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图书馆志愿服务

2017-03-11王丽荣

兰台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图书馆

王丽荣

(廊坊市图书馆 廊坊 06500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图书馆志愿服务

王丽荣

(廊坊市图书馆 廊坊 065000)

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环节,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是开展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有益补充,可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本课题从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作用入手,探析在大力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发挥志愿服务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公共文化 图书馆 志愿服务 管理措施

G258.2

A

2017-07-26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是志愿者在自愿的基础上无偿提供的一种服务形式。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作为中国第一个志愿服务组织,该协会曾在国内多家公共图书馆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志愿服务的活跃开展,不仅成为我国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自文化部的最新数字显示:目前24个省份,275个地市组建了文化志愿服务机构,各类文化志愿服务团体6700多支,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人数突破百万[2]。

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应始于1996年的福建省图书馆,后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重视开展志愿服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图书馆志愿服务还处于相对多的实践阶段,对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制度、管理措施还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作用

1.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的意义。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无论从图书馆角度还是从志愿者角度出发都是一种双赢的社会效益,具有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重要意义。一是图书馆可以将志愿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弥补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质量的不足,突破人员编制制约,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指出:志愿者队伍是图书馆人力资源之一,公共图书馆应导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更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要求积极探索志愿者队伍建设,吸引社会人力资源以志愿者形式参与图书馆服务,成为专业队伍的有益补充[3]。二是可以发展志愿者成为图书馆的读者,不断扩大图书馆的读者队伍,更加广泛深入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三是可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4]。四是图书馆为志愿者实践实现志愿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是以自愿、无偿提供服务为前提的,志愿者获得了能力锻炼,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赞赏,使志愿者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实现自我奉献的价值。

2.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的作用。

(1)图书馆中引入志愿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阵地作用。2006年9月,国家颁布了《“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下一步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加上“现代”两字,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要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就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

图书馆是公益事业单位,其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担负着保障人民群众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职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是不断完善的,以图书馆一己之力完全承担这个职责必然存在着各种人力资源的缺乏,所以在图书馆服务中引入志愿者的服务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补充,使得图书馆的志愿服务蓬勃发展起来,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水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例如,廊坊市图书馆创建的“天天宝贝”绘本阅读品牌就是邀请了志愿者“霏妈”担任故事主讲人;“书香廊坊”文化沙龙也是邀请知名学者作为志愿者参与活动讲座等等。

(2)图书馆志愿服务是志愿者无私奉献,图书馆得到有益补充,具有提升现代社会文明的作用。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图书馆中引入志愿服务,志愿者得以实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而志愿服务也缓解了图书馆自身工作人员不足的局面,为开展深层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了保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必定会取得双赢的效果,同时推动了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

(3)大力发展图书馆志愿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建设中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除了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大力宣传积极建立一支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更能体现社会力量的参与。将图书馆志愿服务作为一个项目管理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让社会大众不仅是图书馆的读者,更是图书馆建设的参与者、图书馆服务的提供者,使得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推动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二、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

1.参与图书馆的事务性工作。主要包括图书整理、借阅,解答读者咨询,维护图书馆阅览秩序,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读者活动等等图书馆的日常工作。

2.提供图书馆深层服务项目。比如一些公益专题讲座,真人图书馆活动,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文献知识检索服务。这些服务内容对于志愿者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而来自社会各阶层、拥有不同专业背景和社会经验的志愿者,正好可以弥补图书馆这些人才的缺乏[5]。图书馆将志愿者的兴趣和特长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志愿者自身优势,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3.参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不断拓宽思路,创新途径。让志愿者参与到文献资源建设中来能更好地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首先,大众志愿者可以向图书馆推荐书目,满足大多数读者的共性化阅读需求。其次,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志愿者可以向图书馆提出专业书籍、电子资源的采购要求,满足专业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最后,志愿者还可以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采集图书信息、选择电子资源,使得馆藏更加客观合理。总之,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建立一支文献资源建设志愿服务队伍参与文献需求调查和优秀图书推荐,为图书馆全面开展馆藏文献资源开放式采选工作奠定基础。

