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金融区块链研究综述

2017-08-08曹淑艳王小钰卢艳桥曹亚南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7年3期
关键词:比特货币区块

曹淑艳 王小钰 卢艳桥 曹亚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理论探讨】

中外金融区块链研究综述

曹淑艳 王小钰 卢艳桥 曹亚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区块链最早出现于2008 年中本聪发表的《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文章中。2015年1月,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比特币大会发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015白皮书》,提出了区块链发展的三个阶段:区块链1.0阶段,加密的数字货币,主要体现在比特币应用上;区块链2.0阶段,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被运用在金融或经济市场,延伸到股票、债券、期货、贷款、按揭、产权、智能资产等合约上;区块链3.0阶段,广泛创新应用阶段,主要是广泛应用于某些全球性的公共服务上。我国对区块链的认识虽稍晚于欧美,但在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应用和普及方面发展迅速。中国人民银行在2014年就建立了数字货币技术团队,于2016年1月进行了数字货币专题研讨。

针对这种趋势,本文综合国内外学术论文对区块链研究的分类,提出了针对金融区块链研究的分类框架,描述区块链金融应用研究的特点。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区块链金融应用研究的分类总结,使我们对金融区块链研究现状有所了解,进一步明确需要完善的工作,并由此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区块链应用。

一、区块链概念及特点

根据文献阅读,本文提炼出区块链的概念为:一种以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对分布式数据库进行维护的技术。该技术使系统中的任意多个节点,把在一定时间内各节点间的全部交流信息,利用密码学方法记录到一个数据块,并链接到区块链上,各节点共同认证其真实性。由区块链的概念,可以得出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集体维护性、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匿名性和公开性等特点。

二、中文文献研究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国内金融区块链研究的现状,我们以“区块链”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谷歌学术等进行搜索。最后筛选出148篇中文期刊文献。原则如下: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版的文献、去除与金融区块链明显无关的文献。

(一)文献来源分析

首先期刊分类原则来源于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分为经济学、管理学、IT技术类、综合性社科、高校综合性学报期刊等多个类别。本研究将综合性社科和高校综合性学报归为一类,表1分类统计表明,金融区块链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领域的期刊上,但经济学期刊占绝对多数。

表1 中文文献期刊分类统计表

表1统计表明,区块链技术发展促进了相关领域研究学术成果数量的增长,到2016年有一个突破性的飞跃。

(二)文献研究主题分析

经过对筛选的148篇中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按照主题将其分为10类,分别是:数字货币、互联网金融、银行、支付及票据、大数据与信用、会计与审计类、供应链金融和金融领域综合(含现状未来及风险)。对不同主题论文数目和占比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主题分类统计表

1.金融领域综合与现状、未来及风险。59篇文献针对区块链对整个金融领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应用场景、影响、现状和面临问题、未来及风险以及投资发展建议几方面展开研究。区块链首先应用于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中央证券存管等金融基础设施,随后扩展至信用体系、会计、反洗钱等附属金融设施。杨东等人(2016)总结了区块链从四方面优化金融:简化银行业审核,改善市场效率,提升国际金融结算清算速度,优化股权登记、电子证据相关法律。曹磊(2015)从在技术、安全、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区块链应用可能遇到的问题。潘闻闻(2016)给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建议,从交易、服务、创新、监管谈区块链对金融机构和行业的影响。张波(2016)讲述了区块链在国外金融、通信、域名、医疗、投票、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指出区块链技术在降低信任风险、优化金融机构业务流程、驱动新型商业模式诞生等方面的启示。赵岳(2016)在讲述了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后,讲述了其对金融和法律影响,并展望了在支付、清算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对区块链发展的监管建议。

2.数字货币。28篇文献讲述了以区块链为底层协议的比特币以及其他数字货币的内容,占到18.92%。梁斌(2016)曾提到区块链技术的3种共识机制,分别是:工作量证明机制、股权证明机制、股份授权证明机制。吴志峰(2016)提出了未来数字货币发行的三种模式假设,分别是:央行大账户模式、保留现有货币发行机制(央行和商业银行合作)、各银行分别发行自己的银行票据。王晟(2016)进行了区块链式法定货币体系研究,分析了区块链式法定货币的技术特点、设计了区块链式法定货币的技术形态以及支付体系,最后提到了区块链式法定货币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监管建议。

3.互联网金融。区块链为互联网金融领域提供技术支持,主要从征信体系、风险控制产生影响,推动网络交易、网络平台、网络资管发展。李政道等人(2016)曾指出区块链从根本上改变现代金融的征信体系,降低金融风险与金融诈骗风险。赵大伟(2016)从智能合约、征信、信息不可篡改和安全等方面分析了区块链给P2P网贷带来的影响。

