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路径探析

2017-03-11于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党团视域志愿

于涛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51)

党团教育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志愿服务为其实践提供了有效载体。尤其是“互联网+”视域下,传统行业开始步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多元化文化信息涌入,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创新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更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有助深化相关知识认知与理解,从而指导他们更好地实践。目前,有关“互联网+”视域下创新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路径的探析,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 “互联网+”背景简述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的成果,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支撑。通俗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但并非两者的简单相加,其深刻涵义是依托信息通讯技术,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因而“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在于创新。具体而言,“+”代表着多层维度的深刻涵义,可理解为跨界变革、重塑融合。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只有敢于跨界,创新的基础才更加坚实。同时,“互联网+”的特性还表现为尊重人性。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变革,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力量,而互联网之所以强大其根本力量来源在于对人性最大限度地尊重、敬畏和重视。尤其是移动网络4G时代,基于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应用载体,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并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应用,推动了传统教育模式变革,以更加开放的形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融合创新提供了有效载体支持。

2 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的融合基点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发展,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以及差异性日益增强,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世界一体化形态确立,多元文化生态形成,使得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缤彩纷呈。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高校党团教育至关重要,是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路径,着需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新时期,高校应理清大学生发展现状,关注素质教育渗透实践,加强党团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从根本上捍卫党在高校中的阵地,进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在此过程中,志愿服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为党团教育深化提供了实践平台。在高校党团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认知,深化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行为实践。而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的融合,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课程建设,是理实一体化的重要体现,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非凡。

3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的路径

如上分析,“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已然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发展核心动力。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互联网+”视域下创新融合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3.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互联网+”最突出的特性之一是尊重人性,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融合创新的基本原则。从教师维度上讲,这就对其专业素养提出了更加深刻的要求。因此,“互联网+”视域下创新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的首要基础是,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其综合素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加大相关投入,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教育活动,邀请学术专家或技术专家参与,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构成,及时传达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共同探究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融合创新路径,并指导落实。与此同时,对于教师个人而言,需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时代教育创新需求,深刻研析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基点,汲取先进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视界,为教育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3.2 优化相关课程设置

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借助“互联网+”的创新表现,为全面发展学生服务。具体而言,“互联网+”推动着虚拟社区、朋友圈的兴起,为学生知识汲取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通道。严格讲来,高校党团教育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其关重点在于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认知,并以此指导他们的有效实践行为,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有限的校园生活时间内,如何快速、有效的传播大量党员知识是教师深度研析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支持,教师应重新优化课程设置,有机地将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以图片、影像、视频等方式呈现知识,强化学生的主体感受,使之主动参与相关学习活动当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从网络上搜集志愿服务相关素材,明确教学课堂主题,逐步渗透党员相关知识,并诱发系列思考问题,组织学生协作讨论,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深化学生认知。

3.3 组织多样文体活动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扎实理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党团教育体系。如上分析,志愿服务是高校党员教育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提升了党团教育影响效力。而“互联网+”则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加精准化。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人员、方案、对象等进行一一对应,从而使得志愿服务人员与大学生志愿服务需求更便捷地匹配在一起,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同时,“互联网+”还发挥了资源整合与优化作用,盘活志愿资源,有效促进了党团教育的对接。因此,高校应基于互联网应用,组织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由相关专业教师带队,适时普及党员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感受与认知。在活动组织之后,教师可在QQ、微信等公众互动平台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和所感,并以党员的身份详述所学,加强师生对话的同时,对其他同学产生影响,继而延展党团教育范围。

4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视域下,创新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尤为重要。未来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上述研究项目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上述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笔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高校党团教育与志愿服务融合创新建议。

[1]黄雪丹.浅析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生党团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7(19):206-207.

[2]关明明,刘桂生.独立学院立体化党团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3):23-24.

[3]曹慧群,毛近菲.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3):53-56.

[4]彭成广.高校媒体资源整合与大学生党团建设载体创新研究——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11):202-203.

猜你喜欢

党团视域志愿
喜报!我厅获省直机关青年党团知识竞赛优秀奖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我志愿……
新形势下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党团带队办好红领巾学校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