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7-03-11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改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其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教育部前副部长王湛曾经深刻指出:“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在中华民族渴求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为着不负这“神圣的使命”,无论是教师群体,还是教师个体,发展都应该成为不懈的追求。以下从教师发展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发展途径、应当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期待与读者一起探讨。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邵应科在《教育教学论坛》上的观点认为:
教师专业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其专业化水平决定了他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三个方面:道德素养、知识结构、教师情怀。
道德素养。
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力量所在。教师,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道德的化身,他的思想、言行,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种示范和榜样。没有高尚的道德水准和情操,教师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同,更谈不上被学生爱戴。古往今来,人们一致赞誉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靠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诲人不倦的治学精神赢得人们的交口赞誉。从做学问、搞研究的角度看,教师的德行还体现在其治学的严谨和务实上,举凡大师级的学界精英,其学问的精深与其德行的造化是成正比的,人们常说的“学如其人”“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结构。
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必须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普通基础知识。这个范畴的知识属于广闻博见,文理交叉与渗透,是通识教育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的综合体现;二是专业知识。这是教师之所以称为人师的根本体现。从专业知识的特性上讲,应该是宽、深、新三位一体的完整结构。所谓宽,是指在专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学术视野,洞悉相关学科知识的流变和新生;所谓深,不仅是指掌握专业知识深度,更是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研究上达到一流的水准,甚至是该学科领域的专家,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甚至引领学科发展的潮流;所谓新,是指在专业知识的了解上要追踪学术前沿,对国际国内最新的学术进展了如指掌,保证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教师情怀。
一个教师成功的基本条件是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对教师事业的认同和理解,很难有献身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而热爱教育事业来源于对民族、国家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因此,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其事业心的基本动力。热爱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个好老师,他往往能寻找和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价值。没有爱的情怀的支撑,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更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教师良心的天平。古往今来,所有的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就是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教育对象,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倾注了教师的心血。
杨寒候等在《科教导刊》上的观点认为:
需求,是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法》)。这是我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教师的职业定位;至于教师的任务,笔者愿意援引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来回答:“教师的迫切任务在于通过他负责培养的那些人而促进人类发展”,这是对教师承担任务的精准概括;无论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的职业定位,还是“培养人”以“促进人类发展”的任务概括,都是国家、社会、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对教师群体、甚或是对每一个教师的职业要求;而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就会逐渐地、自觉地将“职业要求”转化为职责需求和任务需求。勿庸讳言,伴随着人的诸多需求的一定是人生的价值追求。经过转化的职业要求与价值追求不断交互、融汇、深化、升华,势必成为教师发展的运动着、行进着、活着的动力。
专业,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内涵。
一般来说,教师发展主要指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一种专业职业,具有专业化的一切特征。但是,如前所述,教师有个专业发展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理解为:‘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这里所称教师专业,大抵应该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与教师的教育专业。
教师的学科专业是指教师在某一学段钻研、教授的学科追求或达到的专业程度。就学段而言,一般地,小学要求教师学科全面;中学要求学科专一,严格讲是专一学科的全面;大学则要求某一专门学科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上的精专。对教师群体而论,无论在哪一学段,偏爱或承担、教授并钻研某一个学科,都要追求专、精、通、透。
教师的教育专业是指教师掌握、理解、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专业素养。它包括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能力、教育专业智慧、教育创新能力等。这无疑是教师作为教育人的独有的特征,它是教师的重要构成。
学习,是教师发展的关键链条。
教师应该在不断的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中获得提高,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舍弃了学习,既无提高可言,更遑论发展,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教师成长研究显示,教师从入门到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需要3年左右时间;到单独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并尝试创新需4~8年,从成熟到教育教学效果最佳状态需要8~15年;到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需15~30年。在笔者看来,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学”,而不在“等”。教师只有孜孜以求地“学”,才能不断地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后才可能臻于成熟并逐渐获得发展。终身学习需要锲而不舍的韧劲、触类旁通的悟性,需要不断地吸收、内化、表达和创造。其中自然蕴含着守望教育的热爱、服务人民的忠诚。
个性,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师大校长、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把关注教师的发展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教师作为常人的发展需要关注;二是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需要关注。同时指出:目前,我们关注较多的是后者,而对前者关注则相对较少,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师发展。他认为,应该使教师“成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情绪愉快、人格完善的人”。
