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野菜词条考释

2017-03-11范新阳

关键词:词条用例本草

王 毅, 范新阳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西游记》野菜词条考释

王 毅, 范新阳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西游记》语言通俗,词汇丰富,涉及面广,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语言的实际状况,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该书中的部分野菜词条没有被《汉语大词典》以及其他大型语文工具书收录,特作补录,以期为《汉语大词典》今后的修订补目提供书证,同时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中草药文化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西游记;野菜;词条

野菜是指非人工种植的可以食用的植物,一般情况下是靠风力、动物等传播种子自然生长。很多野菜不仅营养丰富、清新可口,有着纯净的品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野菜在中国历史上既承载了厚重的饮食文化,又彰显着独特的中草药文化。《西游记》第八十六回写唐僧师徒消灭艾叶花皮豹子精后,受到樵子母子的热情款待。因师徒四人身份特殊,故而樵子母子安排素斋酬谢。书中写道:

果然不多时,展抹桌凳,摆将上来。果是几盘野菜。但见那:

嫩焯黄花菜,酸虀白鼓丁。浮蔷马齿苋,江荠雁肠英。燕子不来香且嫩,芽儿拳小脆还青。烂煮马蓝头,白熝狗脚迹。猫耳朵,野落荜,灰条熟烂能中吃;剪刀股,牛塘利,倒灌窝螺操帚荠。碎米荠,莴菜荠,几品青香又滑腻。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看麦娘,娇且佳;破破纳,不穿他;苦麻台下藩篱架。雀儿绵单,猢狲脚迹;油灼灼煎来只好吃。斜蒿青蒿抱娘蒿,灯娥儿飞上板荞荞。羊耳秃,枸杞头,加上乌蓝不用油。几般野菜一飡饭,樵子虔心为谢酬。[1]

这里一共出现了38道野菜,凉拌热炒,清煮油灼,风味独特,令人垂涎。检录《汉语大词典》,发现只收录了其中六个词条(12-967【黄花菜】、12-787【马蓝头】、12-759【马齿苋】、11-515【青蒿】、10-593【邪蒿】、8-163【白鼓钉】。词条按照音序排列,下同。词条前标注该词条在《汉语大词典》出现的卷数和页码),其余词条均失收或缺失义项。《汉语大词典》向来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义项细密,释义精深,书证宏富,资料丰赡”[2]为原则,但出版发行30年来,其词条漏收、义项缺失等问题日渐显现。很多学者针对其中的不足,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本文狗尾续貂,以期为《西游记》文本研究及《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工作尽点微薄之力。

【猫耳朵】

按:植物名,又称“寻骨风”,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寻骨风的全草,可入中草药,亦可食。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中收录了该词条:

寻骨风:【异名】清骨风、猫耳朵(《南京民间药草》)、地丁香、黄木香(《江苏省植物药材志》)、白面风、兔子耳(《江西民间草药》)、毛风草(《新华本草纲要》)。[3]

李兴广、司银楚编著《100味药房可买到的止痛药妙方》中亦收录该词条:

【寻骨风】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茎或全草。又名清骨风、猫耳朵、穿地节、毛香、白毛藤、地丁香、黄木香。主产于河南、江苏、江西等地,夏、秋二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4]

王竹鑫、陈卫红主编《袖珍中药炮制速查手册》中的用例为:

寻骨风(猫耳朵):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江苏、湖南、江西等地。夏、秋两季采收,除去泥沙,晒干。[5]

【牛塘利】

按: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章仪明主编《中华饮食文库·淮扬饮食文化史》中收录此条目:

牛塘利:《农政全书》与《野菜谱》均谓其“二三月采,熟食,亦可作齑”。因所附形态图过简,尚不明为何种植物。据《野菜谱》的诗“牛塘利,牛得济,种草有余青,蓄水有余味。年来水草枯,忽变为荒齑,采采疗人饥,更得牛塘利”,当是塘边生长、牛所喜食的一种。[6]87

明代姚可成汇辑《食物本草》中可见此用例:

牛塘利:食茎叶。一名牛舌头。二三月采,熟食,亦可作整。牛塘利,牛得济。种草有余青,蓄水有余味。年来水草枯,忽变为荒荠。采采疗人饥,更得牛塘利。[7]2

舒飞廉《芳菲已满襟》中亦见该词用例:

