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危机的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2017-03-11黄泽烨
黄泽烨
(河北传媒学院马列教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71)
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危机的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黄泽烨
(河北传媒学院马列教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7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人做事的逐利性增强,一部分人为了获得利益不择手段。再加上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旧有的价值观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合当下社会的需求,而新的价值观又尚未形成,于是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价值断裂,使人们无所适从。我国学校教育的功利性也使青年人不注重道德情操的培养,出现了许多诸如见利忘义、自私自利、缺少诚信等不道德现象。道德滑坡日益严重,道德危机已经形成,这一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忧虑。要想化解当下中国面临的道德危机就要更新学校教学模式、健全政策法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
道德危机;市场经济;价值观;教育
中国古代所达到的文明高度让世界上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中国也一向自认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度。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却渐渐感叹世风日下。社会生活交往领域自“南京彭宇案”之后接二连三发生的“扶不起的老太太”事件,市场经济活动领域发生的“苏丹红”“三聚氰胺”“毒奶粉”“假疫苗”等造假行为,这些道德滑坡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忧患。由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有效化解当下的道德危机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道德危机的表现
道德危机是指一些社会成员的不道德行为对社会风气的发展存在潜在的祸害或危险。一个社会是否陷入道德危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判断:第一方面,道德底线是否岌岌可危,诚信缺失是否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第二方面,道德标准是否统一。从第一方面去判断,当下虽然不能说道德底线岌岌可危,但诚信缺失确实已经出现;从第二方面去判断,现代人的道德标准中过多地夹杂着主观感情色彩,使得道德标准多样化,一些人甚至不再相信所谓的道德标准,丧失了道德责任感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新旧道德价值观正在相互碰撞,道德领域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出现了诸多道德标准模糊、道德底线失守的社会现象,致使一些道德问题集中爆发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利字当头,见利忘义
古代中国强调“重义轻利”,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讲究优胜劣汰,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人们是合法取利,不但没有错,还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见利忘义,用一些非法手段谋取财富。原有的道德标准不复存在,“金钱万能”成为这一部分人的座右铭,“不择手段”成为他们的生财之道。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可现实却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利化倾向日益严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社会不公,人心失衡
近些年,在社会生活领域相继出现了一些不正当现象。比如一些官员以招商引资为幌子引发的“特权腐败”,再如当年的“郭美美事件”,以及最近在微博上晒自己与某局长和某书记在办公室吃穿山甲的“穿山甲公子”等,都反映出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他们以自己的特殊身份为壁垒,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在谋取私利。同时,这些人还在用手中的特权巩固自己及子女的地位。这些行为引发了民众对这种“特殊人群”的对立情绪,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失衡,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也不利于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①张翠丽、李晶燕:《当代中国社会的特权问题探析》,《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1期。
(三)诚信缺失,坑蒙拐骗
当下社会上一个很严重的道德问题就是诚信缺失。这种诚信缺失首先表现在假冒伪劣商品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我们总是在讲“民以食为天”,但是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却接连出现“三聚氰胺”事件、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镉大米”事件、“毒生姜”事件,致使国外在承认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同时却对我国的产品质量提出质疑。可见,诚信缺失使我国国际形象严重受损。其次,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比如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让孩子觉得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可信,人与人之间从孩子时就缺乏了最基本的信任。再如,当遇到老人摔倒时没人敢去扶,当看到受伤的小孩时没人敢去帮,这些都是道德滑坡现象的表现。一段时期种种诚信缺失的现象频繁见报,使普通百姓都感受到公民道德水准的下降。
二、道德危机的成因探析
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再聪慧也不可能成为伟人,一个没有道德的国家即使在某些领域暂时强大,也是一个野蛮的民族,不可能创造真正的文明。把我国建成一个文明大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所以面对道德危机现象,不少人在担心,同时也在思考: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现象?
