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攸乐食语
——基诺族特懋克和食物的生态人类学阐释

2017-03-11赵冬晓王书悦谌舒雅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650500

名作欣赏 2017年9期
关键词:基诺铁匠仪式

⊙赵冬晓 王书悦 谌舒雅[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500]

攸乐食语

——基诺族特懋克和食物的生态人类学阐释

⊙赵冬晓 王书悦 谌舒雅[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500]

“特懋克”是基诺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记载着其历史和文化。本文主要介绍“特懋克”,概述基诺族的传统饮食、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对基诺族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做了分析与探究,并试图以民俗学、人类学等研究理论,探索基诺族刀耕火种的自然生态文化对当今汉族文化具有的借鉴意义,也对今后社会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基诺族 特懋克 饮食文化 刀耕火种 自然生态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山上,居住着一个人口仅有一万多人的民族,他们原称“基诺人”,汉文历史文献称之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申即为“崇拜舅舅的民族”。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将之正式确定为单一民族,定名为基诺族。基诺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生活习俗,包括母系氏族的影子,比如搬新家、上新房,只有家中年龄最老的女性有资格第一个拿着火把点燃火塘。虽然现在村里的长老已经都是男人,但是其称谓“多米由卡”含义却是“村寨里的老奶奶”。基诺族没有文字而有自己的语言,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他们通常见面的时候将手放在口上发出“阿拉阿拉”的声响,这便是他们之间最原始也是最亲切的打招呼方式。

一、攸乐传语

基诺族是一个生在在大山里的民族,与其他民族一样,基诺族人的生活方式同样受到地域自然环境的制约。基诺山的地域特性使得基诺族人与自然紧密相融,在与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长期互动、适应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刀耕火种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农业体系。

基诺族人的生活方式与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密切关联,其刀耕火种的历史延续至今。“刀耕”是砍伐树木,“火种”则是焚烧树木,因此刀耕火种必须基于森林的存在,犹如汉族农民依赖土地一样。但基诺族人对于农耕用地是颇有讲究的,他们认识到山林对自身生存的重要性,保持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山林是维持刀耕火种的基础。

传统的基诺族社会几乎“与世隔绝”,一切生存资料都是“自然的馈赠”,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中,大部分时间里基诺族人靠采集野菜、野果生活。只有与他们接触才能体会到他们独特的文化。或许对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基诺族最具特色的传统风俗是什么?如果你来到基诺山问当地的朋友,他们中大多数人会说:特懋克,这是祖辈们流传下来或者一直都有的,是基诺族最具特色的传统风俗,也是他们在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过新年。

二、基诺族特懋克的生态人类学阐释

基诺山上各村寨远近不一,由于森林、河流、山体的阻挡,人们之间来往不多。基诺族传统的节庆和仪式活动是以农事和万物有灵信仰为主,与原始的刀耕火种和采集狩猎的生产、生活方式相连,他们至今敬畏自然、崇拜祖先,信仰原始宗教。

(一)节日准备

当白花树上美丽的白花在基诺山盛开的时候,就预示着基诺山上过特懋克的日子已经来临,各个寨子相继开始忙碌着为过节做各种准备。

在此节庆过程中,长老、铁匠、洛巴与各家各户都要做一些计划和安排。首先,由卓巴、卓生、长老们在村寨的公房里开会选定过特懋克的吉日,由卓巴和诸位长老向大家宣布过节时间,并商议需要准备的各项工作;然后由长老观察打鼓,预示来年吉凶;再由铁匠行使为寨民做好梦的任务。其次,全村各户家长要推选出3-7人组成买牛小组,买水牛的钱是全村各户凑集所得。牛买回来后,等到节日当天由卓巴指定剽牛人的“巴罗”举行剽牛仪式,同时还要准备各种食品以及祭祀物品,例如:小猪、鸡、竹鼠、茶叶、槟榔、苦子果、琵琶花、辣椒、酒、达流等一系列物品。

