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的语言服务转向*

2017-03-10吴玲兰

外语与翻译 2017年2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语言服务

翻译的语言服务转向*

翻译技术与项目管理贯穿翻译始终,二者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翻译的语言服务转向。本文围绕翻译与本地化产业、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项目管理等内容,结合翻译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从翻译模式的转变、翻译技术、翻译项目管理等方面探讨翻译的语言服务转向,提出翻译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的服务,更是管理和文化层面上的协调对话,为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和文化提供优质而精准的语言服务,为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语言和文化的融通铺路搭桥。

翻译技术,项目管理,语言服务

1.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活动影响翻译的研究趋势,主要有实证转向(the empirical turn)和全球化转向(the globalization turn)(Snell-Hornby 2006:3)。近些年来,翻译学科研究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趋势,最为典型的有翻译的技术转向和本地化转向(Pym 2010)。基于各种翻译辅助技术,翻译技术可分为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云翻译技术、本地化、全球化(张霄军、贺莺 2014)。随着语言服务行业的兴起,国内外学者开始注重翻译的本地化研究,甚至有学者提出本地化很可能会取代翻译(Cronin 2013),本地化产品的市场需求还引发了一系列的本地化个案研究,如游戏本地化(O’Hagan & Mangiron 2013; Chandler 2011)、网络本地化、数字化语类、质量评估 (Jiménez-Crespo 2013)以及本地化文本和翻译策略(崔启亮 2015b) 等研究。无论是技术转向还是本地化转向,都表明了翻译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翻译流程、翻译载体、途径、技术、标准以及信息传递者等问题,这些都是语言服务流程中的子因素,国内尚缺乏对这些子因素的系统研究,笔者认为翻译是技术与管理的联姻,二者共同推动着翻译研究的新转向——语言服务转向。本文围绕翻译与本地化产业、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以下简称CAT)技术、项目管理等内容,结合翻译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翻译技术和翻译项目管理等共同推动翻译的语言服务转向。

2.翻译与语言服务

语言服务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语言服务是指利用语言文字、语言知识、语言艺术、语言技术、语言标准、语言数据、语言产品等语言衍生品来满足政府、社会及家庭、个人的需求(李宇明 2014: 93),是对社会语言资源进行规划、挖掘、配置、传承的行为活动。广义的语言服务主要聚焦于语言战略、语言资产、语言数据等方面的研究。狭义的语言服务旨在为人们提供语言信息转换所需的技术、工具、知识、技能,或直接提供语言信息转换服务和产品,帮助其解决语际信息交流中出现的语言障碍的服务活动(袁军 2014: 22)。它以语言文字为内容和材料,进行信息和数据创造以及形式转换,即翻译服务,主要包括语言文字、信息内容设计与开发、本地化、语言技术软件开发、语言技能教育与培训、语言行业研究与咨询、语言服务行业管理等。翻译与狭义的语言服务的联系更紧密,因而本文采纳狭义的语言服务概念展开讨论。

2.1 翻译的时代特征

与传统翻译不同的是,大数据时代的翻译工作随时代和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翻译(笔译)是根据目标语言的内容书写格式、最终输出媒介等要求对源语言内容进行处理的过程(崔启亮 2016)。这一概念凸显了翻译的本地化趋势。

传统翻译一直被视为个性化的个人行为或活动,译者单打独斗地翻译纸质文本,译本的生产周期长。这一模式无法有效解决信息量骤增、多语种同时发布的翻译需求。大数据时代下的翻译需依托翻译技术、项目管理等模式,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CAT工具提高翻译效率,按时完成交付大型的翻译工程和翻译项目等,呈现出翻译内容的多模态性、翻译手段的技术性、翻译目标的市场性、翻译主体的团队性等时代特征。

翻译服务范围的扩大,其内容呈现多模态性。相比传统的纸质文本,大数据时代翻译的主流文本涉及软件、网站、产品手册、联机帮助、电子学习资料等众多的超文本形态,这些文本处于动态之中,而本地化是文本的配送(distribution)过程 (Pym 2004)。这些文本的配送大多数要依据“国际化——翻译——本地化工程及排版——多语种同期发布”的程序进行处理,需要借鉴可视化、自动化、敏捷化和云端化的翻译技术,才能快速高效地完成翻译任务,保证翻译术语和风格的一致性,大幅度降低翻译成本,提高翻译生产效率。译者运用技术的同时,还需考虑目标语言市场的经济、文化、意识形态、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要求,甚至需细化到输入法、字体、排版格式、界面模式等方面,最终满足目标用户的体验需求——视觉适应、排版设计、操作便利等,发布翻译产品,充分满足翻译的市场需求。

