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应对教学质量风险与机遇的途径与措施的研究

2017-03-11徐海强刘鹏秦振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机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

徐海强,刘鹏,秦振友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

近年来,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凭借争创国家优质校建设的机遇,国内职业院校纷纷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笔者身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借鉴ISO19001:2016要求,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采取基于风险的思维,即确定影响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风险与机遇,策划应对风险与机遇的措施,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合、实施上述措施,以及如何评价措施的有效性,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风险,是不确定性的影响,一般也理解为危险,是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实现的资源、能力、意识方面的不足、机制或制度方面的欠缺、或监测、评价方面的不合理等等,可能是内部的资源约束,也可能地外部的环境影响。机遇,是指有利的境遇、时机或机会,就是对确保教学质量有利的时机、境遇、条件、环境,可能导致采取新的教学实践,赢得学生、企业、社会的认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的教学技术等等。

1 当前职业院校教学工作面临的风险与机遇

1.1 外部的风险与机遇

(1)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进入职业院校,仍是考不上普通高中、本科的“迫不得已”的选择;经费投入落后于普通教育;行业企业参与度不够。

(2)2014年5月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教育经费的投入前所未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有效促进了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

1.2 内部的风险与机遇

(1)职业院校对上级政策文件的理解、贯彻不够,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高水平师资严重不足;生源质量差,学生层次偏低,自主学习能力差;校园基础设施配备不足,尤其是实验实训场所不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2)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双主体”“现代学徒制”“弹性学分制”“线上、线下,职场化”教学模式普遍实施,“以赛促教”的机制基本形成;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侧重实用,培养目标明确。

2 职业院校应对教学质量相关的风险与机遇的途径

全面考虑、收集影响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因素、各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例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学院现有的硬件、软件,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专任教师的职业素养、授课水平,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工作能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兴趣、学习能力,学校的教学监控机制及运行情况,行业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程度……是准确、客观的确定影响教学质量的风险与机遇的前提,选择合适的渠道或途径,是合理应对风险与机遇,确保教学质量稳定提升的基础。

(1)策划层面:完善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相关的规章制度、实施方案,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放行标准(评价标准),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构建定期评审的机制,定期组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评审,哪些风险可以采取措施规避,哪些风险可以为寻求机遇承担,哪些风险源可以消除,哪些风险可以寻求合作伙伴分担,哪些风险可以通过明智决策延缓,哪些机遇符合学校实际可以争取……确保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对教学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利用机遇实现对教学质量正面影响的最大化。

(2)资源层面:通过寻标对标、调研分析,确定并提供确保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相关目标所需的资源,包括师资、基础设施(含多媒体教室、实验实训室,教学设备,教材,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等)、教学环境(含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分析评价现有资源的能力约束,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予以弥补,识别出需要从外部获取的资源,并采取措施确保可获得。例如,授课教师运用现代职教平台授课的能力不足,需采取整改措施,如专题培训、集体备课或“传、帮、带”等,来提升教师的相应能力,确保教学质量满足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期望。

(3)实施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明确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明确实施监视、测量的内容(检查点)、时机、责任人,并按照在策划的时间实施监视、测量。针对发现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合格(或风险),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分析不合格的性质,评价是否可能再次发生类似的不合格,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其产生的原因,确保教学质量稳定并持续提升。

3 职业院校应对教学质量相关的风险与机遇的措施

按照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以质量文化建设为先导,以数据平台的完善为支撑,构建并运行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合理应对教学质量相关的风险与机遇,形成“人人有职责、作业有标准、过程有考核、风险有监控、数据有分析、不良有纠正、体系有改进”的质量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

3.1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构建质量管理氛围

(1)以提升管理者自身领导力为前提,强化管理者质量意识,注重发挥最高管理者的引领作用。科学制订质量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完善学院一系列质量文化建设配套管理制度,为规划落地提供保障。实施动态调研,注重结果反馈,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诊断和纠偏提升,保证质量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推进。

(2)面向全院开发质量管理相关课程并推广学习,强化质量管理团队培训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师生质量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全员共生的质量管理氛围。配套完善相应激励机制,强化质量管理相关课题研究,为质量管理向高水平迈进提供理论基础。

3.2 构建并实施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1)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的组织架构。成立质量保证委员会,统筹进行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设计、实施与有效性评价,行政、后勤等职能部门提供技术及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强化咨询、指导、服务功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四级质量保证队伍,明确各级质量保证责任人的职责与能力要求,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

(2)完善目标体系。以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与学院“十三五”规划为依据,制定教学工作重点与质量目标,突出创新性工作与突破性工作,细化分解科室和各岗位目标,明确建设任务、措施、预期效果,将目标完成情况与晋级评优、收入分配等结合起来,强化教职员工的职业意识,激发内在动力。针对目标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机遇进行分析,并适度调整,持续完善质量目标体系。

(3)系统设计工作标准。根据质量管理的职能,全面梳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经费与条件保障、教学管理、学生发展等领域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作用与关联,进行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标准的系统化设计。制定程序文件,完善科学有序的工作流程,规范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工作程序。

(4)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梳理并完善现有的教育教学制度文件,制定岗位说明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岗位有制度、操作有流程、质量有监控。通过日常督导、专项检查、诊断实施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分析,督查结果列入绩效考核,形成“规划引领、规章管人、数据说事、闭环运行、持续改进”的治理常态。

3.3 完善校园信息化智能平台

(1)建设学院智能校情分析平台,加强数字化系统(如人事系统、学工系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等)的关联和共享,完善数据分析应用功能,确保准确、及时、高效率地采集数据。

(2)以平台数据为抓手,促进教学质量改进和提升。质量生成部门同时履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持续跟踪的职责,使状态数据能直观呈现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形成质量保证预警机制,推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3.4 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并实施上述措施

依据风险与机遇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策划适当的应对措施,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予以整合实施,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内涵提升以及防止不利影响奠定了基础。在整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实施教学工作的受控条件。适用时,受控条件包括:(1)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工作(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标准和目标,并确保在所有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之间得到沟通、理解和应用;(2)可获得并使用适宜的监视测量资源,并在适当的阶段实施监视测量活动,例如,按照策划的安排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听评课、考试等,以验证教学工作是否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同时,识别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即影响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及时纠正,必要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防止其再次发生;(3)确定、提供并维护确保教学正常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配备具备能力(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等)的教师,必要时,采取措施获得所需的能力,例如,对现有人员开展培训、辅导或重新分配工作,或者招聘具备能力的新教师等。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8):45-49.

[2]路宝利.新世纪十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5):37-42.

[3]郭俊朝,尹雨晴,马春皋.回顾与展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三十年[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6):36-39.

猜你喜欢

机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