(二)节日活动

通常情况下,各寨的特懋克要庆祝三天。

1.第一天 庆祝特懋克的早上,铁匠被邀请来到卓巴家,以唱歌的形式解说昨天晚上做的梦,解说完之后大家一起共进早餐,席间大家对做好梦的铁匠表示祝贺。在早餐席上,长老们要为主持打铁仪式的铁匠选出两位助手,这两位助手一定要精明能干且是未婚男子。有的村寨里,这天早上长老们要为新选出的铁匠举行确认仪式。

在另一边,天还未亮,卓巴家就会敲响牛皮大鼓,全寨人陆续聚集到剽牛场准备举行隆重的剽牛仪式。众人到齐后,剽牛仪式就相继开始了。分肉时,先割肉给村寨长老,诸位长老每人一包。剩下的牛肉按凑钱的家庭数目来分份数,有多少户人家凑钱就分成多少份,分别堆放在芭蕉叶上,并按照凑钱的多少,用哑巴称来确定各家牛肉的数量。另外一部分牛肉被用来制作礼品,成为“克勒刹”。

2.第二天 过特懋克的第二天,在村寨长老的主持下,要在铁匠房举行献祭铁匠鬼女(女神)的仪式。祭祀铁匠鬼女时,在铁匠房门两边各挂一个达流,并且要杀一只红公鸡和母鸡,将鸡血和鸡毛涂抹和贴在打铁用的火炉和风箱上,还要用火钳夹着槟榔献祭在铁炉、风箱和铁砧三处,同时这三处还要分别敬献一杯酒。接着用整只鸡祭献铁匠鬼女,主持祭祀的铁匠在此时要请铁匠鬼女来领受祭品,并且请铁匠鬼女回赐一些东西。这些仪式举行之后,诸位长老要和铁匠在铁匠房一起共进午饭,这天的饭桌上除了有鸡肉、酸渣肉、酒、瓜菜和米饭外,还有一样特别的食物即竹鼠,这是寨民们专门为过特懋克期间举行打铁仪式而猎取的。在酒席开始前,村寨首席长老和铁匠要用酒、肉和米饭祭祀铁匠鬼女,请铁匠鬼女保佑打制出来的铁器既锋利又耐用,山地里面的庄稼取得好收成。

同时,第二天基诺族还要举行打铁仪式、修理生产工具、家庭祭祖。打铁仪式寓意着在这去旧迎新之际,大伙要打制新器、耕新地;修理生产工具是在象征性的打铁仪式举行过后,一些家长或老年人就会拿出自家的各种铁制工具在家或找铁匠进行修理;家庭祭祖是各家家长将剽牛后拿回来的肉选取一点先炒熟,献祭给逝去的祖先,通常是从过节的第一天开始,要连续祭祀三天。

3.第三天 过特懋克的第三天主要是以游戏、娱乐为主,村民举行许多其他歌舞、文体活动,特别是年轻的村民会聚集在一起射弩、打陀螺、踩高跷等。

到了晚上9-10点,就要举行节日的最后一项活动即备耕仪式。时辰一到卓巴吹起牛角号,各户男性家长闻声用芭蕉叶包着肉和饭,别着砍刀,吹着竹号,点着火把来到卓巴家,卓巴在自家房屋前后祭祀鬼神。祭祀过后,在卓巴的带领下大伙举着火把,吹着牛角号或竹号来到寨子边的地里举行象征性的号地、砍地活动。仪式开始,大伙一起动手争相号地,号地的人会说“从这边到这边是我的了,不要争了;这块地我认着了,我要种了”。卓巴开始念祭词:“第一刀砍死妖魔鬼怪,第二刀砍去病虫灾害,第三刀砍出丰收成果……”念词结束后,大家一起动手,挥舞着砍刀,进行象征性的砍地活动。

