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03-10李嘉美陈云

关键词:思潮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

李嘉美 陈云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李嘉美 陈云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强势向我国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它的传播给我国大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剖析新自由主义的本质,阐明新自由主义的传播带来的大学生信仰危机、政党认同感降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等负面影响。应当认清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与危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强化大学生的制度认同与文化认同。

大学生;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及在中国的传播

本文所述的新自由主义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古典自由主义,是为适应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思潮。其主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价值体系上,新自由主义拥护资本主义制度。经济领域,新自由主义主张建立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的市场经济体系,认为市场只有通过自由竞争才能得到发展,要求开放各国市场,促进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政治方面,新自由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批判公有制,抵制国家干预,将社会主义道路视作“通往奴役之路”。认为公有制是对人权的蔑视,集体化的经济模式必然会抑制生产力的发展,主张抵制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避免经济效率的损失。在战略与政策角度,新自由主义极力推行“全球资本主义一体化”,主张资本主义强国主导的国际规则与秩序。

对于中国而言,新自由主义是改革开放后最先传入且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它是伴随着中国知识界对极左路线的批判与反思而出现的,对我国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大学生是具有相当知识水平和一定批判精神的个体,但是由于其思想还不够成熟,意志还不够坚定,部分学生对从中学时期就开始接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逆反心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思维逻辑都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很容易迷惑和诱导大学生。近年来,网络社会的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资本主义势力也趁机传播新自由主义思潮,部分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和生活状态已经在慢慢发生变化,对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已经偏离了正确轨道。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取向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剖析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及时找出应对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工作势在必行。

2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一,出现信仰危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之一。但是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褪去了新鲜感,反而是新自由主义更具批判的魅力。因其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抵制国家干预,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会限制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官僚腐败问题,共产主义的理想只是为了麻痹人心的,等等。这些错误的反动的观点动摇了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使其怀疑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和真理性,进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失去信心。

第二,对执政党认同感降低。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理论,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红色革命信仰和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也是在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共杰出领袖人物的浓厚情感中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放了民众僵化的思想,新自由主义趁机传播蔓延,在其熏陶影响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政党认同危机,部分学生过分看重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只关注现实利益,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不断降低,甚至怀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漠视选举权、被选举权等基本政治权利,远离政治。

第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新自由主义以理性和自利的“经济人”假设作为理论研究的主体,认为每个人都是理性人即经济人,每个经济人参与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2]。新自由主义认为自由市场制度的建立和社会财富的增加都是源于自由人的个人经济活动,集体主义只会束缚和压制个人思想,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受此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政治生活中出现了自由化和功利化的倾向。例如: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关心国家大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求物质享受上,生活奢侈,拜金主义盛行;在社会活动中只顾及个人利益,漠视集体利益,为得到个人私利不惜牺牲他人利益。

第四,否定中华传统文化。自鸦片战争开启了民族救亡运动以后,我国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场声势浩荡的反传统文化的斗争,诸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这些运动将新自由主义等西方文化思潮源源不断地引入我国,社会各界集中批判中华传统文化,一批知识分子甚至主张“全盘西化”。建国以后的“文化大革命”更是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浩劫。现今,“90后”大学生更容易受西方文化的吸引,热衷于西式的文化与生活,认为只要是西方的都是好的,不仅不参与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反而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对“四书五经”《黄帝内经》《资治通鉴》等古典书籍只知其名不知其形,对其文化价值不屑一顾。一些赴外留学生更是深受新自由主义等西方意识形态毒害,一味夸大西方的“自由”。2017年5月23日,马里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毕业典礼的演讲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该留学生认同美国的民主自由,认为在中国历史课上接触的“生命、自由和追寻幸福”这些词句毫无意义。该事件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自由主义对中国年轻一代的负面影响。

3 对新自由主义负面影响的应对之策

社会主义高校负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使命,必须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

3.1 认清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

新自由主义思潮大肆批判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向我国各个社会科学学科领域渗透,这主要是与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弱化有关。大学生应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认清西方的社会思潮的本质。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其理论的形成都是基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现实,是与中国的现实国情背道而驰的。西方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所谓的民主、人权和自由,宣扬普世价值,其真实目的是以西方民主宪政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制度,从思想意识层面演变社会主义国家,使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以引导世界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图谋。当代大学生应当认清其政治本质,揭开新自由主义的丑陋面目,了解其对我国的危害和负面影响,积极抵御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侵害和渗透。

3.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传播[3]。一方面,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拥护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负面冲击。对于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和共产主义“渺茫论”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必须大胆揭露,敢于批判,杜绝这种思想肆意在我国渗透蔓延[4]。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好教育、就业等与大学生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以深厚的经济基础稳固上层建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于高校的制度体系中,成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价值遵循,内化为校园生活的群体意识,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3.3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首先,政府和高校都要建立完备的舆情信息网络体系,保持网络信息搜集渠道畅通,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工作,完善网络信息的研判和预警机制;其次,建立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规范网络热点问题,积极应对当代大学生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利,提高网络舆情引导的实效性,在正确的立场上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再次,建设学术性网站,开通校园微信公众号、贴吧、人人网及微博,通过这些平台帮助大学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认知,及时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最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政治素养和对政治形势的分析能力,注重学理分析和理论逻辑[5]。提倡政治文明,培养大学生对于多元化理论和意识形态的认知与反思能力,同时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网络表达能力,表达政治诉求与政治言论要遵循合理合法原则,守好政治、法律和道德底线。

3.4 强化大学生的制度认同与文化认同

首先,大学生作为社会政治主体之一,要切实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明确国家与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与政治觉悟。政府和高校要从民主性、正当性、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制度认同,拓宽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引导学生以科学合理的态度认知社会主义制度。其次,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高校党委要始终把握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权与主动权,尊重大学生的言论自由,允许学生在一定的程度内争论与讨论,在探讨中积极引导,在争论中达成认同,最终形成理性的文化认同。最后,校园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之一,以一种潜在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各大高校应当本着兼容并包与多元共存的人文情怀,塑造严谨务实、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的失误给予宽容与鼓励,为大学生认知本土文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1]萧功秦.困境之礁上的思想水花——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析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0(8):57-77.

[2]徐岩.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15(06):11-17.

[3]柴宝勇.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01):115-121.

[4]黄斌华.西方民主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6:66-67.

[5]曹伶俐.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197-201.

责任编辑:卢宏业

Research on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Neo-Liberalism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LI Jia-mei, CHEN Yun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China)

Neo-liberalism is the main contents of western countries to penetrate capitalist ideology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has brought many negative effects to our college students.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descriptive research method, first analyze the negative effect lif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o-liberalism in China, then analyze the spread of neo-liberalism which cause crisis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duction of sense of identity to political parties, the prevalence of individualism and utilitarian Doctrine, negat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 should prompt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and harm of neo-liberalism, tak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s a guide,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Neo-liberalism; Socialist core values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4.035

2017-06-07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L16ASH004);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成果(2014921050);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研究成果(015020)。

李嘉美(1974—),女,辽宁沈阳人,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B022;G641

A

1674-6341(2017)04-0103-03

猜你喜欢

思潮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