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前夕云南出版事业现代化及发展状况研究(1911—1937)

2017-03-11包广宽

兰台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云南省印刷云南

包广宽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650500)

抗日战争前夕云南出版事业现代化及发展状况研究(1911—1937)

包广宽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650500)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与举隅并行互证的方法,分析抗日战争前夕云南出版事业的发展轨迹,概要性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云南出版事业的现代化起源,然后又从云南报刊、图书、印刷发行三个方面分别总结了这一时期出版事业的发展状况。

出版事业 抗战前夕 云南

一、导言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门户的云南,深受外国侵略者的觊觎。法、美、沙俄的势力相继侵入中国,英国为了能在同法、美、沙俄的竞争中占优势,也看重了云南这块地方[1]。伴随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要求的加剧,英国、法国加紧了对中国周边东南亚国家的入侵,缅甸、越南和老挝分别沦为了他们的殖民地。“甚至在80年代列强开始蚕食中华帝国边陲的时候,商界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关心。……建筑一条由仰光云南的直达铁路的计划,为中国无限的市场打开一个后门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当中,还保存着那个‘中国之梦’的古老传说。”[2]124他们希望能够越过缅甸边界到中国内地贸易,并达到旅行永久自由的目的。而云南介于法国所属的印度支那和英国所属的印度、缅甸两大殖民地之间,对云南形成环形半包围的形式,他们企图使云南成为入侵中国的后门和“桥头堡”。

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中失败,法国拉拢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法》条约,允许法国在云南、广西通商。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二十日同意修建自越南边界至云南的滇越铁路滇段,并且协商拟订了《中法滇越铁路章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九月十日在北京签字生效。1905年,昆明自开商埠,而历时七年的滇越铁路也在1910年通车直达昆明,外国工业产品也随之直驱进入昆明,使得手工业和农业都落后的云南渐渐落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外来的侵略压力,清政府也希望培养出能够为自己效力的“人才”,在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些进步改良,企图来维护和巩固千疮百孔的统治。维新变法失败后,清政府统治者更加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于是,在1901年正式宣布施行“新政”。为了鼓吹“新政”,1901年4月25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上了一本奏折,提出要“开民智”,建议“宜通饬各省,一律开设官报局”,目的是启发民智,“庶几风气日辟,耳目日新,既可利益民生……且可抵制各处托名牟利之洋报。”于是袁世凯在天津设立了北洋馆报局,从日本选购最先进的设备,聘请日本精铜版、石版、照相制版及印刷者任技师,又从上海雇活字版印刷工人从事印刷。发行《北洋官报》,《北洋官报》作为全国首要地位的报刊,不仅介绍新知识、新思想,还推出革新的措施,成为洋务派的宣传工具。

随后,全国各省受到它的影响,到处兴办报刊。1901年,清政府设立了中央教育机构“学部”,命令和引导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并选拔派遣留学生,而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培养为他们服务的“买办和熟悉西方习惯的奴才,不得不允许中国这一类国家开办学校和派遣留学生”[3]1402。在云南,留学气氛也显得十分活跃。从1902年到1904年,仅派出到日本留学学习的人就多达100多名。在日本,有的学习陆军、师范、政法、实业等科目,有的专门学习国外印刷技术。为了集资筹办侨乡和顺集团“和顺活字版公司”,1907年,和顺公司派选李启善、寸绍文等二人去日本专门学习造纸和石印技术。二人学成归国以后,买回了两架石印机,在和顺办起了印刷厂[4]23。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月,云南督抚衙门建立了“云南铅印处”,承办云南最早的带邸报性质的官报——《滇南抄报》。该报为四开铅印报纸,其体例为抄登宫廷消息、重要任命的“宫抄门”,除了刊登皇帝谕旨、敕令的“上谕”,官员奏章、奏折以外,主要抄登其他报纸。如《时报》《申报》《农学报》《中外日报》《新闻报》等刊载的国内外新闻及西方新知识,也少量刊载云南的新闻和昆明地区的商业行情。内容主要是关于新政变法,并没有自己的言论[5]3。1906年,孙中山会见吕志伊、赵申时商议在云南留学生中创办一个革命刊物,他说:“云南最近有两个导致革命之因素,一件是贪官污吏……;另一件是外侮日亟……。滇省人民在官吏压榨与外侮侵凌之下,易于鼓动奋起,故筹办云南地方刊物为刻不容缓之任务。”[6]11月,在日本东京发行了《云南》杂志月刊,该杂志受到了在日同盟会员和各地云南侨胞的积极支持,在北京、昆明、蒙自、贵阳和缅甸的瓦城都设有分社,在数十余个省和云南的各个重要的府、厅、县等设有代办处,在国外的新加坡、日本、缅甸、越南、香港也有设立。《云南》杂志的出版,为云南的出版业特别是报刊杂志的编辑出版做了人员上和思想上的准备,成为云南具有特色的出版物之一;为以后云南本土现代刊物的发展提供了现成的模式和技术支撑[7]。同年,云南两级师范学堂工艺科附设有印刷室,从上海购买了石印机,来印刷教学讲义。后来有腾冲李启善和寸绍文去日本留学学习造纸和石印、织布技术,从日本带回来了两台石印机在和顺乡办起了石印厂,印刷教材。干崖土司刀安顺于1906年去日本留学,在1908年的时候也买回来了两台石印机,并且还请来了日本的石印专家,建立了干崖实业公司印刷厂,主要印刷佛经和教材书籍等等。