牛塘利:二三月采,熟食;亦可作齑。[8]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中的用例为:

作者籍在浙江余姚,本篇野菜录自浙东田野,不少早有俗名,就用俗名记物,野菜共六十种,每种先予记述,又用诗歌评介,文情并茂。所记野菜如下:白鼓钉,剪刀股,猪殃殃,牛塘利,浮蔷,水菜,看麦娘,破破纳,等等,大部分都可以熟食。[9]

【破破纳】

按:“破破纳”一词仅见《西游记》,当为“婆婆纳”,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破”“婆”同音通假。宋乃秋主编《中草医药400味》中收录了该词条:

婆婆纳: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具短柔毛。茎自基部分枝成丛,下部偃伏地面,斜上,高5—20厘米。单叶,在茎下部对生,上部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或近圆形,长宽约6—10毫米,边缘具圆齿,基部圆形,绿色。[10]

汪毅主编《精编中草药图谱》中亦收录了该词条:

婆婆纳

别名:卵子草、石补钉、桑肾子。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婆婆纳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蔓延草本。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卵圆形或三角状圆形,边缘有7~9个疏大圆齿,两面被疏毛。

性味功效:淡,凉。凉血止血,理气止痛。[11]

吴健梅《中国最美野花》中亦见该词用例:

婆婆纳这个怪异的名字却源自中国,明朝《救荒本草》记载“婆婆纳,生田野,苗塌地生,叶最小”。这是中国本土自有的种类。[12]

【蒲根菜】

按:“蒲根菜”即“蒲菜”,水生植物名,可食。郝涤非主编《水产品加工技术》中收录了该词条:

蒲菜即蒲根菜,盛产于江苏淮安。淮安人自古就有食蒲菜的传统,早在西汉时期,淮安人枚乘在其《七发》中,就谈及吃蒲菜的方法:“雏牛之腴,菜以笋蒲。”而到南宋初时,淮安人、巾帼英雄梁红玉便因困境而“发扬”了吃蒲菜的习俗。[13]

秦风古韵《餐桌上的植物史》中有该词用例:

中国食用竹笋的历史很悠久,《诗经》中就有“其簌维何,维笋及蒲”的诗句,意思是用什么为客人饯行呢?用竹笋和蒲根菜。[14]

王资鑫《大清盐商》中亦见该词用例:

昔日灾民赖以度荒的野蔬黄花菜、枸杞头、蒲根菜、茭儿菜、马兰头、马齿苋、苦麻台都被集结号吹上了餐桌……[15]

《汉语大词典》收录了“蒲菜”一词:

9-521【蒲菜】即香蒲。嫩时可食。宋苏辙《游泰山·岳下》诗:“腥羶及鱼鳖,琐细或蒲菜。”

【雀儿绵单】

按: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章仪明主编《中华饮食文库·淮扬饮食文化史》中有此条目:

雀儿绵单:为大戟科植物地锦,又称小虫儿卧单、红丝草、奶疳草、雀儿单等。《救荒本草》谓:“小虫儿卧单一名铁线草。苗塌地生,叶似星宿叶而极小,又似鸡眼草,叶亦小。其茎色红,开小红花,苗味甜……”[6]89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饮食起居编》中亦收录该词条:

雀儿绵单:三月采,可作齑。此菜甚莛蔓,铺地而生,故名之。雀儿绵单,托彼终宿。如茵如衾,匪丝匪谷。年饥愿得充我餐,但穿我屋避尔寒。[16]253

明代朱橚《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可见此用例:

小虫儿卧单……《野菜谱》有雀儿绵单,亦是本品,《野菜谱》云:“雀儿绵单,托彼终宿。如茵如衾,匪丝匪觳。年饥愿得充我餐,任穷我物蔽尔寒。三月采,可作齑。此菜甚延蔓,铺地而生,故名。”小虫儿卧单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之功,主要用于痢疾、黄疸、乳汁不下、跌打损伤、热毒疮疡等。[17]

【碎米荠】

按: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健康大讲堂》编委会主编《全图解家庭医生速查手册》中收录了该词条:

碎米荠

处方用名:碎米荠。

别名:白带草。

植物形态:十字花科,碎米荠属。

生长环境:生在路旁、山间、水边等湿地。

采收加工:全草入药。

性味功效:甘温,具有收敛、止带、止痢等功效。

主治用法:主治痢疾、白带等。[18]

