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浒传》人物姓名深层意蕴探析*

2017-03-10冯尕才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梁山水浒传意蕴

冯尕才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水浒传》人物姓名深层意蕴探析*

冯尕才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受小说史观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命名讲究来历,虚构者少。但这种情况到《水浒传》开始发生变化,作者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某些人物姓名经过精心构思和设计,使其突破了符号性、特指性而暗示了小说创作意图、思想倾向和在小说叙事结构中的作用,因而具有深层意蕴。《水浒传》顺应了历史潮流,对此后明清小说人物命名方式起到了引领作用。但因为是首倡者,史无前例,所以手法还不成熟,隐蔽性很强,有时候甚至显得似有似无,难以把握,解读时必须小心谨慎。

《水浒传》;人物命名;姓名;深层意蕴;小说史观

姓名由姓氏和名字组成,是社会上每一个具体的人的代号。每一个汉字都有字义,作为姓名的几个汉字组合起来,会生成新的含义,往往具有言志、祝愿、抒情、兴思、描摹、纪实等多种功能。小说要反映和模仿现实,人物姓名要符合中国几千年形成的起名文化习惯,要体现得真实自然,正常地成为一个人的代号。同时,正如郭文瑞所说,“在中国古代文献和各种文艺作品中,人的姓名经常被突破其特指性、符号性或结构常态而加以灵活应用”[1],有些小说在人物命名上利用汉语言文字的异字同义、一字多义、谐音、双关、隐喻、偏旁拆分重新组合衍生新义等特点,赋予姓名除了本义之外的另一层含义,起到突出主题、补充情节、回应结构、强调人物个性、概括人物特征、暗示人物命运、寄寓作者对人物的评判等作用,这就是姓名的深层意蕴。汉语文学的人物命名是在中国名实文化和汉语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富有民族性的叙事策略之一[2]。

人物绰号是《水浒传》的一大特色并由此而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相比而言,关于小说人物姓名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落寞。不过,这并不是说无人关注,事实上,自《水浒传》百回本问世以来,关于小说人物姓名深层意蕴的揣测、解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金圣叹从小说宗旨和结构出发,对王进、史进姓名的深层意蕴进行了解释;王珏、李殿元讨论了梁山108人为何无姓赵者[3]153-156;马幼垣则对王珏、李殿元的说法提出质疑和反驳[4]400;吴锋文等对《水浒传》人物的单名、双名现象进行了考察[5];马小龙、陈晓梅对宿太尉、宋江、燕青之名的深层含义进行了解读[6];梁归智对晁盖、韩伯龙等姓名作了分析[7]。但是,至今还没有一篇专门讨论《水浒》人物命名深层意蕴的论文出现。本文欲在现有的各种揣测、解读的基础上作此项研究,并探讨《水浒传》人物命名在明清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水浒传》人物姓名深层意蕴举隅

《水浒传》是一部世代累积性小说,其人物来源十分复杂,有的以历史人物入书,有的沿袭和继承了《大宋宣和遗事》、南宋遗民周密撰《癸辛杂识》所录的龚开写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以及元杂剧等《水浒》故事蓝本、素材中的人物,据余嘉锡、何心、孙楷第、王利器、侯会等专家挖掘史料发现,还借用了不少两宋交替之际的忠义人士姓名。然而,以上人物加起来尚不足80个,有人对1954年版120回本《水浒全传》做过统计,《水浒传》出场人物中,有名有姓者577人[8],这就是说,有近500个姓名是作者施耐庵拟造出来的。

《水浒传》人物众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命名时虽然难免有比较随意的现象[4]403,但总体上来看是十分成功的,符合书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性别、阶层、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等,拟真性较强,质朴而自然,透露着浓浓的北宋时代色彩。《水浒传》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真实生动的现实主义描写和富于理想激情的浪漫主义渲染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较好的结合。《水浒》中的绰号,为小说增添了浪漫主义特色,而贴近生活化的姓名,则维持了小说现实主义特征。这说明作者在为作品人物命名时经过了精心考虑和整体规划。

拟真性只是人物命名的最基本要求,从一些人物出场情形和角色定位来看,他们的姓名还有意识地被寄寓深层意蕴。

(一)史进、王进、柴进

史进是《水浒》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绰号九纹龙。其原型疑为南宋关中巨盗史斌[9]307-393,不过确否对于本文并不重要。在《大宋宣和遗事》及《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史进之名就列入其中。在第一回史进出场时书中评曰:“一部书一百单八人,而为头先叙史进,作者盖自许其书,进于史矣。”[10]68在第1回[11]总批曰:

王进去后,更有史进。史者,史也。寓言稗史亦史也。夫古者史以记事,今稗史所记何事?殆记一百八人之事也。记一百八人之事,而亦居然谓之史也何居?从来庶人之议皆史也。庶人则何敢议也?庶人不敢议也。庶人不敢议而又议,可也?天下有道,然后庶人不议也。今则庶人议矣。何用知其天下无道?

