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政治生态考察
——潇贺古道生态文化系列研究之二

2017-03-11朱其现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富川蒋氏古道

朱其现

(贺州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广西 贺州 542899)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政治生态考察
——潇贺古道生态文化系列研究之二

朱其现

(贺州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广西 贺州 542899)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是潇贺古道上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史证,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政治生态的真实反映,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通过对碑刻时代背景、政治环境的社会考察与内涵解读,总结了潇贺古道多族群聚居区和谐社会构建历史规律。

潇贺古道;碑刻;政治生态;文化内涵

距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县城17公里一个名叫白马的小村子,田埂边有一块形如手掌的天然石头——合掌石。这里存留一尊潇贺古道上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碑刻《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当地人称为“安乐县君神碑”或“蒋氏神道碑”。此碑所记载的历史事件,虽然发生在隋朝,但影响深远,至使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自颁发命令,同意府库拨款立碑,碑文由时任工部侍郞、有着“燕许大手笔”之称的唐代著名文学家许国公苏颋亲自撰写。五代战乱,碑刻被毁,宋代富川县令刘珣又将原碑文刊刻于合掌石上,得以留存至今。它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和谐政治生态的真实反映,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一、历史背景与时代担当

(一)地缘政治与国家治理

钟山自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南海郡后就纳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体系之中,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平南越,置富川县,治设今钟山,开启了地缘政治中心的历史[1]。历史发展到南北朝时期,中央朝廷对岭南治理发生很大变化,从过去王朝直接管理向羁縻制度的实施,突出表现就是设立左州、左郡、左县,或因荒徼之民所居村落置州及“郡县,刺史守令皆用彼人为之,尚书不能悉领,山川险远,职贡罕通”[2]4904,在潇贺古道区域,唐代之前为中原通往岭南核心通道,虽然羁縻统治没有广西西部郡县明显,但对于“巢居鸟语”的瑶、苗等少数民族,表现出“服则怀之以德,判则震之以威”的治理策略,这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秦始皇在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时,采取的“北堵(连接长城)南疏(开辟国道)”战略,促进了岭南各民族的融合,在南北朝“刘宋时全国有左郡11个,左县25个,到南齐未年,增至51个左郡、145个左县,其中俚人地区建立的有8郡23县”[3]33。随着羁縻制度的推行,岭南土著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二)羁縻制度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现广西境内主要有俚、乌浒、僚等少数民族。《太平御览·四夷部六》引三国时吴万震《南州异物志》说:“广州南有贼曰俚,此贼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王郡中央地方数千里。往往别村,各有长帅,无君主,恃在山险,不用王,自古及今,弥历年纪。”[4]13南北朝时期,左郡、左县、左州的设立,统治阶级找到一条治理岭南各土著民族的有效之策,它上承秦汉的道、属国制以及边郡边县,下启唐宋“羁縻府州”制,是封建王朝不断适应地缘政治的需要,是国家治理方略上的重大创新,表现出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

在“以夷制夷”羁糜政策下,一方面岭南郡守县令也多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给予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及文化习俗,自治权也得到相应扩大。当然,朝廷推行羁摩制度,除了政治上的考量,也有经济上的需求。“又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历宋、齐、梁、陈,皆因而不改,不复详载”[5]592。在潇贺古道核心区域的临贺郡地,大大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出现“皆列为郡县,同之齐人”的格局[6]1657。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身为钟繇后裔的钟士雄,在时代的转折关键时刻,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

(三)民族大义与留芳永世

关于钟士雄及其母亲蒋氏,正史仅有《北史》卷九十一《列传》第七十九《列女》与《隋书》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作了以下记载:

“钟士雄母者,临贺蒋氏女也。士雄仕陈为伏波将军。陈主以士雄岭南酋帅,虑其反覆,留蒋氏于都下。及晋王广平江南,以士雄在岭表,欲以恩义致之,遣蒋氏归临贺。既而同郡虞子茂、钟文华等作乱攻城,遣召士雄,士雄将应之。蒋氏谓曰:‘汝若背德忘义,我当自杀于汝前’。士雄遂止。蒋氏复为书与子茂等,谕以祸福。子茂不从,寻为官军所败。上闻蒋氏,甚异之,封安乐县君”[1]。

