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干预研究

2017-03-10何晓莹

关键词:群体性群体情绪

何晓莹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福建 厦门 361000)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干预研究

何晓莹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福建 厦门 361000)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干预已成为各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分析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讨论解决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进行心理干预的研究还不多见。从心理干预的角度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干预提供借鉴。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心理干预

随着高校学生生活呈现出社会化、商业化、多元化的特点,大学校园的学生团体形式日益多样化,高校大学生的大大小小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不仅给部分人带来心理困扰,也给学校管理部门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如何从心理层面预防与干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性质与特点

“大学生群体事件是指由各种矛盾或问题引发的,参与学生人数较多,自发地或通过一定联络组织方式聚集在一起,准备实施或已经实施非法集会、游行、示威、静坐、罢课、非正常上访、围堵围攻党政军机关或要害部门、公众聚集场所、阻断交通设施或阻挠重点工程建设、聚众械斗等 ,可能或已经严重妨碍社会正常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学生群体性行为。”「1」学生群体性事件不仅会使当事人心理负担加重,使参与的学生群体愤怒和恐慌,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而且会造成财物的损失,教学秩序的紊乱,破坏校园环境的安宁。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有:(1)突发性和偶然性。一般无法预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2)诱因复杂,难于预测。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食堂问题、宿舍公寓调整、教育收费等问题。矛盾的背后往往交织着诸多问题,难于预测和预防。(3)一旦发生易被利用。一些外部不法人员往往利用群体性事件扩大其恶劣影响,从而改变群体性事件的性质。(4)扩散迅速,社会影响较大。目前网络、手机通讯十分发达,大学生群体事件一旦发生将迅速扩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还有可能出现谣言,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极大的困难。

2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

以诱因为分类标准,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可以分为两类:利益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和泄愤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利益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指大学生的利益在高校内受到侵害、有所损失或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回应而引发的集群性事件。泄愤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于某一偶然事件引发大学生发泄情绪而集聚的事件。「2」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有的群体性事件引发时是利益型的,如果没有解决的渠道,往往发展成泄愤型的群体事件,群体情绪无法控制,有可能愈演愈烈,造成严重的后果。

从群体认同角度来看,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个体往往具有对某一特定利益的关注,同时又对公平、公正理念的强烈认同。群体性事件的组织者更倾向认同某一特定的利益,往往会用“公平、公正”引导追随者参与。而不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往往是一些心理能量较弱的学生,他们不敢单独发声,但群体事件是一种从众行为,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他们利用这样的机会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

群体成员认同并模仿其他成员,参与旨在有助于所属群体状况共同行动的这种行为,其心理本质是群体情绪的相互传播。在群体性事件的初期群体成员之间的情绪会相互影响,情绪的强度、紧张度会不断上升。其影响程度因群体成员的亲密与信任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群体性事件的推演,群体情绪强度达到一个高潮。在群体性事件的后期,群体间的情绪影响逐渐变小,群体成员的情绪强度逐渐降低。「3」

群体性事件中的学生群体往往伴随着群体性的心理焦虑。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关系及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以及情感压力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惑。富二代、官二代的出现,让很多学生觉得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机会相差较大,这又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他们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集体的焦虑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排遣,群体性事件就容易被引发。

群体性事件往往给部分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第一,心理危机发生迅速。有些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冲突和压力,措手不及,无法自我及时调整。第二,心理危机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有的甚至影响一生。第三,心理危机的深度不同。群体性事件是学生生活中少有的冲突性事件,对参与者心理冲击的程度不尽相同,引发他们内在的创伤也不同。有些本来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会发生旧伤未愈又添新伤的情况,还有可能二者一起发生作用。

3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干预与预防

对于紧急群体性事件的干预,首先,我们应解除对群体性事件参与者身份认同的单一化。在干预过程中不能将他们的角色固化,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不满学校、对抗社会的单一角色,要相信通过沟通、对话,会使他们的立场发生转变。其次,引导学生改变自身的身份认同。在群体事件发生过程中,学生的认同意识是动态变化的,往往会发生选择性改变。再次,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学生进行情绪干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对于所关心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明白解决的途径。对于大多数学生的情绪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安抚他们的愤怒、焦虑与紧张的情绪。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认知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平等互信的协商对话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找到对话的机会。可以通过系部讲座、班会、团会、宿舍会议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校务信息,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矫正认知偏差。引导学生用客观、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校园问题,辩证地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通过自身的努力,是有机会争取自身的未来发展之路的。

(2)情绪情感方面。心理咨询教师要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通过团体情绪辅导,让学生接纳自身的焦虑情绪,学会调适自己的负面情绪。心理辅导教师要找到群体性事件的学生领导者,做好他们的情绪疏导工作。我们要本着尊重、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承认学校工作的某些不足与可改进之处。采用情绪认知疗法对他们进行疏导教育。调节学生的从众心理,倾听他们的不满情绪,梳理他们在情绪中的混乱认知,提醒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从众、模仿行为,引导他们找到自身内心的真正需要,找到内心的梦想及发展方向,而非因情绪困扰而冲动行事。

(3)行为方面。帮助学生确定大学期间自身的目标和任务,引导他们为内心的目标去行动。教育学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家庭和社会负责任。引导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学生社会工作的诸多平台上去,如学生会、社团、社会等,使他们在社会工作中提高管理能力,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在实践中去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绪。

(4)建立校园、系部、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危机预警机制,及时预防学生群体性事件。在群体性事件矛盾升级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采取危机干预预案,协调学生管理部门、系部、教师、医疗部门等多个部门进行危机干预,将学生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部分学生在参与群体性事件之前就有较为严重的情绪问题,参与群体性事件往往是他们寻求发泄情绪的途径之一。对这部分心理问题学生需要进行一对一的个案辅导。可以通过辅导员与同学识别这类学生,同时推动这部分学生寻求心理咨询教师的帮助,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技术调整学生的深层次的心理创伤,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被情绪所左右了,学会面对自己的问题,调适自己的情绪,减少不理智的从众行为。开展动力性或人际交往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对部分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团体辅导。让学生在团体互动交流、冲突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同时获得同学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改变自己的偏差行为。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干预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多种干预方式进行。作为心理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这方面工作提供支持。

[1]王敏达,刘超,刘坤.大学生群体事件的预防机制与应急处理对策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2]陈泽明,张春荣,田瑞兰.泄愤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9):102.

[3]王雷,方平,姜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群体情绪传播模型[J].心理科学,2014,37(3):678-682.

[4]李广,朱红.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发生机制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2013(7):815.

责任编辑:卢宏业

Study on Psychological Measures to Interpose Collective A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HE Xiao-ying

(Xiamen Ocean Vacation College, Xiamen 361000, China)

Preventing college student collective action has being very important aspect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Recently,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tudent collective action, and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measures of student collective action. It is still rare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ss incidents. Discuss collective action in spect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to prevent collective a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College student; Collective action; Psychological measures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4.037

2017-04-20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育青课题“高职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模式研究”(kysy201406)。

何晓莹(1979—),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G446

A

1674-6341(2017)04-0108-02

猜你喜欢

群体性群体情绪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情绪认同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