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民间语境下的网络校园笑话

2017-03-1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笑话课堂

刘 彪

(忻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山西 忻州 034000)

新民间语境下的网络校园笑话

刘 彪

(忻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山西 忻州 034000)

互联网时代,真实生活急剧向虚拟社会延伸,而与“官方”相对而言的“民间”,其指向也向虚拟网络拓展。作为独特的笑话题材,校园笑话在网络新民间语境下,被赋予了新内涵。它着重表现课堂乐事、宿舍趣事、考试逸事、生活琐事几个方面,呈现出狂欢化,即时书写下社会、时代的特点,然而也存在地域色彩被遮蔽,笑话品味滑向黄色与暴力,校园文化被损害和歪曲等问题。

互联网;校园笑话;民间表演;校园生活

传统借助纸质书籍看笑话已成为时代的记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笑话信息。校园笑话作为笑话的一种题材,向读者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广受大众喜爱,网络正成为校园笑话阅读与消费的“集散地”。而当前,民间文学的研究和考查已不再拘泥于对古代典籍的挖掘,对传统民间体裁的搜集与整理,网络等新的传播媒介所呈现的民间文学样式开拓了研究疆域,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新近网络传播的对校园笑话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一、置身新民间语境下的校园笑话

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当下时代语境中,互联网为人们了解社会和文化信息提供了巨大便利,节省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成本,它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3.1%,较2015年下半年增长率有所提升。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1]。

互联网时代,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网民,扩大的网络“疆域”,使得真实生活急剧向虚拟社会延伸,而与“官方”相对而言的“民间”,所指向也向虚拟网络拓展。校园笑话作为独特的笑话题材,置身在网络新民间,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笑话是“民间口头传播的简短而引人发笑的故事”[2]。我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认为:“它叙述的是滑稽境遇中展开的插曲式事件,其中不少都带有尖锐的政治内容”[3],民俗学家叶春生指出:“它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场面,三言两语刻画出来,使人恍然大悟,发出会心的笑意”[4]。刘勰《文心雕龙·谐隐》一文中说:“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5],古代的“谐言”“谐辞”通常被认为是笑话的前身。我国清代游戏主人辑录的《笑林广记·腐流部》,则集中记载古代教书先生与学生的笑话,展现了古代师生关系、教学、考试等多方面内容。在当代,网络校园笑话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入大众视域。它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反映校园生活的一种笑话题材。互联网不仅为校园笑话提供了展示平台,为它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巨大动力,为保存、整理校园笑话提供了便利,也使人们对民间文学的时代性有了新的理解。校园作为校园笑话的发生的核心场所和文本叙事空间,校园内外的酸甜苦辣,人生况味在网络校园笑话中得以很好呈现。

二、网络校园笑话的内容及分类

网络校园笑话以广阔的视角对校园生活做了展示,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堂乐事

课堂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场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多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中发生的趣闻或糗事,往往成为笑话的素材。笑话的诙谐、幽默解构了课堂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课堂成为制造欢乐的工厂和舞台。如以下几则笑话:

初中上语文课,学习的是《最后一课》,老师先给大家朗读课文,读到最后一段:“……‘下课了,你们走吧’……”,一同学当时正在睡觉,听到这句,提这书包就冲出教室,全班大笑……

学文言文,老师让同桌起来翻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正解是: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值得推辞的!)。只见同桌端起书,开口道:“我喝死都不怕”,在全班的暴笑声中,他接着翻译:“一杯怎么够呢?”

学习内容中的下课字词因学生睡觉被听成课堂下课的指令,学生对文言内容的曲解,都引起了两则笑话中全班同学的大笑,而读者在课堂出丑学生制造的笑料和围观学生的大笑营造的叙事氛围中发笑。

课堂中的笑料有时来自于师生对课堂内容的不同解读而产生的强烈反差,如以下笑话:

老师布置作业:“练习4,5、7、9、11、16、19。就做这些吧。”忽听几个男生大喊:“老师,还少一个题。再布置一个吧。”老师大喜,心想终于盼到我们主动学习的一天。于是笑着说:“好吧,加上22和27题吧。”下课铃声响起,众男生向彩票投注站奔去,边跑边说:“咱老师真好,这下连特别号都有了。”

语文老师发现张三上课睡觉,比较生气,于是弄醒张三问到:你怎么上课睡觉。 可是,张三拒不承认睡觉。 张三:我没有睡觉。老师:那你干吗闭上眼睛。 张三:老师,我在默念课文。老师不信,说:那你干吗直点头。张三:老师,你讲课讲的很好。老师还是不信,说:那你干吗直流口水。张三:老师,你的课讲得很有味道。

