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华语“增降”类动词变异考察①

2017-03-10方清明温慧雯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世界日报华语宾语

方清明,温慧雯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泰国华语“增降”类动词变异考察①

方清明,温慧雯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泰国华语;普通话;变异;增降;动词

泰国华语是重要的区域华语之一。以自建泰国华语新闻语料(50万字)为基础,考察泰国华语“增减”类动词的诸多变异用法。泰国华语表示“增加”语义的词汇丰富,有10个之多,它们是“增加;上扬、走扬、攀扬、翻扬;调涨、调增;上行、上修、成长2”,这些词语有些与普通话大同小异,有些属于泰国华语特殊的变异用法。尤其是“增加”一词,不但用法泛化,而且虚化出了副词用法。泰国华语表示“降低”语义的词汇也颇有特色,有7个,它们是“降低、减少、减降、降减、调减、调降、下修”,相对于普通话,有些词语也呈现出变异用法。

1.引言

当前,华语研究已经取得相当丰富的成果。“大华语”和“全球华语”等概念越来越多被学界使用,越来越深入人心。“全球华语语法”重大项目研究正在有序开展,《全球华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已经于2016年4月正式出版。不过,综观当前华语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各华语区的华语特点仍然有待持续深入的考察和描写。

不同华语区的研究深度、精度并不均衡。有的华语区得到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如台湾、新加坡等区域华语研究开始得比较早,成果较为丰富。而相对来说,学界对泰国华语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尚未引起应有重视。我们利用多种方法近乎穷尽地搜索了“中国知网”数据库,得到泰国华语研究(不包括泰国华文教学类)的相关文章仅11篇。这说明泰国华语研究依然不够深入。目前,泰国华语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张淑娟(2003)以泰国华人作家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对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变异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张把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与汉语普通话词汇的差异分为实同形异、形同实异、无对应词等三种情况加以描写。秀莲(2016)也属此类研究。

曾晓舸(2004)从词性、搭配等方面考察了泰国华语词汇、语法方面的特性。李泰盛(2008、2009)重点考察泰国华语中的文言词语、潮汕方言词语以及泰国华语特有的地域性词语。

施春宏(2015)对社区词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认识,把社区词理解成是通用语在某个社区流通的词。并认为泰国华文作为华语社区词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具有一种互动关系。

上述研究无疑加深了人们对泰国华语词汇、语法方面的了解与认识。我们在前贤基础上,基于自建语料库(以下简称“泰国华语语料”),以“增降”类动词为例,考察它们在泰国华语里的使用情况,以进一步丰富泰国华语的研究。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泰国发行量较大的《世界日报》《星暹日报》《中华日报》等三份报纸及其网站,搜集了近几年的新闻语料共计50万字。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报纸新闻语料具有容易收集、更能反映语言的发展与变化等特点。弱点在于,“语料库研究本质上是描写性的。再大的语料库也不能覆盖人们对语言使用的全部实况。因此,基于语料库的调查检索只能告诉我们这批语料里面‘有什么’和‘有多少’,它既不能直接解答‘为什么会这样’,也不能贸然断言某种语言‘就是这样’”(何安平,2004:序言)。

2.泰国华语“增加”类动词的变异考察

泰国华语里,有一类表示增加语义的动词,与普通话相比颇具特色,产生了系列变异用法。我们考察的“增加”类动词主要涉及4类10个词语,它们是“上扬、走扬、攀扬、翻扬;调涨、调增;上行、上修、成长2;增加”,下面分类描写。

2.1 “上扬、走扬、攀扬、翻扬”用法考察

我们先来看《大词典》的收录情况:

【翻扬】 价格反转上扬:房价不断翻扬|自从改变经营方向后,这间公司的股价

就从谷底翻扬。用于台湾等地。(414页)

【上扬】 数量、价格等上升。房价上扬|股指上扬。(1336页)

【走扬】 走高:菜价走扬|太阳能市况回温,连带激励太阳能类股指联袂走扬。用于台湾等地。(2041页)

