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姆人性异化理论的理论囿域与当代价值

2017-03-11岑艳媚

岭南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异化理论弗洛姆异化

岑艳媚 曾 楠

(1.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2.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弗洛姆人性异化理论的理论囿域与当代价值

岑艳媚1曾 楠2

(1.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2.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人性异化理论是弗洛姆的核心思想,其著作均以人性异化的剖析为着眼点,致力于深刻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根源,并为实现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社会寻找适合的方案。弗洛姆认为人性亦即人生存所固有的矛盾性,人性的异化是人的存在与本质的背离。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在国内理论界发展曲折,其理论囿域根源于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及充满改良主义色彩的救赎方案。审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对当代中国一定程度呈现的劳动领域、消费领域、人际关系领域的异化现象所发出的警示与启迪是其彰显的当代价值。

弗洛姆;人性异化;理论囿域;当代价值

人性的异化理论是弗洛姆的核心思想,他所有的著作都在致力于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被全盘否定的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被全盘肯定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被辩证扬弃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意味着国内学者对弗洛姆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那么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的理论建构是怎样的?该理论在国内的发展何以如此波折?立足弗洛姆经典著作的文本解读,本文试图剖析弗洛姆人性异化理论的理论囿域与当代价值。

一、弗洛姆人性异化理论的理论爬梳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体系较为庞杂,细致爬梳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可从人性概念的解读、异化概念的界定、人性异化的现实表现、人性异化的救赎方案等方面全景式地展现弗洛姆的人性异化思想。

(一)人性概念的解读。

弗洛姆认为,人性亦即人之本性、人之本质,具体而言,人性就是人生存所固有的矛盾。这些固有矛盾又可以称之为人生存的两歧性——生之必然性与死之偶然性、潜能实现的无限性与生命的有限性、个体的独立性与孤独感。“人性既不是生物学上那些固定的和天生的冲动的总和,也不是稳定地顺从与它们的那些文化模式的毫无生气的影子。它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但是它也有某些固定的机制和规则。”[1]37换言之,人性既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完全无限变化的,而是既包括变化发展着的部分,亦即是社会过程的产物;又包含固定不变的部分,亦即力图满足由生理条件而引起的冲动或者说用于保存自我的需求以及逃避孤独的需求。弗洛姆的人性论超越了先验的形而上学人性观以及相对主义者的无限塑造性人性论,既吸收了马克思所主张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56的人性观,又借鉴了弗洛伊德的人性不变论,亦即人性是欲望的总和,是一种创新的人性观。

(二)异化概念的界定。

弗洛姆眼中的异化是指人感到与自己疏远了的体验方式。随着卢卡奇提出“人的异化是我们时代的关键”[3]17,异化理论开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沿用以描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状况。马克思主义认为异化是指客体的主体化,亦即主体被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客体所支配,成了自己的对立物。但是弗洛姆并没有将异化局限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范畴,而是拓展到了心理学的范畴。他认为异化“是一种体验方式,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4]120。换言之,异化了的人感觉不到自己的中心地位:他感受他人如同感受物一般,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创造性的、真实的联系;人同自己本身疏远了,就会导致与他人和外界疏远了。异化与人的孤独感和恐惧感有关系:一方面,人自从与自然分离以后倍感孤独和焦虑;另一方面,人又觉得社会的力量如此强大而无法驾驭以致于产生自卑感和软弱感,于是通过寄希望于外物来满足生存的需要。弗洛姆的异化理论突破了以往的哲学、经济学等范畴,从人的主观心理范畴来诠释异化现象及其成因,这是弗洛姆异化理论的显著特点。

(三)人性异化的现实表现。

弗洛姆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异化史,异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异化是人的存在和本质相背离的结果,人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成为他本应该成为的样子。人性异化可归类为以下几种:

1.生产领域的异化:生产过程的异化和生产产品的异化。一方面,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犹如一颗经济原子,按部就班,机械性地重复工作,缺乏自由的思维和行动的权利,人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被压制;官僚机构操控着企业和政府,所有的被管理者在他们眼中都是抽象的物和数字,对他们唯一的关心是如何利用他们创造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人变成了自己的创造物的附属品,亦即人们迷失在技术及其产品的价值中,离不开机器和计算机,变得被动和缺乏独立性,技术的进步甚至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核战争更是能毁掉人类的文明和生命。

2.消费领域的异化:人脱离自己的实际需要的盲目消费。消费行为原本应该是一个具体的人的行为,人的感觉、身体需要、审美趣味都会参与其中,换言之,消费行为是有意义的、使人幸福的手段,现在却沦为一种与实在的自我相分离的幻想行为,成了一种目的。人们渴望不断消费,但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真实的生存需要,而是旨在占有它们;人们消费文化和自然景色,但旨在消磨闲暇时间而不能积极地享受它们。这种具有强制性和非理性的消费模式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浪费。