大数据时代下的翻译主体阵容有了新的扩充,主要有客户、项目请求方、本地化服务提供商(项目经理、翻译人员、术语专家、本地化工程师、本地化测试工程师、排版工程师、质检人员)、目标用户等群体,具有团队性、流动性、协作性等特征。翻译的这些时代特征凸显了翻译的语言服务价值。

2.2 语言服务的时代背景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服务工作(刘导生 1986),此言虽未使用“语言服务”一词,但凸显语言的服务功能。语言服务业从古老的翻译职业演变而来,从古代战争中的信使到现代的翻译家、从经文典籍的翻译到影视字幕的制作、从商贸合作到“文化走出去”,语言服务已成为政治、经贸、文化、生活的重要基石(唐智芳、于洋 2015:72)。

全球经济增长、社会国际化和互联网发展推动了语言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2008年北京奥运场上“多语言服务中心联合工作组”、“语言服务”等词的频繁出现,语言服务业开始萌芽。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在“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暨大型国际活动语言服务研讨会”上正式提出“语言服务业”的概念,标志着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诞生。2012年12月,中国翻译协会首次发布《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13年在上海举办“2013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业大会”,探讨语言服务如何推动中国对外贸易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语言服务进入产业化时代。2015年4月,中国翻译协会发布“中国语言服务业系列报告”、《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用数据证明翻译的语言服务转向。2016年4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发布《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全面描述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语言服务的需求现状和总体趋势,强调语言服务在跨国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创新语言服务组织和流程管理等观点,推动翻译的语言服务转向。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上启动96020远程多语口译服务平台,为参会外宾提供14个语种的24小时在线翻译,这是G20举办17年来,主办城市首度大规模启用远程口译服务,并在服务中采用“双语电话”,与译员同时对话,充分体现翻译的服务价值和经济价值。

从以上发展趋势来看,语言服务是中国企业和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国家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姚亚芝、司显柱 2016:43)。我国对外投资日益增多,海外本地化服务需求相应扩大,中国语言、文化快速向海外传播,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国家“软实力”随之增强,对语言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即对翻译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不但是文化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服务价值的体现。

2.3 翻译与语言服务

语言服务的核心要素是语言信息的转换,翻译是语言信息转换的重要环节。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还是语言服务功能的体现,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言服务的成败。自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为寻求商业利润,建立本地化作业流程,而翻译是本地化流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满足语言服务市场稳定和直接需求,提高语言服务市场的经济效益,促进语言服务业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和媒介促进翻译的本地化,扩展传统翻译的内涵和内容等。本地化是将一个产品按特定国家/地区或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加工,以满足特定市场用户对语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的生产活动(中国翻译协会 2011: 2),是一种依据区域市场的文化、技术和法规的要求改换非文本内容输入、输出的传送机制(Dunne 2006:4)。这与球土化(Glocalization)的概念(Robertson 1992)如出一辙,球土化是指人们立足全球化的背景和思维方式,进行本地化的行动(act locally)。本地化翻译服务于生产领域、商业经营、外交事务、社会生活中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流,是语言服务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并呈现翻译载体的多模态化、翻译方式规模化、翻译流程复合化、翻译技术现代化、翻译标准具体化和译者职业化等特点(方梦之 2014:1)。

传统翻译到本地化再到语言服务的转向折射出的是翻译需求、翻译形式、翻译内容以及翻译模式的拓展,而不是对传统翻译的颠覆或替代,还是传媒变迁和信息传播推动的结果。翻译市场不断扩大,翻译服务对象和内容也不断增多,这一服务转向为研究译学体系和建构翻译教育模式提供了新视角,增添了质量评估动态因素(如翻译项目的进度和成本、质量的控制技术、译者团队水平、项目管理理念、客户、目标用户的要求等),突破了传统的质量评估标准,有利于促进翻译质量评估模型的改进,以达到或接近翻译质量“零缺陷”的标准,规范翻译服务的行业标准。

3.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

翻译技术是翻译实践、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中应用软件、工具、设施、环境、技巧等的集合(崔启亮2015a:194)。近20年来,翻译技术使翻译产业发生巨大变化,各种高科技产品(主要是翻译软件)不断运用到翻译生产链中的各个环节,推动着翻译服务价值的有效实现。