备耕仪式结束,也就标志着一年一度的特懋克庆祝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基诺族刀耕火种的农业耕种时节到来了。

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基诺族人依赖和崇拜自然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演变出基诺族人的风俗习惯和食物特性。

三、基诺族人餐桌上的“宝”

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基诺族人依赖和崇拜自然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演变出基诺族人的风俗习惯和食物特性。基诺族人长期依赖大山生活,每到逢年过节和喜庆盛典的时候,基诺族人就开始为吃食忙碌起来。

(一)吃笋必先知笋

在当地的基诺山上生长着一种竹子叫“摇头竹”,生长的竹笋被称为“摇头笋”。由于生长在大山里的民族自古以来都是靠山吃山,这也养成了基诺族酷爱吃笋的习俗。特别是到节庆时基诺族人就会以各种笋餐来招待宾客。

1.烧笋 采来新鲜竹笋,直接放在火上烧烤,把部分水分烧掉后,拿下来剥皮切块,吃这些笋的时候可以吃到原汁原味。

2.烂笋 采来新鲜竹笋,切成条后放进锅里,加上泉水,泡上3—4个小时,把水控干后,包上芭蕉叶放入竹篓里发酵。经过两天后再放入油、盐巴食用,吃起烂笋来那是别有一番风味,酸中带甜,同时又有芭蕉叶的味道。这是基诺族人一种很好的下饭菜。

3.带馅的笋 首先把芫荽和新鲜的红辣椒切碎倒入已经放好盐巴、味精的牛肉馅,充分搅拌。然后用竹条捅开竹笋的竹节,把拌好的牛肉馅放入捅好的竹笋里,用芭蕉叶把竹笋封上放在火上烧烤,两个小时后就能闻到带有牛肉香气的竹笋味,吃起来,没有一点儿肉食油腻的感觉。

(二)茶之“道”

基诺山因适宜的土质和气候而成为种植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基诺族人称普洱为大叶茶。当地的普洱茶品质优良,特点是条索肥壮、匀实、毫牙显露,冲泡后,汤色红浓,茶香清幽,滋味醇厚,有甘美的回味。种茶是基诺族人最早的主要谋生手段,他们也一直保留着饮茶的习惯,渐渐地茶饮演变成独具风味的“茶餐”,基诺族人的茶餐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1.赶嘎里罗 这是一个盛产在基诺山上的独特果子,外形像个鸡蛋,同时也是基诺族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具有清火去热的功效。首先,将赶嘎里罗放进火堆中烧熟,再放入木桶里,放上芫荽一起舂碎,最后放入刚采摘的茶叶,倒入山泉水浸泡一个小时,就可以饮用了,味道甘甜又渗透着茶叶的清香,喝下去瞬间能清除燥热。

2.竹虫 寄生于竹筒内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在生长期内从竹尖往下逐节啃吃嫩竹,最后体肥停食,藏于根部。竹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可以煎、炸、煮,基诺族人喜欢将它和茶叶一起蒸着吃,营养丰富且风味独特。

3.螃蟹与茶的结合 这个听起来怎么可能?可是这也是属于基诺山上一道独有的美味。先把蒸好的螃蟹拍烂碾碎,然后放入木舂里,再放上山芭蕉、辣椒、芫荽、茶叶一起舂,直到全部舂碎,就可以吃了。这一茶餐有清热、下气、健脾、润肠、补钙之功效。

(三)勇士的美味——蚂蚁蛋

基诺山物产丰富,山上有很多美味,他们常说的一句话:能动的都是肉,绿色的都是菜。食用昆虫是基诺族食谱的重要结构。对于基诺族人来说不仅爬着的蚂蚁是一道美味,蚂蚁蛋更是基诺族人喜欢而且不可多得的营养佳肴。农历三至五月间,基诺族人就能获取到蚂蚁包,在一个较大的蚂蚁包里能有七八市斤蚂蚁蛋。蚂蚁蛋似蜂儿幼虫,富含营养,有多种吃法,比如炒吃、直接在火里烧吃或放上辣子、盐巴舂碎加水做成汤喝。蚂蚁不但含有很高的蛋白质,本身还具有药用价值,尤其蚂蚁尿更是一种很名贵的药材,可以治疗风湿病,它像醋一样味道酸酸的,基诺族人祖祖辈辈都喜欢吃这种有营养的美味。