《大词典》收录“翻扬、上扬、走扬”,未收录“攀扬”。把“翻扬、走扬”的使用区域标注为台湾,而“上扬”未标注,认为“上扬”为通用词。我们观察“泰国华语语料”发现,这三个词都有使用,例如:

(1)由于经济及股市景气翻扬。(《世界日报》2007.6.8)

(2)但所幸自有品牌House Brand销售比例提升推动毛利率上扬。(《世界日报》2007.9.27)

(3)从而推动毛利率走扬,预计全年毛利率为28.1%。(《世界日报》2007.7.2)

(4)泰国央行营造的宽松货币政策,民生消费与贷款需求都明显攀扬。(《世界日报》2007.6.15)

表示“数量、价格等往上涨”这一意思时,普通话里有“上升、上扬”等,在泰国华语里也同样存在“上升、上扬”,不过泰国华语中还可以用“翻扬、走扬、攀扬”来表达。例(1)里,“景气”是抽象词,在普通话里一般用作“很景气、不景气、不太景气”搭配,一般不能与“上涨、上升”这类词搭配。而在泰国华语里却可以说“景气翻扬”,以表达经济或股市上升、好转。这种用法与台湾华语里“翻扬”也不尽相同。从构词来看,普通话里的“X扬”动词多为“表扬、弘扬、赞扬”等,表示经济、股市上升的只有“上扬”。但是泰国华语里却有“翻扬、上扬、走扬、攀扬”这样一组词语,构词方面的变异程度较大。

2.2 “调涨、调增”用法考察

在泰国华语里,“调涨、调增”都有使用,例如:

(5)如果再调涨车资,恐怕使用服务的乘客会更少。(《世界日报》2016.6.7)

(6)对此,公司将通过每年调涨5%租金的方式来弥补该部分损失。(《世界日报》2007.10.6)

(7)增值税调增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非仅仅只考虑政府财政收入。(泰国中华网2017.3.10)

(8)计划预拨金额为1万7281亿7021万铢,调增后至1万7414亿2225万铢。(泰国中华网2016.3.2)

“调涨”表示调整涨价,上调价格,《大词典》标注使用区域为台湾和马来西亚,然而在大陆普通话和泰国华语里,特别是在财经领域,“调涨”已经比较常见,其搭配对象基本都是价格、费用、税收等与经济相关的词语。《大词典》并未收录“调增”一词,但该词在大陆普通话和泰国华语里也都有使用。在人民网中输入“调增”,能得到1954个搜索结果。在大陆普通话和泰国华语里,“调增”的搭配范围都比较广泛,其用法大致如下:第一,“调增+金额数量”,如“调增451.64万元”。第二,“调增+百分比”,如“月税额调增149.2%”。第三,“调增+金钱类概括名词”,如“调增工资、调增养老金、调增公共预算”等。第四,“调增+具体事物”,如“紧急调增5台公交车补充192线路用车”。第五,“调增+抽象事物”,如“调增编制、调增了上述产能”。以上用法说明,至少在财经领域,“调增”已经是高频常用词。

2.3 “上行、上修、成长2”用法考察

《大词典》对这三个词均有收录:

【上行】 价格、指数等上升:金价持续上行|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上行。(1336页)

【上修】 ①(数量等)上升,如“景气上修”“雨量从五百毫米上修至九百毫米”;②指低年级的大学生修习高年级的课程,如“为了填补空堂时间,我决定上修四年级课程”。用于台湾等地。(1336页)

【成长】 ②增长。用于台湾等地。(193页)

从使用区域来看,《大词典》把“上修”“成长2”使用区域标为台湾,其实在泰国华语里,这两个词也有增长的意思,例如:

(9)多数分析师认为下半年泰国经济和政治局势将得到好转,并将今年底大盘指数上修至880点。(《世界日报》2007.7.19)