除此之外,在辛亥革命前夕,为了改良社会,让革命的思想在广大群众中得到普及传播,批判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封建陋习,唤起人民群众的救亡图存的意识,还出现一些在云南或者专门针对云南宣传革命的报刊。如刘钟华,李长春在东京创办的《滇话报》(月刊),在云南的各大州县和中国各省大城市以及缅甸都设有代办处,它大力宣传爱国救亡,揭露清政府的黑暗腐败,提倡教育,解放思想。

民国时期,“云南官印局”的印书局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具备铅印、石印、铸子、制铜版的能力,并且还引进了石印机、铅活字、铜模、平台印刷机、胶印机、切纸机等设备和技术。除此之外,云南还有1913年创立的开智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崇文印书馆等数十家印书馆,其中,云南官印局和崇文印书馆两家还具有铅印印刷的能力。

同时,云南的传统雕版印刷也仍然继续存在,在当时滇云耆旧的提倡和行政当局的支持下,还出现大规模的编印“郡邑丛书”的事件。民国三年(1914)云南成立的“辑刻云南丛书处”先后刻印了《云南丛书》初编152种,1148卷,二编53种254卷。辑刻云南丛书处,算是云南最早的现代化出版实体,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出版活动向现代出版业过渡的某些特征[7]。按照现代报刊所具有的传递讯息、交流思想、推销商品、娱乐大众、坚持真理和监督政府的六项职能来看,这一段时期在云南出版和出现的报刊,已基本具备了现代化的特点,可以视作云南的出版事业现代化的肇端。

二、抗日战争以前的云南报刊发展情况

辛亥革命以后,云南的报业有所发展和扩大,呈现了官办报纸、民办报纸和政党报纸多层次齐现的状态,同时还出现了少数的专业报纸。1911年,云南都督府建立,并办起了自己的机关报《大汉滇报》,1912年改名为《云南政治公报》。不久后,又被以发布有关政策、法令、法规为主的机关刊物《云南政报》所替代。后来,云南都督府还创办了《义声报》,一直出版到抗战爆发以后。另外,相继出现了政党所办的报纸,1912年初,云南统一党创办了《云南民报》。2月,云南政学社也创办了机关刊物《华南新报》,两个月之后,政学社并入统一共和党,报名也改为《新云南报》。8月,同盟会又改组为国民党,把《天南日报》和《新云南报》合并,并在10月出版了国民党滇支部的机关报《天南信报》。1913年6月,统一共和党和民主党又合并成立了进步党,之前的《共和滇报》也就成了进步党的在云南支部的机关报纸。与此同时,云南也出现了一些民办报纸,先后创办了《振华日报》《崇实报》《滇声报》《国是日报》《觉报》《中华民报》《中华新报(昆明版)》《中华日报》《大声报》《救国日刊》等等。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全国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新文化思想在全国范围的滥觞,云南也深受影响,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成立了学生联合会,除了宣传教育外,还同商界联合开展运动,进行争取民主的斗争。在这些运动和思想的影响下,云南出版了众多的报纸,宣传爱国民主的思想和社会思潮。如云南学联就号召采用白话文的方式,出版了《学生爱国会周刊》,张天方主编的《救国日刊》等等。另外,昆明的两家报纸《滇声报》和《义声报》,除了组织报道外,还发表一些社论。1914年8月15日,《滇声报》就发表《论民国之三大隐患》,揭露袁世凯的弊政,民国只是徒有虚名,存在着官无廉耻、民无生业,兵无纪律三大隐患,并呼吁淘汰官僚,严申军纪,休养民生。据统计,自1919年至1925年的时间里,云南省城昆明就先后出现过52种报纸,49种刊物。