王焕华编著《中美食物养生大全》亦收录了该词条:

碎米荠

来源:豆科植物紫云荚的茎叶。

别名:红花莱,野荠菜等。

性味:性平,味甘辛。

归经:肺经,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成分:含葫芦巴碱、胆碱、腺嘌蓐、脂肪、蛋白质、淀粉、多种维生素……[19]

于新编著《野菜食用与药用手册》有该词用例:

碎米荠去杂洗净,切成碎末;鸡蛋磕入碗中,加入精盐、鸡精、胡椒粉和香油搅散,再放入碎米荠末搅匀。[20]

【窝螺】

按:“窝螺”即“窝螺荠”,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明代姚可成汇辑《食物本草》中已见此用例:

窝螺荠:食叶。正二月采之,熟食。窝螺荠,如螺髻,生水边,照华丽。去年郎家田不收,挑菜女儿不上头,出门忽见窝螺羞。[7]4

陈武《野菜部落》中亦提及该词:

清人王鸿渐在《野菜谱》中,更是把荠菜分成江荠、窝螺荠、倒灌荠、蒿柴荠、扫帚荠、碎米荠,还插有好看的图录……[21]

汤宽泽、汤大庆编《素食谱和中草药方》中的用例为:

有野白荠、窝螺荠、倒灌荠、碎米荠、东风荠等品种。初春季,3月上市供应,嫩苗清香可口,人工栽培的,棵虽大,但香气、鲜味不如野生的好。[22]

【莴菜荠】

按:“莴菜荠”即“蒿柴荠”,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历代文献中均无“莴菜荠”一说,但见“蒿柴荠”,世德堂本写为“蒿菜荠”。章仪明主编《中华饮食文库·淮扬饮食文化史》中有此条目:

莴菜荠:莴菜二字误,应为蒿柴荠。《农政全书》谓其“正二三月采,熟食,又可作齑”。《野菜谱》有诗咏之:“蒿柴荠,我独怜,叶可食,秸可燃。……”按附图似属十字花科,是何植物待考。[6]88

陈武《野菜部落》中亦提及该词:

清人王鸿渐在《野菜谱》中,更是把荠菜分成江荠、窝螺荠、倒灌荠、蒿柴荠、扫帚荠、碎米荠,还插有好看的图录,并配有歌谣。[21]

明代姚可成汇辑《食物本草》中已见此用例:

蒿柴荠,我独怜;叶可食,秸可燃。连朝风雪拦村路,饥寒不能出门去。救饥:正二三月采,熟食。又可作齑。[7]8

【乌英花】

按:即“乌英”,水生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任百尊主编《中国食经》中收录了该词:

又如“乌英”:乌英花,乌英菜,菜可茹兮花可爱。连朝摘菜不聊生,岂有心情摘花戴。救饥:一名乌英花。入夏,生水泽中。生熟皆食。六月不可用。[23]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饮食起居编》亦解释了该词条:

乌英,一名乌英花,入夏生水泽中。生熟皆食,六月不可用。乌英花,乌英菜,菜可茹兮花可爱。连朝摘菜不聊生,岂有心情摘花戴。[16]250

明代姚可成汇辑《食物本草》中已见此用例:

乌英:食叶。一名乌英花。人夏生水泽中,生熟皆可食。乌英花,乌英菜,菜可茹兮花可爱……[7]6

【芽儿拳】

按:“芽儿拳”亦称“蕨手”,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章仪明主编《中华饮食文库·淮扬饮食文化史》中有此条目:

芽儿拳:为凤尾蕨科植物蕨的嫩芽,刚出土时嫩茎顶端芽苞状如小儿握拳,故名。又称蕨菜、乌糯、鳌、拳菜等。近似种密毛蕨,又称饭蕨,同用。蕨菜为名产野菜之一,山区林间多产,除供鲜食外,亦可腌渍、干制。[6]87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已见此用例:

芽儿拳:芽儿拳。生树边。白如雪。软似绵。煮来不食泪如雨。昨朝儿卖他州府。救饥正二月采。熟食。[24]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写《饮食起居编》中亦见此用例:

芽儿拳:正、二月采,熟食。芽儿拳,生树边。白如雪,软如绵。煮来不食泪如雨,昨朝儿卖他州府。[16]253

《汉语大词典》收录了“蕨手”一词:

9-547【蕨手】指蕨芽。其端卷曲,紫色而肥,状如小儿之手,故名。宋杨万里《宿南岭驿》诗之一:“蕨手犹拳已箸长,菊苗初甲可羹尝。”

【雁肠英】

按:“雁肠英”又称“鹅肠”“蔹”,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蒲开夫、朱一凡、李行力主编《新疆百科知识辞典》中收录该词:

雁肠英: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茎多分枝,散生。叶卵形,质薄。花多数,成聚伞形花序。种子多数,扁圆形。花果期6—9月。产福海、裕民等地。全草入药,可驱风、解毒,外敷治疔疮。[25]

章仪明主编《中华饮食文库·淮扬饮食文化史》中亦收录了该词条:

雁肠英:为石竹科植物繁缕,又称鹅肠菜、蔹、鹅儿肠等。[6]89

孙和平《四川方言文化——民间符号与地方性知识》收录了“鹅儿肠”一词:

鹅儿肠:一种野草。饥饿时即被充作野菜,救过人的命。如果长于屋檐上,会被认为是家庭兴旺的征兆。[26]

李土生《土生说字》中则解释了“蔹”:

“蔹”为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遇到高直物体便攀绕其上,不再四处蔓延,仿佛收敛其性,故“蔹”从敛。“蔹”为葡萄科藤本植物的泛称,依果熟时的不同颜色分为白蔹、赤蔹、乌蔹莓等……[27]

《汉语大词典》收录了“鹅肠”“蔹”二词:

12-1113【鹅肠】草名。繁缕的别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繁缕》:“繁缕即鹅肠。”

9-626【蔹】多年生蔓草。掌状复叶,聚伞花序,浆果球形,有白蔹、赤蔹、乌蔹莓等。《诗·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陆玑疏:“蔹似栝楼,叶盛而细,其子正黑如燕薁,不可食。”

【羊耳秃】

按: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章仪明主编《中华饮食文库·淮扬饮食文化史》中收录了该词条:

羊耳秃:为蓼科植物羊蹄,又称土大黄、牛舌菜、羊耳朵、牛蘈等。《植物名实图考》谓“扬州人谓之牛蹄”。《农政全书》载:“正二月采,熟食。”[6]89

明代姚可成汇辑《食物本草》中已见此用例:

羊耳秃食叶。三二月采,熟食。羊耳秃,短簇簇,穿藩篱,如抵触。饥来进退无如何,前村后村荆棘多。[7]7

白玉新、周杰、白玉良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中亦见该词用例:

三月“清明”,簪柳叶,皆展墓。采羊耳秃为糍,具酒肴,插标挂扫。[28]

【燕子不来香】

按: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章仪明主编《中华饮食文库·淮扬饮食文化史》中收录了该词条:

燕子不来香:明代《农政全书》有载,是何植物尚不明。《野菜谱》谓:“燕子不来香:早春采可熟食。燕来时则腥不堪食,故名。”[6]87

明代姚可成汇辑《食物本草》中已见此用例:

燕子不来香食茎叶。早春采,可熟食。燕来时则腥臭不堪,故名。燕子不来香,燕子来时便不香。我愿今年燕不来,常与吾民充焰粮。[7]3

汪曾祺《人间滋味》中亦见该词用例:

其余的不但不识,连听都没听说过,如“燕子不来香”“油灼灼”……[29]

【野落荜】

按:“野落荜”即“荜拨”,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章仪明主编《中华饮食文库·淮扬饮食文化史》中收录了该词条:

野落荜:荜字有误,应为野落篱,或作水落藜。为藜科植物小藜,又称灰苋头、灰藜等。据《救荒本草》载:“水落藜生水边,所在处处有之。茎高尺余,茎色微红,叶似野灰菜而瘦小,叶微苦涩,性凉。采苗叶焯熟,换水浸淘洗净,油盐调食;晒干焯食尤良。”又,《三才图会》:“野落篱,二三月采嫩头,焯过,盐醋和食。”[6]87

宋平顺、丁永辉主编《中药趣味文化》亦见该词用例:

诗中囊括了黄花菜、马齿苋、马蓝头、狗脚迹、猫耳朵、野落荜、灰条菜、碎米荠、莴菜荠……[30]

《汉语大词典》收录了“荜拨”一词:

9-502【荜拨】植物名。多年生藤本植物。中医用干燥果穗入药。《说郛》卷一百引唐钟辂《前定录·张宝藏》:“太宗苦于气痢,众医不效……宝藏尝困是疾,即具疏以乳煎荜拨方进,上服之立瘥。”

【油灼灼】

按: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中收录了该词条:

水鳖

异名:水白、水苏(《别录》),芣菜(《本草拾遗》),马尿花、水旋覆(《滇南本草》),油灼灼(《野菜赞》),白苹(《滇南本草》整理本)。[3]631

李建秀、周凤琴、张照荣主编《山东药用植物志》中亦收录了该词条:

《野菜赞》云:“油灼灼,苹类,圆大一缺,背点如水泡,一名芣菜,沸汤过,去苦涩,须姜醋,宜作干菜,根甚肥美,即此草也。”[31]

明代姚可成汇辑《食物本草》中已见此用例:

油灼灼食叶。生水边,叶光泽,生熟皆食,又可作干菜。油灼灼,光错落。生岸边,照沟壑。沟壑朝来饿殍填,骨肉未冷攒乌鸢。[7]9

【乌蓝】

按:“乌蓝”亦称“乌蓝担”,植物名,可入中草药,亦可食。《汉语大词典》此条下仅列有一个义项,并未收录作为野菜及中草药的义项。从《西游记》的用例看,考察各种文献均无“乌蓝”作为野菜的用例,只有“乌蓝担”一词。根据前后文字句的需要,当是省去了“担”字,故“乌蓝”当为“乌蓝担”的简称,明代姚可成汇辑《食物本草》中已见此义项用例:

乌蓝担:食叶。乌大也,村人呼大乌。此菜但可熟食。乌蓝担,担不动。去时腹中饥,归来肩上重。肩上重,行路迟,日暮还家方蚤炊。[7]4

章仪明主编《中华饮食文库·淮扬饮食文化史》中亦收录有此条目:

乌蓝是何植物待考。《农政全书》与《野菜谱》同载:“乌蓝担,乌,大也。乡人呼大为乌。此菜但宜熟食。”[6]90

《汉语大词典》收录了“乌蓝”一词,但与该处用例无关:

7-76【乌蓝】黑里泛蓝。鲁迅《呐喊·药》:“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

[1] 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659.

[2] 相宇剑.《汉语大词典》书证溯源[M].合肥:黄山书社,2012:1.

[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 李兴广,司银楚.100味药房可买到的止痛药妙方[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5:68.

[5] 王竹鑫,陈卫红.袖珍中药炮制速查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79.

[6] 章仪明.中华饮食文库·淮扬饮食文化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7] 姚可成.食物本草点校本[M].达美君,楼绍来,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8] 舒飞廉.芳菲已满襟——草木小品赏读[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79.

[9] 蔡元培.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141):中国伦理学史[M].东方文化书局(内部资料).

[10] 宋乃秋.中草医药400味[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98.

[11] 汪毅.精编中草药图谱3[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2:125.

[12] 吴健梅.中国最美野花200[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201.

[13] 郝涤非.水产品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7.

[14] 秦风古韵.餐桌上的植物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90.

[15] 王资鑫.大清盐商(下)[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261.

[16] 上海古籍出版社.饮食起居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7] 朱橚.《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M].王家葵,等,校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116.

[18] 《健康大讲堂》编委会.全图解家庭医生速查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31.

[19] 王焕华.中华食物养生大全(典藏本)[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133.

[20] 于新.野菜食用与药用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104.

[21] 陈武.野菜部落[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22] 汤宽泽,汤大庆.素食谱和中草药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346.

[23] 任百尊.中国食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879.

[24] 徐光启.农政全书:六十卷[M].北京:中华书局,1956:1396.

[25] 蒲开夫,朱一凡,李行力.新疆百科知识辞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822.

[26] 孙和平.四川方言文化——民间符号与地方性知识[M].成都:巴蜀书社,2007:192.

[27] 李土生.土生说字:第2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70.

[28] 白玉新,周杰,白玉良.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547.

[29] 汪曾祺.人间滋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145.

[30] 宋平顺,丁永辉.中药趣味文化[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6:424.

[31] 李建秀,周凤琴,张照荣.山东药用植物志[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765.

责任编辑:刘海宁

H17

:A

:1007-8444(2017)05-0508-06

:2017-07-15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6YJA740034);2015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5JDXM033)。

王毅,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及方言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词条用例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中华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