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创新研究
2017-03-11郭一铭
郭一铭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指导思想,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西柏坡精神蕴含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之中,是河北省红色文化的支柱与灵魂。它所包含的 “两个务必”精神、“两个敢于”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十九大过后,各地掀起红色文化游热潮,广大群众在西柏坡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文化的洗礼。创新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的发展模式,挖掘西柏坡精神蕴含的文化内涵,做到与上游井冈山、中游延安的一脉相承,从而实现文化精神、地域特色、教育洗礼功能的完美结合。
1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创新研究的背景
1.1.1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文化旅游在全国掀起新热潮,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红色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了13年的发展,在唤醒国人的红色记忆、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10月23日 《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发,进一步提出了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要点,为“十三五”期间红色文化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1.2 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更好地推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建设,推动河北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河北省自2016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制定了河北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对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与此同时,河北省政府于2016年8月12日,成立全国首家省级红色旅游协会,这为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1.1.3 红色旅游模式的转变
在《2016年红色旅游发展报告》以及《红色旅游热度报告》中,红色旅游客群显现年轻化趋势,红色景区与绿色生态相结合的“红绿配”发展模式以及注重体验式旅游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井冈山、延安等地的红色文化旅游模式已相继实现了升级转型,西柏坡作为全国重点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正处于创新转型的关键阶段。
1.2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发展概况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2017年1月,西柏坡景区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党的十九大闭幕后,西柏坡景区再次迎来了参观热潮。据统计,仅2017年11月第一周,景区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游客量增加近1倍。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目前的参观场馆主要有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中共中央部委旧址、国家安全教育馆、青少年文明园、廉政教育馆等部分。在西柏坡纪念馆中,主要有“光荣的平山”“全国土地会议”“决战前夕”三个板块。参观方式以静态平面、展览物陈列为主,书信雕刻长廊、全景战争场面、武器装备展示是其主要的形式。游客以参观与听取讲解为主,讲解员不仅提供“点菜”式讲解,还独创打快板、唱小曲等讲解方式,这是西柏坡红色文化游较为突出的宣传亮点。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目前打造的重点是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与领导人故居。总体来看,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也开发了一部分体验项目。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游客可以进行宣誓体验活动,在领导人故居,游客可以“穿红装”留念并且与领袖模仿者合影。
在外宣方面,西柏坡已经陆续推出了系列宣传片,在全国进行宣演。同时,以西柏坡为背景的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更加夯实了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1.3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与分析,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目前还存在着相关的问题。首先,文化挖掘、历史定位不足。作为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西柏坡的红色旅游具有一定的大众化倾向,在文化挖掘上,西柏坡在红色链条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特有的现实意义较少地被重视。这是西柏坡红色文化旅游区别于其他文化旅游的关键,也是地区旅游发展应该抓住的重点。
其次,体验式活动的不足。虽然西柏坡已经有了一部分的游客体验活动,但是要看到,其推出的体验活动,收取一定参与费用,游客参与度相对不高,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意义,也没有起到进一步挖掘西柏坡精神的作用。
综上所述,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存在的问题是其进行红色文化游创新研究的必要因素之一。西柏坡只有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地域特色、文化传统、教化功能的完美结合。
2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创新研究的路径与举措
2.1 西柏坡精神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西柏坡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新时期以来,西柏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过程中的精神准则。
两个“敢于”精神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敌人顽强拼搏精神的集中体现。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奉行着顽强奋斗的精神,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两个务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对我们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提出的严重警示,更是西柏坡红色旅游的文化核心。党的十九大指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在“两个敢于、两个务必”的西柏坡传统优良精神之外,西柏坡精神的创新性突出表现在“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些内容丰富了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加强了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自信、果敢、自省、图强”的特质,对处于由“学习”到“工作”转折的大学生有较强的方法论指导作用,对当代人理想信念与价值观起到塑造作用。
2.2 西柏坡在嘉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红色链条中的特殊地位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96年的风雨历程,浙江南湖嘉兴的一大会址、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延安30年的艰苦奋斗。在西柏坡,中国革命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关键转折,这确立了西柏坡处在红色链条末端至关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在这片土地上指挥了大战役的全面胜利,并顺利实行了土地改革。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直接对新中国的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柏坡从而形成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特殊地位。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一脉相承。它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各个阶段优秀的精神成果,是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
综上所述,西柏坡精神的创新在于“自信、果敢、自省、图强”,在于它对当代人理想信念与价值观的塑造作用,在于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的创新研究在于明确其红色链条末端关键环节的作用,彰显其与当今时代的密切联系。
2.3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创新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措施
