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动态研究
——以在武汉市高校为例

2017-03-11黄钰晨黄钰晗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意向教练专项

□黄钰晨 黄钰晗(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动态研究
——以在武汉市高校为例

□黄钰晨 黄钰晗(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随着我国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通过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研究,了解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四年内意向的变化研究,从而对就业意向的动态进行研究与总结,探索引导学生就业意向变化的主要因素与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

运动训练就业意向动态变化

1、前言

1.1、研究背景

运动训练专业设立于1 9 5 7年,目前全国已有包括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优秀“2 1 1”大学在内的9 3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专业里最普及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要强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但是只能做到“一专”,不能够做到多能,而且理论水平以及教学带队等方面较体育教育专业能力较差,再加上国家出台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更加使得运动训练专业的就业率远低于体育教育专业。

1.2、研究意义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学生选择的主要就业方向,从学生对自身技能以及学生对就业岗位和就业面等方面分析总结调查结果,了解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从而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开展教学任务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对就业的引导有指导意义。

2、讨论与分析

2.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汉三所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招收运动训练专业一至四年级学生。本次调研一共有大一到大四8 0名学生参加,其中男生4 5人(5 6.3%),女生3 5人(4 3.8%),大一1 5人(1 8.8%),大二2 9人(3 6.3%),大三9人(1 1.3%),大四2 7人(3 3.8%)。其中体工队退役运动员1人,普通高中特长生2 5人,一级以上运动员7人,二级运动员5 7人。

2.2、性别对就业意向的影响

在对性别对职业影响的调研中发现,男生更偏向于读研、去企业和创业,而女生则在对体育行政人员、高校教师、中小学体育老师、专项教练、健身教练的选择人数均多于男生,说明女生更偏向于行政和教师类的工作,而男生更偏向于寻找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在对性别对就业区域意向的影响中发现,女生更偏向于离家近的地方,而男生更倾向于去一线城市工作,且在对一线城市的选择中,男生的多于女生的人数要明显多于其他地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差。而不管男生女生,都没有人选择去三线城市就业。女生的就业意向更偏向于寻求里父母和家庭近的地区就业,这样即可以省去路途奔波的时间和食宿方面的一部分开支,也能有更多的时间方便照顾和陪伴家人。而男性的就业意向更偏向于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机会和挑战很多,工资水平也更高。没有人选择去三线城市工作,可能原因有:(1)交通不方便,饮食和住宿水平不高;(2)机会不多,接触面窄;(3)工资水平不高。

图1 性别对就业区域意向的影响

2.3、年级对就业意向的影响

(1)年级对职业意向的影响。

图2 年级对职业意向的影响

调研数据显示,大四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体育行政人员、中小学体育老师和创业作为职业;二年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专项教练和读研作为未来的选择方向;一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的迷茫性,对职业的意向选择没有明确偏好。

学校大多将就业指导课程开在了大一和大二,对学生对专业的课程安排及就业方向的了解有较大帮助。大一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形势和方向了解过少,大多依靠父母或长辈的见识和经验指导,通过主观的依据自身喜好与需求来判断自己的就业意向。

二年级学生对体育行业有初步的、一定的了解,因此选择专项教练、健身和继续深造作为毕业走向的较多;大二的学生也逐渐开始接触大学生穿也的相关项目,对创业有初步的了解,因此部分大二的学生会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意向。

三年级学生开始实际的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等各方面素质条件来考虑自己的就业意向,开始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因此更多的同学选择体育中小学体育老师和高校老师作为自己的就业意向。因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专项水平较高,因此有部分选择专项教练作就业方向。部分学生认为考研的价值不大,因此希望通过一年实习的机会来考察未来就业意向。

大四应届毕业生对运动训练专业有比较完善的了解、知识储备已经比较完善,有一定创业经验、有创业项目和已经有一定成效的应届生会选择继续创业;而大多学生在实习之后选择去中小学做体育老师或体育行政人员;部分大四学生因本科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继续深造。选择企业和当健身教练的较少,说明学生的专业性较强,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及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所欠缺,或了解法律、金融、媒体等其他专业的学生较少。

(2)就业意向随年级变化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一年级的同学初入大学,在接受新生研讨课或就业指导课之后根据自窝本身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初步选择自己的就业意向。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在参与了创业、兼职等相关社会劳动、学校的相关活动和学生工作以及支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对自我的认识和社会的了解有初步的判断,受前文研究的现实因素(区域、职业种类、生活条件、薪水待遇等)及人为因素(父母意愿、老师推荐、学长学姐建议等)的影响改变并最终稳定其就业意向。

2.4、专业水平对就业意向的影响

(1)专业水平对职业意向的影响。

图3 专业水平对职业意向的影响

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性强,因此选择主要集中在体育老师、健身教练、专项教练和读研几个就业渠道。专业水平高的同学趋向于选择专业素质要求高的工作,而专业水平相对低的同学趋向于向大众化的职业。专业水平对职业意向影响的调研数据中显示,专业水平较好和一般的对于职业意向的分布比较平均,人数差异不大,专业水平较好和一般的更倾向于从事教师、行政、专项教练类工作。

(2)专业水平对就业意向心理因素变化的影响。

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三年级学生和华中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四年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专业水平对就业的心理因素有所影响。专业水平较高的省队退役下来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没有非专业队同学的兴趣高,专业水平高的同学在大学继续发展的专项水平,就业方向一般为专项教练或与专项相关的职业,文化成绩普遍不高。相反,专业水平一般的学生因为专业水平不出类拔萃,因此除保持自己专业水平之外会发展自己其他的专长或进行第二学位的进修。就业面相对更广。

3、结论

3.1、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相比无个性化

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体育教育专业基本相同,就业意向趋于一致,自己专项的技术水平高但其他专项接触很少,竞争力加大;同时因缺乏高中的学业知识基础,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相比,持有资格证数量少,学术水平相对低,教师职业的竞争力薄弱。

3.2、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目标过于单一

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相似,因为自身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大多选择教师和教练等相关职业,选择企业、公务员和从军等其他职业作为就业意向的学生相对较少。希望学校加大普及各类体育行业知识,推动学生自主选择多样化的就业意向,促进学生拓宽就业面,提高就业的创新性,从而减少就业的竞争压力。

3.3、就业意向受年级、性别、专业水平等影响影响

学生就业意向的变化自身因素性别、年级、专业水平不同而受到不同影响。更多受到家长、长辈、老师的影响,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基本的认识,就业意向可实施性高。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就业意向受到性别、就业区域、工资待遇、个人喜好等多方面影响,就业意向的选择五花八门。女生偏向于选择离家近、工作稳定、环境便利、工资稳定、有休息时间的工作,比如中小学体育老师或是行政人员;男生偏向于选择挑战大、机遇大、工资待遇高的工作作为自己的就业意向。随着年级的增大,专业水平对就业意向的影响减小,就业意向更多趋于教师行业,一些参与创业项目、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学生会选择向创业方向发展。

G808

A

1006-8902-2017-(02)-LXY

猜你喜欢

意向教练专项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加油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