1926年以后,蒋介石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设在江西南昌后,加紧了与帝国主义和旧军阀官僚的勾结,公开反对共产党,镇压革命。此时龙云刚刚在云南执掌大权,在攻打广西失败和六·一四事件中吃了大亏,决定在国内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势力,作为自己的后台,选择倒向蒋介石一边。自这段时间开始,云南的报业跌入低谷。1927至1930年里,云南也新办了《云南民众日报》《云南晚报》《民生报》《云南新报》《新商报》等几家报纸,但是因受到当局政府的种种限制,有的被迫停刊,有的不能按期出版,到30年代的时候,仅仅剩下10多家报纸了[8]。

三、抗日战争前夕云南的图书出版情况

辛亥革命以后,云南的图书出版行业,还没有分化出专门的独立系统,编辑、印刷、发行活动仍然浑为一体,相应地出现了一批集三者为一体的出版机构。在抗战前的20多年中,官方出版机构和出版书籍,构成了此时云南图书出版事业的主体。主要是云南省各级政府、机关、团体和书局等单位使用公款进行出版活动。

1913年,在都督蔡锷的倡议下,云南成立“光复史局”,专门编辑、出版《云南光复纪要》及其史料,在都督府秘书长周钟岳兼任光复史局总纂的带领下,历时八个月写出并编辑了《云南光复纪要》《云南光复汇搞》《云南光复诸人事略》三部书稿,后来成为研究云南辛亥革命的重要史料。在这一倡导下,引发了数十部关于云南辛亥革命的回忆录、史料、论著的出版。1914年,由于云南督军唐继尧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下令成立“辑刻云南丛书处”。“辑刻云南丛书处”成为民国初年建立的一个重要的编辑、出版机构,其任务是编辑刻印《云南丛书》。《云南丛书》自1914年开始编刻初编,拟刻印书目152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编排。有的是利用原来五华、育才、经正书院和云南官书局的旧板片加以校补或者重编卷次;有的是征集一些私家刻板,也有的向外省或者州县借印旧板片。经过30余年努力,丛编处初编刻印了1139种1052卷250册图书,待刻印的12种325卷,二编又刻印了37部125卷,待刻的16部129卷。《云南丛书》收录了以云南学者为主的各学科的重要著作,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各种专篇著述具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它的编辑印行,是对地方文献系统整理而又有计划出版的一套丛书,为国内外文化界所重视。五四运动以后,昆明的中学不多,随着《新青年》面世,文学革命的大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国国文的教学,很多教师主张教学的内容应该有两个部分,即现代文和历史文,一改原来的专讲古文的风气。在这一风暴的冲击下,也出版了许多的教学教材书籍。1922年,缪尔纾选编的《历史文选》,送交给省教育司编审处审定出版。该书分为《夏商周文选》、《秦汉至六朝文选》、《唐宋金元文选》、《明清文选》四册,每册印刷了1000本供昆明一些学校使用。除此之外,他还编著了《国语模范文选》,经审定后也是出版了1000册。1925年,云南地方自治讲习所出版了《云南全省地方自治讲习所讲义》一共10种,从这套讲义种,可以看出当时唐继尧推行的地方自治的大体情况[8]。

