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刍议*
2017-03-10牛志鹏
牛志鹏,覃 恺
(1.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2.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互联网+”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刍议*
牛志鹏1,覃 恺2
(1.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2.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互联网+”的时代命题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需要在不断变革中适应时代的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作为教育主体的年轻力量,青年教师具有较强学习力和可塑性,其专业素养的发展则成为了教育发展改革中的一项关键性因素。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分成四个维度,分别是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素养、教育理念及技能素养和新媒介素养。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通过对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在这四个维度内容上的阐述,以期能够促成汇聚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综合发展的合力。
互联网+;青年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深度变革,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常态化的发展阶段。“互联网+”作为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如今已悄然嵌入到各个行业之中。2015年3月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互联网+”的发展思路。同年7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的发展思路正式纳入到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之中。在此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同教育大环境一样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互联网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运用好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和便捷提升专业素养,则是目前青年教师需要快速适应现今教育要求的发展倚重。在延续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宝贵经验的同时,青年教师应结合当前网络社会的时代优势,在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素养、教育理念及技能素养、新媒介素养四个维度上有所侧重,以达成自身专业素养的新发展。
一、思想政治素养维度的发展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由世界观、政治观、法律规范、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要素组成,是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都需要长期发展的重要素养。青年教师具备青年群体思维灵活、富有激情、领悟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等普遍特征。同时,初为人师,他们又受到教师行业的职业限定。他们多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但是,由于其初入职场,阅历、职业及社会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使其在思想政治素养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并非像智性知识的获取模式一样不断积累而习得。思想政治素养更多是在知与行的交替转换中,通过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综合作用才能得到提升的过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不仅是泛指在专业情感上的发展方向,更是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以专业情感发展为基础的政治指向。马克思曾指出“教人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1]55要注重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注重和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高,才更有利于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我国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由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来开展,每一个从教的教师都有义务在其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在专业素养发展中更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才能在完成专业教育的同时开展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应具体包括:一是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世界。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当前,各种专业理论浩如烟海且各成体系,很多理论都有其独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些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中,有不少理论出自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专业理论、尤其是西方理论时,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则是青年教师需要建立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提升专业素养,开启教师职业生涯时,要时刻警醒和深度发掘的重要问题;同时,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前社会,信息流量四通八达且内容上纷繁复杂。中国改革开放前一元思想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当前的社会早已进入多元价值观共存的社会多元化发展阶段。在接触运用网络,促成“互联网+”背景下的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在当前网络上各种价值观碰撞激荡的过程中,更应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世界,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应用中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在政治观上,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根本立场。毛泽东曾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2]633作为人民教师,身肩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后继力量的重任,更要认清国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的站在党和人民的一面,充分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方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师工作的全过程,审慎恪守人民教师的工作职责。三是高度自觉的法律规范意识。这里的法律规范意识包括两层含义: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和支持,对社会主义法制的遵守和维护。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民主并不等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所说的民主,二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青年教师在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过程中,应加深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领悟,懂得人民民主才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在,能够认清当下网络舆论中,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言论大行其道的问题本质;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和制度保障。青年教师在教育人们懂得知法、守法、用法思想的过程中,自身首先就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了解我国法律制度、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熟悉法律的运行机制等等。四是立德树人,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师者,人之模范也。”[3]10教师的言行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在进入教师岗位后,能够规范自身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觉悟,增强自身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以身作则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美德。五是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青年教师往往处于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完善。当前,网络社会正处于思想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思想与文化相互碰撞,其中对错是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大量言论共存于世。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使青年教师懂得和善于去伪存真,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想的侵袭和腐蚀,进而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为学生传道解惑,在具体面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破除学生心中的迷惘。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4]理想信念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发展中的核心环节。