3.1 译必先利其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乃工具,即翻译活动中的辅助工具,实乃“技”,修其“器”以利其“技”,而善“译”也。人类进入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后,信息量呈几何式的快速增长,最近两年生成的信息总量相当于此前一切时代生产数据量的总和。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是提高翻译协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工欲善其译,必先利其技”。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突飞猛进,翻译系统功能不断改善,语言服务行业生产力持续提高,传统的手工模式被信息技术的洪流淹没(方梦之 2014:5)。翻译公司依托技术平台组建跨时区译者团队、语言写作团队等,将移动应用集成于语言服务,机器翻译走入智能硬件领域,诸如有道、谷歌、百度、金山等,以及BAT等巨头公司纷纷在语言服务业中布局,并占一定的市场份额。翻译软件中的文档格式转换、图片识别、字数统计、语料对齐、翻译记忆、术语提取、术语识别、语音识别、自动化质量保证、网络搜索和桌面搜索等工具使翻译流程便捷化和规模化。技术的使用助力译者提升译文质量,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满足团队协作的效率和质量诉求,提高语言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3.2 语言服务中的翻译技术

俗语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服务也是如此,单靠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很难满足市场需求。翻译技术在速度、成本等方面提升语言服务的质量。翻译技术主要涉及译前技术、译中技术和译后技术。

译前技术直接影响翻译时效,主要涉及提取资源文件、文本字符统计、文本标注和翻译记忆技术等。Abbyy FineReader、Solid Converter等工具可将PDF文件转换成DOC文件;文本字符统计工具主要有SDL Trados、memoQ、Wordfast等CAT工具;SDL Trados软件可隐藏HTML、XML等文件的标签;SDL Trados、Passolo、Alchemy Catalyst等工具对翻译过程需要特别处理的文本添加注释文字;翻译记忆技术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核心技术之一,SDL Trados,Alchemy Catalyst,memoQ,Wordfast,VisualTran和Transmate等都是目前使用较多的CAT工具。如Trados软件的匹配类型、非译元素、操作模式、语言资源、句段状态、常用的快捷键等都是技术性的基础知识,还有其他重要功能(布局、预览、筛选、追踪修订等)的操作,译者通过创建项目、统计字数、预翻译、伪翻译、生成项目记忆库、更新翻译记忆库、导出外部审校等步骤,即可熟悉并掌握Trados软件的操作流程。

译中技术主要有可视化翻译技术、翻译记忆技术、机器翻译技术、术语管理技术、质量保证技术等。目前Alchemy Catalyst,SDL Passolo和Microsoft LocStudio等软件本地化翻译工具都具有可视化翻译功能,能有效回避本地化翻译的“黑盒困境”。翻译记忆技术有助于利用之前已翻译的内容,主要的翻译记忆工具有SDL Trados,STAR Transit,Kilgray memoQ,Wordfast,Déjà vu,Alchemy Catalyst,SDL Passolo和开源工具OmegaT等。机器翻译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为译后编辑提供文本,满足用户的即时性需求。如芝麻秘语——一款智能化的高效机器翻译软件,汇集了高效、便捷、智能三重优势,用户只需一键拖拽多个文档,大约15秒便可同步完成5个20MB以下文档的翻译,且无需手工复制粘贴;该软件支持2007 Office 及以上版本,HTML等标记类语言文件,PDF,JPEG,BMP,GIF和PNG等多种文档格式,可自动化解析复杂文档格式,保留原文格式,无需重新排版;它还自带个人记忆库,翻译资料永久保存,支持编辑文档并导出、上传TMX等格式,译员可直接打开、下载或发送译文至预先设定好的邮箱。芝麻秘语极简、极速、极致的特质极大地加速了语言的服务功能。术语管理旨在统一翻译过程的术语标准和风格指南,能让译者有效完成术语的抽取、修改、存贮、传输等工作。大多数CAT工具都集成了术语管理功能,也有独立式的术语管理工具(如SDL Multiterm等)。质量保证技术旨在客观评估翻译质量,检测出翻译过程出现的误译、漏译等错误,预防翻译的产品缺陷,确保翻译产品的最终发布和运营。质量保证工具主要集成在一些CAT工具中,也有ApSic Xbench,D.O.G ErrorSpy,Yamagata QA Distiller和Palex Verifika等独立的质量保证工具。

译后审校和排版技术有效保障翻译产品的最终发布和运营,主要涉及到版本编译、产品测试、格式验证、缺陷修正等内容,不同的翻译产品对象要运用的工具也不尽相同,如网站、游戏等本地化产品需要版本编译的软件工程技术才能生成本地化产品;视频、音频等文本则需要专业的视频编辑工具(Adobe Premiere Pro)。