三、居“然”之家

基诺族是一个居住于山区的民族。其居住的基诺山,地处热带,雨量充沛,物产丰富。这里森林面积达到70%以上,原始森林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这样一个动植物丰富的热带自然环境,给基诺族人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采集狩猎活动在基诺族生活中占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基诺族人获取维生素和蛋白质的主要途径。自然生长在基诺山上的这些“宝”被基诺族人很好地利用,并保存下来,这里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绿色的,也许这是基诺族人长寿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基诺族社会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路无拾遗”“夜不闭户”,有的人家筑了围墙,安了铁门。在传统基诺族社会里,一家建房全村帮忙,帮忙的人不仅心甘情愿,而且还会带上吃的用的东西,现在建房一般要付上工钱。不过,每当夜幕降临,在火塘边人们凝视着跳动的火苗,用沙哑苍老的声音吟唱着生产歌、爱情歌、创世歌……真挚的情感,朴实的叙事,深刻的哲理,富有激情、宽厚而悠远,那才是自然本真的基诺族人,是立足于民族之林而受人尊重的的基诺族。

综上所述,特懋克的产生和基诺族人风俗习惯、食物特性的形成,都与基诺族传统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基诺族人所处的地域环境是基诺族传统刀耕火种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基诺族人所处的环境,才使得他们对自然界的力量和人自身由年龄增长所积累的经验非常依赖。对自然界的依赖,体现在人们对各种自然力量的遵从和敬拜上,同时基诺族人对自然的遵从也体现在它的历法和生产节令的安排方面。对于基诺族人对各种自然力量的遵从和敬拜,汉族人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汉族人也应该视自然为家,保护自然环境,对于日渐污染的自然环境来说,不能一味地再去开发了,这当然不是提倡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而是应从人类原始的优秀文化基因里汲取营养,敬畏并保护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汉族人应该学习基诺族人,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这才是现代人们所追求的“绿色生活”。

① 洛巴:主要负责组织有关全寨利益的生产、生活、祭祀等事务中的勤杂工作,并且还负责保管执勤木刻、记账木刻和借贷木刻等。

② 卓巴:寨父。

③ 卓生:寨母。

④ 特懋克用的牛为水牛,上新房时一般用黄牛。

⑤ 巴罗:指砍牛、宰牛人,上身穿无领对襟白衣服,下身穿宽裤脚半长裤,头戴黑色包头,缠成剪子口,右耳戴亮甲壳虫制成的耳环,手持雪亮的长刀。巴罗一般由外寨人担任。

⑥ 达流:辟邪物。用竹篾编织而成,悬挂房前屋后、村口、路旁和山地之中。

[1] 朱映占.基诺族特懋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2]郑晓云.最后的长房——基诺族父系大家庭与文化变迁[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3]云南省编辑委员会.基诺族普米族社会历史综合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4]彭朝忠.基诺族民间解毒药物收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3(3).

[5]芦笛.基诺族、独龙族、怒族和普米族对食用菌的认识和利用[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6(2).

作 者:赵冬晓,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4级广播电视编导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影视;王书悦,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4级艺术学理论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谌舒雅,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4级广播电视编导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影视。

编 辑: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

昆明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基金

猜你喜欢

基诺铁匠仪式
铁匠教子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傈僳族、基诺族、拉祜族民间长诗中的洪水灾难与人类的再繁衍
铁匠
Talking strategies
舔一舔
基诺的锤子
锤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