根据SWOT分析法重点分析西柏坡在文化挖掘、产品开发方面的不足,结合河北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的主题,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创新研究要以全域旅游理念与“红色旅游+”为指导思想,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提出新路径、新方法。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就是要根据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将红色文化游打造成链条式资源,依托乡村、湖泊、历史遗迹等生态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游与乡村文化游,历史遗迹游、绿色生态游等结合,形成区域性的旅游发展理念。
借鉴井冈山与延安的发展经验,井冈山位于红色链条的上游地位,是老牌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井冈山旅游区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作用,推出了更加动态的旅游产品,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如穿红衣、走红军路、住红军屋、吃红军粮等。而延安是红色旅游资源的大市,是红色链条精神的中坚力量。在“红色旅游+”方面,延安充分发挥自身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各种其他文化资源相结合,如黄河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加大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力度,而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全国红色旅游城市学习。
综合红色链条上游与中游的发展经验,结合西柏坡参观游客的实际期望,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创新研究已经成为了历史必然,迫切需要加以改进与提高。
2.3.1 注重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的发展要充分结合其他相关资源,与绿色生态游、乡村文化游紧密结合。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而平山县李家村是著名的红色文化村,西柏坡应该充分依托其红色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红色+生态+民俗”的旅游发展新模式,打造一条线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延长产品丰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2.3.2 抓住“全域旅游”的指导思想,构建红色旅游链条
西柏坡是河北省红色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全域角度来看,推出“红色经典之旅”义不容辞。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可以推出保定(狼牙山,城南庄)—石家庄(西柏坡、温塘度假村)—邯郸(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丛台公园)系列红色文化经典游,以西柏坡为中心,面向周边进行辐射,从而实现河北省红色文化的共同发展。
2.3.3 重走“赶考路”,追寻先辈的足迹
井冈山、延安相继推出了“重走长征路”的体验式旅游活动。因此,西柏坡地区的旅游发展可以借鉴上游和中游的发展形式,推出重走“赶考路”的体验式旅游项目,感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上京赶考”的历史。具体路线可以规划为从领导人故居到西柏坡收费站的路线,沿途可以组织群众性主题活动,使游客在体验中认识到西柏坡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在下游地区做好继承与延续,贯穿起整个红色文化发展史。
2.3.4 编排有关剧目,提高游客参与度
对比井冈山、延安的发展模式,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可以进一步加大文化活动体验力度。总体来看,西柏坡红色文艺流传的不多,游客亲身参与度低,现场感不够强烈。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应该打破文化影视宣传的模式,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战略决策旧址等景区内组织经典话剧排演,游客亲身体验红色小剧场。编排以《印象西柏坡》为主题的特色歌舞剧,游客可以参与互动,以新颖的形式阐述革命历史,完整展现当地的红色文化。
2.3.5 理念传承,与当今社会紧密联系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项目的创新性在于对西柏坡精神现实意义的挖掘。针对西柏坡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景区内应该设立西柏坡时代意义展馆,主要分为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革命圣地的感想、西柏坡与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九大与西柏坡精神结合三个板块,让西柏坡红色文化游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有时代意义,真正实现文化与教育的完美结合。
2.3.6 红色文学与红色旅游的融合
西柏坡地区拥有众多的红色革命经典作品,红色文学是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郝崇书的西柏坡纪实文学《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日子里》、作家阎涛创作的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这些作品文化影响深厚,地域特征明显,能够加深人们对英雄人物、革命精神的认同,激发游客的崇拜和向往。因此西柏坡在电子导览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扫二维码免费聆听红色名篇、革命故事的方式,吸引更多游客。
2.3.7 运用科技成果,推进国际化建设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的创新研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VR技术运用到虚拟展示。同时,开发微信平台、智能浏览,对西柏坡红色文化、精神内涵进行宣传。十九大会议上,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蓝图被多次提及,随着战略的持续推进,海外红色游也有了明显升温。中国与许多国家在红色旅游发展上达成了互利共赢的需求。因此,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的创新应该尽可能地打开国外市场,推出相关成果参与国际展览,拓宽国际影响力。
3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项目深入实施的重要意义
3.1 对接精准扶贫,推动整体经济进步
西柏坡新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有助于改善河北省贫困连片特困区集中的状况。河北省位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新型旅游模式将红色旅游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整合平山县的综合资源,形成红色文化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能够推动平山县脱贫致富,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3.2 加强文化传承,提高文化软实力
西柏坡时期产生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以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建国以后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的源头。它构筑了英雄河北“红色太行”的文化血脉,也是我们伟大的精神财富。创新西柏坡的旅游发展模式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途径,对于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人们思想道德的提升有深远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河北省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3.3 推广全域旅游,形成示范效应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的创新研究以“全域旅游”为指导思想,以西柏坡为中心,整合河北省各地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这有利于河北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北京携手张家口筹备冬奥会等重大战略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从而努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以红色旅游的全域发展推动整体旅游资源的全域规划,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4 结语
西柏坡红色文化游创新研究是历史与时代发展的必然。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都是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节点,并且不同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突出西柏坡红色文化的自身特色,更好地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认清西柏坡在嘉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这一红色链条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实现西柏坡红色文化的传承功能和教育意义。
[1]邵文英.中国梦与西柏坡精神[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61-64.
[2]王聚英.“大西柏坡”建设笔谈[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1):29-30.
[3]康琪.延安发展红色旅游的现状与对策[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4):13-16.
[4]李如萱,王雅卓.产业融合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河北红色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2):20-21.
[5]杨宏伟,周艳芝,牛彦飞.西柏坡红色文化在打造河北文化强省中的优势和作用[J].党史博采,2014(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