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17-03-11庄国锋
庄国锋
(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小学,江苏常州 213152)
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针对小学教育提出了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传统的单一式的教学模式向素质全面的、多样化教学形式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自身数学核心素质水平。指导教师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过程和社会发展需求,精心创组良好的教学情境,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实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注重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数学素养的内涵是什么?数学素养即人们采用数学方式、数学方法探究、分析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比如数学言行、数学兴趣和品德、数学思考习惯等等。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包含了符号概念、统计概念、空间观念、数学感知、数学运用五种数学意识,还包含数学的思维方式、沟通交流、理解能力、结合实际解答问题四种能力和理念。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我们结合数学科学的运用规律和特点,经过持续的探究、综合分析及演绎推算才能掌握知识。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有耐心抵制冒进,通过长久的知识的积累、不断的运用过程,实现数学思维培养。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要求我们必须遵循此学科特性,需要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才能完成。所以,数学的学习掌握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
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
2.1 具体化
由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务必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因此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由单一向多样全面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2.2 全面性
为了促进核心素养观念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形成,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和课堂体系要具有全面统一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既有顺其自然的导入又有巩固教学知识的课后反思,由浅入深,提高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数量和质量水平。
2.3 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指为了提升学生数学实践能力,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创建数学思维,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和运用都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善于在实践中观察、分析及探究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3.1 改革教学理念,体验数学文化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冲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牢笼,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中,坚持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核心,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在课堂的管理中,引入民主管理理念,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了解,全方位地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分析研讨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渗入其中。
3.2 改革教学策略,培养数学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强化核心素质教育理念,要熟悉清楚各个教学模式的优劣,不仅需要将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演绎式教学等方式结合在一起,还要不断地研究新的适合实际的教学策略与方式,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贯穿于课堂教学里面,激发学生对探知数学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实现教学目的。就目前而言,最常见的信息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软件开发网络课程等形式。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基础上的设计
4.1 教学目标
在六年级《正比例》(苏教版)这一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原有知识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等等,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进一步使学生加深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理解,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与规律的兴趣,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初步认识正比例意义,并在脑海中构建有关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且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为以后学习反比例等知识做铺垫。
4.2 教学过程
由于小学生自控力差,上课铃响了,大部分学生意识仍无法进入课堂学习中,为了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些吸引学生兴趣的话题。例如,采用谈话的引入方式,利用多媒体出示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可以说说你所知道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有哪些呢?”这一问题引入在于复习原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加深数量关系的理解,为接下来学习本次的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做铺垫。课前课堂引导环节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画面,在视频中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关系,通过展示出图片实例,让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呈现的表格,启发式的提问:“在这张表格中,什么量不断变化呢”学生答:“路程和时间”。继续提问:“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两种量,他们是如何变化的呢?”学生从各种角度去探索规律,发现其中的一个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与之相联系的量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反之亦然。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两种量称为相关联的量。继续引导学生:“我们再继续看投影上的这张表,时间在变,路程在变,有什么不变的规律呢?”
4.3 教学反思
数学科目是一门抽象且大多概念都晦涩难懂的科目,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学反思,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举例,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数学认知。通过此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运用,还能帮助小学生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而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勤思考,然后有效地组织学生共同探索新知,通过课堂检验教学效果,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5 结语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教书育人的重要方向,本论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研究探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代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科学教育基本要求,也是推动小学数学改革的前提条件,更是小学数学教育至关重要的任务。在以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征,利用教学案例研究探索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观念有效策略方法,促进落实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1]刘世芳.让数学思想成为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8):64.
[2]全国小学数学“经典与超越: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型”教学观摩研讨会[J].小学数学教师,2016(9):79.
[3]蓝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