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融入地方经济的发展战略实现途径
2017-03-11郭发志
◎郭发志
地勘单位融入地方经济的发展战略实现途径
◎郭发志
社会的发展对地质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其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充分与地方经济进行融合,提升其资源保证以及相关服务功能,进而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对此,本文对地勘单位与地方经济融合的相关发展战略及其具体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究。
地勘单位 地方经济 途径
地勘单位要想充分与地方经济建设进行融合,首先就要提升自身的工作队伍的构建,进而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行业优势,增强其整体的服务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展相关社会服务能力,在整体上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凸显行业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
地勘单位在发展中要想全面与地方经济建设进行融合,就要秉持着“基于地方、建设地方、服务地方”的发展理念,要基于地方经济的整体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凸显其基础性以及服务性的作用,进而提升其地质勘察与开发以及地质保护与管理的整体功能,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进行融合,为其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支持。
1.明确形式,了解政策。地勘单位要对地方发展的主要形式以及相关政策方针进行分析,与政府部门保持沟通、做好合作,基于地方政府开展的项目服务、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方针解决地方存在的各种资源问题,提供相关数据,进而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2.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加强关注民生。地勘单位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特征,加强对各种民生问题的重视,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把为国家以及地方经济服务作为自己的任务,为其整体发展提供各种技术支持。
3.全面开展,提供资料。地勘单位要全面开展各种地勘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以及发展提供各种全面的地质信息资料;要提升其与地方经济的整体融合性,不断拓展自身的服务领域,通过与旅游部门、农业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为构建地方经济以及城市整体发展奠定基础,进而开展基于地方经济之上的各种发展项目,通过对地区的整体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城市地质以及地下水等相关资源的全面调查,为其整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提升地勘队伍构建——全面融入地方经济建设
1.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优化软硬件建设能力。地勘单位要加强重视对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通过各种软硬件设备的完善,构建具有高新技术、一流设备、完善装备以及提供综合性勘察能力的专业队伍,进而根据地方的具体资源开发情况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使其与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以及市场开发的具体需求相契合。
2.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第一竞争力,对此地勘单位要通过各种形式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及对专业人才的重视,还要对现有人才进行系统培育,构建一个专业的、知识性的地勘队伍。同时,要有计划地组织优质职工开展各种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其整体的专业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根据具体状况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对于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困难进行系统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整个地勘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
3.提升建设,共同发展。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转型重要阶段,国民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有直接的影响,对此地勘单位要提升自身的队伍建设,基于发展内容拓宽企业的整体发展。在其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力度并增强综合素质;通过制度建设,融入地勘文化理念,加强地勘单位的专业素质能力以及管理水平,进而有效促进其整体经济发展。
4.强化诚信理念,构建品牌发展。品牌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无形资产的彰显,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对此,地勘单位要基于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建设,明确自身发展理念,构建一个优质品牌,树立一个专业形象,增加与地方政府相关活动的参与性,充分提升地勘单位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三、拓宽地勘单位服务领域——为地方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1.提升扩展空间。在一些老矿山的外部以及内部都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对此地勘单位要科学开发矿山、通过对具体的矿山资源规划与编制,提高其整体的资源利用率,对实际的矿山整体储量进行系统核算报告,设计“绿色矿山”发展方案;全面提升矿山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对环境治理的重视,进而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加强对地质工作的重视。要重视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升水库除险等工作能力,继而为地区范围内的防灾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不断提高其整体服务理念以及水平,探究与地方经济有效融合的切入点,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效能与作用。
3.低碳环保。在开展地勘工作的过程中,要秉持着节能、低碳以及环保的工作理念,要全面践行党的十八大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要重视对地方经济建设,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对此,可以开发各种形式的新能源提升对资源的整体利用率,进而为构建我国低碳节能社会奠定基础。
四、提升整体运作水平——提高地方经济建设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存在一定的需求,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重视,因此国家各种基础性、战略性的地质工作在逐年增多,这就要求地勘单位要重视“探矿权”,在实践中基于以下几点全面开展。
1.加强组织,全面开展,要加强对现有技术力量的组织能力,要对现有成矿带以及实际的地质资料进行全面开发,要加大对重要地区的基础性勘察控制,深入发展、寻找突破。
2.加强研究,科学开展。在勘探过程中,要对找矿的方式进行研究,寻求科学的勘察方式,基于传统的勘察手段之上不断创新发展。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一些地勘单位在进行矿源的勘探过中应用了各种高新技术,如遥感信息技术、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以及瞬变电磁勘探等相关技术。对此,在实际工作中地勘单位要重新审视方法与手段,不断地开拓创新,通过科学的技术信息手段全面促进其整体发展。
3.先进理论的应用,全面开展地质勘察。在实践中,要基于先进的理论指导开展矿源探究,要重视对成矿的具体地质构造、实际层位、具体的成矿条件以及遵循地质工作规律的研究,对其进行系统部署,通过成片勘查的方式开展工作;要充分践行传统的“传、帮、带”工作模式与手段,通过与一些专科院校以及相关科研院的合作共同对矿床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攻克找矿难关。
4.加强矿业权经营范围与力度。要对现有的探矿权进行充分的发挥,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一些不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源要通过合作或者探矿权转让的模式对其进行利用,要全面促进依法招商的相关工作,带动矿业权的整体商业化发展,对其进行产业格局的全面优化以及升级;通过多种方式与手段对探矿权进行经营,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结束语
总之,在实践中要想充分将地勘单位与地方经济进行有效融合,就要基于现有的制度与内容对其进行深入改革,不断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对相关资源进行充分的科学配置,通过重组的模式提升内在的核心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全面促进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责任编辑:张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