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思考
2017-03-11潘键
潘 键
(乌鲁木齐铁路局党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教育活动】
对“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思考
潘 键
(乌鲁木齐铁路局党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2017年年初,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确定了“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既是总公司党组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的有力举措,也是铁路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深刻认识这一工作主题的深刻内涵,把握其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深刻内涵
(一)“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认识上应从转型升级来理解
从宏观背景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量增长模式向减速提质增长模式转变。简单地以要素投入的数量化发展模式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高附加值创新式质量化的发展模式。中央用“新常态”一词来描述现阶段特征并以供给侧改革来应对。经济新常态有三大特点: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新常态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一个长期状态,是一个阶段性特征。在这种形势下,铁路发展的环境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目前,中国铁路路网规模快速扩充、高铁里程大幅增加、运营环境日趋复杂,建立健全科学严密、覆盖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高铁和旅客安全,是铁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市场化改革加快的形势下,如何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建立服务社会、以效益为导向的经营机制,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必须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理解“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从本质上来说“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铁路的发展来看,不论是客运市场化、货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型、还是运输组织的精细化、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核心元素,即提升质量效率。其内容既包括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包括增加技术和创新,更重要的还包括市场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建设。
(二)“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是全面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方法上应以系统观念来把握
“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涵盖了基础、标准、质量、效益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既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也是各项工作的总要求。
强基——就是坚持抓基础、强基本、重基层,着力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完善基本制度、优化基本流程,明确各级组织职责定位,明确各层级管理权责,筑牢改革发展的坚实基础。
达标——就是构建和完善科学严密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党政工团各项工作有标准、有规范、有遵循,坚持动态地学标、贯标和达标,把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底、不走样,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化科学化水平。
提质——就是提高质量、提升品质,关键是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力戒做表面文章,力求精益求精、以质取胜,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铁路建设质量、运输质量、服务质量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增效——就是坚持求真务实,高度重视效果评价,凝聚起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合力,下大力气提高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效率效益,推动铁路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运输生产型企业向运输物流型企业转型。
以上四个方面是新形势下铁路发展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全面发展、全面深化的理念。必须顺应形势的变化,将“强基达标、提质增效”贯穿机、车、工、电、辆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之中。
(三)“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是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实践中应处理好其辨证关系
“强基达标”是基础,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把基础打牢,做到在稳定的大前提下开拓创新、拼搏进取。“提质增效”是“强基达标”的目的和结果,是由铁路的企业属性决定的,铁路总公司成立以后,政企分开,铁总经营性、竞争性客观存在。无论是工作措施的落实、还是服务质量的改进,提质增效应成为检验其成效的重要导向。
从“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辩证关系来看,“强基达标”是指铁路各项工作的基础要稳固、要坚实、要符合标准,核心在于打牢铁路发展的基础;“提质增效”是指各项工作的质量要持续提升,企业的效益要持续增长,核心在于提高铁路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强基达标”重在练内功,打基础;“提质增效”则重在促发展,显实效。从“强基达标”与“提质增效”的辩证关系来看,基础稳固了,就能加快发展,基础不稳固,则不可能有发展的后劲;反之,要想加快发展,就必须稳固基础,基础不稳固,要想加快发展,则可能欲速而不达。片面的只强调强基达标或只注重提质增效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
二、“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在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导向
(一)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从落实中央政策的角度来说,“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与中央2017年“稳中求进”发展主基调有很高的契合度,“强基达标”是稳,“提质增效”是进。
从落实铁总政策的角度来说,乌鲁木齐铁路局深入推进“四标”工作和总公司“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高度契合,是总公司工作主题在乌鲁木齐铁路局的具体实践和落实措施。
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和推进“四标”工作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树立“安全是基础、市场是方向、效率是生命”的安全发展理念,以高铁和旅客安全为重点,“一手抓当前,盯住问题、严格管理;一手抓长远,强基达标、综合施策”,以“管理规范化”和“作业标准化”为落脚点,坚持基础取胜,持之以恒地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
“立标、学标、对标、达标”是一个整体,各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必须一起发挥作用,不能孤立对待。在实施过程中,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也是一个整体,必须一起发挥作用。只有问题导向而无目标导向,就会无标可立;只有目标导向而无问题导向,就会找不到关键点、切入点。“立标”是基础、“学标”是保证、“对标”是手段、“达标”是目标。“四标”工作本身就是一个PDCA循环,深化“四标”工作,要周而复始循环运转,持续强化安全基础、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二)在实施过程中应牢牢把握市场方向
从铁路总公司层面来说,2017年将以市场为导向,在健全经营管理机制方面,修订完善工效挂钩考核机制,强化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探索建立符合全成本核算、多种交通方式比价合理、灵活对接市场、有降有升的运价体系。开展货运承运清算模拟运行,努力构建成本收入紧密联系的市场化货运承运清算体系。在客运方面,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建立客运列车开行效益评估机制,动态优化客车开行方案,实现客运资源效益最大化。在货运方面,以市场监测分析为基础,强化货运产品开发。加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建立基本稳定的客户关系,科学细分目标市场。坚决稳固扩大大宗货物运量,与重点企业签署运量长协议,组织好均衡运输。
从铁路局层面来说,铁路局市场经营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强化,贯彻落实总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要依法在职权范围内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实行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乌鲁木齐铁路局以市场为导向,在运输组织方面,形成了“管内一车不丢、出局按接车数确定、发展到达端服务培养到重”的组织原则,形成“前店”围着“市场”转、“后厂”跟着“前店”干的格局。在客运方面,形成了“打足打满管内,拓展既有市场,抢抓热门方向、高峰时段客流,直通摆向两翼”的经营战略。大力培育南疆市场,持续巩固北疆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在货运方面,形成了“乌准线打满、库俄线增量”的市场布局。培育直通货源,推行“订单式”生产,优化运输组织指挥体系,提高“按图行车”水平,努力向效率要效益。
(三)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供给侧改革导向
在历经30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正在转入中速增长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做优做强企业已形成共识。有效需求不足将是铁路发展的长期背景。从表象上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铁路大宗货物运输也持续下降,但实质上供给侧质量不高,导致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进而产生需求受到压抑和外溢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
“供给侧改革”要求铁路企业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清理无效供给,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将发展方向锁定市场增长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主要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铁路总公司优化客运产品结构,强化货运产品开发,提高运输保障能力,都是从供给侧发力。而乌鲁木齐铁路局“突破乌准线,打通石河子”就是身边最好的供给侧发力的案例。
从某种程度上说,“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是一个必然选择,目前铁路发展正处于一个需要大力提升质量效率的关键时期。关注铁路发展基础与标准,关注铁路增长质量和效益,反映了对推动铁路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作者系乌鲁木齐铁路局党校党建理论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孟祥春〕
F532
A
1006-8279(2017)03-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