第一则老师布置作业站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角度,视作业为强化学习的关键,学生则将作业题号看成是彩票投注的关键数字引人发笑。第二则语文教师认为张三的课堂睡觉是不守纪律的行为,张三解释自己课堂中“闭眼”“点头”“流口水”等行为是自主学习、认真听课的具体表现,企图故意曲解蒙混过关,看似合乎情理实则投机取巧,让人付之一笑。

(二)宿舍趣事

宿舍作为学生休息、生活的场所,发挥着“休闲”“放松”的功能。宿舍成员间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和宿舍成员间的行为、文化差异往往成为笑话的素材。

宿舍六个人,晚上突然间有人发红包,我快手一点,领了18元,这么大的红包,我心生疑虑,问:这是干啥?包主说:谁领了谁现在出去买六瓶啤酒。我……

半夜三更,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寝室各种音色的打鼾声。突然,“通”的一声打破了这夜的寂静,室友纷纷惊醒,问道:“怎么回事?”突然听到一个弱弱的声音传来:“我的被子掉下来了! ”然后大家正准备睡觉,一个室友问:“为什么被子掉下来会有这么大的声音?”再次传来一个弱弱的声音:“我在被子里面…”。

随着服务应用程序功能的扩展,电子红包消解了传统红包守岁和压岁的文化内涵,它用相互竞争抢红包的方式把钱与娱乐勾连。笑话里宿舍成员用抢红包的方式决定谁去买啤酒,抢红包的胜利者非但没有获利反而需要出力,这正是笑点所在。而宿舍生活的“掉被子事件”打破了夜的平静,当人与被子同时掉落的窘境造成的偶然事件在现实生活发生,逗人一笑。

(三)考试逸事

应试教育中,考试近似于人类学的“通过仪式”,学子通过考试,象征着在“阈限”阶段后,进入了学业、学习层次上升的新阶段,考试成绩则往往成为区别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甚至成为决定自身前途命运的关键。校园笑话很多是以调侃的语气,讲述考试阶段的逸事。

高考过后,学校发答案,我们一个班的同学一起估分。一同学对到化学时突然高喊:“哈哈! 我化学选择全对了! ”这时旁边一同学说:“大哥看好了,那答案是物理的。”

当高考全对的科目是“物理”而不是“化学”时,笑话里当事者的“失败”制造了欢乐,而从未听过的“QMKS病毒”就是室友所说的期末考试,竟然让医生去治疗,无不产生欢乐。

(四)生活琐事

除“课堂”“宿舍”“考试” 等关注焦点,生活琐事在校园笑话中也有所展现。如以下笑话:

拍毕业照,摄影师问一学生:“现在大学生照相时,是不是还喊‘茄子’?”

学生:“早不喊了,现在男生都喊‘娘子’。”摄影师:“那女生呢?”学生:“女生有些喊‘银子’,有些喊‘房子’。”摄影师……

毕业照相男生喊“娘子”,女生喊“房子”和“银子”,取代过去喊的“茄子”,巧妙抓住了男生、女生毕业后的未来期待,让人发笑。

一次跟室友挤公交,车上人非常多。这时,他用很大声故意问我:哎,你今天不是要弄10个手机么,现在弄了几个了?我……只见全车的人都在看我,并一路都与我保持着距离……

首先,我们不能说校园文化脱离于社会文化,也不能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因为这样说都是不准确的。我们必须清楚,校园文化于社会文化的形式就是不同的。我们知道,校园文化是的载体是高校,是处在社会文化之中,是社会文化的分支。而社会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多的,范围也是十分之广泛。社会文化的发展不一定能够适用于校园文化,可能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情况〔2〕。

这则笑话中,为了缓解公交车上的拥挤,笑话主人公想出的歪点子突破思维定势,让自己扮演着他人心目小偷的角色,成功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三、网络校园笑话的特点

(一)网络呈现的民间表演实践与狂欢节

传统民间文学被称作“口头文学”,根植于我国漫长的农耕时代,“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达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6],呈现出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的根本特征。如今,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迁,民间文学的特征在时代更迭中发生重大变化。传播方式的由口头一元变为广播、报纸、网络等多元;群体性的主体民众,分化成现实的民众与屏幕背后虚拟的民众;人与人之间的“口传心授”要依赖“物”为中介;变异性体现为有意模仿原作的娱乐狂欢;而网络影响下的民间文学表演性成为新语境下最显著的特征,在有些学者看来,“无论传统的民间文学还是现在的网络民间文学,其文本总是在生活中被表演、被讲述的一种”[7]。