(10)KEST原本将BGH今年的盈利上修22.2%,达到16亿1,600万铢。(《世界日报》2007.7.16)

(11)同时也评估工厂出租类股的收入将成长2约20%。(《世界日报》2010.6.10)

(12)刺激企业资本支出及消费意愿提振经济,进而对经济成长2产生实质贡献度。

(《世界日报》2007.6.15)

“上修”最开始的字面意思是向上修改或向上修习的意思,随着与经济类词汇的高频搭配使用,语义上渐渐沾染上了“上升、上涨”之意。“成长”在大陆普通话里,表示“事物向成熟的阶段生长、发展”的意思。在泰国华语里,“成长”除此之外,在财经语体里,还具有“增长”之义,如例11、12,本文把这种意思的“成长”标为“成长2”。

2.4 “增加”用法考察

2.4.1 普通话“增加”用法

首先我们看“增加”在普通话中的用法。“增加”表示“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之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1629)。“增加”搭配对象很广,大致可总结为四点:

第一,对象多为具体的人或者事物,如“长度、面积、工资、员工”等。

第二,“增加”用于抽象物,强调增加之后结果多,多跟“勇气、力量、信心”等搭配。

第三,“增加”指数量变多,后面数字可以是百分数、倍数,也可以是一般的数字。

第四,“增加”后可带名词宾语,如“增加收入、增加产量”,也可以带动词宾语,如“增加生产、增加消耗”等。

在普通话里,“增加”与“增长”“增强”“增添”之间,虽然相互之间构成易混近义词,但是各自有着自身的搭配特点,彼此之间的区分也存在大致清晰的疆界。“增长”指增加、提高,增长的搭配情况大致是:第一,“增长”强调“长”,“增长”的结果是提高,多跟国民经济、学识、见识、才干等抽象事物搭配;第二,“增长”表示比例的上升,后面的数字只能是百分数或倍数,不能是其他数字;第三“增长”后面一般不能出现动词宾语。

“增强”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变高变强,尤其强调“强”。“增强”的结果一定会使原来的人、事、物往上的方向变化,比原有的基础有所提高。“增强”的宾语多为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如“勇气、自信心、观念、抵抗力、免疫力”等。

“增添”指在原有数量的基础上添补一些,添的数量一般不大。“增添”的适用范围较窄,对象都是抽象事物,如“活力、魅力、诗意、光彩、光辉、美感、春色”等。“增添”必带宾语。

2.4.2 泰国华语“增加”变异用法

在“泰国华语语料”里,“增加”出现218次,当属高频词,其用法也颇为复杂。例如:

(13)春武里塞喜警察局为了增加工作效率,于昨天为24名巡警及交警的头盔装上移动相机。(《世界日报》2016.4.7)

(14)目的是为了让村里人不乱丢垃圾,同时给村里增加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世界日报》2016.6.11)

(15)目前每天约有5-10名中国游客前来报名考试,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世界日报》2016.3.11)

(16)让学生们可以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纪念币,增加爱国意识。(《世界日报》2013.8.10)

上述例句中,“效率、风景线、趋势、意识”在普通话中多用动词“提高、增添、增长、增强”分别搭配。在收集到的语料中,“增加……效率”有4例,“增加……意识”有3例,“增加……趋势”有3例。更为甚者,“增加”在泰国华语中进一步泛化的趋势,只要表示“高、上涨、强”的趋势,如“趋势、标准、思想、观念”等都可以用“增加”搭配。泰国华语里,“增加”功能扩大,与‘增长、增强、增添’等动词的语义有所重叠纠葛,原本可以区分的疆界变得模糊,“增加”渐渐挤占这些词语的搭配空间,并可能有取而代之、一家独大的趋势。

泰国华语里,“增加”除了动词用法变异泛化外,还出现了虚化用法,例如:

(17)上述调整的目的是鼓励民众增加使用“All Free”储蓄服务。(《世界日报》2016.6.4)

(18)盼吸引客户增加使用公司的服务。

(《世界日报》2007.9.15)