在这不到200字的记述中,表达了以下重要史料信息:

一是钟士雄,临贺人,陈朝时为岭南伏波将军。“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7]130,早在汉朝汉武帝因博德将军征服岭南有功,“能降服波涛”被封为伏波将军。钟士雄当时手持重兵,维持岭南有功,故封伏波将军。

二是钟士雄其母蒋氏维护国家和谐统一有功,受封建王朝封“安乐县君”。其母蒋氏为了民族和谐统一,劝说儿子士雄放弃作乱,否则“汝若背德忘义,我当自杀于汝前”,表现出一个伟大女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豪迈气慨。《蒋氏烈女碑》所记载的史实,得到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的赞许,世代流传,奠定了潇贺古道上最具有历史价值的碑刻地位。

二、《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文化解读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刻于一块类似于合掌的石头上,“合掌石,县北二十五里,在升平团白马山旁,两石相合如掌,内刻隋安乐县君蒋氏神道碑文,为唐许国公苏颋撰”[8],从内容分析,宋代蒋氏神道碑,由两部分内容构成。

一是唐许国公苏颋撰的碑文。宋富川县令刘珣在碑文作以下说明:“余为富川之二年,始购得板本子郡之厅事,因市石募工,并与魏郑公所撰《隋书烈女传》刻之,立于钟山寺仁智堂,而又访寻蒋氏邱墓所在,使禁护樵采,且以劝夫为人母者教子忠孝事上之意,非特为好事者日实而己。余乃至冢侧,见寺观俨然,西有合掌石,刻备蒋传”。这部分碑文内容如下: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

□□□□□□□史□安乐县君神道碑。银青光禄大夫工部待郎□□□□□□□□□国公□大唐□□□□之元祀王春三月哉生魄日,户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越国公钟绍京□□□章□□陈上疏扆,这祖母安乐县君当隋时开皇中,虞子茂□□□而能忠烈戒子,正□名义,檄书飞花之绫,锡命动九真之裕。内降缀珠碧罗芙蓉冠,蹙金线纹屦,五章琴瑟走霞裙,水晶如意赤玉鉴台,珊瑚楞伽枕,琥珀唾壶,天语优举,附谙国中。大业兰载,终于临庆郡青风□之□□□四年正月元日,迁祔于富川县松安里,元号水西里,因县君葬此敕改焉,取其正直安乐之义也。我太宗文武大圣皇帝,眷切先臣,特下明诏,发皇华之命,出府库之钱三千缗,充助殡之费,适丁孝洽之期,敢贷铭旌之号,庶绎龙纶,永刻翠琰,皇帝曰俞诏工部侍郎许国公臣苏颋询事考能,直笔勒石,谦挹弗下,聊抉鄙思,未能述懿铄万分之一也。县君临贺蒋氏之艾,性淑德纯,善谈论,巧书札,尝唾青赤缥绿桃花笺,写曹大家赋,学卫夫人笔法。又笄从颖川钟氏,讳骞,字宗闵,则魏太尉繇二十代孙,由零陵湘沅入南;封贺城太守,生二子,长子士雄,拜开府仪同三司,伏波将军,持节广南酋帅;次子士略,银青光禄大夫,岭县国公,食邑里五百户。武德四年,李卫公巡抚岭徼,受贺州刺史,每临母之私忌,则命浮屠辈子家庙宿斋,讲上生经百法,论毕则望寝园之隧道,涟涕如雨焉。噫,钟氏甲族,其来尚矣。□隋以前,轩冕奕世,至于霸越。绥护汉疆,气英而胆豪,智率而画高,亦一时之□杰也。赞曰:古人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闻。蒋氏教子有方,视死如归,喻祸福于文华,而自守忠义。功既立矣,名既闻矣,封安乐县君,不亦宜乎?帝曰:钦哉。

二是描述刘珣县令再立蒋列女碑的原因、蒋氏事迹及勒石刻碑的意义。再立蒋列女碑的原因是“终五代兵火之乱,湮没已久”,其目的主就是“赞忠贤之德行”。

分析碑刻内容,结合史料,碑刻有着十分鲜明的历史背景:

第一,怀柔大棒兼施,是岭南官僚政治制度主要特征。据史料,钟士雄母蒋氏于公元607年去世,其生活的年代,正是社会极其动乱的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时期,临贺郡由荆州划归广州,而南朝宋、齐时期,临贺郡又划归湘州,说明统治王朝不断调整岭南统治方式。一方面,统治阶段对不堪忍受严酷剥削的岭南少数民族进行镇压,在民族地区特设诸如宁蛮校尉、平蛮校尉、安蛮校尉、南蛮校尉、南夷校尉、平越中郎将、镇蛮护军等专事征讨少数民族的官员和机构。在今包括贺州在内的西江流域一带,因“俚僚猥杂,皆楼居山险”而“不肯宾服”;另一方面,统治王朝采取羁縻制度,使岭南少数民族地方的首领专擅、割据的野心日益俱增,王朝只好采取防范与镇压相结合的方式。至于运用什么手段,“评价怀柔或武力手段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两种手段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从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秩序的稳定出发,才是制定正确治边策略的基石”[9]75。钟士雄作为陈末隋初手握重兵的岭南地方豪族首领,被陈主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伏波将军、持节广南酋帅,自然是采取怀柔大棒兼施的政策,为此陈主曾长时间将其母蒋氏质押在建康。而蒋氏有忠义之胸襟,在她的以死劝说下,其子钟士雄打消了起义叛乱的念头。《北史·列女传》中的“谯国夫人冼氏、钟士雄母蒋氏”等,正史中塑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形象[10]71。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女性忠君爱国者不断涌现,忠义女性比比皆是。

第二,蒋氏历经亲人分离之痛,心存民族大义。史书记载,钟士雄母蒋氏(?—607)“性淑德纯,善谈论,巧书札”。后为贺城太守钟骞妻,生有士雄、士略二子。陈朝时,钟士雄是临贺一带手特重兵的伏波将军后,为了防止其反判朝廷,将其母长时间将蒋氏质押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公元589年正月,隋军渡江攻克建康,陈亡。晋王杨广(即隋炀帝)为笼络钟士雄,招安岭南各少数民族首领,将蒋氏礼送回临贺,母子得以团聚,故蒋氏发出“今逢圣化,母子聚集,(虽)身不能上报,焉得为逆哉”的感叹。从历史上广西的地缘政治结构和中原王朝治理边疆策略上分析,这是历代统治王朝构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从疆域观到领土观转变的结果,岭南各族百姓也在顺应国家战略的同时,逐渐培育成心系中原、多元一体的家国情怀。

第三,蒋氏之义举,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为民心所向,为边疆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家知道,南北朝梁末出现了侯景之乱,中原百姓及江南官僚士族纷纷逃向岭南,出现北方汉族南迁岭南第三次高潮。据研究,“南朝时期岭北迁居岭南的人口高达250万左右,即使只有1/3的移民进入了今广西境内,则该时期先后迁入广西的汉人至少有80万[11]94,汉族的南移和王朝势力,使岭南少数民族生存空间与政治生态发生变化,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的政治生态,另一方面统治阶层也急需构建新的政治分布空间。清谢启琨《广西通志》记:蒋氏“闻虞子茂作乱,举兵(掳)掠,遣同寇钟文华召文华,士雄将应之”时,发出“汝若禽兽为心,背德忘义,吾当自杀于汝前”的豪迈气慨,她这种“绥护汉疆,气英而胆豪”的气魄,为世代之传颂。同时蒋氏又写信劝诫虞、钟二人停止叛乱,虞、钟不听劝告,不久被官军打败,动乱很快被平息。由于蒋氏坚持反对分裂国家,避免了岭南地区一场规模更大的战争,更加巩固了边疆的和谐和国家的统一。后隋文帝听说了蒋氏的事迹后,十分感动。为表彰蒋氏深明大义,“忠烈教子”,维护国家统一大业,封她为“安乐县君”。蒋氏的事迹被载入正史《北史》《隋书》,《隋书·列女》专设有“钟士雄母”传[12]47,以昭示天下。蒋氏的义举受到刚刚建立的隋王朝重赏与嘉奖。朝廷将大批“缀珠珀罗鞭蓉冠、蹙金线绞屦、五章琴瑟走霞裙、水晶如意、赤玉如意、赤玉鉴台、珊瑚楞枷枕、琥珀唾壶”等珍宝奖赏给蒋氏家庭,还敕封蒋氏“安乐县君”荣誉称号。蒋氏的丈夫钟骞于开皇二年(582年)去世,因信佛被封为“迦叶公”,安葬于现钟山县白马村,隋文帝为为了蒋氏方便悼念丈夫,将村中的长生观延寿寺封赏给蒋氏。隋朝在岭南推行的羁縻招怀政策,起到积极作用,以致出现“民夷悦服,溪峒生越多来归附”的局面。