三、图书馆志愿者的构成分类

1.青年学生类。一般为在校的大学生、中学生,其特点为人员流动频繁,参与志愿服务属于临时性、短期性,所以他们参与的志愿服务一般为一些事务性工作以及一些读者活动会务工作。志愿服务使得他们获得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了解与认识社会的极好机会,丰富了生活阅历,增强了感性认识,强化了社会责任感,锻炼了团结协作能力,增加了就业竞争力。而且青年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学校有这方面的学时要求,比如一些国际学校,还有一些自主招生的高校都要求学生有社会实践的经历。

2.专家学者类。这类志愿者的特点是专业知识深厚,人生阅历丰富,热心公益,希望传递专业知识。参与的工作多为深层次的读者服务科研工作。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各界人士,依靠图书馆的自身力量,难以实现服务效果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这类专业型志愿者的加入正好弥补了图书馆自身力量的薄弱点,扩大图书馆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这类志愿者同时依托图书馆的广阔平台和丰富资源,传播专业文化知识,弘扬志愿精神,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3.民间组织类。其特点是有组织机构,其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不靠“经济利益”驱动,而凭借组织的信任、宗旨来凝聚、引导、整合社会资源为组织成员服务。民间组织有能力、有资源与图书馆共同开展覆盖面更广阔的服务工作,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被社会认可,同时达到宣传自我的愿望。例如,廊坊市图书馆从2007年开始和“大牙鼠”孩子营每年举办一次“小读者”义卖活动,由最初锻炼孩子能力的互换展卖发展到现在成为义卖助学活动,活动内容不断深化,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最终成为廊坊市图书馆少儿活动的一个品牌。还有与廊坊公益读书亲子会的合作,不仅创立了“天天宝贝”绘本阅读活动品牌,更将绘本阅读活动覆盖到城市的基层社区。图书馆通过与民间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开展活动,扩大了读者服务的覆盖面,增加了社会效益,而民间组织通过参与图书馆的志愿服务,聚集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家庭,扩大了宣传力度。

四、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建立健全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虽然我国志愿服务不断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但是关于志愿者的法规制度建设十分不完善。全国层面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律、法规还未正式出台,这也影响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地方开展志愿活动的规范化建设。同样的,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也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参照。在中国知网上用主题词“图书馆”、“志愿者”检索论文,共检索出来1467篇论文,从2007年开始,论文数量逐年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对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管理至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支持,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也就成为图书馆志愿服务实践的瓶颈。面对这种境况,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首先要做好本领域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6]。将图书馆志愿服务作为一个项目管理,就要在志愿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即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及完成阶段,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图书馆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保证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

1.图书馆志愿服务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

(1)要建章立制。章程制度的制定要从两个层面来规范图书馆志愿服务。一是从图书馆角度出发,制定出图书馆志愿者招募原则、注册管理办法,划分志愿者工作岗位,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及培训考核要求,使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能真正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有益有效的补充。二是从志愿者角度出发,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以及志愿者的保障措施,如保险、适当的交通补助和误餐补助等等,让志愿者在付出奉献的同时收获尊重与幸福。

(2)要成立专门的志愿者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管理。好的制度必须要有给力的执行者,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统筹安排才能真正做到志愿服务的有序规范。这个管理部门可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和选拔出的志愿者组成,共同完成志愿服务各个环节的工作。图书馆员熟悉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是图书馆的读者,这样组成的管理部门可以更加规范、公开、公正地开展志愿服务的各项工作。此外,有了志愿者参与的管理部门,还可以成为图书馆和读者沟通的一个平台,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更深层次地挖掘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传递图书馆的服务精神。

(3)要努力与各行各业志愿服务组织合作,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随着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被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各式各样的志愿组织,图书馆与志愿组织合作,对志愿组织招募的志愿者进行筛选培训,建立适合图书馆志愿服务的队伍[7]。这种合作可以提高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图书馆服务这个志愿舞台,同时在更大的平台实现志愿服务的奖励机制,让志愿者在更广阔的领域感受到受人尊重和被人需要,保持昂扬的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力。实现图书馆志愿服务与其他行业志愿组织的联动,引导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让做志愿者成为一种精神潮流。

