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视野下的图书馆法治建设
2017-03-11郭文宁
郭文宁
(辽宁省文化厅 沈阳 110032)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视野下的图书馆法治建设
郭文宁
(辽宁省文化厅 沈阳 110032)
公共图书馆不仅担任了传承宝贵的文化的责任,还起到了传递知识、发展社会民众的教育等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事业必定会大大加强,这也能体现一个文明社会的整体素质。我国要发展经济强国以及促进社会的发展,要尽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最终目标,都是不能缺少国民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以及整体创新改革能力的加强。将公共图书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建设中,将为公共图书馆事业提供良好的保障,进而提升国民的总体素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 法治建设 文化 服务
一、公共图书馆保障文化民生的主要途径
1.建设数字图书馆扩大阅读范围。任宝祯主编的《图书馆读者工作全书》一书中曾写到:“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一个更加先进的功能的加强,除了有传统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功能之外,还能够实现图书馆用户通过联网存取读书记录的信息功能。”总而言之,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能够更大程度地为国民提供便利,也能促进全民阅读。
2.开发地方文献提升文化品味。关于一个记录地方的发展史以及所存在的特征最有价值的就是地方的文献了,这在全国的资源文献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宝贵资源,因此在公共图书馆中也是很有保存价值的资源。所以我们要保护以及将地方文献传承给后代。地方文献在进入公共图书馆前都要先经过分类以及整理,这样才能给观看的人提供更加方便的资料,除此之外还能给地方政府机构或者教育机构提供资料,也能为地方制作相关历史文化的宣传教育,作为地方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其中青岛就是一个闻名于世的首选的旅游宝地,不仅是因为它位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合适的居住环境,与此同时也是因为这是一座古城,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曾经青岛被德日侵占过,所以对于青岛这个地方来说,有着不能抹去的历史记忆,当然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以及人文遗迹。因此青岛图书馆在研究德文和旧日文地方文献的研究上投入很多,也是相当重视的。研究旧的文献对于青岛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对于当时的历史留下论证,对于现在青岛都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3.推广阅读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可以开展更多形式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样一来不但扩宽了市民的读书范围,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对于他们而言出发点都是好的。例如有奖征文活动可以激起他们的创作热情,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有开展相关的讲座,可以号召对相同类书籍感兴趣的聚在一起讨论,相互交流思想;除此之外还有朗诵比赛、音乐鉴赏、少儿活动等等都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开展相关的活动,促进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因此可见,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很大程度地加强文化建设。
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的颁布实施的意义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总归是要有法律对其进行保障以及约束,所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不仅能够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也是对人们的基本权益的一个保障,也是城市稳定和谐发展的必然措施,对于一所国家中心城市的长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他正在建设中的城市发展公共图书馆有示范作用,能够为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在完善相关条例时提供一些经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有提到要建立健全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前进的目标方向,按部就班按照文化的发展,促进文化的发展,为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保障,这也为城市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1]8。自从提出这个目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是相当重视对文化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因此在制定新的法规时,就加入了八部新的文化法律。
随着“四个全面”战略不断贯彻完善,关于文化立法也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虽然这些法律的颁布在我国算是一个大的突破,另一方面也能对我国文化方面立法薄弱的现状进行加强,还能促进我国文化的一个大的发展,为民众创造一个稳定的和谐的公共的文化环境以及一个积极的氛围。公共图书馆法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专业的法律,也列入了立法规划中,称为第一个文化立法。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也还在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行完善,这也是文化方面第一部对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进行保障的法律。其中包含有对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服务文化等的相关保障,这些也是为了公共图书馆事业能够顺利进行下去。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也能看出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三个部门对这项公共事业的一个重视程度,公共图书馆事业对于城市的建设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以及整体素质、精神面貌。制定合乎实际需要的保障标准,可使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服务,明确供应何种内容,供应到何种程度,达到何种标准,从而建立制度化的约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佳秩序和最佳效能[2]11。
三、《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特点和创新
1.明确图书馆的定位。图书馆是由各级人民政府建设、是一个向社会全部人民群众开放的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保存等的这样一个公益服务性机构;其中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要对公共图书馆事业提高重视,不仅要这项事业加入到年度总规划中,还要将所有的需要的费用也纳入到财政预算中,要能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满足国民的需求。
2.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不能偷工减料,要建立完整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就要以市馆作为中心馆,然后将区以及镇街的公共图书馆作为分馆,这样公共图书馆尽最大可能满足各地区的人们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
3.明确建设标准。图书馆要根据城市的总的人口基数以及常驻人口,对于建设公共图书馆的面积以及藏书数量有相应的标准,对中心馆、分馆能做到资源流通的要求,能够相互共享资源。
4.明确工作。公共图书馆要执行馆长负责制的要求,对这些人员还要进行相关的培训能够真正担任起管理中心馆和区域总馆的责任;特别是分馆要能够对管理的图书馆进行协同管理,按照颁布的法律规定的标准,对馆中的文献要能够做到采购、编目和物流配送、通借通还等。
5.明确服务标准。对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要有相应的标准,对于里面的内容、开放的时间以及用户的基本权益、志愿者的相关服务权益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
6.明确社会合作。鼓励社会上的各级组织对公共图书馆进行公益性质的帮助,充分调动社会的总力量。通过多元合作,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四、公共图书馆法在制度设计上面临的问题
从国家立法这个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在相关的制度设计上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实行的总分馆制度是一种国际上的惯常做法,在我国的分馆制度实施上,下面的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运行,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资源共享保障,也没有合适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总分馆制;二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因为缺乏一定的经验,而且建设工程相对比较大,因此建设速度较慢,分布上也不均匀,不能快速适应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三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不完善,不能满足社会、信息、文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对服务的理念进行创新改进,才能让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成为社会群众的一个学习平台、信息共享平台,能加强全民的整体素质,建设全方面发展的社会。
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立法建设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经费保障制度、数字化建设与文献信息共享、农村图书馆建设、关于从业人员的配置、用户的相关权益的保障、与著作权法的平衡关系,以及国家图书馆的定位与职能等。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都提供了一些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要依法治国、法制社会要不断加强制度的建设。就我国目前而言,立法在我国是最高的一个制度建设。要想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法律建设,就需要国家的立法对其进行保障推动。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应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以确保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更好地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公民文化权利[3]131。
要不断加强促进国家公共图书馆的立法工作建设,从侧面也能为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也能反应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慢慢成熟。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立法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建设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宪法》规定国家大力发展图书馆等公共文化事业,提高民众文化水平,这为阅读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4]69。在随着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渐渐完善的背景下,我们也要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对应的总结,不断提高立法的效率与质量,推动更多的地方性法规出台。
五、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到实施都是一个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重新对立法的一个检验的过程。对于国家的法制体系管理离不开对具体规范贯彻实施。在公共图书馆事业上要彻底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各项制度要求,要加快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体制。要借助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协助一起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各阶层的持续努力,共同进步。我们要通过法制方式,建立一个长期的有效的机制,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1]张永新.以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公共文化立法进程[J].中国行政管理,2015(2).
[2]阮可.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研究[J].中国出版,2015(12).
[3]吴理财,王前.文化权利导向下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范围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5).
[4]韩彬.阅读立法中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 [J].图书馆论坛, 2016,36(12).
G250
A
2017-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