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主持人,转型幕后是个好去处吗?
2017-03-11迟彤彤
迟彤彤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主持人试水幕后制作,前有马东早在2001年便担任《挑战主持人》制片人、总导演、主持人,张丹丹组建团队制作节目、操刀晚会,华少参与制作了《出发吧,爱情》《蜜蜂少女队》《天生是优我》等综艺,后有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推出现象级文化节目《朗读者》,北京卫视《养生堂》主持人悦悦操刀情感类真人秀《但愿人长久》,央视四套主持人梦桐出任《环球影迷大会》主持人兼制作人……跟演艺圈演而优则导一样,一些知名主持人做好台前工作的同时,也在积极向幕后转型,尝试新的发展路径。
为什么主持人热衷转型幕后?
除了开头提到的几位外,汪涵担任过《天天向上》三年制片人,鲁豫兼任《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主持人和总监制,李晗担任城市文化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制片人兼主持人,李静担任《非常静距离》《美丽俏佳人》等多档综艺的主持人、制作人,陈蓉做了《陈蓉博客》《天才爱美丽》的制作人。
主持人试水幕后,有的是水到渠成的角色转型,有的则是职业危机使然,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希望将自己的想法渗透到幕后
谈到制作《朗读者》这样一档文化节目的契机,董卿表示,最大的契机是因为自己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22年,是时候去做一档自己真正喜爱的节目。有这种想法的主持人很多,华少也曾坦言不愿意只做发声筒,希望节目能体现他更多的想法。在做惯了台前的发声工作后,一些有想法的主持人更希望在节目中注入更多自己的思想,做出一档真正有自己痕迹的节目。
主持人形象被定型,幕后寻找突破
主持人因个人风格的塑造往往会被定型,被认为适合某一类节目,尤其是主持人与某档综艺紧密结合,比如华少之于《中国好声音》,鲁豫之于《鲁豫有约》,固定的形象虽然有益于主持人个人品牌的形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持人的发展,从台前到幕后的角色转换可以让主持人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去跨界吸收养分。
主持人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
随着一系列真人秀节目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正越来越边缘化。华少曾发表长微博《主持人还有将来吗?》,一方面是对所处行业的忧伤:主持人,除了能报幕和报广告之外,还能做什么?一方面则是对综艺市场环境的感知:好像红的节目已经不需要主持人。
的确,不只是真人秀,很多节目都弱化了主持概念,比如明星担任MC,歌手跨界做串场,导演直接引导等等,主持人应该有危机意识,转型幕后成为不错选择。
主持人转型制作是优势也是劣势
事实上,主持人转型幕后并不容易,不仅身负大众的高期待和高标准,而且从靠说话生活到把控全局,包括艺人、团队、招商赞助等等,说是转型,更像是打碎重塑,并非易事。
首先是专业度问题,主持人大多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上学读的书、工作后积累的经验都是跟语言、文字相关的,想要参与幕后,专业度是首要考验。带着主持人的思想去创作节目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台前幕后想法统一,劣势则在于台前、幕后互相影响,难以专注。
李晗就曾表示,一人担纲多个工种免不了有冲突的时候,比如制片人和主持人角色的磨合。“在伦敦的前两天,我出镜的感觉很糟糕,拍的时候我心里都在想着摄像,想着机位,有没有拍到我想要的,还想着后勤等等,完全没法专心提问。后来才好起来,学着瞬间进入角色,转换位置。”而且工作量大大增加,不仅需要“刷脸”,还要掌控全局。
几乎所有向幕后转型的主持人都发出过“很苦”“很累”“很难”的感慨。华少曾透露,以明星主持人身份做幕后工作,“刷脸”是其中一项最管用的办法,“刷脸的好处是不太容易被人直接吃闭门羹,但劣势就是什么事都必须自己去做。谈任何一件事情,别人都要求你参加,你以一个艺人身份来讲,每天对话客户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的确,作为制作界的新人,主持人身份是他们唯一的资本,“刷脸”找赞助已成为常态,更难的是主持人还要把控好节目的每个细节。
《朗读者》是董卿从策划立项一手带起来的,“事无巨细,严苛挑剔”,是董卿的团队成员对她的评价,节目模式、制作公司、经费、赞助商、播出平台、人员,这些以前她不用考虑的事情纷纷涌来,工作集中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可以说,最终《朗读者》成为现象级的文化类节目,董卿功不可没。
转型不易,但也不要放弃主持的魅力
虽然转型成绩差别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制作人、导演兼具主持人特质做节目,确实为整个综艺市场带来全新体验,也为主持人找到了职业发展新方向。
总结转型较成功的主持人所制作的节目可以发现,大多主持人贯通台前幕后,且制作内容是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领域,比如董卿的《朗读者》、鲁豫的《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悦悦的《但愿人长久》等等,既将台前的想法融入了幕后,也将自己身为主持人的功力和魅力发挥得更淋漓尽致,往往能够呈现出极佳的效果。
尽管华少新近操刀的《蜜蜂少女队》《天生是优我》已完全居于幕后,但他坦言不希望自己的跨界尝试被误读为主持人的无奈转型,恰恰相反,跨界吸取过他人的经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之后,华少最大的梦想,还是在主持人这个方向上。
除了转型幕后,主持人选择创业的也不在少数,比如王凯运营《凯叔讲故事》等自媒体,罗振宇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张泉灵转战创投界等等,大多还在发挥自己说话的本领,融合兴趣爱好,成就了新事业。
总之,主持人身份是一张名片,比幕后工作人员多了一分名气,也比大多演艺明星多了一分才气,无论转不转型,向哪儿转型,这都是最大优势,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