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校合作,为中等学校培养高质量计算机教育师资

2017-03-10梁小满陈侠义尹友明邓红卫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技术专业

梁小满,陈侠义,李 浪,尹友明,邓红卫

(1.衡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2.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衡阳 421002;3.衡阳技师学院 信息与生物技术系,湖南 衡阳 421101)

2011年教育部制定并发布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从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层面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师范生教育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设定了具体的目标,提出了基本要求。2012年,国务院制定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这使得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变得更加迫切。然而,在教师教育改革中,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与高考科目有关的教师培养上,而中等学校(初中、高中、中职)计算机教育师资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等学校计算机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如果中等学校计算机教育师资有问题,势必影响我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信息化程度的全面提高[1],所以,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结合中等学校计算机教育师资的实际,开展校校合作模式的中等学校计算机教育师资培养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时代意义。

1 中等教育阶段计算机教育开展和师资情况

1.1 中等教育阶段计算机教育开展情况

我国普通中学计算机教育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正式推广实施始于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当时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求2005年前所有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但是,十多年过去了,由于没有出台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并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不少地方的初中学校无论是师资还是教学条件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信息技术课程没有正常开设,常常被语数外等强势学科挤占课时[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推广普及也始于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虽然它的地位从2004年新课程改革实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条件也在此后的时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但是,由于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与该门课程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成正相关,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纳入高考范围的课程,大多数教师与学生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这门课程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由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类课程组成,课标规定,修满4学分是取得高中信息技术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敷衍马虎走过场的还不少。开了理论课没有开实践课、上课放羊、选修课没有开、选修课不能选、开课课时不足、考核命题简单等现象或多或少地在一些学校出现[4]。

中职学校由于负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信息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多数学校建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或教学资源开发实验室等信息化教学场所并得到了充分利用。建设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网络中心,成立了专门的教育信息化机构。在基础设施、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的基础上,所有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或相关专业,计算机或相关专业在校生占总在校生人数的比例多在10 %以上,全部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已初步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5]。

1.2 中等教育阶段计算机教育师资情况

由于前述中学对信息技术教学重视不够,以及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等原因,造成了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生,也有不少没有进入教师队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且良莠不齐。根据抽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衡阳市范围内的中学具有正规计算机专业背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占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比例不到50 %。市区学校特别是省重点中学相对好一些,县及以下农村中学情况很不理想,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正规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都没有。而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是通过自学等方式学会了部分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知识,不具有系统性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教师也不是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除了课程教学以外,还要承担电器设备维修维护等杂活。加上信息技术不是高考课程,因此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方面只要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按时上课,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和能力培养当回事,致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参差不齐[4]。

中职学校通过招聘优秀毕业生、引进优秀人才、教师进修培训、校本培训等途径,计算机教育师资专业素养明显改善和提高。但受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人才市场需求旺盛和我国推广普及中等教育的影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还是缺编现象还相当严重。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和专业发展严重受限[6]。

2 深化校校合作共同培养高质量教师的举措

师范院校与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的职业学校、中小学进行良好的合作,是保证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和师范教育不偏离教育需求的前提[7]。但由于计算机是一门内容日新月异的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内容难以与信息技术发展同步,所以,计算机专业师范类学生的培养,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同计算机教学条件优越的衡阳技师学院经历了十多年的计算机专业师范类学生的培养合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2.1 建立合作组织机构,组建精干队伍

组建合作指导小组、专业教学指导班子、专业教学研究班子。合作指导小组由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任组长,合作学校学科负责人共同领导,双方学科教学负责人负责联络,组织两个班子实施任务比较重、比较急迫的工作。两个班子的成员由高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中等学校教育专家及合作学校双方承担教育实习指导任务的老师组成。在指导小组的领导下,专业教学指导班子负责指导高校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工作,并就中等教育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校校合作等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专业教学研究班子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监控等师范生人才培养以及中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等工作研究。