3.人际关系的异化:人与同胞和人与自身的关系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就像两个抽象体、相互利用的活的机器之间的关系,谈不上多少真实的感情。对于每个人来说,对方都是自己将有可能用得上的商品,而且,自己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要将对方置之死地。人与自身的关系也是一种交易的关系,人体验到的自己就是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都期望自己能在市场上卖到一个好价钱——出售自己的人力、人格、技艺等。这种待价而沽的异化人格使人丧失了尊严感和自我感,如同物一般没有自我和个性。

4.无意识领域的异化:对无名权威的顺从。如今在无意识中操控着人们思想的是一种隐蔽的、异化了的权威,亦即“利润、经济需要、市场、常识、公共舆论”[4]154。在无名权威的影响下,人们力求与他人保持一致,为了不被集体所孤立,人们会自觉抛弃思考、选择的自由,而去做别人都做的事情。最为典型的是在政治民主方面的影响,人们选举自己的代表的行为似乎是在充分体现自己的自由意愿,但“事实上,政治的决策主要受制于他无法驾驭和认识的力量”[4]192。这种没有机会经过有效思考就被迫做出决定的环境造成了公民政治才能的减弱。

弗洛姆眼中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为异化所笼罩,人变成了抽象的物和商品,甚至为自己的劳动产品所奴役,人没有了个性和独立性。他的异化理论无情地抨击了现代西方社会中官僚和资本操控人、物欲和机器奴役人的非人道现象,表现出他对当时社会的密切关注和炽热的人道主义关怀。弗洛姆对消费领域和无意识领域的异化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异化理论的研究。

(四)人性异化的救赎方案。

弗洛姆对20世纪人性的异化现状并不仅仅停留于痛心疾首、悲愤呼号的层面,而是致力于为人类未来社会的蓝图寻找具体的路径。由于造成现代人异化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他强调,必须“在工业和政治的体制、精神和哲学的倾向、性格结构及文化活动这些领域同时发生变化”[4]274-275。换言之,只有总体的社会变革才能真正挽救这个病态的社会和人性。鉴于此,弗洛姆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变革方案。

在经济层面,弗洛姆鼓励创造这样一种工作环境:“人在这里可以为他认为有意义的事物献出毕生精力,人在这里可以知道他在做什么,人在这里可以控制他所做的一切,人在这里感到与他人的统一而不是分离”[4]329。换言之,他注重改变工人的工作境况以及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是活动的中心并乐意为其活动付出全部身心。另外,工人能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对企业具有支配权,通晓企业的整体运行,并能为企业的决定作出反应,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政治层面,必须要把民主真正落实到决策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投票的那一瞬间。组织小于500人的小团体,让所有重大问题都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讨论,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亦即将集中民主和高度的地方分权结合起来,做到每个决策在落地之前都能得到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充分思考和负责。

在文化层面,首先要重点改革教育。一方面,教育必须是“帮助发展个人的批评权,帮助提供创造性地表现个性的基础”[5]123。换言之,教育旨在培养自由的人、培养人的批判思维能力、启发人内心的潜能,以便用自己独立的身心去把握世界。另一方面,教育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青少年教育的同时兼顾成人教育,真正让每个人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爱上自己的工作,使工作变得有意义。其次是艺术改革,弗洛姆主张建设集体艺术,鼓励大家主动地、积极地、与人共享地去感受世界,培养创造倾向,发展非营利性的活动。最后是宗教信仰改革,弗洛姆支持人们把人格尊严当作本身的目的,注重友爱、理性、精神价值,关切人本身、人的本质问题,共同否定偶像崇拜。

弗洛姆所提出的解决人性异化的方案具有综合性,他将人和社会看成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强调必须要同时进行多领域的变革,才能消灭人性异化问题。

二、弗洛姆人性异化理论的理论囿域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对于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所衍生的种种弊端有积极的作用,即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人性异化的根本原因,在这一点上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具有某种一致性,但他从抽象的人道主义出发,过分强调了人的情感和欲望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由此提出的消灭人性异化的社会变革方案,不能不带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这是弗洛姆异化理论在国内学术理论界起伏曲折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导致弗洛姆人性异化理论的局限与困境的根本原因。