教师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首先是一个个独立的人,因为各自情况迥异,有自身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及人生追求,应该允许存在个人独特性,引导教师身心和谐发展,以促进其它方面、更大范围、理想程度的和谐发展。
环境,是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师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教师发展的过程总体上也是自我成熟的过程。然而,它并不排斥、而且非常需要外在关怀。小而言之,每一个教师都身处学校组织和法令规定的一系列制度制约之中,教师在习得教育的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既有社会的规范与期望,又有组织的引导与制约;大而言之,教师发展(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大文化的概念。因为文化是人中的文化,所以人是文化中的人,况且所有的社会现象均可归结为文化现象。文化氛围对人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极有利于教师发展。因此,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宽松、适合的环境就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发展了的教师也将作用于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徐冬梅在《今日湖北》上的观点认为:
随着各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21世纪各个国家努力实现教师教学创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流话语。一般来说,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通过培训研修、专题学习、参观考察、教学观摩、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研究等多种方式来进行,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与践习,使得理论与实践、自我完善与改进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的崭新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不断强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前各个国家教育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各国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而且在实践中也不断推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从在教师专业发展上领先其他国家的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来看,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更多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比如,美国的一些教育界人士从横、纵向两个维度来看待教师专业发展,在横向上教师专业发展是被视为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过程;在纵向上教师专业发展被视为一个系统的、包括其职业生涯发展的终生过程;日本教育界的一些人士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包括专业道德、理想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自主权三个方面;英国一些教育学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注重的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以及教师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其包括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等三个阶段。
虽然有一些国家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发展较晚,但仍在不断的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值得指出的是,政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国家通过相关的法令、白皮书等相关形式,从整个国家的教育发展视角看来,自上而下,施行一系列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从而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强化,并使得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政策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参差不齐。
相比较于世界各国的教师专业发展来看,其状况并不容人乐观。首先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来比较,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教师专业发展远远强于发展中国家的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面的投入及支持越来越多,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更成为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从而极大的教师专业发展,并带动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良性有序的生态教育环境建设,最终将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徐冬梅在《今日湖北》上的观点认为:
由主管部门建立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个教师从走出大学校园步入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就要开始学习。而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慢慢地、不自觉地地转化成一种自觉的行动。这一点我们兰州市已走在前列,校长发展学校、教师发展学校的举措,像星星之火必将燎原,它吹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号角,必将对兰州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教师自身实现专业发展。
我们常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本,所以,教师要真正实现专业发展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教师已经是成年人,有相当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所以,要让教师理解专业发展是一种最佳的体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同其他教师的合作交流,这样才能信息共享,实现自身的较快成长。
邵应科在《教育教学论坛》上的观点认为:
以专业待遇保证专业发展。
目前,许多学校已深刻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大力提倡教师校本培训,出外考察、学习,在职理论学习等,并且写进了规章制度,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教师专业发展并非光有热情就能干好,它耗时费力,要牺牲教师许多眼前利益,到头来却没有任何补偿。除了极个别的人愿意干,大多数人谁愿意干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尽管学校规章制度上写着,年终也考核着,但都是强迫性的,谁愿意高高兴兴地干?所以,必须要用优厚的专业待遇来吸引那些有能力、有精力、有志向的教师自愿参与到这一项目中来,绝对不让他们感到吃亏,并且使一些不愿参与的人感到羡慕、眼红,让转了行的教师感到后悔,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他们觉得没有白干,把眼前的工作不再当作事情来做,而是当作一项有利于学生、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家庭的事业来做,就会取得切实的效果。
以课题承载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能漫无边际,应当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可操作性强,也便于主管部门考核。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把教师教学研究的目标、计划、措施、预期效果、风险评估、付出的代价都纳入到课题之中,在经费保障和专业待遇的双重吸引下,一部分教师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潜力,有效利用一切资源,朝着明确的方向去加强业务学习,参与科学研究,寻找最恰当、最有效果的方法去搞教学实践,促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一项教育课题的完成,经主管部门鉴定达到了预期效果,标志着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这又提升了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所以,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如何选择、拟定课题,是否参与课题研究,要充分尊重教师本人的意愿,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强迫命令,甚至用下岗来威胁,要千方百计吸引部分教师投身到课题研究中来,使他们充满激情地从事这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以优化环境促进专业发展。
