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个案分析
2017-03-11郑晶
郑 晶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个案分析
郑 晶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网络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与遵纪守法意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因网络引发的各种违法行为越来越多。通过分析网络违法典型案例,找到了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育对策。
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
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对其个人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对法律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只要自己不犯法,法律就跟自己没关系,学不学无所谓。”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还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学校普法教育不够完善造成的。
一、个案主题与简介
个案1:学生小高,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平时酷爱上网,好奇心较强。某天晚上,他在班级群里转发了一条链接,同学们开始以为是发红包,结果后来点开一看才知道是北京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的一段不雅视频。辅导员获悉后立即制止了该行为,提醒他将已转发过的消息全部删除。经辅导员耐心开导,一是告诉他视频中的男女主角违背了公序良俗的社会秩序要求,在道德上是要受到谴责的,并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规定:“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二是提醒他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根据刑法第364条规定,“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三是建议他文明上网,尽量不要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多看些阳光向上的书籍,把精力用在专业技术上,将来毕业了好找工作。最后,学生小高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保证以后把心思都用在学习和工作上。
个案2:学生小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平时喜欢刷微博微信朋友圈,已到上瘾的阶段。辅导员曾提醒过他,但他自称可以提高网络知名度。某天下午,正当他准备下班的时候,警察直接开车过来将他带走了,后来通过警方对他的询问,排除了他的嫌疑,虚惊一场。原来学生小解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条未经官方证实的虚假消息,内容大概是讲宜昌某地发生恶性砍人事件,有多人伤亡,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所以警方通过微信帐号找到了他本人。虽然这是一场误会,但是也给他敲响了警钟。事后经辅导员单独谈心的方式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告诉他在网上转发谣言或者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是违法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学生小解事后表示非常后悔,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差点酿成大祸,当面写下检讨书和保证书,保证今后不会再犯同样的低级错误。
二、个案反映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开展实践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为例,它是高校“两课”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尤其是“法律基础”部分,通过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实践性教学,讲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类违法案件,使学生置身于社会的客观情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大学生的普法教育要注重形式多样化,避免枯燥乏味,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仅普及了法律知识,还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一方面在校内定期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大赛,观看法制教育片,开设法律咨询室,开通法律咨询热线;另一方面在校外组织学生到人民法院参观法庭,观摩庭审,“零距离”体验法院的立案程序、审判程序、速裁制度,真切体会到法律的威严。
(三)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实现家校共营
法制教育要融入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两者缺一不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需要家庭支持与配合,只有构建学校与家庭一体的育人格局,完善和实施家校共营工作,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优化,使学生受益。有了这样的共识,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可以向家长如实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共同做好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
三、个案引发的启示
(一)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大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意识到,网络世界不是法外之地,自己在网上的一言一行也有可能会有意无意地触犯法律,必须严格遵守现实世界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尤其是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让学生懂得自律,认识到法律不是约束行为的枷锁,而是健康生活的保障,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法律的信仰,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有效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蚀。针对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具体来讲:1进行自我评价,寻找自身闪光点,树立自信心;2学会自我减压,控制情绪;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多交朋友,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提高沟通能力;4挖掘潜在的兴趣爱好,投身其中,乐观的生活;5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理性面对恋爱挫折。
(三)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是把双刃剑,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和严峻。常见的网络犯罪手法有:1冒充购物网站,在出售商品旁设置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木马链接,点击该图标时就进入了假冒的银行网页,借机盗取网银账号和密码,然后将卡内现金盗走;2盗用他人QQ号,冒充亲戚朋友,以急需资金或帮助充值等方式诈骗钱财;3向互联网QQ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骗取手续费;4引诱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取高利贷,最终无力偿还导致退学甚至自杀。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不是一次宣传活动,而是敲响每一个大学生网民网络安全意识的警钟,共同抵制网络安全犯罪的侵害。
(四)提高大学生网络谣言免疫力
从上述案例当中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谣言抵抗力还比较弱,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他们,不断增强自身对谣言的免疫力,显得尤其重要。①要相信常识。网络谣言往往披着华丽的面纱,噱头十足,有图不一定有真相,越是光怪陆离、远离常识的,越可能是谣言,经不起常识的检验。②教育大学生以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网上各媒介信息。各种网络信息的发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有所不同,是具有虚拟性的。由于网上所传播的信息各式各样,所以导致网上信息与真实生活中的信息存在比较大的偏差。据调查,大学生在食品安全类、IT互联网行业和突发事件所见最多的谣言均出现于网上,而这些信息更是网络上经常进行谣言传播的重点内容,许多网上信息的发布背后隐藏着更多的商业利益,多为获取更多的网上点击与众人的关注。所以呼吁大学生要理性的看待网上消息。③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网上信息的辟谣能力。很多大学生缺少辨别网络信息真实性的方法与能力,缺少网络道德约束性和维护文明上网的意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的。所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网上信息的辟谣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杜绝浏览网上的虚假信息,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鉴别网络虚假信息和增强网络道德约束性,做到文明上网。
[1] 魏胜强.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创新[J]. 行政与法,2013(2).
[2] 孙艳玲.大学生法律基础案例解读[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3] 陈杰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素质培养[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Case Studies on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Legal Education
Zheng Jing
(Changjiang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It is evident that the aim of the network legal education is to foster college students′ legal qualities, strengthen their legal concept and law-abiding consciousness. Under Internet+ era, college students, as part of the main netizens, commit more and more illegal actions which are accompanied with visiting the Internet. It is easy to find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analyzing these typical illegal cases from the Internet. It seems that the colleges should come up with relative measur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legal education
G711
A
1673-3878(2017)02-0068-03
2017-01-13
郑晶(1982-),男,湖北武汉人,硕士,长江职业学院电商物流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