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过去,我们丢掉了什么(之一)
——读傅国涌《过去的小学》有感

2017-03-11李吉波

辽宁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李吉波

视野开卷

回望过去,我们丢掉了什么(之一)
——读傅国涌《过去的小学》有感

◎李吉波

《过去的小学》是历史学者傅国涌先生搜集一些中国近代名家回忆小学时代的文章而编制的一本集子。这些文章,虽然零散,却也让我们领略了上个世纪民国——那个特殊时代的小学教育。

关注小学教育,不单单因为本人是一名小学教师,更因为小学教育本身带有的独特价值。诚如傅国涌先生所言:小学提供的是文明的底线教育,它绝不是今天升学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一个环节,而是有自身独立的价值,不仅是知识的启蒙,更重要的是人格的熏陶与训练,是全方位的人的教育,是精神成人的起点。许多人所受的教育可能就是小学阶段,但一所健全的小学所给人的滋养,足以在精神上支撑人的一生。

回望过去,我们似乎真的丢掉了许许多多好的东西。

一、远足的快乐

“远足是师生们最喜爱的活动,每学期总有二三次,一般在星期六下午或星期天,如果是春假、暑假,为时更长。记得曾去过灵峰、瑞岩寺、古阿育王寺、万湫山、塔峙岙、新路岙、招宝山、金鸡山……那时候,同学们搭帐篷、挖帐篷四周水槽、挑水、拾干柴、搭灶头、消毒、洗菜、炒菜、煮饭、洗衣袜、采标本、写生、爬山、游泳……既分工,又合作,既分散活动,又遵守纪律。得到的知识似更丰富多彩了,师生关系似更密切了,特别是家事和卫生方面,通过几次露营,会使人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周大风 《我的母校灵山小学》)

音乐家周大风在灵山小学就读时,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几次校外活动。不单单灵山小学,当时的许多学校都多多少少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远足和露营活动。出版家范用在《我爱穆源》一文中谈到学校组织的郊游,除了收集标本、做游戏,他印象最深的是郊游可以带许多好吃的,大家相互分着吃。作家袁鹰在《心中永恒的圣地——杭师附小》一文中更是对第一次跟随沈老师去西湖孤山露营记忆犹新。

其实,学习课本知识只是当年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学生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唯一。看看灵山小学的远足及露营,“搭帐篷、挖帐篷四周水槽、挑水、拾干柴、搭灶头、消毒、洗菜、炒菜、煮饭、洗衣袜、采标本、写生、爬山、游泳……”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多的是让学生接触了大自然。这里的知识、这样的感受,远不是坐在课堂里听教师讲述或看视频介绍就可以知晓的。最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种集体活动中,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彼此之间学会了交流,密切了关系,结下了友谊。

反观现在的学校,所有外出活动都被禁止;但凡含有危险因素的体育器材都被拆除;对抗性的和高强度的体育项目被取消;课间活动教师要跟随监控;上下楼梯教师要值班监督……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教室里,做着做不完的题,考着考不完的试,整个被“关进了笼子,捆住了手脚”。

不仅仅是这些大型的活动,当时许多学校的课堂也走出了校园。许而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求学于故乡的立本小学,七十年后对于当年的课堂还是记忆犹新:自然课,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捕捉昆虫、采集植物茎叶制作标本,以增强学生感性知识;地理课,教师组织学生去山头附近一个地方挖掘化石,帮助学生理解化石成因;美术课,教师让学生到马横溪实地写生山水,领略家乡自然风貌……

我们总抱怨学生们的情商低,不知道感恩和共处;我们总抱怨学生们动手实践能力差,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和吃苦精神;我们总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教,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但是,我们是否反思过,没有“同甘苦共患难”的那种经历和感受,学生们怎么提高情商?不让学生们动手去做,他们怎么拥有动手能力和吃苦精神?学生之间缺乏交流、缺乏合作,彼此之间又怎么能友好相处?

周大风在《我的母校灵山小学》里回忆自己唯一读过的这五年半小学生活,说自己“似乎不是在读书,而是在愉快的生活”。若干年以后,我们现在的学生又会怎样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我们又能留给他们多少美好的回忆?

二、修身的美好

我们都学唱国耻纪念歌。什么是国耻?就是日本逼我们承认二十一条,要我们亡国。为什么日本敢逼迫我们,侮辱我们?因为日本比中国强。日本地比中国小,人比中国少,为什么能比中国强?因为日本的小学生比中国的小学生强……我从日本回来,什么事都不干,就把这所八蜡庙改成小学。我要办一辈子小学。你们从一年级就要不忘国耻,立志当好学生,将来当好公民,要中国人在世界上不受人欺负耻笑,不被人心里瞧不起。(金克木 《小学校长和国文教员》)

修身课,后称为公民课,那时的各个年级都有,其内容和我们现在的品德教育差不多,但并没有具体的课本。一般由校长教,当然也有的是由训育主任或教师教。

当然,修身课并不完全是思想教育。散文集、翻译家和文学批评家梁实秋先生在《我在小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回忆:周老师也还负起训育的责任,那时候训育叫做修身。我记得他特别注意生活上的小节,例如纽扣是否扣好,头发是否梳齐,还有说话的腔调、走路的姿势,无一不加指点。他要求于我们的很多,谁的笔记本子折角、卷角就要受到申斥。我的课业本子永远要保持整洁。老师本人即是一个榜样,他布衣布履,纤尘不染,走起路来目不斜视,迈大步昂首前进,几乎两步一丈;讲起话来和颜悦色,但是永无戏言。在我们心目中,他几乎是一个完人。

焦菊隐所在的直隶省立第一模范小学,每天一摇预备铃,学生和教员就要站队到“风雨操场”集合,校长会检查学生的衣服和手脸是否整洁;范用所在的穆源小学则在校门口设一面屏风式的镜子,每天上学,小朋友都得先照照镜子,看自己帽子戴得正不正,衣裳扣子是不是都扣好了;赵浩生所在的开封第四小学,唱完早会歌,要检查清洁,内容包括头发、面孔、手指、衣服、鞋袜……

我们现在的小学,功利性的思想太明显了。虽然学校也强调思想教育,也例行常规检查,但给人的感觉似乎还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是发自心底。思想教育照本宣科,常规检查仅局限于维持校园秩序,教师也两眼只盯着分数和考核,学生的思想修养和行为习惯这些无法直接量化和考核的东西,都被有意无意地放弃了。

我们经常抱怨或者听人们抱怨:现在的教育怎么了?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怎么会培养出这么多无品无德、行为恶劣的人?教育的目的不是考试,学习文化知识也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86年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人非生而知之,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后天的学习,这就是教育的任务。但教育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缓慢和不断反复的过程。当我们每天“检查学生的衣服和手脸是否整洁”,学生也会逐步由“不敢不保持整洁”自然而然地养成时时保持整洁的习惯;当我们经常引导学生相互友爱,学校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或者极少出现“校园霸凌”现象;当我们适时适事地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时事,学生自然也会牢记“不忘国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逐渐转化为习惯的过程。

我们一个劲儿地抱怨学生,但我们自己又是否真的用心去做过教育?(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杨宁)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