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探索

2017-03-10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价值观职业

唐 艳

(衡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衡阳 湖南 421002)

美国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学家舒伯把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他认为,人在15~24岁属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及初步就业。根据舒伯的观点,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而众多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在这一阶段面临着求职过程偏难、就业层次较低、薪酬待遇偏低、满意度偏低等困惑。

1 问题提出: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指围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进行的旨在帮助学生培植职业发展意识,树立科学职业理想,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与方法,强化职业发展目的性、计划性、自主性,并付诸实际行动所进行的教育、引导、指导活动[1]。对女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尤为必要。

1.1 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被传统观念扭曲

中国传统文化基于对自然阴阳论视角的阐释,将“阳”赋予男性、而将“阴”赋予女性,并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关于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建构。这一建构像一双无形的手,操纵着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形成了男主女从的社会秩序。在职业领域里,用人单位往往也会运用惯性思维,对女大学生存有视野狭窄、娇气、环境适应能力差、发展潜力受限等各种偏见。

在传统文化与传统观念的作用下,女大学生形成了对社会、教育及职业领域性别不平等的无意识。她们认为既定的社会秩序是正常的甚至自然的。在职业价值观上,一些女大学生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曲线就业”的依附思想,出现“毕婚族”、“急嫁族”;一些女大学生忽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质提升的作用,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经营外貌、形体等外在条件上,出现“整容热”、“减肥热”;一些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信心不足、定位过低、自我效能感低等问题;一些女大学生不愿接受挑战,更喜欢选择稳定性高、风险小的工作。

1.2 女大学生职业素质难适应社会需求

据2010年出版的“女性生活蓝皮书”《2009—2010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对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大城市高校女毕业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女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有三大困难,其中排在首位的是“专业不对口”(61.6 %)。分析这一现象根源,可从高等教育领域专业性别隔离的状况看出端倪。研究发现,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业已形成所谓“男性学科”和“女性学科”,即在语言文学、历史、艺术、教育及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专业,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2]。近年来,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女大学生人数在迅速增加,而相关职业市场狭小,形成了一种“结构性失衡”和“先天不足”,使得女大学生们从入校之际便陷入“专业不对口”的尴尬境地。除此之外,许多调查显示,女大学生群体在职业素质上还存在学习成绩好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口头表达能力强但合作能力较弱;职业生涯前期冲劲足但后劲不够等反差。

1.3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首先,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认识不够,杨平的调查表明,73.3 %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发展非常重要,但也有26.7 %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实际意义。其次,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掌握不好,回答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非常清楚”的仅占1.5 %。再次,女大学生对自我和就业环境的认知不够,对于自身能力特长、职业兴趣以及在工作中的优劣势的调查中,男生比女生对自己的认知更为清晰;在对就业环境是否了解的调查中,女生中只有27.9 %“有所了解”,男生有49.2 %。第四,女大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清晰,有关调查表明,男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都较女生更加确定一些。男生清楚自己未来发展计划的占47.5 %,女生只占35 %[3]。

1.4 女大学生求职心理存在较多负面因素

女大学生求职心理的负面因素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危机感和成就动机上。有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反应出更加强烈的职业选择危机感。56.1 %的女大学生表示目前最大的压力来自就业,60.3 %的女生感觉前景一般,19.8 %表示乐观,14.7 %表示感觉悲观[4]。此外,女大学生具有比男生更加复杂的成就动机。研究表明,女大学生除了和男生一样,成就动机结构中包含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个因素外,还多了一个因素即成就恐惧。实证研究显示:如果女性的经济地位或在行政职务上高于男性,女性往往会伴随更大的焦虑,既害怕不成功,又害怕成功[5]。负面的求职心理,导致女大学生求职更为被动和困难,而求职的困境使其求职心理进一步消极,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对女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助于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职业世界,树立积极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制定科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案,提升就业竞争力,赢得求职和职场发展的成功。

2 发展之思:新发展理念带来的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对于加强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带来一些启示。

2.1 创新思路:树立以职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一动力。西方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强调,“有三个因素即价值观、兴趣和技能,在大学生的生涯决策过程中,是最为核心的自我知识”[6]。但一些专家只强调价值观的澄清过程,而不是价值观本身的内容。国内学者在引进这一理论时,并未考虑本国国情,直接移植,因而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功利性倾向。

职业价值观作为主体对职业的认识态度和职业目标的追求向往,是主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集中体现,规制高校人才培养“出口”的方向和质量[7]。如前所述,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表现出意识不强、定位不准、目标不明,并且表现出依附思想、畏难和退却意识等等,究其原因,是职业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在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中突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地位,是抓住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总开关”和“牛鼻子”。

