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7-03-11徐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教育

徐京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9)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最初的创新创业教育概念援引自美国,意为“具备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教育行为”[1],并于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面向21世纪教育研讨会”上推广开来,现已成为全球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目前,各界从不同维度出发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了阐述:教育部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到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学术大家曹胜利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潮,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事业心与开创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上述认知指引,结合实际情况,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一种动态发展概念,其核心内涵是以先进的教育观念为指引,强调与专业教育相融,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塑造其创新创业人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传统知识讲授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因此需要广泛的教育实践支持,对高等教育体制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高职院校而言,其生源结构复杂,整体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强,并且相比于本科院校学生对实践领域的了解深刻,所以其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必须要结合学生职业技能强的特点,遵循以生为本原则,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早在1999年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逐步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才培养质量日渐提升。但客观维度上讲,受传统文化认知、教育体制等因素制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观念滞后

思想观念作为行为实践的先导,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效的影响因素。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完成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蜕变,对以生为本理念的认知不断深化,并主导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潮流。对于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已然认识到经济市场竞争的本质,就业观念开始转变,不再视自己为“天之骄子”,更多地愿意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但是,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素质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起步较晚,对以生为本中心概念的认知尚存不足,未能真正落实到位。据相关调研实践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形式过于单一,简单地将之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就业方向较为单一,进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成效较低。受此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学相脱节,过于偏重知识讲解与宣传,实践活动开展范围较小,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

2.2 创新力度不足

在经济发达国家,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作为明确的教育理念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等特点。创新创业引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提出了诸多要求。然而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未建成具有人本主义特色的系统化、制度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构成统一化,缺乏可操作性,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不足。另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高职院校依旧偏重于概念结论的学习,强调共性和整体划一,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个性差异,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目前,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主导下,高职院校虽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改革措施,但是只停留于表面,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增加了提问次数或进行简单交流,相比于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的比重较小。

2.3 师资建设欠缺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作为主导,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其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合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高职院校生源数量不断增长,对教育教学发展提出了新一轮的要求。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师资结构不合理,相关从业人员较少,并且并非具备足够的教学技能来引导学生。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受自身资源限制等因素影响,尚未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而是简单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混为一谈,主要以公共课程的方式进行管理,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难以发挥聚合效力。另外,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师大多直接毕业就就业,关于创业实践方面的经验积累甚少,一般只是经过几次简单的培训后就上岗授课,难以为学生发展提供全面指导,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威信。从既有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构成来看,其中以兼职为主,教师来自于不同的部门,从属于不同的管理机构,对于他们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一项附属性工作,因而重视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3.1 加强师资建设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的综合素质建设尤为重要,是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一环。对此,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战略意识,关注教师职业发展,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加大相关投入力度,广泛吸纳优秀人才,补充师资队伍结构,保证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扎实的支撑基础。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师资人才引入机制,明确岗位职责要求,严把准入关口,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打造专监一体化队伍,聘请热爱教师职业的优秀企业家,发挥其经验优势。此外,高职院校还应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育活动,及时传导先进思想理念,强化教师创新意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并邀请学术专家、业务能手广泛参与,分享成功经验,促进业界交流,补充师资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从而提升其整体职业素质及教学能力。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强自我学习,实现职业发展。

3.2 创新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直接关联到此项工作实效,常规上应包括知识架构、方法择取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强调知行合一,继而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2]。在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素材整合,理性解读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积极引入多样化元素,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灵感。而在知识的展示上,要注重生活化、通俗化的转变,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保证其较高的参与热情。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及设备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提供了利好条件。因此,新时期教师要善于作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编制合理的课件,引入生活案例,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元素,营设创新创业情景,并由此提出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继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3.3 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既有评价机制是当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3]。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更多的关注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忽视了其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立足学生发展根本,深刻认识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拓展其潜能力,继而使之获得全面发展。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采用学分制,综合审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并以科学的比重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求学生修够专业教学设定的学分之外,还应要求其必修课外创新创业课程学分,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意识。此外,完善的教学评价还需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即学生、教师、学校、专家等,从不同维度审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全面了解其中不足,继而制定和采取有效改革措施。

3.4 深化校企合作

市场经济竞争态势下,人才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发重要,其培育工作尤为重要。而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是优质人才输出的重要场所,这就为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维度分析,其十分强调理实一体化,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与锻炼,因此,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尤为必要,而此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基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其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相契合。对此,各地区政府应逐步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宏观层次上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双方职责及义务,必要时进行协调,保证双方利益,促使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发挥合力。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求相关企业合作,结合经济市场需求,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引导,协作优化课程设置,并打造实训基地,组织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活动,继而在人才培养上收获。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优化,是教育发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表现,理应得到高度重视。未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不得停歇。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深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结合实际情况及高职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1]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2]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0-28,73.

[3]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36(5):56-63.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