面对琳琅满目的技术软件和工具,译者需紧密联系语言服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本着便捷实用的原则,针对不同的翻译对象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恰当地选择翻译工具,提高翻译产品的质量,增强翻译服务的竞争力,提升语言服务水准。

4.项目管理与语言服务转向

翻译项目管理指翻译服务机构的项目经理按照客户的要求,在既定的时间内利用各种技术、工具和现代管理方法,依靠规划、协调和团队合作等多种手段来理顺翻译、审校、排版等工作环节,保质保量地完成翻译任务,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方梦之 2014:5)。大数据时代下的翻译项目受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重约束,合理有效的管理才能成功地突破三重约束,保证翻译产品的质量。

4.1 项目管理贯穿翻译始终

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网站、游戏、移动应用软件、自媒体等新型翻译业务激增,翻译服务已成为语言服务行业的增值产业。多数翻译项目是团队化的专业性工作,每个翻译项目都有其周期性(temporariness)和独特性(uniqueness)等特点(Dunne 2011:3-4)。因此,合理而高效的项目管理是实现翻译服务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

传统翻译项目需求范围窄,仅需标准化流程管理,而现代翻译项目涉及笔译、口译、视频翻译、派驻翻译、本地化翻译、多媒体翻译等,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型集成项目不仅需要翻译实践,还需软件测试、后期制作、发行、设计、咨询等。跨界和多层次的管理要求项目经理具有较高的项目管理能力,能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具体的翻译项目特征,综合运用翻译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有效配置人力资源,科学分析项目性质,严谨策划项目过程,有效实施项目的各个流程,及时总结项目结束后的经验和不足,最终向客户和团队提交满意的项目成果。目前,国际上有两大项目管理体系,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成立于1965年)和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成立于1969年)(吕乐、闫粟丽 2014:25)。近十年来,这两个体系取得卓越成效,推动项目管理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发展。

云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呈现敏捷管理和项目集成(大型项目与项目群)管理(Program Management)发展趋势,PMI经过多年调查发现许多项目需求不断地变更,成员小于10人的团队,套用以往“先做计划再做事”的思维,无法开展工作。因此,PMI提倡采用敏捷的方法管理动态的项目,于2011年开始正式推出PMI-ACP认证(PMI Agile Certified Practitioner),培养项目经理的快速应变能力。项目集成管理是组织高级管理人员面对大型战略项目、多个关联项目的集中管理与协调管理,有效实现企业战略的执行与落地,向企业提供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新兴媒体的出现,翻译项目敏捷化和集成化促使项目管理平台逐渐兴起,推动着翻译行业管理理念的发展。新型的翻译管理工具和管理理念逐步应用到翻译项目中,缩短了翻译周期,降低了翻译成本,提高了翻译质量。目前,一些大型的翻译公司通过总结自身的业务特点,开发合适的翻译管理系统或平台,如传神公司、Lionbridge公司的翻译项目管理平台等都是成功的实例。近几年,翻译行业创新商业模式,第三方、第四方的平台陆续出现,笔者相信将会有更先进的人机结合的智能化项目管理平台出现。

4.2 语言服务中的项目管理

语言服务是一种创造客观经济价值的新兴产业。卡门森顾问公司发布的数据表明,增幅最快的六大业务领域依次为笔译、现场口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创译、会议口译、软件本地化(DePalma 2016)。翻译已经从传统的口笔译扩展为本地化翻译、技术写作、字幕翻译与配音、影视翻译等多元化的语言服务。

多元化的语言服务始于翻译项目客户方分散性和多样性的需求,翻译服务项目呈现多语言、多领域和高科技等特点,大量翻译任务需以专业化、流程化、协作化、外包化的操作方式完成。然而,译员对专业领域知识的缺乏会影响语言服务的质量。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语言服务公司积极参与客户的行业活动,与客户方的专业人员保持良好沟通协作,保证翻译服务的透明化和专业化,加强服务过程的项目管理监控,提高服务质量。

合理利用和共享资源,实现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协作效率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目的。传统的项目管理主要通电子邮件和网盘等方式进行项目文件、项目流程的传送和沟通等,利用周会、周报的方式跟踪项目进度,通过存储、更新、同步等步骤维护语言资产,其他诸如财务、评估、报表、工作交接等都是人工完成,无法节约成本和时间。客户对翻译项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项目周期越来越短,建立全球多语多行业资源池(source pool)日渐重要,翻译管理系统(TMS)、项目管理系统(PMT)、本地化/翻译业务管理系统(TBMS)等新型的项目管理手段应运而生。