在1912年至1927年的时间里,云南大约出版了140种书籍,其中官方出版的大约有110种左右,占了这一时期的78%,内容大多涉及地方行政、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1927年,经过六·一四政变后,龙云重新获得了执掌云南的大权,随之,开始实施他的“三民主义革命建设新的云南”治滇思想,建立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整顿和发展云南经济、文化事业。受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他采取了现代经济政策来促进云南的发展。直到抗战之前,云南的出版物,大多是围绕和配合“新云南”的政府规划、改革方案和省情调查等方面,服务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税费改革方面。龙云利用政治上的优势,采取了强制手段废除了军人把持征收机关的调剂酬佣制,稳定财政基础来统一全省财政,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新型的、省政府集权的财政系统。在田赋方面,在财政厅下设立清丈处,对全省耕地进行丈量清查,以确定产权调整耕地税。出版了《云南改革税制计划书》《云南省财政厅征收官吏会计人员宣誓红录》《云南省财政厅整理造币厂厂务报告》《云南省政府二十年度审计报告书》《云南省财政厅第三届清丈会议录》《云南省财政厅第二次会议录、实施纲要部》《云南省财政厅修征收耕地税施行细则》等。

二是交通道路建设方面。1928年,云南省政府成立公路总局,后来公路总局成立“滇东公路处”,再次修建滇黔公路,延伸至贵州省盘县。根据这一情况省政府秘书处编印《云南省全省公路统计册》,建设厅出版了《云南全省公路计划图》、《云南省公路建设三年计划》等。

三是边疆调查。云南省政府依照国民政府作出的废除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的通令,随后建立了殖边督办,勘察疆界,加强边防,稳定边疆社会,发展边疆经济。出版的主要书籍有《治边意见》《云南边地问题研究》《云南河口边情一瞥》《到思普延边去》《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概览》《明日之康藏滇桂问题》《双江一瞥》《云南双江勐勐》《葫芦王地概说》《车里》《天南片羽》等。

四是教育管理方面。1929年,云南实行了教育经费独立,指定拨财政厅所管卷烟特捐,作为省教育经费的独立专款,增加对云南教育的关心和重视程度,加强高等教育,改进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发展边地教育,出版了《云南省中等教育概览》、《云南省二十三——二十五年度教育概况》等。

除此之外,这一时段出版的书籍还涉及农业、水利、林业、植物、物产及畜牧渔业、企业与厂矿、商业与外贸、旅游等方面。总之,云南省政府在出版事业上,投入了许多的资金支持,主持和倡导了很多的出版事业工作,在促进云南出版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四、抗日战争前夕云南的出版印刷与发行状况

抗战以前,云南的出版事业发展缓慢,在当时出版发行还没有形成专业分工,出版、发行与印刷工作仍为一体,其主体机构基本上承担了从出版、发行直至印刷的流水作业工作。在这段时期,出版发行的主体,绝大部分都是商办机构,虽然也曾经出现过少数的专门从事编辑出版的书刊社,但是影响不大,主要是以印刷为主兼营编辑出版的私人商办印刷企业,官办机构仅有少数几家。据民国档案记载,抗战以前云南商办的出版印刷厂(所)大约有30家,昆明占了十余家,官办总数不超过五家,主要集中在省垣昆明的正义路、绥靖路、武成路和华山南路几条街道上。出版规模和人数不大,最大的官印局职工人数有207人,很多只有二三个人。