(19)彩票商抱怨,政府增加印刷彩票。

(《世界日报》2010.2.11)

(20)警方将考虑增加设置警告板的地点。(《世界日报》2013.12.20)

(21)外国旅游客将增加来泰旅游。(《世界日报》2007.9.15)

在普通话里“增加”只有动词用法,而泰国华语里“增加”却产生了虚化用法。如例17~21里“增加”都不是主要动词,其所处的句法位置相当于状语位置,充当状位成分。由于句子位置的压制作用,“增加”渐渐具有副词用法的可能,表示“更多地”的意思。更为有趣的是,例19和20本身似乎处在两可分析的状态。如例19貌似可理解为,“增加”是主要动词,“印刷彩票”动宾短语充当“增加”的宾语,但这一分析在更大的语境里不被允准。实质上,“增加印刷彩票”只可以理解为“政府更多地印刷彩票”。例20既可以理解为“增加警告牌的地点”,也可以解释为“更多地设置警告牌的地点”。在更大的语境里,后一种理解的概率较大。“从容易歧解的句子入手去捕捉语法化的信息,是十分正确有效的方法”(江蓝生,2004)。这种两可情况最能说明“增加”从动词虚化为副词的真实演变过程。

2.5 小结

我们考察了“上扬、走扬、攀扬、翻扬;调涨、调增;上行、上修、成长2;增加”等10个词语。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类情况,第一类就是大陆普通话和泰国华语都有使用,并且用法基本相同,如“上扬、调涨、调增、上行”等。第二类,大陆普通话尚未使用,而泰国华语有使用,如“走扬、攀扬、翻扬、上修、成长2”等。第三类,虽然大陆普通话和泰国华语都有使用,但是泰国华语出现了较大泛化和变异用法,“增加”是典型代表。

3.泰国华语“降低”类动词的变异考察

泰国华语里,除了“增加”类动词产生了系列变异用法,“降低”类词语也有变异用法。我们考察的“降低”类动词主要有“降低、减少、减降、降减、调减、调降、下修”7个,下面分类描写。

3.1 “降低、减少、减降、降减”用法考察

先看相关例句:

(22)但预计未来数天后,气温可能再降低1~2度。(《世界日报》2009.12.16)

(23)他戴上滑稽的面具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让堵车中的驾驶员能够笑一笑减少烦恼。(《世界日报》2010.6.28)

(24)乘客认为,紫色线开通并不会使车费减降。(《世界日报》2016.5.1)

(25)对于有民众希望维稳委员会能将严惩酒后驾驶政策延续至年底,以有效降减交通事故发生率一事。(《世界日报》2016.4.19)

普通话里,“降低”可以是空间层面的由高到低,也可是数量、程度等从高往低下降。“降低”的搭配情况大致如下:第一,联接数字、百分数,如“降低35个百分点、降低35%等。第二,后接经济类名词,如“降低价格、降低利率、降低成本”等等;第三,后接与指人名词相关的成分,如“降低身份、降低职位、降低声音”等;第四,后接度量类抽象名词,如“降低难度、降低要求、降低标准”等。第五,后接动词宾语,如“降低生产、降低消耗、降低感染”等。整体来看,大陆普通话和泰国华语里,“降低”都有使用,并且用法基本相同。“减少”的情况亦基本如此,表示减去一部分,“减少”的搭配与“增加”基本相同,可接数字、具体事物、抽象事物、动词宾语等。

相对来说,泰国华语较为特别的是“减降”“降减”二词。例24、25里的“减降”“降减”表示“减少”,两个词构词语素完全相同,词义基本相同,但顺序颠倒,可称之为异序词。

3.2 “调减、调降”用法考察

虽然《现代汉语词典》和《大词典》中未收录“调减、调降”。但这并不说明在普通话里,不使用这两个词。在“人民网”中输入“调减”,得到1703个结果,输入“调降”,得到6799个结果。泰国华语的用例如下:

(26)因此明年国内油价将会调减,但降幅多少必须观察整体情况。(《世界日报》2007.6.14)

(27)尖竹汶府当铺为迎接新年长假,在新年前统一调降还款利息。(《世界日报》2010.1.7)

“调减”的主要用法有:第一,“调减+数量”,如“调减10万亩”“航班数量将每天调减300架次”。第二,“调减 +抽象度量单位”,如“调减面积、调减数量、调减额度”。“调降”的主要用法有:第一,“(由……)调降至+数字/百分比”,如“调降至30%”。第二,“调降+X率”,如“调降社保费率”。第三,“调降+抽象名词宾语”,如“调降评级、调降薪资、调降补贴、调降目标”等。

3.3 “下修”用法考察

“下修”与“上修”相对,“下修”在《大词典》中也有两个意思:①下调,如“景气指数下修”;②修读低于所在的课程,如硕士班修读大学部的课程。“下修”在泰国华语里也有使用,例如:

(28)中央酒店(CENTEL)将今年营收增幅目标从之前的15%,下修到7%。(《世界日报》2010.6.10)

(29)希密哥证券(ZMICO)重新评估AI今年业绩,营收预测由原先的23亿铢下修至20亿铢。(《世界日报》2007.6.11)

“下修”在泰国华语中,取“下调”之义。其后可接数量、百分数等,如“持有毒品起诉的门槛下修到5公克”。

4.余论

海外华语与普通话之间的比较建立在各个语法子范畴比较的基础上,只有各个子范畴的比较真正落实,我们才能对各区域华语之间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形成系统性研究,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本文主要考察泰国华语“增降”类动词的变异用法。如果把考察对象拓宽到其它动词,我们还会发现泰国华语里其它动词也存在类似的变异现象。例如:

(30)但这条宠物犬始终对其主人不离不弃,截至民众发现尸体打电话通知警方前来。(《世界日报》2013.8.29)

(31)由于以上特质的关系,致使她的宠物猫不断引来附近一带民众慕名前来观看。(《世界日报》2014.5.30)

(32)举行一场小小的佛教仪式,致使在场所有人也感到非常温馨。(《世界日报》2014.4.12)

(33)警方相信子弹可能属于附近射击训练场,由于训练过程中,射击者不慎射偏方向。(《世界日报》2009.11.24)

普通话里,“截至”可解释为“截止到(某个时候)”(《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665)。“截至”是动词,必须带时间词语做宾语。但是在泰国华语里,“截至”除带时间词语做宾语之外,还可以带事件做宾语,如例30里的“截至民众发现尸体”。按照普通话的习惯用法,则应该说成“截至民众发现尸体的时候”。

普通话里,“致使”绝大多数时候为贬义用法,带宾语后表示不好的语义,如“致使多人死亡”“致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致使事故频频”等等。但是在泰国华语里,“致使”可以用于褒义场合,如例31里,“致使……慕名前来观看”;例32里“致使……感到非常温馨”。

《大词典》把动词“相信”处理为通用词,相关释义是“认为无可怀疑而信任,~他说的话|~我们的合作一定会成功”。但是泰国华语里的“相信”却产生了变异用法。如例(33)里的“相信”用法从“信任”泛化到表示主观认定的“认为”或“猜测、很可能”。据祝晓宏(2016:170-171),新加坡华语里“相信”也有类似变异用法。这说明东南亚各区域华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和联系。我们只有从多样性视角了解区域性差异,才能更好地探讨全球华语的融合与规范化。

除了变异用法之外,泰国华语里还有些特有动词,或动词的特有用法,如“自轰”表示开枪自杀;“莅访”表示莅临,到访;“宣导”表示宣传,倡导;“审研”表示审议研究;“提列”表示提出,列出;“崇庆”表示庆祝;“加持”表示“将佛和菩萨慈悲心的力量加给众生”或者表示“增加能量而产生影响力”等等。

泰国华语词汇、语法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由此,研究者当前任务是考察清楚各华语之间“同者何在,异者何在”,从而达到“求同通异、求同明异”的目的,为全面认识全球华语的性质而服务。

何安平 2004 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序言.//He Anping 2004 Corpus Linguistics and English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e Preface.

