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学古人又变古 天机泄露出精神

2017-03-11孙叙伦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书家书法传统

孙叙伦

要读懂一书家及其作品,先必识透其人。历史上,生活中,有的人书同现,有的先人后书,还有的先见书作,再去识人。如何识人?那就看他的:天分、缘分、兴趣、家学、教育、读书、环境、性格、内涵、游踪、阅历、学养、拜师、仿帖、临碑、阶段、对象、目标、方向……

金根的书法认知很淡然:传统——文化——心情。

金跟说:“之于我,书法乃一种传统也。书法和传统之关系密切,书法家每天都和古人对话。以历史角度言,书法乃古老之艺术。书法史和汉字之历史等长,其已内化于国人之血液中。书法乃国人之传统,无论笔墨纸砚,抑或书法之表现语言皆能恰当反应民族之审美情怀。”对待传统经典,金根是闻之即觅,阅之即思,思之即行,他审慎而挑剔,真正做到了广泛涉猎、博采约取。金根天资聪颖,挚爱书法,但囿于习书之境,搦管略迟,然其慧根灵通,天性勤苦,资学得兼,神融笔畅。明代项穆就天资与后学有一段贴切而辩证的话,似乎是说给金根听的:“书有体格,非学弗知。若学优而资劣,作字虽工,盈虚舒惨、回互飞腾之妙用弗得也。书有神气,非资弗明。若资迈而学疏,笔势虽雄,钩揭导送、提抢截曳之权度弗熟也。所以资贵聪颖,学尚浩渊。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于资,犹存规矩。资不可少,学乃居先。古人云: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也。”项穆在告诫后人,天资是与生俱来,后学当终生不怠。

按一般习字规律,初学者当从楷书始,从楷入行,魏碑可缓,待正体略熟,方思篆、隶、草。想到楷书,自然想到最讲法度的唐楷,于是便想从欧、褚、虞、颜、柳诸位大家中选。金根选择了柳公权及其《玄秘塔碑》。他原以为柳体结构最符合黄金分割率,更为好看。年轻的金根做人一样也中规中矩,但深入学之却感到难以掌握,难有变化。摊开书史,方知唐以来能自立面目者,习颜、欧、褚、虞者有之,而习柳者却寥寥。对欧、褚、颜,金根也仰之习之,然苦练之际也是其轻叹之时:“欧楷结密劲险,费心思缜密而又笔力扛鼎者不可效其一二;褚书细劲如铁,而又婀娜婵娟,非天赋优越者不能为;颜书宽博厚重,非德行超迈、胸壑宽广者不敢轻为。”这是金根临习唐楷的曲曲折折,也是他漫游帖学的自由自在。其实,对北碑金根也是爱而不舍得。读研期间,他先后临习之碑有:《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嵩山灵庙碑》《谷郎碑》,龙门造像有:《始评公》《杨大眼》《魏灵藏》《孙秋生》等,但也习之难进。由喜北魏墓志,勤于临习《元桢墓志》,笔下也多有收获。金根也怀着顶礼膜拜之心来临摹王羲之之经典——唐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并以日课待之,但感觉却是遥不可及。金根从古人中看到传统,从传统中寻觅古人,他的遍寻绝非败笔,在每一次的选择和临摹中,他和古人相逢、对话,从那里探究其笔力、体势、流派,学习其流芳千古的精神。在遍寻的劳顿和暗喜中,金根将一贤及数贤置于自己的视野中,2011年,他才说:“最近三年,始以东坡之体势,统括米芾、黄庭坚诸家之长,尝试书写行书。然时多苏味,时多米味,摇摆不定,骨体不全。而其总面目大约为读书人之字,出之闲静,略有书卷之气。”这是金根对自己书法阶段性的留言。金根是一位很轻松走进传统的人,但他又是一位从容走出传统的人。

金根又说:“之于我,书法乃一种文化。字匠和书家之区别,乃其文化有别。书史上留名之书家皆为学有所长之文人,其文化修养之深厚、人格情操之高尚,皆能锤炼于书法艺术之中,有益于锻造特殊气息、韵味,而此乃书法艺术之内核与精神内容。”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书法文化史,也是中国艺术史、美学史、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是人和事的演绎,书法史也好似书法名家及其作品和故事的演义。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是“史官文化”,官和文化总是一体难分。从隋至清末光绪方才离开选官舞台的科举制度,让所有想做官的人为之夺魂,他们必须在“私塾启蒙——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的阶梯上苦苦挣扎、艰难爬行。那学不善书的读书人只能望阶梯而神颓。所以金根的话逆言之也顺理成章,那些学有所长、史上留名的国学大家常常也就是书史上的书法大家,他们把国学和书学都推到了他们时代的文化高峰。对“书法与文化”的关系,金根有这样的觉悟,也可谓云在青天。读完他的《﹤艺概·书概﹥疏解》《郑板桥》等书文,你会更读懂金根。

金根还说:“之于我,书法乃一种心情。此乃一种闲适,亦是一种内修。结合书法为传统亦是文化的特征,故书法之心情应为书斋生活之体现。此种内修将使真善美完美地结合,将使审美提高、精神升华。”心情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和状态。我们对待情感的态度应该是体验情感,这是自我的;还有分析情感,这是自我与他者的共存。古往今来的书法家从书写的内容归类可分为两类:自我创作和借用他人。无论哪种,没有不带着情感抒写的书法家,因为作品是书家书道、学养、性格、心情的直接表现和幻化。号称天下三大行书的都是书家的心灵物化,无不淋漓尽致地表现彼时彼境的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且看王右军之《兰亭集序》:“流觞曲水”“畅叙幽情”“游目骋怀”,何等飘逸与浪漫!“临文嗟道,不能喻之于怀。”“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慨叹盛事如烟,人生又岂能虚度?写下一幅无人逾越神品字,留下一篇千古传诵哲理文。试看颜真卿之《祭侄季明文稿》:“父险子死,巢倾卵覆。天下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国破山河在,父子俱玉碎,愤而问苍天,恨不以身代。悲怆泣血之语,若山洪奔流而出。平原君的这幅倚马草稿之作真可谓“留取丹心照汗青”。但看苏轼之《黄州寒食诗卷》:“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一代文豪,谪居黄州,窘迫生活,不若常人。身在江湖,思慕庙堂,重重门障,欲归不能。雨中即景,挥写千古不败的“黄州寒食诗”。再看后学秦金根:无战争与叛乱的惊扰,无政治缠搅的烦闷,无功名利禄的枷锁,无饥寒交迫的重现。绿纱窗、白宣纸、乌砚台、黄金笔。“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金根能不天真烂漫、乐哉快哉地写字?

金根用跳动的手法在浩瀚的墨海里拜谒先贤,确立先师。他又用流动的技巧,运用自己理论家和鉴赏家的技巧,对自己过往书作进行点评,给以偌小的承认,点出偌大的弱处。滚石无苔,户枢不蠹,金根让自己的艺术生命,永不呆滞,永不固化,永不老邁,永远向前。

猜你喜欢

书家书法传统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早期书法史著述 北窗读记
诗书画苑
少年力斗传统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