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以河南省为例
2017-03-11郑泰森袁伟王庆国
◎郑泰森 袁伟 王庆国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以河南省为例
◎郑泰森 袁伟 王庆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决策,现阶段河南产业结构调整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网络经济的引领作用,加快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建成先进制造业强省、高成长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和网络经济强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河南 产业结构调整
新常态下,河南经济正在经历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复杂转型过程。河南省像全国一样,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但是也面临着经济增速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为了顺利推进经济转型,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和主线,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河南省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为早日建成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和网络经济大省奠定坚实基础。
一、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供给结构、补齐创新短板、降低企业成本、释放工业发展新动能,实现工业顺利转型升级。
1.优化工业供给结构。重点是去除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主要途径是去产能,实施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方案,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倒逼、依法依规”实现对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调整,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去产能任务,并建立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实现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工业去产能为契机,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债务和解、破产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妥善处置特困企业,达到市场出清,实现和优化各类资源的重新配置。
2.扩大工业有效供给。重点是推动制造业转型提质,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推动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突破,增强中高端工业品供给能力。推动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补齐创新短板、释放工业发展新动能,重点是加快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增长极,实施创新创业载体升级工程,推进创新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形成促进创新创业的体制架构和生态系统,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3.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需要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微观主体企业的能动性,现阶段要着力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轻装上阵,更好开展自主研发和积极开拓市场,重点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用电、融资、物流、资源使用、社会保险等成本,大幅压减行政费用、出口通关、中介费用、质量检测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综合成本,增强企业在工业发展和转型中的活力。
二、培育服务业的主导作用
进入新常态后,河南省经济处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期,消费需求向个性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供给侧产品落后、创新滞后的问题更加显现,供需错配矛盾更加突出,出现了总体性供给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现象。在现阶段,培育和发挥服务业的主导作用,重点是补齐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短板、中高端服务的供给短板。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等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创新发展,不断壮大“金融豫军”,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补齐中高端服务供给短板,要实施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提升工程,增加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有效服务供给,发展中高端生活性服务业。
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完成房地产业去库存任务,发挥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在稳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完成金融业降杠杆任务,积极防范系统性经济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房地产业去库存,通过有效释放农民进城购房需求,支持城镇居民首套自住商品房及二套改善性住房消费,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扩大商品住房需求;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调控,统筹安排住房建设总量、供应结构,保持商品房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大力推进去杠杆,加强金融企业杠杆管控,确保各类金融机构杠杆率符合监管指标要求,努力防控各类金融风险;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确保政府债务保持在合理水平,积极防范系统性经济风险。
三、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新形势下,以调结构和增效益为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1.以调结构为目的,推进农业补短板、去产能、去库存协同进行。根据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扩大加工粮、饲料粮、专用粮比例,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水稻,发展优质杂粮和特色经济作物,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根据资源条件和供求关系变化,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合理调整粮经比例,压缩和调减滞销品种生产,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推进农业去产能。落实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完善小麦收储机制,加大与粮食主销区的对接力度,巩固深化产销合作关系,引导销区在河南省建立异地储备,加快粮食去库存。
2.提高农业效益,要积极推进农业降成本和促融合。在农产品价格很难提升的背景下,降成本就是增收入增效益,重点是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集成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油等适用技术,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农业机械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要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发展农业服务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加农业效益。
四、充分发挥网络经济的引领作用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板,充分发挥网络经济的引领作用,推动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增强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现阶段,河南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应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经济新形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拓展网络经济发展空间。
2.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实施《河南省“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夯实“互联网+”发展基础,推进重点领域开放合作及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构建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推动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农村电商覆盖工程、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工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工程、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工程,壮大电子商务主体,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生态链,推进电子商务大发展。
3.重视大数据在网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展大数据创新发展行动,推进大数据在电子商务、经济运行、先进制造、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促进大数据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创新,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加快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开展物联网创新发展行动,推动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交通物流、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实施一批物联网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加快发展各类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智能传感器产品,发展壮大物联网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试点省。
(作者单位: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永辉
注: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BJJ074)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