江蓝生 2004 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中国 语 文(5):387-400.//Jiang Lansheng 2004 About the lexicalization of the cross-structural combi⁃nation“de hua”(的话)[J].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5):387-400.

李泰盛 2008 泰国华文词语使用状况述略[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82-84.//Li Taish⁃eng 2008 Survey of present situations of Chinese vo⁃cabulary uses in Thailand[J].Journal of Shanto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imonthly)(6):82-84.

—— 2009 泰国华文特有词语使用状况[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45-148.//Li Taisheng 2009 The special Chinese terms used in Thailand[J].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145-148.

李宇明(主编) 2016 全球华语大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Li Yuming(ed.) 2016 The Global Chi⁃nese Dictionary[Z].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施春宏 2015 从泰式华文的用词特征看华文社区词问题[J].语 文 研 究(2):26-34.//Shi Chunhong 2015 On the problems in Huayu community words:A perspective from the way of using Thai Huayu words[J].Linguistic Researches(2):26-34.

秀 莲 2016 泰国华语与汉语普通话书面语差异研究[D].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Xiu Lian 2016 The Difference of Writing Pattern between Thai Huayu and Mandarin Chinese[D].Ph.D.Dissertation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曾晓舸 2004 论泰华语书面语的变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4):16-19.//Zeng Xiaoge 2004 The variety of written Chinese in Thai⁃land[J].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4):16-19.

张淑娟 2003 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变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Zhang Shujuan 2003 A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Written Words in Thai“Hua⁃yu”[D].M.A.Thesis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2012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ASS(eds.) 2007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Dictionary[Z].Beijng: TheCommercial Press.

祝晓宏 2016 新加坡华语语法变异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70-171.//Zhu Xiaohong 2016 A Study of Grammatical Variation in Singapore Manda⁃rin[M].Beijing: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16:170-171.

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in Verbs Meaning“Growth”or“Reduce”between Thai“Huayu”and Modern Mandarin

Fang Qingming,Wen Huiwe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31,China)

Thai“Huayu”;Mandarin;differences;growth or reduce;verbs

Thai“Huayu”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al Chinese.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rpus of Thai“Huayu”newspaper(500,000 words),explo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ai“Huayu”and Mandarin words.It compares the similar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verbs of meaning“growth”:shangyang(上扬),zouyang(走扬),panyang(攀扬),fanyang(翻扬),tiaozhang(调涨),tiaozeng(调增),shangxing(上行),shangxiu(上修),chengzhang(成长2),zengjia(增加).It also compares the similar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verbs of meaning“reduce”:jiangdi(降低),jianshao(减少),jianjiang(减降),jiangjian(降减),tiaojian(调减),tiaojiang(调降),xiaxiu(下修).

H195.3

A

1674-8174(2017)04-0073-06

2017-07-19

方清明(1980-),男,江西浮梁人,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海外华语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现代汉语语法等。电子邮箱:fangqingm@126.com。温慧雯(1993-),女,海南儋州人,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电子邮箱:394797610@qq.com。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拔尖青年创新团队培育项目:“基于可比语料库的东南亚华语词汇、语法比较研究”(2016)//The Youth Innovation Team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Words and Lexical,Grammar in Southeast Asian:Based on the Large-scale Corpus”(2016);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与教学”(2016WCXTD006)//Foundation for Innova⁃tion Team in Guangdong Higher Education:“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16WCXTD006)

①感谢《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匿名审稿人的意见。

【责任编辑 师玉梅】

猜你喜欢

世界日报华语宾语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及练习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世界日报》“教育界”专栏鲁迅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34%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华语电影概念探微
心灵幽暗处的悬疑风景——2013年华语惊悚片述语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