此时的出版印刷单位,官方承办的主要有“云南通志馆”、“云南省图书馆印售部”和云南印刷局。云南印刷局的前身是由1903年建立的“云南铅印处”而改的云南官印局。1931年改名为云南省财政厅印刷局,称云南官印局,该印刷局在当时业务范围比较广,主要承印《省府公报》、《云南日报》等多种报纸,《财政月刊》等五种期刊和各种图书、消费税票、牲屠税票、田赋票、清丈执照、清丈单等官商各界的多种印刷品。1930年,云南省务会议通过了龙云的提案,决定编纂一部新的《云南通志》和一部《民国云南省志》,后来成立了“云南省通志馆”。在通志馆的成立和编纂人员确定以后,马上就制定了“凡例”和分类纲目,开始查阅档案,并向各个州县征集资料。经过诸多的努力,于1935年完成了《云南通志》的定稿,于1949年8月完成《新纂云南通志》,开始出版发行,全书出版了266卷,分订140册。该书编选了远古时代至1911年的云南事迹,分为大事记、图、表、考、传五大部分。在云南通志馆成立并编纂《新纂云南通志》和《续云南通志长编》期间,影响和带动了一些市县厅也编写市志、县志和厅志,约有50部左右[8]。1931年,云南省政府将云南图书博物馆改名为云南省立昆华图书馆,设立印刷部,拥有印刷厂,掌管书籍出版。在印刷部下还设了售书处,发行本馆出版的图书和本省出版的各种碑帖,代售商务印书馆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出版的教科书和各种新书,它当时还承担图书馆本身的图书采购、开放阅览业务,也负担图书的出版、印刷和发行任务,成为当时云南省出版业的中心。在这段时期里,与1933年12月出版了《民众丛书》之一的《云南边地问题研究》上下卷2册,上下卷各收录了10篇文章,共计60万字,是一部云南边疆问题研究的专辑,介绍了云南边疆遭受英法侵略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开发云南的意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后来还被翻译成法文。又编辑出版了《云南史地辑要》,内容分云南历史沿革、民族、边务和地理等10个专题。接着又出版了一套通俗读物《民众科学小丛书》,以适应民众生活的需要,提供一些自然界和认识界的实际知识,作为大家解决疑难的工具书。在云南图书馆出版的书籍中,地方文献占据了绝大部分[8]。商办方面的出版印刷单位,主要有崇文印书馆、光华实业公司印刷厂。崇文印书馆是曾经任蔡锷都督府印刷厂厂长的祁泳春集资两万元创办的,后来,变为祁泳春的独资企业。该馆起初规模不大,在1917年之后陆续添加了铅印和凸版设备,业务有所扩展。主要承印“教导团”(云南讲武堂后身、黄埔军校分校前身)的教材《步兵操练》、同学录、音标、账册等。

发行单位方面,云南以经营各类教科书和一般图书为主的书店、书局。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340家,能查到书店名称的大约307家。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整个云南省大约有175家,其中昆明地区有16家,玉溪11家、文山15家、保山11家、大理19家、红河18家、楚雄10家、曲靖11家、思茅11家,省垣昆明的书店数量极其少,相反,很多地州上的书店数量还很多。这些发行机构,大多是在清代坊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分独资经营和集资经营两种。独资经营的规模基本是本地人士所创办,规模较小;集资经营和合股经营的规模比独资经营的要大得多,尤其突出的是民国初年上海几家书局在云南所建立的分支机构。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主要有商务印书馆云南分馆和中华书局昆明分局。1916年,商务印书馆开设于昆明光华街,主要发行上海总馆出版的教科书和其他各类图书,如中小学全套教科书、参考书、各种工具书和刊物等。在整个20年代,它几乎垄断了云南全省的教科书市场,销售量首居全国之冠,成为云南当时影响最广的图书发行企业。中华书局昆明分局于1929年开设在劝业场,1934年迁移至光华街,该书局主要发行中华版教科书和其他的书刊,也发行一些其他的各类书籍,并兼营一些教育用品。曾经发行的《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民约论》、《物种原始》、《唯物史观的解说》、《社会问题总览》等产生过较大影响。其他的比较知名的还有文雅堂、新亚书店、日知社、云岭书店、新滇书店等。

[1]余定邦.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对云南的侵略和云南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J].历史教学,1980(12).

[2]伯尔考维茨.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M].江载华,陈衍呵,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4]滇梓.云南印刷史话(连载八)[J].印刷史话,1998(10).

[5]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报业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6]李根源.云南杂志选辑·序[M].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辑,科学出版社,1958.

[7]宣勤.云南出版业的早期现代化历程:1900-1950年代[D].云南大学,2004.

[8]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报业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G239.29

A

2016-12-18

猜你喜欢

云南省印刷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出版物印刷将是喷墨印刷应用新的爆发领域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