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流打工者和他的“数学猜想”
2017-03-11王媛媛
王媛媛
他叫余建春,河南新县人,今年33岁了,出名之前,他是杭州一家物流公司的包装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包装整理箱子,从早晨8点开始,到晚上10点结束,一天得包装上千个。
如果没有登上浙江大学数学系的讲台,他的生活不会起一点涟漪,白天工作,晚上算题,一穷二白的单身汉。
有人说他是中国版的“心灵捕手”,与电影主人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学历不高、从事体力劳动、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
余建春没听说过这部片子,他从网上找来这部电影看,只看了几分钟就放弃了——月工资2400块钱的他,不舍得付费把它看完。
余建春就读的初中教学水平并不高,唯独代数老师教得好,所以他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高三时有一次,他无意中推算出了被称为数论四大定理之一的费马小定理,从此开启了数论之路。
后来余建春考上了郑州牧专,但他对畜牧专业完全没有兴趣,反倒是对数学“恋恋不忘”。每次上课,别人听课,他就在座位上铺开纸,如痴如醉地演算数学。那些在别人看来如同天书的数学公式,在他看来却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他和数学之间,就像是一对彼此相知多年的恋人,如胶似漆,难以割舍。甚至有一次,他因为上班时间偷偷算数学题,而被公司开除了。
他骄傲地说:“从0到999这1000个数,我已经非常明白它们每一个的脾气秉性。”
和其他数学研究者不同,余建春属于“野蛮生长”,他很少用到书,有时候会上图书馆里拍下一些专业书籍的章节,然后照着演算,但大多数时候,他都是自己闷头琢磨那些数学公式。
余建春说,他最崇拜的数学家是拉马努金,印度最伟大的数学家。拉马努金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在数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或许是受拉马努金的激励,2006年大专毕业后,余建春虽然四处漂泊打工,“在外漂泊10年,过得挺辛苦”,但演算笔从来没停下来过。他说:“我就是单纯的喜欢数学。”
在郑州一家银行当保安时,他拜访过一位数论领域的大学教授。第一次去教授不在,他把手稿留给了学生;第二次去正好遇上教授,但说不上三句话,教授说有事要办,余建春只好离开了。这样的碰壁,10年间,伴随着他打工的足迹,从郑州到无锡到东莞再到苏州……
虽然从不曾被人赏识,余建春却不曾放弃,他不断地向大学投稿,哪怕这些投稿总是石沉大海。
直到2016年6月11日,一封电子邮件悄然而至。余建春获得邀请,参加浙江大学数学系的讨论课,介绍他的数学成果。就像《心灵捕手》中的威尔遇上了蓝勃教授,余建春终于等来了他人生中的伯乐。浙江大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系教授蔡天新,伸出了橄榄枝。怀着忐忑的心情,余建春带着自己的推演结果站在了浙大数学系的讲台上,下面坐着的,是蔡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博士后们。
刚开始时,余建春很紧张,手心出汗,拿着粉笔的手不停地抖,甚至忘了用黑板刷而用自己的手掌去擦黑板。但他很快进入了状态。进入数学世界之后的余建春,一口气推演了自己的5个发现,从上午10点半一直到12点,他没有看一眼笔记或参考资料,因为“数字和公式都在脑子里”。
听完余建春的演示后,台下的数学专家们认为余建春的想法“新颖”“部分结果有一定深度”。
蔡天新教授验证了余建春提出的公式,认为余建春推演的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最具价值。
但由于余建春的论证过程简短,无法作为严肃学术论文发表,蔡天新决定将余建春的公式收录在他最新的英文著作中。蔡教授还送了一本数学书给余建春,鼓励他继续学习。
据说蔡教授还有意保送余建春到数学系读研,但考虑到他基础功底薄弱,可能没法毕业,只好作罢。但对余建春而言,能够得到蔡教授的肯定,他已经欣喜若狂了。
当天晚上,他一夜未睡。
草根登上浙大数学系讲台,消息一传出,余建春就火了。央视新闻频道制作了时长2分半的新闻短片《余建春:数字就像我的朋友》,CNN在网站上也刊登余建春的报道,连BBC的记者都找上门来了。
走红并不是余建春所期望的,他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喜欢数学的普通人”。但他也不反感成名,万一借助媒体的影响力,能够将自己从“苦力”生活中解救出来,多获得一些钻研数学的时间,也是他乐见的。毕竟生活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做研究实在是有心无力。
但这个愿望至少现在还未实现。也曾有公益组织说要给他提供学习计算机的机会,但最近这个组织没再联系他,余建春等了一段时间也没主动联系对方,他不愿意麻烦别人。
最近还有个“宗亲联谊”微信群把他拉了进去,这个群里都是在社会上闯荡得不错的余姓人,但里面的谈话留言他基本上不敢打开看,因为太费手机流量。
比起“草根天才”这个名号,余建春更在意的是自己所面临的生活状况。去年,他回老家跟哥哥一起盖了一栋二层楼房,他觉得要结婚不能没有房子,兄弟二人张罗了一整年,花了30多万元,多年的积蓄所剩无几。房子建在一条公路的附近,余建春琢磨着实在不行还能回去开个小饭店。“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有一个家庭和一份稳定的工作,使我可以业余继续钻研数学。”——这是他目前最大的愿望。
脱下媒体给的光环,他仍旧是个叫做余建春的普通人,数学只不过是他的乌托邦,而要进入这个乌托邦,他需要先击碎现实竖立起来的屏障。如今的余建春,仍旧是浙江湖州的一名工人,在一家砖厂工作,给砖做包装。与其他工友不同的是,他长满老茧的手上,指甲永远剪得那么整齐。
摘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