第四,唐太宗亲自下诏勒碑,虽历经存废,其意义影响深远。蒋氏的义举不仅感动隋朝统治者,到唐、宋依然得到当政者的嘉许。蒋氏于隋大业三年(607年)去世,第二年后人将蒋氏迁葬于白马村,与夫同葬。王朝更迭,荣耀依然。唐平天下,建立新的王朝后,基本运用和平招抚方式,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平岭南时,基本把隋朝委派到岭南的地方官吏和岭南的土著酋领两股地方势力摆平,当李靖听到蒋氏的民族大义事迹后,深受感动,并提拔蒋氏次子钟士略为贺州刺史,并特许钟士略每年在母亲忌日时,延请和尚在家庙上宿斋,讲《上生经》和《百法论》等佛经。

唐朝,潇贺古道进入了繁荣时期,特别是当为陆路与水路连接处的贺州,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有“欲控岭南,先控潇贺”之说,唐王朝对岭南的统治到唐太宗时,蒋氏的坟墓已经十分残破,被荫袭为朝廷命官的蒋氏孙子便试着向唐太宗打报告要求拨钱维修祖坟。唐先天年间(712—713年),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越国公钟绍京上疏奏请为祖母安乐县君立碑刻石,记述其事迹。唐太宗在奏章中读到蒋氏事迹后,为“眷切先臣”,当即下令从府库中拨出铜钱三干缗作为蒋氏坟墓的维修专款,并交代工部侍郎许国公苏颋为蒋氏撰写碑文。还取蒋氏“安乐县君”的“正直安乐”之义,下诏将蒋氏下葬地水西里改名为松安里。

“蒋氏神道碑”后因五代战乱被毁,宋代皇祐四年(1052年),为了给忠贞的爱国者竖一座丰碑,富川县令刘珣重又将碑文刊刻于合掌石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钟山县白马村旁合掌石摩崖上的碑刻。宋代地方官员为何重刻碑,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广南西路的设立。北宋太祖开宝元年(971年),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统一了岭南,并在岭南设立广南路,988年将广南路分广南东路(即广东)和广南西路(即广西),标志着广西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角色出现在历史舞台。

第二,宋代在岭南继续推行羁縻怀柔之道。宋司马光就主张“王者之于戎狄,判则讨之,服则舍之”。一方面,宋朝统治者一改“重北轻南”的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安抚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成为稳边、固边的良策。蒋氏之义举是统治阶级巩固边疆难得的好榜样,必须加以弘扬。

三、碑刻政治生态与国家认同

潇贺古道是中国古代中原与岭南军事、政治、文化、经济五大通道之一,其是秦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实施的“北堵(连长城)南疏(修新道)”两大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事件。从湖南道县双屋凉亭始,分三路:一路经湖南江永上甘棠、桃川,越谢沐关进入岭南古道第一村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区县朝东镇岔山村,经秀水、凤溪达富阳,南下古城(今龟石水库,下同)连水路,沿富水,接临江至贺街浮山南下经封阳(今八步区铺门镇,下同)到封开;另一路是从湖南道县,经江华瑶族自治县进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经深坡古街出富阳,南下古城后连水路达西江出海洋;第三条路是从湖南道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南下达广西八步区开山镇、桂岭镇,沿桂岭河、大宁河到贺街镇浮山,经古封阳通贺江后到广东封开县接西江出海。