2.2 协调发展:注重提升女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协调是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应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实现男女大学生的平衡。不仅要注重男大学生的发展,也要注重女大学生的发展,实现全体大学生的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协调发展要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平衡发展。协调发展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体现。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女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包括提升其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补齐短板,实现女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应尽之责。

2.3 绿色发展:开展针对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活动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关键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把人作为人化的自然来把握,指出了“人的自然的本质”、“人的自然主义”、“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谈到女大学生的绿色发展,更多地要关注其职业心理的和谐健康发展。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引导女大学生在自我探索方面,重视职业性格分析,客观地评估自己,为职业生涯规划“起好头”。二是在职业世界的探索方面,引导女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职业世界对女性的偏见,主动突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扬长避短,利用女性与自身优势,审时度势“探好路”,三是在职业生涯决策方面,引导女大学生克服依赖、恐惧、悲观心理,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向前走”。

2.4 开放发展: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灵活的办学机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办学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与社会供需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以上海为例,1995—2004年,共淘汰40多个职业,新增100多个职业,且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职业更替在不断加速,而高校专业设置目录基本不变。

开放发展,要求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等方面紧密与市场对接。

2.5 共享发展:建立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表现,其要义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实现资源共享,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在推进女大学生就业上,高校应运用协同创新的思维和成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单位开展诸如订单培养、协同组织实习实训、协同培训就业指导教师、协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多方面深入合作。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条件,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建立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女大学生就业助力。

3 实践探索: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新尝试

衡阳师范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近年来,女大学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70 %以上。该校一直高度关注女大学生群体的成长成材,近年来,在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3.1 实施主题教育,弘扬积极进取的职业价值观

该校将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首先,课程指导为基础。该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分别安排了“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培养与拓展”、“就业形势与就业观念”、“职业适应与发展”等专题。在这门课程中,弘扬积极进取的职业价值观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其次,内省、感悟为关键。该校2005年成立了“‘她世界’女大学生教育工作室”,以“弘扬 ‘四自精神’,引导女大学生健康成材”为宗旨,开设了“她课堂”、“她论坛”、“她信箱”、“她竞赛”等系列教育项目,是女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取得广泛影响。再次,实践、体验为升华。该校每年十月份组织“基层就业主题教育活动月”,安排征文、讲座、论坛等活动,邀请往届的优秀校友回校与毕业生座谈,引导毕业生正确定位,到广大基层单位建功立业。此外,组织毕业生参加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毕业生在实践、体验中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2 开发特色课程,提升女大学生职业素质

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在求职中至少有四大优势,即语言能力优势、长于形象思维且思维细致周全、交往能力优势和忍耐能力优势。该校坚持与市场需要对接实行课程体系改革,积极实行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鼓励女大学生选修市场应用性强的课程、获得双学位,消解人为形成的性别专业区隔。同时,该校积极开发《女性文学》、《女性与成才》等女性特色选修课程,引导女大学生扬长避短,提升综合素质。通过这些特色课程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强化优势。课程受到广大女大学生的欢迎,选课率很高,收效很好。

3.3 搭建特色平台,开展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

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选拔培养了一批拥有相关资质的“职业生涯辅导”师和“创业咨询师”,并成立了求职礼仪工作室、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室和创业辅导工作室等一批特色导师工作室。特色导师工作室针对毕业生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开展主题讲座、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等相关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的信息、策略与方法,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评估自己,制订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或创业计划,帮助毕业生解决在职业生涯发展和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克服困难,取得求职和创业的成功。

3.4 实施扶助计划,助力女大学生就业

首先,建设和完善女大学生就业市场。该校着力对接适合本校女大学生就业的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为女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其次,及时做好女大学生就业意向(包括就业地域、行业单位意向、岗位意向、薪资待遇)的摸底调查,并做好用人单位的需求意向的调研,实现人岗对接、精准推送。对于就业困难和经济困难的女大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并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再次,开发建设好校内开放共享的就业信息网络,包括就业信息网、微博、微信就业平台、云就业平台、QQ群等立体化的信息网络,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搭建网上供需平台,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互联互通。

[1] 马援.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之我见[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5):72-75.

[2] 文东茅.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学业及就业的性别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5(7):16-21.

[3] 杨平.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5):97-99.

[4] 费杉杉,李梅.徐州女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8(3):55-57.

[5] 魏文风,闫京华.从职业选择心理特征观察女大学生职业发展[J].人民论坛,2013(10):166-169.

[6] 罗伯特·里尔登.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9.

[7] 薛利锋.试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12):111-114.

(编校 左葛生)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价值观职业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我的价值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曼巴传奇 KOBE20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