(一)弗洛姆人性观本质是抽象的人道主义观。

虽然弗洛姆自称要纠正世人对马克思的误解,但是其本身对马克思观点的解读也存在着片面性。弗洛姆肯定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为该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引,亦即物质生存资料是人进行一切文化活动的前提,物质条件制约着人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进而影响社会的政治组织以及人的思想感情方式。但同时,弗洛姆又批判马克思过分高估政治经济因素,完全没有看到“那些起源于人的本性及其生存环境的情欲和追求,就是人的发展的最大推动力”[4]266。换言之,弗洛姆认为马克思缺乏应有的心理学见识,忽视了人的情感和欲望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他在谈及社会变革的动因时还指出,人都有追求幸福、自由、爱情以及与别人友好相处的固有欲望,社会秩序必须要满足人的这些基本欲望,如果人的生存环境违背了人性和人的心智发展需要,人就会反抗,要么走向毁灭,要么奋发起来创造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社会的变革是由人性的基本需要和社会满足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人的需要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因应该是两对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固然也强调人的需要对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但是这里主要是指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人的审美和娱乐等精神文化需要、人的实践活动发展等技能需要,这些都是后天的现实的需要,而弗洛姆所说的是一种先天的抽象的需要。因此,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相比,弗洛姆的观点偏向于抽象的人道主义。

(二)弗洛姆人性异化救赎的改良主义方案从抽象的人道主义出发,注定是行不通的。

1.弗洛姆全盘否定暴力革命的作用。鉴于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性,弗洛姆极力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战争,认为暴力和战争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而且这样的解决方式是不道德的、残忍的;换言之,和平与战争无缘,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应该是基于所有人的共同利益自由合作并建立的人际关系原则。但这种全盘否定暴力革命而仅凭人的理性和信仰来建立社会主义的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反动统治阶级历来不会自觉退出历史的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推崇和平改良,但反对排除暴力革命的改良主义,而且一再强调“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6]478的必要性,认为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双重的,它既可能是人类破坏性的表现,也可能是旧社会走向新社会的助推器。

2.弗洛姆没有看到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他认为社会主义政党植根于人道主义传统,不应该涉及任何形式的暴力和专政,党唯一的武器应该是诉诸于人的真实需要的思想以及公民对社会主义的炽热忠诚。他立足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不支持任何一个社会阶级,认为只有生活在合乎人性之中的、未受统治并有能力去爱的自由人才是未来社会的领导力量。但是在现实当中,无产阶级肩负着镇压剥削阶级、抵抗外来侵略以及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是历史的主体,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实后盾,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石,可以说,没有无产阶级专政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

3.弗洛姆忽略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弗洛姆虽然主张石油、银行等重要行业实现国有化,但是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实质不是法律上的所有制问题而是社会的控制问题的原则”[5]120。换言之,弗洛姆只强调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让工人能够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加强工人对企业的控制和管理,但不涉及对企业本身的所有权问题。然而,所有制问题却恰恰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共产主义的特征就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不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就无法消灭剥削。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劳动者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都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石。因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务必要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自己的手中。我国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当下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保证社会主义的性质不变色。

概言之,弗洛姆虽然自称要纠正世人对马克思的误解,但其本身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又陷入片面性,从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出发,轻视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过分强调了人的心理层面的决定性作用,主张抽象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倡导用理性和信念来拯救人类社会等,这使他纵然有一腔匡世济民的热血,却误入改良主义道路,注定他只能成为一位“人类梦想家”。

三、弗洛姆人性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虽然弗洛姆人异化理论存在上述致命的局限,但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方社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观点反映了二战以来,西方社会不具备社会革命形势的客观情况。试图在不根本改变现存制度的基础上用改良主义的方式,改变由资本主义制度而产生的人的异化现象是徒劳的,但是,撇开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就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的普遍性而言,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由资本贪婪性而产生的异化现象,在当今中国社会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对于认识和克服我国当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同样具有现实的张力。或者说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则,在资本和私有制基础上的贪婪性而产生的异化现象,在今天的中国依然会出现。

(一)劳动领域的异化警示。

回归劳动本质,使劳动成为能给人带来深度满足感的有意义的活动。劳动领域的异化,即资本以及劳动产品控制了人们的劳动行为。弗洛姆眼中的劳动本应该是能借以实现人的本质和潜能的活动,也是能给人带来深度满足感的有意义的活动。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现实中的劳动,会发现劳动的意义已经远远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它受到了资本的制约,仅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甚至劳动产品也奴役了人们的活动行为。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成为最受欢迎的工作类型,加班尤其是没有额外补贴的加班成为人们最厌恶的工作,换工作成为最犹豫不决的事情;换言之,在如今沉重的生活压力下,人们不敢轻易换工作,因为担心找不到更好的、收入更高的工作,除非有坚实的经济后盾。也有人通宵达旦地加班,但并不是因为高度热爱这份工作,更多的是为了拼出更好的业绩、发出更多的文章,以便加薪晋职,养家糊口。正因为资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劳动成为自我折磨的活动,地位和权力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除此之外,劳动产品也高踞于人之上,例如手机、电脑、游戏等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原本是人创造出来的为人谋福利的产品,但是却造就了一批批低头一族,由此急剧拉升了近视率、颈椎疾病发生率、交通事故发生率等,尽管如此,人们前赴后继沉溺于这网络世界。概而言之,无论是被迫的工作还是自愿的沉迷于网络,人们都已经被外在的无意识的力量所左右,体验不到自己是行为的中心,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成为了弗洛姆眼中异化了的人。

