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个意识 坚持党校姓党
2017-03-11徐德
徐 德
(兰州铁路局党校,甘肃 兰州 730030)
【教育与培训】
增强四个意识 坚持党校姓党
徐 德
(兰州铁路局党校,甘肃 兰州 730030)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落实党章党规党纪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党所担负历史任务的坚强保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的主渠道。党校在干部培训格局中独一无二的战略地位、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决定了党校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党校姓党”。
增强政治意识,党校要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立场不移、政治信仰不变。党校因党而生、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因党而荣。党校姓党,是党校血脉里的不变基因,是党校最鲜明的政治特性、最突出的政治优势、最闪光的精神气质,是党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和根本原则。习近平同志指出:“党校的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党校意识,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按照党的原则、制度和规定办事,把党校姓党的要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各项工作之中,渗透到党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深处,转变为深刻理念和自觉行动。”党校要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要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教学工作中,强调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敏锐性,从政治高度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行动自觉,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办学原则,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举旗者和护旗者,当好党的传声筒,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当前,我国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很多问题都会在党校汇聚,程度不同地影响了党的声音的传播。这些不利因素不仅影响了一些群众,甚至影响到一些党员干部。党校要切实履行思想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注重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方向坚定,立场坚定,态度坚定,矢志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在指导思想上的一元化,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武装头脑、引领思潮,不做局外人、不当旁观者,防止“言必称西方”,防止失去党的本色。党校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在关键问题和关键时刻,要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净化噪声、去除杂音,激浊扬清,在重大节点时不失位,在重大问题上不失声,守住打牢党的思想理论阵地,使党校成为鲜明的思想旗帜,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党校这块阵地上高高飘扬。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校要始终自觉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坚定“知党言党”的立场自觉,始终坚定“信党靠党”的思想自觉,始终坚定“忠党拥党”的责任自觉,始终坚定“爱党护党”的行动自觉。
增强大局意识,党校要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坚决维护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党校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坚持一切工作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进行,一切工作在总公司党组、路局党委和路局的决策部署中落地。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党校教学科研工作,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要认真研究世情国情党情,研究路情局情,教学中才能立足于世界大局、立足于中国国情、立足于路情局情,理论联系实际,生动讲解,深入解读,让党员干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义道路不动摇,在铁路现代化建设中顾大局、识大体、展作为。在围绕局党委、路局中心任务和战略部署上,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按照局党委要求办好主体班。坚持路局、局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教育培训就跟进到哪里,改进和完善各类班次培训,使培训更加符合推动路局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发挥好理论引领、思想引领的作用。二是有针对性地继续开展好送教上门。在办好主体班的基础上,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系,准确把握安全、运输需要和干部素质能力方面的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做好送教上门和现场培训;积极探索延伸式教学和跨地区、跨院校的合作培训模式,满足学员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三是切实抓好科研课题的研究。按照总公司党组提出的“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围绕路局重大战略部署和党的建设工作,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组织好铁路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铁路文化建设问题研究。要以加强学科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切实提升教学科研创新能力这一目的,以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桥梁和纽带,把学科、教学、科研有机串连起来,坚持“教研咨一体化”战略,结合铁路发展,围绕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化对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客货运输改革、铁路多元化经营、铁路新机制体制运行、铁路精神和企业文化建设等软科学课题研究,确定科研主攻方向,着力推出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路局党委和路局决策提供咨询,为中心工作服务。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局党校要扮演好三个角色。一是“回音壁”。对于路局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深入研究,及时回应。二是“助推器”。对于局党委和路局正在着手推进的重点工作,要有效服务,助力发展。三是“望远镜”。针对路局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要前瞻思考,切中脉络。从而形成“紧扣中心出题目、科研资政出成果、研究成果进课堂”的良性循环。
增强核心意识,党校要始终做到坚决拥护核心、坚定维护核心、绝对服从核心。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就是要强调聚合力量,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实至名归。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从党今天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来看,增强核心意识,就是为了使党能够在现实挑战面前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校作为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党校教师要带头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在思想上自觉认同、坚决拥护,政治上绝对忠诚、坚决维护,行动上对表紧跟、坚决服从,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自身党性锻炼上更要严格,用党的理论授党性修养之业、解改革发展之惑,要把牢立德之基,严格要求自己,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把做人与做学问、修德与修才结合起来,既要“能”胜其任,更要“德”负其重。要把牢立言之向,时刻牢记自己党校教师的身份,把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绝不在党校的课堂上出杂音,努力争当政治上靠得住、讲台上受欢迎、局内外有名气、学科领域有建树的优秀教师。
增强看齐意识,党校要始终做到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增强看齐意识,并深刻指出,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的地方,不断把领导干部集中到党校来学习培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向党中央看齐。我们党是高度统一集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看齐是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重要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必须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要做得更好,因为只有党校向党中央看齐了,才能引导来党校学习的学员向党中央看齐。党校要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坚持党校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来进行,以中央要求为标尺,要把高举党的旗帜、增强看齐意识作为方向,党校教学科研要旗帜鲜明强调“看齐”、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要坚持不懈瞄准“看齐”、一切办学活动要聚焦聚力服务“看齐”。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党校要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主业,切实加大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力度,引导和促使学员努力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作为重要课程,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并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做到内容不“走样变调”、时间不“缺斤少两”。要把看齐的意识变成看齐的行动,使看齐的要求变成看齐的状态,让看齐的纪律内化为看齐的心态。帮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坚定不移地向党的理想信念旗帜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校教师作为党的理论、党的信仰的“布道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教学研究的主业,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要正确处理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言论自由和政治纪律的关系,切实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则、思想解放不逾矩、大政方针不妄议,确保党校成为最守政治纪律、最讲政治规矩的地方。
(作者系兰州铁路局党校常务副校长、高级政工师)
〔责任编辑:金庆军〕
D261.41
A
1006-8279(2017)03-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