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

2017-03-11◎陈

辽宁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咨询心理健康中心

◎陈 阳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

◎陈 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不仅是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门机构,更是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样板,推进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示范中心建设要满足标准性、创新性、特色性、带动性等要求。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规范度不够、保障支持不足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从高校内外两方面着手,积极推进示范中心的建设和深入发展。

心理健康;示范中心;教育;咨询;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具有专业性和示范性两大特点。一方面,它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专业机构。另一方面,作为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示范中心,还发挥着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重要作用,肩负着推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发展、繁荣的重要使命。

一、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关系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顺逆,更关乎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同时,也对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客观要求,又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 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国家愈发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2017年1月,国家22部委联合发出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可以说,积极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是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做好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客观需要。

(二)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由于社会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心理困扰,且内容已不仅局限于学业和人际关系范围,更涉及家庭冲突、职业选择、人生意义、情感纠纷等,在数量上不断增多,在内容上不断拓宽。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很多学生开始正视自身不良心理状况,积极寻求心理帮助。积极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有助于拓展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困扰,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 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不完善、专业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目标,无法满足更多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现实需求。积极推进高校示范中心建设,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示范中心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完善推进自身在体制机制、管理制度、队伍建设、辅导和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等方面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将示范中心打造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样本,将其成熟做法、成功经验进行推广,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的要求

(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要符合标准性

示范中心要符合标准性。标准化是设立示范中心的基本前提和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应做到两个标准化。一是机构标准化。示范中心涉及到制度、部门、师资、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应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建设标准》要求,做到机构高度标准化。二是职能标准化。示范中心要具备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引领带动四大职能,不仅要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更要分类指导、规范发展,厚植示范引领基础,培育辐射带动优势。

(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要彰显创新性

示范中心要彰显创新性。创新性是示范中心始终保持优势地位的现实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要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自己的先进性、代表性。首先,要立足全局、超前设计、前瞻研究。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危机预警及干预、队伍建设等工作深入思考、整体架构、超前设计,保证工作的深入性、普及性及前瞻性。其次,要加强规律性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进行本土化心理健康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

(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要体现特色性

示范中心要体现特色性。特色性是示范中心的重要特征,更是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示范中心要做好两个特色建设,一是要保持元特色,立足自身学校实际,切合本校学生心理状况,形成个性化的心理教育与咨询模式。二是培育新特色,示范中心之间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积极吸纳对方的有益做法,形成新特色。如东北大学立足学校工科专业主体背景,坚持每月组织一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发展咨询活动,由问题型干预向发展型咨询转化;大连医科大学依据心理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心理需求特点,将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咨询环境的整体设计和装修,融艺术之美与现代治疗理念于一体。

(四)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要具有带动性

示范中心要具有带动性。带动性是示范中心建设的核心原则,更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示范中心要始终坚持带动性建设的目标导向,一是应做好实践探索、积累经验、保持示范优势地位。二是应做好理论总结,及时将实践探索进行分析、归纳和升华,将实践成果转变成全面、具体、可操作的成熟经验,通过研讨会、培训会等多种途径,宣传推广新理念、新方法,带动兄弟院校共同发展。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的现状

随着国家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地方政府有力推动,各高校积极参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培育与建设中的示范中心还存在教育规范不够等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一,数量不断增加。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培育和评选的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自2014年至2016年底,国家层面,教育部分三批次对27所高校进行重点培育,打造国家级示范样本;省级层面,各省市教育厅深入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测评,筛选省级示范校,实现以评促建。如辽宁省评定37所,陕西省评定18所,广西省评定18所等。

第二,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一方面,各高校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比例进一步优化,专职人员比例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资金投入和硬件设备条件进一步改善,为教育与咨询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同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咨询服务范围和服务人数逐年增加。

第三,示范带动作用增强。由于示范中心的数量和水平的双提升,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不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交流经验,更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培训等方式提升能力,合作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示范带动的途径不断拓展,效果日渐明显,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范度不够

标准化与规范性是示范中心的必然要求。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结合本校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组织架构及管理制度,一些高校仍存在部门设置不科学、职责定位不准确、管理制度不严谨的状况。在示范中心评选后和培育过程中相关部门目标管理和各层管理不具体,评选验收不及时,标准不严格。

2.覆盖率不足

部分示范中心工作重点在问题咨询服务上,普及化教育和发展性咨询服务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心理服务需求。多数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没有做到知识性、体验性、趣味性的高度融合,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品牌性活动不够深入,导致普及度不高、参与度不够,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不能得到全面满足。

3.研究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建设不深入,专职人员多数同时承担教育宣传、教学、咨询、危机干预、行政等多项工作,难以及时将实践成果转变为理论成果。同时,全国示范中心之间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交流平台和研究机制,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深入开展工作研究的力度不够。

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离不开高校内部的自身建设,也离不开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保障与监督考核。示范中心应进一步扎实基础、创新理念、整合平台、深入研究,助推心理健康教育稳健发展。

(一) 扎实基础,动态监测,把握学生心理问题新“动向”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应加强内部建设,做好管理制度、师资队伍、经费、场地、设备等基本工作。同时,积极构建多元、动态的心理监测体系,精准把握学生心理状况的新动向。首先,要聚焦大问题,关注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等突出问题,做到全面教育与专题教育、全员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其次,要关注新问题。学生心理新问题不断涌现:如身心带病上学者增多;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可忽视;宗教问题引发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增多。应加强对学生的动态监测,做到家校合作、校院合作双强化。再者,要抓牢小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往往是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因此,首先要把工作做细、做实,从小事情、小问题抓起,夯实基础,完善规范。

(二) 创新理念,体现特色,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应创新理念,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一方面,示范中心应逐渐实现从个体咨询到全员教育转变,加强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实现从预防干预到发展提高转变,提高自身本领,更好服务学生;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转变,与社会服务机构及学科专家开展多角度合作,调动各类资源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示范中心应不断开拓新模式,根据本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新动向,适时调整工作内容,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形成别具特色的心理教育新模式。如东北大学形成了“教育型预防、问题型干预、发展型咨询”三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华南理工大学形成了“ 聚 焦 关 系 (Relation)”“ 锻 造 韧 性 (Resilience)”“ 促进成长 (Ripeness)”的“3R”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 整合平台,协同发展,共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应整合平台,协同发展,做到校内、校际双整合。首先,要做好校内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专业队伍、先进设备及周到细致的管理服务,建成大学生健康教育“样板间”。同时,要做好校际平台整合,示范中心应承担国家级的示范培训,以专业性培训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以心理健康相关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为依托,在全国示范中心之间、区域高校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交流机制,积极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提升合作层次,打造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 探索规律,深入研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进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要立足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深入开展工作研究,一是以应用心理学知识为支撑,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注重协同创新。二是以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构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的综合机制。三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性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前瞻性、规律性问题研究与探索,总结经验,形成成果。

(五) 资金支持,监督考核,助推示范中心稳健发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及监督考核,一方面,政府部门及各高校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现示范中心软硬件优化,为其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形成定期评估、验收的监督方式,将示范中心建设情况纳入高校考核指标体系之中,构成示范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压力和推力,实现其稳健发展。

[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J].中国高等教育,2015 (Z1):7.

[2]国家22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N].辽宁日报,2017-2-22.

[3]李兴华,李志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社会协同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3(12):62-65.

[4]何天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建设的层次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5(9):93-97.

[5]朱洁义.我国“985”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建设现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责任编辑:史晓红)

陈阳,东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咨询工作。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辽宁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L15WSZ011;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GZXS13008。

猜你喜欢

咨询心理健康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