女性主义意识的产生。丁玲的出身算得上是优渥,但是到了父亲一代开始衰落,丁玲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她们姐弟俩到姥爷家过着傍人篱壁的生活。由于处于复杂的封建大家族中,受社会现实的影响,丁玲从小就形成了自尊又轻视世俗的性格。丁玲身上的敏感、彷徨、自尊都可以通过她塑造的女性角色上感受到。在亲戚家的丁玲,年幼时就学会了时刻小心,因为她亲眼目睹了家庭的衰落和家庭中的人情悲凉,可以说,丁玲的生活经历就是她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此外,丁玲的婚姻充满了坎坷,她的一生曾和四位男子有过情感纠缠,这样坎坷的婚姻经历无疑对她的写作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丁玲从来都不是丈夫眼中的窈窕淑女,她率性而为,追求自由、平等,她一直以其特有的角度关注着女性的命运和前途,不可否认的是,这与她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丁玲所受的教育也深深影响着她的文学创作。丁玲从小就经历了五四运动,得到了新思想的洗礼。丁玲的一生与政治联系紧密,少女时代,丁玲与向警予生活了一段时间,此后又结识了一系列的共产党人,并因此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这些教育经历使丁玲产生对社会现实进行分析、揭露及寻求解决方法的想法,也正是由于这些想法的产生,最终使丁玲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后期,丁玲又受到鲁迅的影响,她非常崇拜鲁迅,在创作上,鲁迅也一直鼓舞、帮助着丁玲。鲁迅的文风对丁玲的影响很大,她也因此敢于深层发掘人物形象的灵魂深处。

丁玲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女性备受压迫的传统诟病根深蒂固于社会思想中,女性即使拥有先进的思想也无力反抗旧思想;另一方面,社会在动荡中艰难地发展着,并出现了一大批现代思潮的引领者,尤其是五四运动的出现,给沉睡着的社会注入了焕然一新的氛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文学家们的思想。正是这种独特的社会环境,孕育着丁玲的女性主义思想,她细腻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丁玲所造就的,更是那个时代的独特产物,其形成了丁玲女性小说的特色。

在《三八节有感》中,丁玲曾提出:“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更懂得女人的痛苦。”丁玲锋利地抨击社会现状,她用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感动着当时的人,鼓舞着女性勇敢地追寻生命的价值。丁玲作品的背景正是她本身所在的时代,而作品中女性形象正是丁玲想要呼吁当代软弱、妥协的女子重新站起来,这也为当时处于迷茫时期的有志女士提供了指明灯。

[1]谢佳宾.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2]邝金丽.现代女性作家的心路历程[D].郑州:郑州大学,2000.

[3]马殿超.论丁玲小说创作的女性观[D].沈阳:辽宁大学,1999.

[4]任玉凤.丁玲小说创作中女性生存的突围与迂回[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周 丹】

2017-04-12

高嘉阅(1995-),女,山东临沂人,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I207.42

A

1673-7725(2017)06-0069-03

猜你喜欢

丁玲女性主义创作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梦一场
《一墙之隔》创作谈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西方的“生活方式”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