(一)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
市场经济存在道德悖论。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确立带来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的同时,人们追求更高物质享受的欲望也被激发出来,使人们逐渐淡化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助长了自私心理。某些时候,人们对个人的成功不是看他对他人或社会贡献的大小,而是看他拥有的金钱数量、社会地位的高低。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市场经济是排斥道德的。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中如果要追求利益,那么首先就必须尊重他人的利益,让他人获利,利他才能利己,以利他的道德情操去实现他人需求的满足才能使自己最终从中获利,所以市场经济在排斥道德的同时也需要道德。②陈博、胡涵锦:《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危机的路径抉择》,《伦理学研究》2016年第5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但也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会被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所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以主体对个人既得利益无限追求为内在驱动力的经济模式,如果没有做好调控,也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计划经济讲究平均主义,要求大众化、一律化。那么,当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在计划经济中我们所推崇的价值体系必然会受到冲击,形成价值观的“断裂”状态,出现“道德真空”,即旧有的道德被抛弃,而新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道德体系又尚未完全建立。这样,就出现了诸如世俗化、功利化、拜金主义等道德问题,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使人们失去对他人、对社会的人文主义关怀,失去对社会的责任感,出现道德危机。
(二)功利性教育的强化
功利性教育仅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学生考试分数的价值。在一个商品化的社会,知识也被商品化了。学生们苦读似乎就是为了学历、文凭、证书,知识学习的本意荡然无存,学习意义的异化到达极致。另外,科技时代的到来使各国都非常重视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一部分取决于高科技行业,而高科技行业发展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高薪招揽高科技人才。科技时代这种对高科技人才的追求进一步助长了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倾向,一段时期德育课的地位曾经出现下降。20世纪90年代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推动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转轨”。但现实情况却是,对部分学校来说素质教育只是停留在空喊口号阶段,道德教育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功利性的教育仍然是主流。这种道德教育被边缘化的趋势为道德危机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三)价值断裂的震荡
我国已步入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就意味着与过去决裂,并将这种决裂作为自己的起点。现代化与过去的这种决裂首先表现在价值层面上。在现代化的道路中发生价值上的断裂是在所难免的。科技的现代化使人们在空间感和时间感方面形成错觉,整个社会科技、经济、文化跨越式发展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脱离了自身原有的历史与文化依托,摒弃过往成为一种时尚,似乎在这种复杂多元中并不存在任何的连续性。人们的价值观也就在这种时尚中断裂。在当代,这种价值断裂所产生的迷惘处处皆在,想与过往的价值观决裂,但又不知应树立何种新的价值观。很多国人在道德选择中对错不分、真假难辨,就反映了他们正处于这种道德选择迷惘的痛苦之中。
三、道德危机的对策思考
道德危机已经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但毕竟我国现阶段道德滑坡现状有所好转,这就为我们更好地解决道德危机提供了时间。而且,我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强大的道德文明根基,因此道德危机最终必将会被我们克服。
(一)从“知识人”到“德性人”的转化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是无可非议的事。但如今学校的教育依然存在着只重教书而不重育人、强调分数而忽视学生道德情操的现象,成为功利性教育。功利性教育强调知识传授本没有错,但是它的问题在于它致力于塑造一种知识人。知识被扩张为人性的全部,人性中的其它部分,如伦理道德、审美情操等等就会被虚无化。①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所以解决道德危机首先要从学校抓起,把教育的重点从培养“知识人”向培养“德性人”逐步转化。这一转化要求学校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克服应试教育的缺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学校教育不应仅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应注重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中“德”就要求学校应该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国家公民。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强伦理道德及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中国的功利性教育有这样一个通病,认为道德知识是道德的“完成式”,是道德学习的终端。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考试及格即过关。这种教育方式造成了学生“表里不一”。②范树成:《多元化视域中的德育改革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页。有些学生课本知识内容背得很熟,思想政治课成绩很高,但在生活中却不能达到基本的道德要求。真正的道德培养不仅需要道德知识的灌输,更需要学生生活实践的锻炼,所以我们要促成学校教育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转变。学校的道德教育不能仅仅着重于对学生道德知识的传授,还要着重于学生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考高分,还要要求他们成长为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所以,在学校中应该尝试用多种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道德知识外化为道德行为。
(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法规