潇贺古道始于史前,成型于秦时“新道”,强盛于汉唐,构建了北接潇水连长江,南连贺水通珠江的“海陆丝绸之路”。自秦统一中国后,开启了中原汉族与岭南百越民族大规模的互动融合,特别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六十万大军“南征百越之君”,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的“取陆梁”“定扬越”,三十四年“治狱吏不直者”的“筑长城及南越地”等,形成了“百越杂处,各有种姓”的区域。

汉代,是潇贺古道区域政治生态构建重要时期。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南越国,第二年汉朝廷在今两广及越南等地设置苍梧、合浦、郁林、南海等九郡,其中苍梧郡领十县,六县(广信、封阳县、临贺、富川、冯乘、谢沐)就分布在不到200公里上的潇贺古道上,奠定了潇贺古道战略地位和政治架构,广大岭南地区从此归顺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之中。在国家治理方略中,汉继续延续赵陀“和揖百越”的政策基础上,推行了“以夷制夷”的民族自治制度,奠定了羁縻制度的治理框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岭南相对安定,大量汉族南下,汉先进文化通过潇贺古道向南传播。《隋书·令狐熙传》记,南朝岭南地区开始“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教,称为大化”。经过南朝的南北互动,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列为郡县,同之齐人(汉族)”,岭南首领冼夫人与汉官冯宝结为夫妻,就是很好的证明。“蒋氏神道碑”所记载蒋氏义举,就是在中原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相互融合,对中华民族国家认同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正是历史上涌现出像蒋氏及钟士雄样式的英雄人物,有力推动了岭南地区和中原地区在政治生态上的统一,才现出百越民族与华夏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生态格局,碑刻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1]董全吉.贺州最具文化底蕴的风景点有待优先开发[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106/20/8378385_327242190.shtml.2013-11-06.

[2]马司光.资治通鉴·梁纪十四:卷 158[M].北京:中华书局,1956.

[3]林志杰.简论六朝时期广西的民族关系[M].广西民族研究,1995(2).

[4]徐杰舜,罗树杰.广西多民族格局发展轨迹述论[J].广西民族研究,1997(4).

[5]许嘉璐.隋书·食货志:第一册[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6]许嘉璐.隋书·南蛮传:第二册[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7]李双梅,曾传生.也谈生态翻译三维原则——以海南特色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

[8]潘宝疆.钟山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33.

[9]李维宽.历代王朝治理广西边疆策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0]陈娟.二十四史《列女传》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11]黄金铸.从六朝广西政区城市发展看区域开发[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12]秦邕江.广西历代女杰[J].广西地方志,2010(2).

A Study on the Political Ecology in The Tablet in Xiguan Temple near Jiang-family Female’s Tombs in Fuchuan Autonomous County set during Sui Dynasty——The Second Paper of the Series of Ecological Culture Research on Xiaohe Ancient Road

ZHU Qi-xia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The Tablet in Xiguan Temple near Jiang-family Female’s Tombs in Fuchuan Autonomous County set during Sui Dynasty is a historic testimony found along Xianhe Ancient Road to the fact that China has been a multi-nationality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It is also an essential expression of both the uniform of political ecology in Chinese long history and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hinese ethnic peoples.The soci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scription on the tablet focusing on historical background,political environment is helpful for probing into the forma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multi-ethnic area along Xiaohe Ancient Road.

Xiaohe Ancient Road;inscription on tablet;political ecology;culture connotation

K207

A

1673—8861(2017)03—0005—05

2017-07-11

朱其现(1968-),男,广西昭平人,贺州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文化与创意文化产业。

[责任编辑]肖 晶

猜你喜欢

富川蒋氏古道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杨万里撰并行楷书《故富川居士罗子高行状》
“慢”城富川,脐橙与丰年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富川诗社年会得句
患癌老妻生前“未雨绸缪” 退休老汉被扫地出门
是“蒋氏日历”,还是《蒋氏日历》?〔*〕——读两《唐书·蒋传》拾零
访茶马古道
《捕蛇者说》中的“异”字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