二、专业知识素养维度的发展
专业知识素养维度的发展是“互联网+”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素养维度上的发展一方面要在专业知识上积累储备,利用当前互联网信息传播迅速和内容广泛等优势,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在深度上的精通与在广度上的博学。庄子在逍遥游中曾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5]2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将言之无物,在教学活动中也必然会左支右绌、捉襟见肘。所以,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储备程度决定了教师对其所从事的学科认知程度。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各学科之间的发展是有所关联的,对同一问题从不同学科角度切入分析,将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结论。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发展的知识总量也在成几何级数般爆炸式的增长。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在信息的传递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即使是非专业的人们也能够在短时间里了解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面对当前社会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的总体趋势,青年教师单纯地发展专业知识的深度或相邻学科知识的广度,都将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正所谓“适应造就复杂性”[6]225,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化社会和现代教育的需求,青年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必然要朝着精通与博学两个方向共同发展;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还要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专业学习力,进而提高专业学习的效率,缩短专业知识获得和应用的周期。网络化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频繁,青年教师需要借助新媒介,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学习力,才能在知识浪潮中与时俱进、在学习中把握学科的前沿,在研究中发展理论创新。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角度来看,青年教师需要储备的专业知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他们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属于单纯靠记忆输入和输出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是用来回答“是什么”一类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程序性知识是在完成某事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提取线索,辨别、应用、分析步骤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是用来解决做某事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具有相对的灵活性;策略性知识是有意识的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于解决问题时,该采取什么方法以及该方法是否具有有效性的问题。由此可见,青年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发展,并不能只局限于陈述性知识的探索和增长,还有包括对怎么开展专业研究,对学科专业研究范式的掌握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同样是发展专业知识素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青年教师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三个类型的专业知识进行发掘和扩充,从而在整体上综合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只有对专业知识素养中三个层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学习和应用,才能在专业领域有较为深远的领悟,才能在综合提高专业知识素养的过程中开拓创新,进一步推进专业水平的发展。
在青年教师专业学习力的提高方面,相较于传统社会,新型网络社会的信息载体为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和手段。这种便利的条件和手段可以极大的缩短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习得上的时间和自身发展的周期,使青年教师得以更高效的从事专业研究、探索专业领域。熟练掌握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先进的传播工具,就是在信息载体上对研究过程进行了极大的优化,能够较强的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学习力的提高。这是曾经任何时期,传统社会中载体所不曾具备的优势因素。当然,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学习力不仅只有对信息载体一项的优化,考察青年教师的学习研究过程,还应包括认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等多项能力的提高。青年教师在专业素养发展过程中,其专业学习力越强,则单位时间内专业知识素养的提高就会越快。
三、教育理念及技能素养维度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叶澜教授就曾提出“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同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7]当前社会正处于互联网常态化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教育”已经俨然成为社会需要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需要在结合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不断磨练自身教育技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娴熟的教育技能综合作用于教育活动中,从而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塑造学生人格的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
在教育技能素养方面的发展可以包括很多具体的教育应用能力,一般情况下笔者认为青年教师应更加注重和优先发展教育过程中,教学与管理能力、协作与沟通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素养。具体而言,一是注重发展教学与管理能力,做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学与管理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青年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既是对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设计能力,又是在具体教育中,对学生管理能力的体现。具有较强教育与管理能力的青年教师能够更有成效的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教给学生。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较为成功的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科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开展更为深远的学科学习和研究。二是注重发展协作与沟通能力,拥有较为融洽的人际交流关系。一方面青年教师需要探索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心理等,从而在教育上因材施教,设计和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使教育活动更具有效性。