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服务意识提升研究

2017-03-11马泽霖刘家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意识思想

马泽霖,刘家宝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

1 大学生服务意识弱化的表现

1.1 政治信仰迷茫,社会责任感缺失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的要求下,高校教育要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高校青年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坚实的政治信仰是第一位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在这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肩负着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需要大学生勇于拼搏,敢于创新,激流勇进的时候,却常常表现出一种懈怠、政治思想淡化、社会责任感丢失的情况。

高校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政治思想意识淡薄,出现了个人主义、享受主义的思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大学生缺乏斗志,社会责任感呈现下流趋势,“大量年轻人在空前严酷的竞争压力下,逃避做事业和家庭顶梁柱的责任,在工作、婚恋、学习中自我放弃,最终导致从社会中间层向下滑落”[3],这也是青年人存在的逃避问题,失去了对事物基本的判断能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了挑战,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程度。

1.2 文化价值出现异化,精神“缺钙”

马克思指出 “人们实际上首先是占有外界物作为满足自己本身需要的资料,……如果说‘按照德语的用法’,这就是指物被‘赋予价值’,那就证明:‘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4]。”在这种反映对事物发展规律和实际存在的看法的价值面前,大学生缺乏一种可靠的人文主义精神,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学习方法和习惯已经被抛弃,以至于出现了个人能力强、专业性强而个人素质弱的情况,从事物认知和价值取向上就已经发生了异化,产生了许多低俗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氛围。“上课来,下课走”给学生带来了一种陌生的感觉,在交往过程中情感方向交流变少,脱离了教育的根本理念,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影响教育的发展走向。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5]。”

1.3 社会实践能力弱,缺少自主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反映了大学生的能力范畴,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是培养大学生服务意识的重要方式,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但由于固有思想的影响,青年大学生不仅在思想认识上偏离,在具体实践中更需提高自身素质,动手能力差,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偏弱,同时在社会认知上也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社会评价体系出现偏差,高校教育也受到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2 影响大学生服务意识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服务意识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对问题和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发展,“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所面临的真正危机,主要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由于腐败导致的政治危机,根本危机是由于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所造成的精神的危机、价值的危机、信仰的危机”[6]。这说明想要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服务意识,首先解决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这是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学生本身压力也在不断的攀升,高校要真正地把握好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应在尊重、关心学生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启发式、引导式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创造性,从本质上改善,提高高校教育的实效性。

2.2 社会环境影响着大学生服务意识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了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服务业也随之崛起,但社会对服务业的认识还有所局限,还把服务看作是低下的劳动,认可度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形成。社会主义经济在发展,现实和理想在冲突,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比如网络虚拟世界、西方文化、负面媒体的冲击,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认知的改变,再高速的生活节奏中,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越来越弱化,高度的工作热情变成了机械化的方式,生活负担加重导致了人们无暇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服务意识早已经被消耗殆尽。

2.3 传统家庭教育理念影响着大学生服务意识的效果

家庭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大学生自身素质和习惯的发展方向,家长的言行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如果在整个家庭环境中服务意识薄弱的话,很难对孩子产生一个榜样的作用,那在后天很大程度上会难改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提高父母素质是根本,父母要教育好子女,自己必须先受教育,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些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成绩的输出,而忽略了思想政治和自主能力的培养,这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自身服务意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服务意识

3.1 传统文化与“一带一路”理念统一,促进大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

传统思想文化是高校教育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思想意识建设的有力支撑,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在满足物质文化需求的今天,更加需要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创新理念形结合,去创造财富、创造未来,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保证全党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基础[7]。”在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大学生走出价值歪曲的泥潭,促进本身服务意识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把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服务意识培养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设立第二课堂,注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不脱离实际,注重平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细化到点、积少成多的来提升大学生的服务意识。

3.2 重视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的服务意识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整个地区发展带来了活力,从政策上到行动上都给予了广泛的支持,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平台应运而生,这也给了高校更广泛的发展机会,改变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往常只有暑期才能有社会实践,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大学生服务意识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高校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连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兼职、志愿者服务、乡村支教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多参加学生会、学生团体、组织学生活动、各种知识竞赛、设立校园文化节等模式共同作用于学生本身,把大学生从“学历至上”转化到“能力至上”,提升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整个社会服务力。

3.3 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的教育培养环境

优化教育环境包括校园思想舆论环境、校园网络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基点,以科学的眼光来分析大学生的整体动态,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来对当前的国家形势进行判断,通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来充实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要积极参与组织活动,是整个校园动起来,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和灵活性,获取准确的信息,提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多加入志愿者服务团队,增强大学生服务意识。

以网络为背景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更新速度加快,价值观念形成容易产生波动,与此同时,需要高校教育模式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指导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从内在来改变高校师生关系,通过改变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使师生关系逐渐走出淡漠,分化解决矛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进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大学生服务意识。

[1]宁阳.马克思服务经济思想的人本意蕴——基于马克思思想体系的考察[J].学术论坛,2010(9)17-2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R].2012.

[3]高庆.谨防夏流社会化:都市青年问题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9(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任平.广义认识论原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6]何新.思考--我的哲学与宗教观[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意识思想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