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轨制”设计模式对当今中国设计发展中的影响

2017-03-11陈昱恒徐贝蕾武汉工程大学430070

大众文艺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双轨制中式家具

陈昱恒 徐贝蕾 (武汉工程大学 430070)

浅谈“双轨制”设计模式对当今中国设计发展中的影响

陈昱恒 徐贝蕾 (武汉工程大学 430070)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经济、科技的快速提升,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文化开始被忽视。近些年来,国家和政府渐渐意识到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日本设计中的“双轨制”设计模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巧妙结合,探讨了如今在高技术飞速发展的中国,应该如何解决技术与艺术、现代与传统的矛盾的问题。

“双轨制”;传统文化;现代设计;中国设计

现代与传统,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在设计领域,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在发展本国现代化的同时保持甚至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大国,在接受了西方强大的文化、科技等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的设计失去了创新动力,更多的是学习、模仿甚至抄袭。如今的中国越来越市场化,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高技术等融合,是中国设计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深思熟虑的关键问题。

一、 中、日传统文化比较

中日两国作为邻国,从古至今都交往密切。从中日文化的早期构成来看,中国是一种将日、月、风、云、大地作为崇拜的对象,即“人神合一”思想,而日本则是把崇拜的对象单一化、绝对化,即日本的“神道”思想;从儒学思想的角度来看,中国儒学将“仁”作为核心思想,“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和思想,而日本则基本抛弃“仁”的思想,为了统治的需要而将儒学的“礼”作为主要的学习研究对象,形成了日本人谨慎,不表露喜怒哀乐,但人情冷漠等特点。正是不同文化的差异导致两国的设计会在形式美学等方面出现不同。例如室内设计中家具的设计,中国的传统家具设计大多都能体现出封建思想的影子,有等级地位之分,而日本的传统家具设计则是根据对自然的追求以及弹丸之地对设计的制约所形成的特有的设计风格。

二、 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文化与设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设计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各国的文化并不是来自同一个源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现代设计的重点不在“现代”,而是“设计”本身,脱离传统文化就是脱离人,也就是脱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好的产品不仅仅是为某一部分某一个圈子、某一各地区的人设计了,而是为了全世界的消费者而设计。正是这样的发展趋势,好的产品设计就更应该所有人都对该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历史、习俗等一目了然。好的现代设计应该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谓继承,指的就是发扬传统文化,是为了让传统文化能够得以保留下来,穿上现代设计的“外衣”;所谓发展,指的就是创造新的文化,是为了让披上现代设计外衣的传统文化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服务于大众,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新的文化中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两者并不是无联系的平行的存在。

三、 “双轨制”与日本现代设计案例分析

以家具设计为例,日本现代家具设计延续了传统日式家居的风格,大多以自然材质为主,例如木材等。不提倡奢华,其深邃、淡雅的特点流露出一丝禅意,并重视家具的功能。不难看出,日式家具学习了中国唐朝初期低床矮案的生活方式,并一致保留到了今天。其生活方式的延续加上日本人热爱自然,善于使用自然材质来设计装修室内家居和因地理条件限制所造成的日本人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原创家具设计市场,更是培养出了一大批有名的本土家具设计师。日式家具设计体现了儒、道、释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意识形态,“释”主要是禅宗,三者都是中国文化对日本所产生的影响并发展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意识,体现了日本深层的文化心理,并突出了日本文化的明显特征。

以服装设计为例,日本设计师们通过近半个世纪探索努力,在时尚界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其作品无不体现了深谙的东方哲学与西方现代设计方式还有自然的融合。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的设计作品,正是日本大多数服装设计的典范。其作品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观念、习俗和价值观,摆脱了现代西方流行的造型模式,以无结构模式进行设计。掰开,揉碎,再组合,形成了一种反应出日式哲学的创新构造。这种以东方文化哲学角度来探索全新的服装功能、装饰与形式美的创新模式,是三宅一生的最大成功之处。也是日本其他服装设计师所效仿的模板。这种设计源于传统文化,高于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元素、理念,通过新的模式设计出尊重个性、提倡自由的与传统服饰文化相反的全新美学形式。

四、 当代中国设计的发展

中国的现代设计真正意义上应该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算起。在充斥着各种矛盾但又开放且多元化的设计大环境下,中国的现代设计还处在探索的阶段。无论是建筑、景观、产品、服装还是工业方面,在全球化的冲击之下,中国的设计逐渐失去了民族文化特点。

近些年,中国的设计也开始探索新的设计方向,开始思考中国文化对未来设计的影响及作用。文化热、国学热的兴起,对新儒家文化的探索,开启现代设计的寻根之旅,这些都是中国当代设计积极的表现,例如“新中式”的兴起与北京奥运会设计等。新中式指的就是传承传统的中式风格的精髓在新时代的创新。“新中式”一词普遍用于家居设计当中,景观、产品等设计中也会涉及到新中式风格。其“新中式”风格的特点并非明清复古风,而是继承中式传统文化理念的精华,去除传统文化中等级、尊卑等封建思想,表达出一种东方文化的端庄、内敛、清雅的意境。但新中式风格还不够成熟,大多设计师还停留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背景下的重现这一阶段,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除了新中式风格的兴起,作为中国人骄傲的北京奥运会同样也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成功例子。火炬、奖牌、开幕式、奥运标志等设计都能够体现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奥运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虽在动机上并不完全民主,但奥运会本身就是一项推动设计发展的人文活动,有完整的设计体系与设计环境,还有全民对奥运设计的支持,都成为了推动中国设计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这些都只是当代中国设计中仅有的一些相对成功的范例,中国整体的设计方向还需继续发展,如和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将是中国未来设计发展的关键所在。

[1]张峥.产品设计中的形态分析与概括[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杨延璞.基于形状文法的泛族群产品形态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9).

[3]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4.

[4]祝燕琴.论产品设计中形态的创新[J] .包装工程,2007(11).

[5]刘国余.产品基础形态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9.

[6]滕守尧.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6.

陈昱恒(1992.09- ),男,湖北武汉人,汉族,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在读研究生,,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猜你喜欢

双轨制中式家具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