2.2 建立通畅通信管道,发挥集体智慧

如今计算机网络通信与移动网路通信已经非常发达,学校教师基本上有了智能手机,大学计算机教师人人都有办公电脑和家用电脑,中等学校绝大多数计算机教师有家用电脑,这给教师之间直接通信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合作指导小组、专业教学指导班子、专业教学研究班子的全体成员全部加入建立的校校合作QQ群与校校合作微信群,群中还备注了每个成员的联系电话。借助QQ或微信或移动网络平台,群中每个人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十分方便地在适当的时间与某一个人、某几个人及时通信或进行某方面问题的研究探讨,利用集体智慧,发挥集体智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与效率。

2.3 建立合作工作制度,规范常规事务

校校合作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也不是成熟的瓜果,而是一种常创常新、充满活力、处于成长阶段的事物。随着合作的深入,有必要将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

2.3.1 制度化年度合作内容布置、落实与总结。除利用前述通信管道进行小范围自发交流外,每年组织召开两次工作会议。其中一次在高等学校召开,这次会议布置接下来一年度包括高校师范生见习、实习,学校间教师互承担教学任务,合作校教学研究内容重点,学术交流活动,教师进修等在内的内容与安排,听取中等学校对高校培养师范生的意见与建议;另一次在某中等合作学校召开,会议听取中等学校对上一年度布置工作的完成总结,实地考察合作学校协作培养高校师范生的软硬件建设情况,了解合作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和教师发展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构思下一年度合作的具体内容与安排。

2.3.2 常态化高校师范生的见习、实习工作。每学年安排师范专业学生到合作学校观摩和见习1~2周,让学生了解中等学校教学环节,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体验教师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在第七学期安排师范生到合作学校进行为期半个学期至一个学期的实习工作,合作学校安排遴选进入专业教学指导班子的教师负责指导,按照实习任务要求督促实习生开展实习工作。实习生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教育专业知识,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在双方经验丰富的老师共同指导下,具体实施计算机相关课程理论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等教育教学实践,培养教书育人综合能力。高等学校教育实习领队教师与合作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实习生实习成绩评定。

2.3.3 规范化合作学校优势互补往来交流。合作学校间每年开展两次往来交流,一次为请中等学校的教师到高校来,为在校师范生开设讲座,现身说法介绍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心得体会、成长经历及成长感受,加强师范生职业教育,帮助师范生积累教育教学间接经验,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主性。一次为高等学校教师到中等学校去,给中等学校师生介绍计算机发展前沿技术和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新技术的使用推广情况,让合作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2.4 深化合作工作层级,实现六方共赢

普通合作事务基本上着眼于解决高校师范生的实习问题,深层次合作包括:第一,教师互派互聘。高等师范学校派教师到中等学校体验一线教学,熟悉中等学校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收获实践指导能力提升的同时,将学科前沿知识、先进教育理论、先进教育技术传播到中等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中等学校教师聘请到大学给师范生授课,将经验型的经典教学方法、评价手段运用到本科师范学生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从师技能的同时,收获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第二,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在教学研究班子的组织领导下,借助通信等联系管道经常性以远程方式开展中等学校教育教学相关论坛、教学研讨等活动,使中等学校教师能够走出日常的教学圈子,在研讨时交流各自的故事,利用集体才智发现一些问题,产生智慧火花,集思广益创意解决办法。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和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合作申报、研究教研课题项目以及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很明显,在校校深化合作的过程中,高校师范生能接受更加专业、更加符合从业需要和时代需要、更高质量的知识与技能教育;高校教师能提高实践指导能力;中等学校教师能提升专业修为;高等学校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等学校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社会能得到更多高规格的人才。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网络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8]。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新的形势,我们要对高等学校与中等学校深层次合作进行高质量信息技术师资培养从理论到实践的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合作学校领导与教师的魄力和智慧,清除各种壁垒与障碍,争取地方政府和国家教育部门的支持,打造出一支能让我国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中占住桥头堡的人才队伍。

[1] 李海云.信息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N].人民日报,2013-08-26.

[2] 姜荣华,董玉琦.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7(5):61-63.

[3] 李艺,钟柏昌.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起点、内容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23-26.

[4] 肖广德,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考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0-15.

[5] 张祺午,荣国丞.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1(12):74-76.

[6] 陈宗胜.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2(7):54-57.

[7] 缴洪勋.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方向)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8] 严华,冯君莲,王国平.论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求索.2004(6):105-107.

(编校 赵新云)

猜你喜欢

师范生信息技术专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