网络校园笑话的传播中介是互联网,“在所有大众传媒中,网络对民间文学的介入最为全面和深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写作带有民间口语的书写特征,写者总是在努力保持‘说话’或‘聊’的在场效果”[8]。网络为校园笑话的展开提供了不同于传统民间艺人与观众互动的展演空间。笑话写手创作的笑话上传到网络,读者在网络这个展演空间内阅读笑话,进行品评或跟帖进行回复,笑话写手和其他读者也可就笑话本身或关于笑话的评论再次评论。相比而言,传统的民间艺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被限制在固定的实体空间。

笑话让人感到欢乐正是笑话独特的魅力所在。课堂乐事、宿舍趣事、考试逸事、生活琐事作为网络校园笑话所着重展现的几个方面,让读者或听众感受到乐在校园的欢乐氛围。在巴赫金看来,狂欢节与笑声紧密相连,网络校园笑话将题材设定在校园生活,网络空间实则发挥了狂欢节广场的功能,“网络空间观念自身可能是一种补偿性幻觉,一种流动的家,被生出来补偿被电子化驱除的或无实体的自我空间坐标的缺失。”[9],在网络扮演的狂欢节空间里,通过阅读校园笑话文本的体验中,读者找到了迷失的空间坐标,而人与之间通过评论或互访,“暂时从现实关系中解脱出来,相互间不存在任何距离,致使秩序打乱,等级消失,从而产生出一种乌托邦式的人际关系。”[10],不过这种关系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也有情境性的。

(二)紧随社会、时代的即时书写

网络校园笑话脱去了古代儒生、私塾的外衣,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如一则笑话写道:

前一阵子我在教室里小声唱:我的未来不是梦,被走到我身边老师听到了,他就问我:你是富二代?我说不是。他又问:官二代?我又摇头不是。他最后问:星二代?我说:我就是普通家孩子。他怒道:那你还有心情唱,高考考不好,你的未来都是梦……

又一则网络笑话以问答方式调侃长相:

A:人的长相到底有多重要?B:高考是你这辈子最后一次不靠长相的比赛了。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多。2010年《咬文嚼字》曾将“二代”“拼爹”评为十大流行语,2015年“颜值”“主要看气质”上榜,近年来《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真人秀节目,以明星后代让人艳羡的富足生活和家庭成员互动搅动观众味蕾的同时也让“星二代”话题推向风口浪尖。“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成为民间热议焦点的背后是民众对官员和明星掌控财富、权利等稀有资源荫泽后代的不满。官员和明星利用手中现有的权利和财富在社会经济场域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了场域中支配地位话语权,他们的后代不需要奋斗或很少付出就能超越普通人家的子弟,“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养尊处优”成为特权阶层二代在民众口头无出其右的表述。校园笑话贴近时代,《我的未来不是梦》就讽刺了“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与普通人家子弟通往未来人生道路的悬殊差距。

与“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获得人生成功相似,长相也是一个人依靠外在条件取胜的关键。俗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强调用道德修养和品行考察人与当代以“颜值”考察人大相径庭。当代社会,外在长相关系着人社会竞争力的高低,人长相的好与不好被民众用富含经济学意味且具体量化的“颜值”高低来标示,而校园笑话嘲讽高考是最后一次不拼长相拼实力的比赛,背后暗含着对“以貌取人”的现实的不满。

四、网络校园笑话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媒体传播的民间文学,网络校园笑话让我们让我们看到了网络与传统的联姻,时代与校园的交集,为我们重新审视与评价民间文学提供了范式,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笑话地域色彩被遮蔽

网络校园笑话带有鲜明的网络语言特征,如一则笑话写道:

我这个人长得很成熟, 结果引起了不少笑话。我第一天去大学报到,我爸送我,我同学进宿舍,居然不知道谁是家长,是谁送谁。走在校园里,有个人问我学校的教学楼怎么走。我第一天来这里,自己东南西北还不知道呢,只好说不知,结果那人说,你不是这儿的老师吗?那天周末我看见学校门口有人在摆摊做家教,正想过去打个招呼,一个MM迎上前来,“叔叔,想给你孩子请家教啊?”。