4.银行应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给银行带来挑战与机遇,主要从影响、应用模式的对策建议几方面展开研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形成混合型数字货币体系、信用形成机制、场景价值链、支付结算方式;影响中央银行的金融体系、货币政策、货币发行和支付结算,应用模式主要是点对点交易、登记、明确产权和智能管理,给我国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提供对策建议。

5.支付及票据。区块链技术颠覆了中心化的交易处理机制、解决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它可以简化支付流程、降低业务成本、方便跨境交易,但存在确认时间长、支付处理频率低、监管等问题。Ripple系统就是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进行实践的成果;区块链技术还应用于数字票据和去中心化股票交易两方面。聂舒等人(2016)针对智能数字票据系统分析了区块链实现数字票据的技术、优势和不足。龚鸣(2016)从证券角度分析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

6.大数据与信用。与大数据及信用相关的文献各为5篇。郑瑶等(2016)和韩锋(2016)指出大数据时代来临,海量数据难辨真伪,区块链能够降低全球“信用”成本并构建全球“信用”体系。梁霞(2016)提出了币天销毁的概念,币天销毁让交易实现不可逆,信用数字化让刷单、刷信用等作弊行为变为无效;韩锋(2016)认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大数据领域,可以使每个人掌握自己的数据产权,同时达到信息共享,降低获取信用资源的成本。杨望等(2016)提出将区块链应用于大数据风控,更好地达到大数据征信的目的。李启雷(2016)提出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结合将对金融、医疗、物联网等诸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7.会计与审计类。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研发可以实现自审计的应用系统,这些应用将极大地解放人工审计,将给会计事务所的商业模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李一硕(2016)和张继元等(2016)指出区块链将提升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8.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技术使录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时间戳、不可篡改等特性,有效地解决了供应链融资中信用风险问题,降低了银行用于验证数据真伪所投入的成本。

(三)研究方法分析

本文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文献进行划分和分析。我们收集到的148篇文献中,定性的研究方法占主流,为99.32%,远远超过了定量的研究方法(只有1篇)。主要原因是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国内针对区块链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大多数学者目前仍专注于区块链本质、特点、在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定量研究非常稀少。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建议尽快根据实际的金融区块链应用数据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支撑定性分析的结果更加科学、准确,从而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三、英文文献研究与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国外区块链研究的现状,我们以“block chain”为关键词,在Spinger、PRL等外文数据库以及谷歌学术中搜索相关文献,并从大量文献中筛选出54篇英文文献。原则如下: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版的文献、去除与区块链明显无关的文献。

(一)文献来源分析

国外区块链研究真正走入学者的视野是2015年,区块链技术实践领先于理论。在SSCI和ESI上没有找到关于区块链的文章,因此我们参考了被CCS、CHI、SP、MICRO等国际会议引用的17篇关于区块链的文章,37篇来源于Spinger、PRL以及谷歌学术的英文文献。

(二)文献研究主题分析

英文文献涉及的研究主题分布在金融(83%)、信用及审计(4%)及其他(13%)。

1.金融。凡是可以应用到金融领域的技术往往会得到学者的青睐,这也许跟金融本身的属性有关。在金融这个主题下,外国学者研究最多的是区块链在货币中的应用。Irni Eliana Khairuddin etc.(2016)曾提出比特币科技的三个驱动因素分别是:比特币在货币革命中的预见价值、增加的使用者授权以及被认识到的比特币真正的价值。

Ranjit Kumaresan等(2014)曾提出如何使用比特币在加密任务下正确地计算,提到了四种模式:验证计算、安全计算、公平的安全计算、非交互式奖励等。Roman Matzutt(2016)研究了比特币区块链存储内容的演变、对存储内容进行分类以及在全球任意复制区块链的影响。区块链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己缺陷。Ghassan Karame(2016)曾提出比特币在抵抗安全攻击、交易规模、去中心化方面仍存在诸多限制。西方学者的研究并不仅仅体现在比特币上,他们也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具有一般意义的加密货币上。Claus Dierksmeier等(2016)从商业伦理的角度解释了区块链技术对金融交易性质的影响。Allen and Darcy(2015)曾提出在加密货币时代:比特币和数字货币如何挑战全球经济秩序。在支付领域,Kelly等(2015)曾提出区块链技术支持的跨境支付系统相比于传统的银行系统所需步骤更少,风险更低,但处理交易数量有限,需要与其他应用程序配合使用。