2.重视图书馆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制定与执行。志愿服务是志愿者自愿的、无偿的、不计物质回报的一种行为,但是在大力宣扬志愿服务“奉献、有爱、互助”精神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志愿者个人的利己需求。这种需求大约有这几个方面:内心满足感、获得社会声誉、有助于职业发展、增加自己的福利[8]。志愿者的利己需求与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是促进志愿服务长远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图书馆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制定要准确把握住志愿者的这种需求,设计出完善可行的奖励措施,制定出诸如根据志愿服务时长、服务绩效等可以获得奖励证书,享有一些图书馆的特殊服务,提供志愿者需要的实践证明等等,甚至对于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保持志愿者的服务激情。

完善的制度还需要有效的执行力来护航,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也如此。志愿者的激励要和志愿服务的各项考核评价紧密联系起来,公正、公开、公平地对志愿服务进行考评是保证志愿服务质量和效果,保持志愿服务有序持续开展的推动力。

3.图书馆志愿服务要有一套完整的宣传策略。在主要媒体大力宣传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育志愿者服务文化、服务图书馆的意识,为图书馆志愿服务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表彰优秀的图书馆志愿者,激发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热情,以事实胜于雄辩的态势让志愿者真正找到奉献社会、传递爱心、发挥特长、锻炼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让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在人群中传导和扩散,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行列。

4.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一个实用的志愿服务网络平台。采用“互联网+志愿者”的模式,支撑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互联网优化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互联网+志愿者”的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的开放性为志愿服务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的土壤,平等性实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宗旨、组织性为志愿服务带来了通信的便捷[9]。通过整合图书馆网站、QQ、微信等不同载体资源,连通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线上线下网络平台,推动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多元化发展。第一,提供及时有效的志愿服务资讯,使志愿者和志愿工作有精准的对接,提高志愿服务的精准性、及时性。第二,公开志愿服务的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志愿服务高效能的发展。第三,高调宣传各种志愿活动,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近几年,很多城市建立了志愿服务网站,一些行业系统软件还专门开发了本行业的志愿服务模块,在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志愿合作、整合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志愿活动更能达到高效能、精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比如,更新信息慢、行业分割严重、缺乏统一调配的管理机制,因此,如何让“互联网+志愿者”的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志愿服务领域中的优势是我们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总之,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志愿服务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支不可忽略的中坚力量。图书馆志愿服务在工作内容、志愿者组成等方面有其个性化特征,但是图书馆志愿服务也必须在整个社会志愿服务的大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所以亟待志愿服务的立法作为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支撑和保障。

[1]张永新,良警宇.中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

[2]中国日报网.[EB/OL].[2015-01-21]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xfly/2015-01-21/content_13082635.html.

[3]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3-03-06].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1303/0 6/t20130306_40090.shtml.

[4]程大帅.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可行性及实践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99-104.

[5]王丽荣.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刍议[J].中国科技纵横,2015(4):225-226.

[6]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Kjj77-yDaL Cz3-bGO496D3mHIhtpXYJdQTJmS8-3lVgXKwRHm9sF41PdGl W9S8GJ0K9uj1gIEXasDhAT1gyZKuPe1n1MXl73ezlxG8AdX7S2zy Nzk_ZbcykHG-23aCw7.

[7]刘芳.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全运会文化志愿服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8):49-64.

[8]张月英.“经济人”视角的图书馆志愿者激励研究[J].图书馆,2015(8):12-18.

[9]张军.互联网+志愿服务所具有的意义与探索https://wenku.baidu.com/view/5a1774d4cc175527062208bc.html.

Library Voluntary Service Based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Wang Lirong
(Library of Langfang,Langfang 065000,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voluntary servic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art and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progress of modern social civilization.The voluntary service of libraries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carry out different kinds of library services,and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Starting with the function of library voluntary service,this paper analyzes how librarie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personalized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ary service and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that should be taken under the great environment of creating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public culture;library;voluntary service;management measures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24.26

★课题项目:2016年河北省图书馆学会课题(2016008)。

王丽荣,学士学位,河北省廊坊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图书采购。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图书馆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图书馆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