一种好的环境就是一种良好的资源,为干事业的人创造一个平台。以课题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是有风险的,在课题评选、启动、实施、验收、评估中,凡是与其相矛盾、相抵触、有阻碍的规章制度就要及时修改、调整,为其大开绿灯。在实施中遇到困难要热情帮助,遇到失败要及时鼓励,遇到偏差要诚恳指导。既要用人之长,也要容人之短。探索者的愿望是良好的,但前行的路是曲折的,尽管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和预防,但是新情况、新问题总是防不胜防的。所以,评价时要有长远眼光,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不能仅仅看人均分、看排名次的先后,也不能因一时的失败而临阵换将。学生和老师都是鲜活的生命,不是创造政绩的工具,只要老师和学生尽力而为地干着,也就不错了,何必硬要求全责备呢?只要按考试成绩排名次就会有先后。因此,不能盲目地认为排在最后的就一定是工作不认真的、没有能力的教师。要想教师有专业发展,就要破除一切人为的干扰,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实践环境,让干事业的教师感到安心、舒心、有信心。“教师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 ofteachers)是西方教育界一个探索已久的问题。世界范围的教师专业化运动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后才开始。7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口号,推动了教师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而且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当作教师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英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培训。当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便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林汉文在《考试周刊》上的观点认为:
将师德师风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来抓。
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教师言行,依法执教。同时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业绩突出的教师多层次评优选先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评价纳入考核之中,倡导教师公道正派,不以教谋私,具有健康心态,团结合作。
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把教师参加培训作为年度评优和晋级晋职的必备条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历进修,配发笔记本电脑等现代信息工具,开通校园网站,为教师学习提供和创造机会。建立区际、校际之间对口帮扶友好学校,走出去开阔眼界,请进来诊断指导,去乡村送教,来城市观摩,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乡的差距。近几年,西部地区选派教师到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学习培训,感受颇深,特别在年级星级管理、备课组建设、导学案备写、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构建教师成长激励机制。
制定《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和管理办法》,大力开展评教、评学、培养、提高工作,促进教师由封闭型、经验型、匠人型向开放型、科研型、专家型转变。特别在课题研究、论文评比、课件制作、优质课评选、学生竞赛辅导、教学比武、科研成果等方面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形成戒除虚假大空,破解教育教学难题,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诊治教育教学常见顽疾的科研风尚。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随机生成性,因此有必要消除教育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为研究而研究、一个模式的现象,应结合教师自身的实际,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成风格、自有特色”的生动活泼局面。
健全严格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应经多次酝酿讨论,提交教代会通过《教师考核细则》,在考核中重过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突出对教师教学能力、教育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课时量的评价,凸显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教学开放日、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教师工作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制定《名优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每年度开展教师自评、互评活动,严格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体现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学校还可采取从教经验上老中青牵手、专业能力上高中初结对的办法,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教师成长“一二三五”计划,促使每一个教师都努力做到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成为新秀,五年成为教学骨干,帮助教师发展进步,让教师心暖、气畅、劲足,在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奇、新鲜、新意的乐趣,体会到培育英才和成长进步的快乐。
实施教师专业成长推进策略。
鼓励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保证每周不少于3小时的时间研究新教材、新课标及理论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及教研出勤定期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本人量化成绩。新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汇报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经常坚持写教学反思或教育叙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听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每次检测后写好一篇试题分析。为每位教师配发一本听课簿。建立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盒,存放个人教研资料,跟踪培养,总结经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中注意的问题
甘俊平在《新教师》上的观点认为:
要确立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每一个教师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讲都要成为合格教师,这是最起码的目标。当然在不同的时期随着教师的成长,要制订和调整发展的目标。在职业初期,以掌握教材,积累学科知识、学习实践教学方法为主;在职业中期,以提高课堂效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为主;在职业后期,以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为主,逐步使自己成为教育家。
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
要让自己的教学活动以理论为基础,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离开了理论的指导,教学就迷失了方向,我们就会走向经验教学,这样就会是低效甚至无效教学。没有理论指导就无法开展教学研究,在低层次的状态下更无法实现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要博学多才。
新教材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来实施自主性探究活动。以构建知识,进而达成多元化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领,要创设有效的情境,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合理的处置。而要做到这些,就要对教师的知识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知识的宽度。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