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师院校对幼儿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

2017-03-10梅继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幼师体育教师设置

梅继伟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教学部,福建 泉州 362000)

幼师院校对幼儿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

梅继伟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教学部,福建 泉州 362000)

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园幼儿体育师资力量匮乏的现象。虽然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有幼儿体育课程的设置,但并没有明确幼儿体育专业的设置。基于此,必须深入探索幼儿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推动幼儿体育专业设置。

幼师高校;幼儿园;幼儿体育专业;体育教师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体育教育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幼儿园体育教师队伍缺乏、幼儿体育教师非专业化和非专职化、幼儿体育课不能有效开展。[1]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各高校,特别是幼师院校缺乏幼儿体育专业的设置,或幼师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完善。

1 相关概念及界定

1.1 幼儿体育

幼儿体育是针对3-6周岁幼儿,为满足幼儿身体发育与健康需求,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而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通过幼儿体育活动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健康,也能进一步促进幼儿心理、情感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1.2 幼儿体育专业师资

幼儿体育专职人才培养,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突出身体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扎实的科学理论素养和崇高的幼师道德风范以及运动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

2 幼儿体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幼儿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教育专业和幼儿教育专业的科学结合,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必修课和选修课是课程设置的两大类,其中涵盖体育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主干课程。[2]目前,我国缺乏对专业幼儿体育教师的培养,也缺乏对幼儿体育教师素质标准的制定。[3]对于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来说,其体育课程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以及课程改革都亟待解决。[4]体育教育内容主要涵盖体育文化素养、幼儿心理、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等方面。[5]从发展的角度看,学前教育体育专业培养领域处于新兴阶段;从教学的角度看,对培养对象的“幼师”专业性强调不够明确和具体;从专业结构设置看,学前教育体育专业设置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没能有机结合起来。

3 讨论与分析

3.1 幼儿体育学科构建

幼儿是人群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其运动特点、运动形式和运动项目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幼儿体育学科至少应包括:幼儿运动心理学、幼儿社会学、幼儿体育生理学、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教育学。幼儿体育学科理论基础还很薄弱,不够系统化和科学化。“充分挖掘和选取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运动项目和内容是幼儿体育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4]幼儿体育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学前儿童,因此幼儿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建立在学前教育理论基础之上,应当整合学前教材、师资、设备、经验等方面的资源,联合专业体育院校以及师范类体育学院等进行幼儿体育学科建设。

3.2 幼儿体育活动目标体系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以结构理论为支撑,是建立幼儿体育活动目标体系的基础和前提。目标是行为的向导,没有目标的行为是盲目的。“经过系统的肢体活动以及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与目的。”[6]开设幼儿体育教育专业,其目标的确立尤为重要。幼儿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分三个层次:一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幼儿体育基本动作的技术传授者,其目的是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二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其目的是引导幼儿心理发展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三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应用型教育者,其目的是帮助幼儿科学地完成社会化进程。

3.3 幼儿体育活动形式构建

首先,其活动形式应该突出“游戏”元素,由于幼儿的注意力易分散,以“游戏”形式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运动游戏,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愉悦。同时,通过体育游戏,还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幼儿。这有别于单纯说教。人的肢体和动作练习具有物质记忆作用,不断重复的体育游戏,能在潜移默化中使理解力不完善的幼儿更好地接受教育,使之形成运动——游戏——教育的三元培养模式、与之相应的身体——快乐——适应的三元教育目的模式。幼儿体育活动形式开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培养专业幼儿体育师资的重要前提。在培养幼儿体育教师时,第一,注重幼儿体育基本动作的掌握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将幼儿体育基本动作融入到游戏当中,让幼儿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促进身体健康;第三,通过幼儿基本动作和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最终回归教育。这也是培养幼儿的“三部曲”,而且这三部曲应当有规律性,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进行培养,不能一蹴而就。

4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更加系统化,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的需求。而幼儿师范高等院校是学前教育的专业培养院校,拥有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和实践基地,理应承担这一教育使命。幼儿体育专业设置是幼师高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当建立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培养出优秀的幼儿体育专业人才和师资。

[1] 刘伟.徐州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设体育教学学前专业的可行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4):131.

[2] 李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方向人才社会需求与课程设置的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1.

[3] 邱燕,邱阳,肖辉.人学视野下幼儿体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14.

[4] 张文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课程开设的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2.

[5] 王小卫,周明进.对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124-126.

[6] 高庆春,梁周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108.

责任编辑:白 土

2016-11-07

本文系2016年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幼师院校对幼儿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 (编号:QY2016-10)研究成果。

梅继伟(1988—),男,河南驻马店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G610

A

1671-8275(2017)01-0047-02

猜你喜欢

幼师体育教师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男幼师荒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