2.信用及审计。各1篇英文文献,Aniket Kate(2016)提出区块链技术在信用网络构建方面的具体原理及作用;Cecily Raiborn(2014)提出区块链技术在审计方面的应用。

3.其他方面。Ahmed E. Kosba etc.(2015)提出区块链模型在分布式智能合约系统中的实施方案。Collins等 (2016)研究了区块链在保护数据安全方面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分析

在区块链研究方法方面,国外学者较多地采用定量的研究分析方法。在我们所收集到的54篇英文文献中,定量方法研究占比41%,高于中国学者。

四、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鉴于目前国内关于区块链的研究还未系统化、深入化,我们很难在CSSCI上找到关于金融区块链主题的高水平文章进行述评。此外,鉴于英文文献较少,覆盖的研究主题领域不全面,因此本文并未进行中西研究对比分析。

通过对金融区块链相关文献的分析,未来的中外学者的研究方向会集中在区块链以下几个方面:①数字货币,特别是国内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模式的探讨;②互联网金融领域,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在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应用;③对区块链技术的风险探讨,譬如The DAO被攻击事件带来关于区块链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的思考。

五、结论

经过对金融区块链相关文献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金融区块链研究成果数量在2016年呈爆发式增长,文献期刊来源以绝对的数量优势集中在经济学,其次是IT技术类;从研究主题来看,中文文献占据前四位的是:金融领域综合、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和银行;从研究方法来看,英文文献定量分析占比高于中文文献。中外学者未来的研究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关于区块链理论体系的研究,因为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分散化的、不系统的,未达到一定的研究深度。此外,中国学者区块链研究应注意增加定量研究,切忌空谈,要深入挖掘区块链应用背后的本质。

[1]杨东,潘曌东.区块链带来金融与法律优化[J].中国金融,2016,08:25-26.

[2]曹磊.区块链,金融的另一种可能[J].首席财务官,2015,24:12-13.

[3]潘闻闻.区块链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中国金融,2016,16:78-79.

[4]张波.国外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情况及相关启示[J].金融科技时代,2016,05:35-38.

[5]赵岳.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景与监管应对[J].金融会计,2016,08:55-57.

[6]梁斌.从“比特币挖矿”看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J].中国金融电脑,2016,09:45-46.

[7]吴志峰.“区块链百人会”会长吴志峰:国家应该加快研究数字货币和数字货币的发行[J].金卡工程,2016,06:8-9.

[8]王晟.区块链式法定货币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6,9(9):77-85.

[9]李政道,任晓聪.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探析及未来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0):75-78.

[10]赵大伟.区块链能拯救P2P网络借贷吗?[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9):41-44.

[11]聂舒,张一锋.从SDDS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J].中国金融,2016(17):35-36.

[12]龚鸣.从证券的角度开始讲,区块链为什么能成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J].港澳经济,2016(19):84-86.

[13]梁霞.区块链+信用评价:信用变数字让刷单客与差评师失业[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19):32-34.

[14]韩锋.从大数据到区块链的迁移[J].金融博览,2016(5):16-17.

[15]杨望,曲双石,毛可若.区块链+大数据:传统风控的变革利器[J].当代金融家,2016(9):98-101.

[16]李启雷.区块链+大数据:极具颠覆性的解决方案[J].金卡工程,2016(7):18-20.

[17]Irni Eliana Khairuddin, Corina Sas, et al. Exploring Motivations for Bitcoin Technology Usage[C] CHI Conference Extended Abstracts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ACM, 2016:2872-2878.

[18] Ranjit Kumaresan, Iddo Bentov. How to Use Bitcoin to Incentivize Correct Computations[C] ACM Sigsac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ACM, 2014:30-41.

[19] Roman Matzutt, Oliver Hohlfeld, Matzutt R, et al. POSTER: I Don't Want That Content! On the Risks of Exploiting Bitcoin’s Blockchain as a Content Store[C] ACM Sigsac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ACM, 2016:1769-1771.

[20] Ghassan Karame. On the Security and Scalability of Bitcoin’s Blockchain[C] ACM Sigsac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ACM, 2016:1861-1862.

[21] Claus Dierksmeier, Peter Seele. Cryptocurrencies and Business Ethic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6:1-14.

[22] Allen, Darcy. New Money[J].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A Quarterly Review of Politics & Public Affairs, 2015, 67(3):60-63.

(第一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教授,信息化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孟祥春]

F830.49

B

1006-8279(2017)03-0084-04

猜你喜欢

比特货币区块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古代的货币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古代的货币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比特币分裂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