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7-03-11王昌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改革体育学校

王昌福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前已进入到攻坚阶段。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受教育时间最长的一门课程,反思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的困境,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技能同步持续下降,如何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改变学生体育锻炼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培养体育兴趣与爱好,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网络多元文化思潮、社会创新创业思潮等,这些发展理念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在遵循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规律,同时适应新时期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和改革,课程模式着重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偏重于整体的课程设计。这种体育教学改革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 高校体育教学的历史与发展

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随着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改革。

1.1 1949—1966年

建国以后,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原因,另一个方面由于照搬苏联模式的原因,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规范以及规章制度缺乏。毛泽东同志提出 “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号召。1951年颁发《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指出:增进学生健康,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出有强壮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此决定在全国的全面试行,新中国的第一个体育锻炼标准诞生,学校体育发展方向及教学内容有了雏形。1957年教育部下发《关于1957年学校体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高等院校一、二年级学生体育课不能改为选修课程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以上文件的执行,对学校体育工作规范、教学思想的确立及教学内容的选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引导学校体育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1.2 1966—1987年

在这段时期学校体育由“学军”和“学农”号召下,学校体育以军训和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1973年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儿童广播体操的推广,体育锻炼达标的项目和标准成为教学内容,197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按照大纲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体育教学,同时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五届人大会议,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为三基(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育指导思想奠定基础,提出高校设立高水平运动队,要求学校课余时间进行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教育有了一个新的改革方向,进入科学性、计划性、规范化和统一性阶段。

1.3 1987—2000年

这一阶段,《全日制六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颁布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要求各级学校以发展学生运动兴趣、个性化发展,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工作计划中,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标志着学校体育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提出了“终身体育”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和丰富多彩,体育理论与运动时间相结合,体育活动与卫生保健相结合,注重学生个人的身、心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教学考核内容综合化和个性化及方式多样化。

1.4 2000年至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变化,2001-2007年国家相继出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建国以来指导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最重要的文件。2010年国家下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战略目标,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培养德、智、体、美育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2 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现状与目标

2.1 教学改革的手段与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以理施教与以情导教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严密的课堂组织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与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相结合,集中指导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目前我国推行健康第一和大学体育课程全面改革,真正正视了信息时代对未来人提出的新要求,顺应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由于教师与学生目标指向不同,而且在绝对变化之中的,学生接受知识与技术的方式时刻发生改变,在当今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之际,挖掘人、财、物的高效运用与配置,采用网格化信息流教育手段才能解决问题。体育课程开设选学项目30多项,建立俱乐部与协会20多个,全校信息化管理,网上实行选课,选择教师,选择喜好的运动项目,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和网络优势,实现体育教育手段现代化。

2.2 教学模式的改革

体育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成熟和稳定的体育教学过程结构,而体育教学过程结构的形成反映着某种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特性。在认知规律中开发发现式模式和启发式模式,在技能规律中采用技能传授式模式、程序式模式、自学式模式,在负荷规律中采用训练式、活动式、自练式模式,在情感规律方面采用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和悦体育模式,交往规律方面采用团体协作、团队精神模式。体现教学思想的时代性,在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和生活,确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掌握自己喜好的体育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体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存本领,重视学生个性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拥有较大自主选择的权利,使体育教学即体现传统与现代、基础与提高、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2.3 课程的组织形式与内容

2002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次指导纲要对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的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对课程模式并未作出统一的规定,这给各个学校留下很大自主发挥的余地,在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各校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大学体育课程,发挥本校风格和特色,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运动相结合,基础提高与项目创新相结合,评价的标准与方式多元化相结合,改变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向地域性、生活化方向发展,提倡课程内容科学化与人文相结合,尊重学生的各种需求,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更加注重自身的价值需求,重视体育的文化内涵和体育精神的内涵,更加关注生活、关爱自我、关爱生命。

2.4 教师的授课方式

体育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师的组织、管理、引导等主导地位的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面对从观念到知识能力上全面的更新和提高的问题。以及在教师知识结构、能力和再教育的全新变化,教学专项化给教师增加压力,对教师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发挥教师先知性的作用。体育场馆条件与体育课程组织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此带来许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注重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以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为基础,把职前专业知识与体育教育实践相结合,加强职后的学习与再培训,综合来看,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过硬的身心素质、出色的教学能力,是一名合格的专业化体育教师具备的基本条件。

3 结语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生巨大的变革,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满足信息时代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符合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特性探求传统与现代、基础与提高、共性和个性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更加注重自身的价值需求,提出了体育课程由过去的“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向“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转移。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学科“中心论”向“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转移,进行“概念化体育”课程模式设计,体育课程成为高校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课程,成为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思想活力。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8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

[3]邵斌,顾红.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12.

猜你喜欢

改革体育学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