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典 传美德 育新人”江城青少年诵读大赛润物无声
2017-03-11沈勇
沈 勇
一首诗,传承千年文化,一篇文,照亮自信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为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倡导全民阅读。”为响应总书记号召,贯彻《纲要》精神,为武汉文化之城建设增添新风采,武汉广播电视台和武汉教育电视台联办的 “诵经典 传美德 育新人”江城青少年诵读大赛”应运而生。
2015年9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联合发文,推出了“诵经典 传美德育新人”十大主题活动,并提出要将“诵经典 传美德 育新人”江城青少年诵读大赛作为十大主题活动的核心赛事重点打造。2016年4月,武汉广播电视台科技生活频道、武汉教育电视台开始承办首届诵读大赛。赛事历时7个月,共吸引了来自武汉20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3万名学生参赛。参赛小选手们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朗诵和演说等形式,传承中华美德,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各级领导对大赛的影响力、参与度以及呈现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大赛能越办越好,办成品牌。
2017年4月7日,武汉广播电视台科技生活频道和武汉教育电视台作为承办单位又启动了“诵经典 传美德 育新人”第二届江城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活动。两家媒体联合组建了电视采编和活动执行团队,包括制片人、编导、摄像和活动执行人员共30多人。
4月12日-29日,大赛组委会陆续发动全市200多所中小学近5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到“诵经典 传美德 育新人”第二届江城青少年诵读大赛校园海选活动中来,共有一万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区级复赛。
4月29日-6月25日,在江岸、江汉、硚口、武昌、汉阳、洪山、青山、江夏、东湖高新、东西湖和武汉经济开发区启动了11场区级复赛和3场国学公益讲堂,比赛全程通过谈谈对国学的认识,诵读经典和名词解释三个环节,多角度,全方位考察我市中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生动地展现了爱国爱家、孝顺父母、友爱互助、积极上进、勤劳节俭、诚信守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长们也积极响应和参与。
2017年10月28日, 105名选手进行了巅峰对决,用才艺加演说的方式演绎了自己将国学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故事,最终取得佳绩的前30强选手纷纷表示,他们是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收益者,更是中华传统的传承者,精彩演说引得围观市民的点赞和叫好。为期8个月的大赛做到了安全、有序和精彩纷呈。
“诵经典 传美德 育新人”第二届江城青少年诵读大赛除个人赛外,2017年还增加了团体赛环节,100所学校带来了100件集体经典诵读作品,通过线上投票加线下评委打分的方式决出了20强。据不完全统计,在投票通道打开的短短10天里,一共有20万人通过网络观看了比赛,浏览点击量180多万次。
“诵经典 传美德 育新人”第二届江城青少年诵读大赛紧扣时代主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国学传统播撒到青少年的心底,经过两年尝试,大赛逐步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亮点:
构建我市青少年传统文化传承平台:以“诵经典 传美德 育新人”为理念,大赛定位为江城师生国学经典诵读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多元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热爱国学的学生搭建一个激励国学学习、培养思辨能力、展现综合素质的平台,让更多的中小学生“爱读国学、乐学国艺”,让更多国人了解并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除了赛事之外,让大赛成为我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平台以及引导江城青少年传承和传播中华美德的窗口。
打造武汉传统文化品牌赛事:大赛品牌影响力逐步彰显,2017年大赛影响力超过首届,相比2016年的10大赛区3万选手的规模,今年新增了2万名选手和江夏、汉南两个赛区,并邀请100所中小学参与团体赛,持续时间由去年的6个月延长至今年的8个月,成为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品牌赛事。
汇聚江城传统文化高端力量:两届大赛评委、专家指导团队分别来自于我市一线一百余名语文高级教师和对国学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如全省特级教师李丽及其教研团队,华师国学专家许刚教授,媒体资深主持人、国学研究者石青以及焉继烈、董宏猷等专家学者等。大赛题目也依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通知的相关精神进行设计,有很强的指导性。同时把武汉高校、中学、研究所等各方研究传统文化的力量通过大赛拧成一股生力军,为下一步武汉的文化之城建设储备了传统文化方面的力量。
创新“互联网+国学”新模式:大赛创新国学教育弘扬和传承的新模式。从校级海选、区级复赛,再到今年下半年举行的市级半决赛和决赛全部采取手机网上报名、检录,比赛现场实现了按照低、中、高年龄段进行智能化抽题,评委可实现线上打分,选手成绩自动排名等功能,参赛选手和家长们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查询孩子的晋级状态,让比赛更透明、公开,也大大减化了家长和孩子报名、查询手续。
创立长效机制体制保障:文化之盛,在其坚韧。为掀起武汉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年底为大赛的考核阶段,各区正在尝试应依据个人赛和团体成绩,作为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或者宣传工作绩效中来,从而得到各区、学校对这项赛事的重视。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诵经典 传美德 育新人”江城青少年诵读大赛”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江城青少年诵读大赛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大目标:
一是:让大赛成为提高中华伦理认同的“铸魂工程”。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最大问题就是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尤其是作为主流媒体,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引导应该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诵经典 传美德 育新人”江城青少年诵读大赛”将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让其成为承载着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引导着青少年的思想发展航向,确立青少年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成为提高中华伦理认同的“铸魂工程”。
二是:双创并举,让大赛成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平台
传统文化不会自动实现现代转化,优秀传统文化也不能天然地发挥功能和作用,它需要我们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自觉的转换和推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要求就是未来“诵经典 传美德 育新人”江城青少年诵读大赛的重要发展方向,包括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青少年参与互动的形式创新等,大赛将根据新时代发展需要扩充其内涵,完善其表现形式,与时俱进地发展,让其成为武汉市文化之城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