良好的沟通还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构筑主体间性的教育关系,在教育活动的实施中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另一方面,教育不是单个教师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不断汲取集体的智慧,促成教育在多个层面的整体合力。如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教师与家庭的沟通,教师与社会组织的协作等。在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由于从事职业的时间较短、经验较浅,更需要在工作中和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合作,才能在教育中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具有难度和挑战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不断积累经验和增强自身能力。在参与社会服务中,青年教师同样需要与社会组织进行交流沟通,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为社会提出有效的建议,促成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多位一体的教育环境。这些任务的达成都要求青年教师具备较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因此,具备较强的协调和沟通能力,有助于促进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顺利工作和自身成长提供有利的人际基础,是青年教师需要具备和优先发展的重要能力;三是注重发展科研与创新能力,努力保持专业上的敏感性和创新性。具有科研能力是使青年教师朝着更为专业化的教育生涯路线前进的必备能力。注重发展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能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业敏感性,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及时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在继承前人已有智慧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时代特色与教育的有效结合点,不断做出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创造。
四、新媒介素养维度的发展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网络常态化的发展阶段,新媒介传播方式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各种信息的传递和使用汇聚于网络平台之上,形成了传递高速、内容庞大的信息互联网络。人们在享受着网络化信息诸多便捷的同时,这种对网络化信息的使用方式也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媒介讯息本就是人思想的延伸[8]7,而人们创造出新的媒介传播形式后,这种媒介形式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马克思也曾指出“在革命活动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9]234居于新媒介环境下,网络化社会引起生活方式的变革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面对互联网社会的优势与弊端,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充分适应互联网社会、享用其方便快捷的同时,又能主观规避其可能带来弊端的新的综合能力。这种区别于传统社会媒介、伴随着新媒介的兴起,产生发展而来的能力素养就可以看作是新媒介素养。作为青年教师,成长工作于新媒介兴起的网络时代,更应该适应时代前进的需求,打造和提升自身的新媒介素养,将自身融入到“互联网+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实践队伍行列中去。
“互联网+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将互联网技术合并到教育中,而是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教育思路之中。综观互联网在实践应用中的特性,其有使用便捷、准入门槛低、信息流量大、传递速度快等优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互联网还存在着承载的信息不系统、来源不明确、可靠性不足等诸多隐患。因此,青年教师新媒介素养的发展,要综合互联网的利弊,在思想上始终保持清醒理智,能够明辨是非对错,能够针砭时弊、过滤和筛选出对专业和教育有价值的网络信息,为自身的使用和成长提供帮助;要具备扬弃的能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深度结合互联网社会的实践,懂得选取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思想上将经典与时代完美融合。
此外,新媒介素养维度的需求始于网络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变革和普及,这必然要求青年教师要具备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这种应用能力一是体现在教学中,善于使用各种新媒介工具开展教学。“互联网+教育”是要将互联网技术形式体现在教育教学之中,青年教师需要保持着主动接受新事物的开放思想,善于运用当前先进科技的优秀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教育技术,作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二是体现在科学研究中,善于应用新媒介及衍生技术辅佐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具性、模块式的新媒介技术为个性化、定制式的用户体验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基础。青年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科技的工具性功能,灵活的开发和架构出更适用于本学科研究的新工具模块,从而辅佐科学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和技术支撑。三是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善于掌握最近资讯和积累见识见闻。以新媒介为主要传播载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应用操作的低门槛特性无疑是使其能够普及的重要原因。此外,模块化设计、软件架构等技术模式的开发又大大降低了程序的复杂度,提升了设计、使用的灵活度。所以,新媒介为使用者在用途和创意上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青年教师在社会生活中,要时刻留意新的资讯和创意,才能做到见多识广,在不断积累见识见闻中为教育教学和学科研究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手段和灵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扬雄.法言[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习近平.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8):1-3.
[5]庄周.庄子[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5.
[6]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32-35.
[8]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责任编辑:谭淑娟)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NIU Zhi-peng1, QIN Kai2
(1. Gu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23, China; 2.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At present, the Era of Internet+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 Education needs to meet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times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Young teachers, as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have strong learning ability and plasti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In this paper,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young teachers is divided into four dimensions, name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iteracy, education concepts and skills literacy and new media literacy. They are elaborated to facilitat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Internet+;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1673-2103(2017)03-0134-05
2017-04-05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6SJY002)
牛志鹏(1984- ),男,辽宁抚顺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覃恺(1983-),男,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5.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