项目经理依托数据挖掘和统计报表挑选合适的译员和服务商,利用管理系统平台设置团队人员的权限和角色自定义,有效地明确项目干系人之间的分工和角色,提高项目干系人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出色完成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翻译记忆库与行业术语的同步能让译员高质量地完成翻译任务,管理平台中的内嵌式质量保证体系能对翻译项目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估,实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出现的各种失误(王华伟、王华树2014)。依托这些系统平台可以自定义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和流程,有效节省时间,缩短项目的生命周期,还可实时查看和监管项目,确保项目进展的透明化和持续性。

项目管理平台可以整合全球语言资源和全球多语多行业人才,确保跨时区按时完成翻译任务。创新流程和创新技术的结合有效节约成本和时间,尤其是在客户预算不足的条件下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服务,这样的精专行业、细分领域、模式创新的管理能有效应付不确定市场环境下的语言服务需求,推动着语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5.结论

翻译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语言服务,语言服务离不开翻译,翻译是语言服务的媒介。翻译产品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翻译技术和项目管理理念的创新共同推动着翻译的语言服务转向。可见,翻译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的服务,更是管理和文化层面上的协调对话,翻译的语言服务转向不仅是翻译技术和项目管理理念推动的结果,还是国家战略、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结果。

翻译也是一种商业,一种文化企业。翻译科技的使用推进翻译走向企业化,走向产业化(陈善伟 2014:330),加速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推进中国企业的“跨境出海”以及中华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65 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达53种,对翻译服务人才的需求较大,对语言服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文化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等方面,尤为显著的是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高校如何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积极应对翻译市场的需求,缩短人才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Chandler, H.M.& Deming, S.O.2011.TheGameLocalizationHandbook(2ndedition)[M].Sudbury, MA: Jones & Barlett Learning Publishers, Inc. Cornin, M.2013.TranslationintheDigitalAge[M].London, New York:Routledge. DePalma, D.A.et.al.2016.The language services market:2016[R].Massachusetts: Common Sense Advisory, Inc. Dunne, K.J.& Dunne, E.S.2011.TranslationandLocalizationProjectManagement[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Dunne, K.J.2006.PerspectivesonLocalization[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Jiménez-Crespo, M.A.2013.TranslationandWebLocalization[M].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O’Hagan, M.& Mangiron, C.2013.GameLocalization[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Pym, A. 2004.TheMovingText:Localization,TranslationandDistribution[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Pym, A. 2010.ExploringTranslationTheories[M].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Robertson, R.1992.Globalization:SocialTheoryandGlobalCulture[M].New York: Sage Publications Ltd. Snell-Hornby, M.2006.TheTurnsofTranslationStudies:NewParadigmsorShiftingViewpoints?[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陈善伟, 2014,《翻译科技新视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崔启亮, 2015a,本地化服务的翻译技术与工具[J],《译苑新谭》(7):194 - 200。 崔启亮, 2015b,软件本地化翻译的文本特征与翻译策略[J],《外语与翻译》(3):5 -11。 崔启亮, 2016,翻译与本地化技术、项目管理培训班讲义[Z]。北京:中国翻译协会。 方梦之, 2014,应用(文体)翻译学的内部体系[J],《上海翻译》(2):1 - 6。 李宇明, 2014,语言服务与语言消费[J],《教育导刊》(7) : 93 - 94。 刘导生, 1986,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J],《语文建设》(1):8 - 14。 吕乐、 闫粟丽,2014,《翻译项目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唐智芳、 于洋,2015, “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服务变革[J],《中国翻译》(4):72 - 75。 王华伟、 王华树,2014,《翻译项目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姚亚芝、 司显柱,2016,中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综述及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2-49。 袁 军, 2014,语言服务的概念界定[J],《中国翻译》(1):18 - 22。 张霄军, 2014,翻译的技术转向——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侧记[J],《中国翻译》(6):74 - 77。 中国翻译协会, 2011,《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Z]。北京:中国翻译协会。

(吴玲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通讯地址:417142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大数据时代的本地化翻译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机器翻译的输出评估与译后编辑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项目“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号分别为16B283、15WLM51、2015QZ008。

吴玲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H059

A

2095-9648(2017)02-0015-05

2017-01-09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语言服务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语言是刀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