市场经济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追逐利益最大化是其活动的最终目的。由市场经济带来的个体对利益的疯狂追求在推动社会物质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道德的退步。我国已经步入信息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后工业社会,这种在市场经济规则运行下的后工业社会进一步加剧了物质进步与道德退步的“大裂变”,造成了今天的道德危机。③肖群忠:《道德危机的拯救与文明大国的新崛起》,《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因而,在享受到市场经济物质进步的同时,我们应该高度警惕其带来的不良后果。为了避免其带来不良后果,我们应建立起规范的、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法规,使市场主体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法律制度的约束,建立起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仅仅靠自觉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正义是不现实的,只有双管齐下,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市场行为的道德性。
(三)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
现代化的发展造成了社会人价值观念的断裂。当我国各个领域都步入现代化,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情况时往往显得无所适从,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也就日见明显。在这种价值观断裂的状态下,人们进行道德选择时的彷徨也就变得在所难免。在这样的道德彷徨中,一部分人变得善恶不分、是非不明。这也说明了在当前我国价值观断裂的情况下急需建立一种新的主导价值观。这一主导价值观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新的价值观要超越市场经济价值观。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着负面的价值影响。其一,利己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体自身的利益是第一位的,有些人为了私利不惜坑蒙拐骗、弄虚作假、敲诈勒索。其二,拜金主义。拜金主义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是用金钱、财富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良心、人格、权力成为可以用金钱买卖的商品。其三,享乐主义。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享受,甘愿出卖灵魂。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当代建构要立足现实,而不应屈从于所谓市场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价值观,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国家应投入资金兴建一批公共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博物馆等,为人们建立更丰富的精神家园,使人们不在为了物质享受而从事不道德的行为,促使个体由片面的人向全面的人不断提升。
第二,新的价值观要超越资本主义价值观。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这种价值体系确立了个人主体性原则,强调民主、自由、平等和法制,唤醒人们的理性精神,使人们摆脱宗教、自然、社会、国家制度的依附,获得自由解放。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本身又潜藏着重大的缺陷,包括个人的僭越、理性的失衡和普世性价值的幻想等。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陷入个人本位,使人的个体性存在失去了与整体的直接联系,其结果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社会认同感日益消失。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既要吸收资本主义价值观中有利的成果,同时也要克服资本主义价值观中个人本位的不良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要以弘扬集体主义为主,但是也不能忽视个人利益。首先要尊重个人利益,但在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结语
道德是任何一种文明的基本内核,我国只有建设成高度道德文明的社会,人民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我国作为拥有上千年文明的古国有着强大的道德文明根基,道德危机必将被我们所认识并解决。只要我们能够直面当下的道德现状,在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文明可资借鉴的元素,我国的道德大厦就不但不会坍塌,反而会被我们建设得越来越壮观。
Moral Crisis in the Current Chinese Society: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HUANGZe-ye
(Department of Marxism and Leninism,Hebei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Shijiazhuang Hebei 050071,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the market economy,Utilitarian among Chinese people is becoming enhanced.Some people have no scruples for benefit.In addition,our country i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part of the old values has not been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social needs.The newvalues have not yet formed,so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value fracture,making people at a loss in values.The profit driven nature of 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also makes some young people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ir moral cultivation.As a result,there are manyimmoral cases ofcynicalness,selfishness,lack ofintegrity.The present moral decline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with the times has become a crisis.This situation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To resolve the moral crisis,we should renewthe school teachingmode,perfect the systemand regulations,and establish the newdominant values.
moral crisis;market economy;value;education
G64
A
1674-3210(2017)02-0125-04
2017-03-18
黄泽烨(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传媒学院马列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