“MM”等网络用语的注入,无疑为校园校园注入鲜活的时代气息,然而它在地域性展现与还原上是不足的,地域色彩不论是对传统民间文学还是作家文学都是至关重要的,“‘地域色彩’和‘异域情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生存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完成超时空、超伦理道德的人类学母题的阐释,而且能够满足人类几代人乃至更长周期的审美期待。”[11],传统民间文学的地域色彩的表现需要依靠方言,“口头交流突出表现为民间文学以地方方言为载体的特征。任何人都成长于某一方言区,其思维、表达、交流等必然受到方言的影响,也最习惯于使用自己的方言。在现实生活中,民间文学都是用方言演说(唱)的。即便用普通话,各地也有难以消除的地方口音。方言是造就民间文学地域性特色的根本因素之一。”[12],然而作为网络文本的校园笑话,难觅方言痕迹,因而地域色彩不再引人注目。

(二)笑话文化品位滑向黄色与暴力

诚然,当代的文学与艺术无不留有商品的痕迹,“文化只有成为商品进入市场,才能被‘炒’作和被关注,而商品的价值已不再是商品本身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或具有交换价值。日常生活的意义在于其消费性和个体欲望的满足。”[13],然而为博人眼球,传播或创作校园笑话的黄段子、黑段子、灰段子,造成校园笑话的品格的下滑,艺术的缺失,也暴露出读者或听众内心世界的浮躁与空虚。“文学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而民间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部分,而且是集体创作和流传、反映集体精神意识,更是承载着传播民族精神、对抗全球化环境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消解的重要责任。”[14],当黄色与暴力的修辞叠加绿色在校园身上,我们文化精神中道义和正气荡然无存,我们的人文世界滑向堕落,摒弃了文学的尊严与责任。

(三)校园文化被损害和扭曲

从一些网络校园笑话的内容看,笑话设计的发笑点戳中了建设和谐校园的盲区,它堂而皇之将社会中的丑陋作为原料,故意散播校园里的不正之风,混淆讽刺弊端与夸大问题的界限。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说:“文化对每个人的塑造力量很大,平常我们不太能看出这塑造过程的全部力量,因为它发生在每个人身上,逐渐缓慢地发生,它带给人满足,同样也带给人痛苦,人除了顺着它走之外,就别无选择。因此这个塑造的过程便成自然,就像文化本身一样——也许不自觉地,但确实无可指摘的”[15],而学生群体对事物鉴别能力差,更缺乏抵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他们易于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并表现在日常行为中。不良的校园笑话长期进入校园,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无意识汲取的校园文化一部分,如果长期任由其发展下去,势必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对学生理想人格的培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极为不利,良好校园文化的塑造也无从谈起。

五、结语

校园笑话主要以校园为背景,展现了学生群体的生活,网络为校园笑话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从网络校园笑话的内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来看,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规范才是未来长足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当前对网络校园笑话认识的不足,又缺少对网络校园笑话经典的整理,也容易让人忽视校园笑话的自身发展及与其他新产生的民间文学样式互动等问题。

[1]http://www.askci.com/news/hlw/20160805/17065450

828_3.shtml.

[2]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61.

[3]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33.

[4]叶春生.简明民间文艺学教[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147.

[5]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70.

[6]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

[7]卢晓辉.民间文学:转向文本实践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4,(8):170.

[8]万建中.口头交流:民间文学的演说范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7.

[9]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理论导引[M].严忠志,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 356.

[10]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75.

[11]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0.

[12]万建中.口头交流:民间文学的演说范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6.

[13]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52.

[14]冯秀英.信息化背景下民间文学理论体系重构的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3.

[15]Lawrence A.Pervin.人格心理学[M].郑慧玲,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7:18.

责任编辑:陈君丹

A Study on the Jokes of Campus Network in the New Folk Context

LIU Biao

(Department of Chinese,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Xinzhou 034000, China)

In the internet era, real life is rapidly extending to the virtual society. Compared to “the official”, “the folk” is also developing towards the virtual internet. As a type of jokes, campus jokes are endowed with a new connotation in the new folk context. It focus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lassroom, dormitory, examination and trivia. However,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cking local color and tendency to pornography and violence, which has damaged campus culture.

internet; campus jokes; folk performing; campus life

2017-04-09

忻州师范学院教改基金(JGYB201619)

刘 彪(1987- ),男,山西怀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

I207.78

A

1674-344X(2017)5-0009-05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笑话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民间文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幽默笑话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
幽默小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