(二)消费领域的异化启示。

勿以虚假欲望左右消费行为。弗洛姆认为在消费领域最为古怪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过金钱来获取东西,这意味着将劳动抽象化,而且这会导致一个后果,亦即只要我有钱,我就能够不费力气地拥有我喜欢的东西;但拥有这些东西又不一定是为了满足我实际的需要,而仅仅是一种虚幻的心理需求。这就是所谓“消费社会”出现的异化现象,“它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的社会现实、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7]。君不见“女人的衣柜里永远缺少一件衣服”,这并不是说女人真的缺衣少食的,而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衣服款式的新鲜感持久度极其短暂,这也揭示了在广告作用下人们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的现象。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广告包围世界中,商家为了刺激消费者不断产生新的消费需求,打造了各式各样的“名牌”概念,并使其成为与时俱进的代名词,拥有这些“名牌”产品就是时尚和身份的象征。这些概念营销在带来消费热潮的同时也产生了虚荣心膨胀和扭曲的消费观,于是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少年为了在同学之间不落伍,竟然卖掉自己的肾来买苹果手机;某女大学生为了也能买名包、开豪车、住豪宅,竟然愿意出卖自己的身体等。如今风靡全国的“双十一”和“双十二”购物节,虽然美其名曰是给消费者的福利,但是各种满减促销活动本质上“捆绑式”“强迫性”消费,就是为了让消费者多消费,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疯狂购物的无底黑洞,君不见多少促销品被“剁手一族”冲动买来之后便束之高阁,这造成了经济和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与马克思在《国民经济学与哲学》中所谈论的异化别无二致,亦即每个人都在致力于刺激消费者产生新的需求,对新事物产生新的依赖并迫使其作出新的牺牲,从而陷入经济破产,这也是异化王国扩展的过程。不管是名牌营销概念还是节日“捆绑式”营销策略,都充斥着外在力量对个人的束缚,正如弗洛姆所言的,人们的消费已经丧失了个人真实的感受、感情和判断力,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人情味的、没有创造力的体验。

(三)人际关系领域的异化反思。

勿以市场倾向奴役日常的人际关系。弗洛姆认为现代的人际关系充斥着利己主义原则,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真实的感情,更多的是表面上的友好和公平。这不禁让笔者反思当下普遍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奇怪现象,亦即使是第一次见面的朋友,我们何以都习惯性要保留对方的联系方式?或者我们何以更热衷于比自己更有地位、更有财富和能力的人交往?仅仅是为了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并方便每天进行真诚的问候?或者仅仅是为了更好更快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或许不排除有这些原因,但是究其根本,这更多的是因为一种交换的因素,亦即人们都期望能从对方身上获得好处,总有用得上对方的一天。我们在做一个决定之前,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情是否值得做,对自己有多大的好处。除此之外,当今的婚恋观同样充斥着物质利益的因素,表现得较为明显的是荧屏上的征婚秀。在这个平台上,情侣之间牵手的首要条件不是基于彼此之间真诚的爱,而是基于双方的容貌、财富、家庭背景等因素,这种基于物质占有的家庭组合致使夫妻之间责任意识淡薄,这也是近年来离婚率攀升的重要原因。鉴于这类异化的人际关系,弗洛姆提出他理想中的人际关系,亦即人与人之间是充满真诚的爱,每个人都有博爱的胸怀、有责任心、有纪律,能互相尊重、互相关心。

总而言之,每一种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流传下来的理论都是有其某种合理性,弗洛姆人性异化理论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健康地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面对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我们必须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事物;坚持以人为本,让人在社会生活中起主体作用,防止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提高培养人的理性和批判能力。●

[1]埃利希·弗洛姆.逃避自由[M].陈学明等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埃利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欧阳谦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

[5]埃利希·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M].毛泽应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7]吉志鹏.消费社会人发展的困境探析[J].岭南学刊,2014,(3).

(责任编辑:武晟)

B

A

1003-7462(2017)02-0116-06

10.13977/j.cnki.lnxk.2017.02.018

猜你喜欢

异化理论弗洛姆异化
走过独木桥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另类解读——基于“历史本质性”的视域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对比研究
不乐多冤
城乡结合部居民生活异化可能性和必然性探析——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