史之为言史也,固也。进之为言何也?曰:彼固自许,虽稗史,然已进于史也[10]54。

也就是说,在金圣叹看来,“史”含有历史、史书的意思,“进”有进献、引进的意思,《水浒传》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抱有很高的期许,虽然小说是稗史,但能记录基层群众基于“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而发表的议论,可以起到正史针砭时弊、警示统治者的作用,从而可“进于史”,具有与正史相等的功能、价值和重要性。所以“史进”这个名字,在小说中已经超越了姓名的特指性、符号功能和本来含义,而被寄寓深层意蕴。

李贽也强调过《水浒传》是稗史,是对正史的补充:“此一百八人者,忠义之聚于山林者也;此百廿回者,忠义之见于笔墨者也。失之于正史,求之于稗官;失之于衣冠,求之于草野。”[12]5

王进是史进的师父,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据王利器考证,历史上真有其人,延安人,少为军卒,随张俊抗金,明州战役中身先士卒,独立奇功而被拔为将,后来一直做到御前都统制[13]。王进并非梁山好汉,而在金圣叹看来,其姓名也有更深远的暗示:“王进之为言何也?曰:必如此人,庶几圣人在上,可教而进之于王道也。必如王进,然后可教而进之于王道,然则彼一百八人也者,固王道之所必诛也。”[10]54金圣叹认为王进是个孝子,受高俅迫害后,立即明智地选择携母西逃从军,最终都没有沦为强盗,这才是王道,是林冲等108人效法的榜样。所以“王”这个姓就有了“王道”含义,“王进”就是“可教而进之于王道”的意思。

王进之名还有第二个深层意蕴。《说文》曰:进,登也[14]39。王进和史进是师徒关系,先是师父出场,后是徒弟出场,再是引出高俅迫害林冲的故事,逐步展开了人物出场机制。王进并非梁山好汉,神龙见首不见尾[10]54,退场后便不再被提到,但是《水浒传》中引子式的人物,金圣叹说“王进去后,更有史进”、 “王进去,而高俅来矣”、“高俅来,而一百八人来矣”[10]54。

李贽也认为这是个处理小说结构了不起的手法:“如本内王进开章而不复收缴,此所以异于诸小说,而为小说之圣也与?”[12]6马幼垣先生亦认为王进的出场既有结构上的意义,在小说中也有其他作用:“王进的出场有几个作用:给八十万禁军教头这职位的江湖地位定位、描绘高球的性格与为人、带出史进。因而启动《水浒》人带人连锁引导出场的机制。”[4]359

但是,以上毕竟是评书者的看法,小说人物姓名到底有没有深层意蕴,作者的用意才是标准。那么施耐庵是否有此用意?为此作如下分析:

第一,作者确实期许自己的小说能“进于史”,达到史书的高度。第78回回首赋云:“千年事迹载皇朝,万古清名标史册。”最后收尾时有三首诗,第一首绝句曰:“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最后一首唐律曰:“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从这些诗句来看,作者的确是把108好汉的事迹看作是“青史”。尤其是“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明确地道出了本书故事虽属虚构,但是借好汉的故事来作为弘扬忠义观念的由头,从而发挥像史书那样的对社会的教化、警示功能。

第二,作者亦知“进”有引进的含义。这可以从小说得到自证。第96回,小旋风柴进化名柯引,带着化名云壁的浪子燕青打入方腊内部,被招为驸马。后两军对垒,柴进出马,宋江判断柴进并非真的变节,他分析道:“柴进说的话,语言中必无背逆之心。他把‘柴’字改作‘柯’字,‘柴’即是‘柯’也。‘进’字改作‘引’字,‘引’即是‘进’也。”施耐庵借宋江之口表达了自己对“进”字的含义的理解。

由此可以推断,将王进作为《水浒传》中引子式的人物,是有关于其姓名的考虑。

在梁山事业发展史上,小旋风柴进起到过重要作用。柴进在《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也已经出现,但是并没有关于他是周世宗后代的说法,到了《水浒传》中,才成了王孙贵胄、大官人。当初白衣秀士王伦应试不举,“与杜迁投奔柴进,多得柴进留在庄子上住了几时,临起身又赍发盘缠银两”(第11回),二人随后来梁山泊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许多人马,这才有了梁山基业。金圣叹从柴进的绰号小旋风入手,对其对梁山集团形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旋风者,恶风也。其势盘旋,自地而起,初则扬灰聚土,渐至奔沙走石,天地为昏,人兽骇窜,故谓之旋。旋音去声,言其能旋恶物聚于一处故也。水泊之有众人也,则自林冲始也,而旋林冲入水泊,则柴进之力也。名柴进曰“旋风”者,恶之之辞也……此“小旋风”之所以名也[10]219。

虽然金圣叹没有对柴进的姓名展开分析,但联系其对梁山起的作用和绰号含义,柴进的“进”,也有引进、开创的含义。

史进、王进、柴进之名虽非施耐庵所起,但是在创作《水浒传》时,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设计,利用汉字的多义性,使这几个名字超出符号功能,暗示了小说创作意图和主旨、思想倾向和在小说叙事结构中的作用,因而具有深层意蕴。金圣叹关于《水浒传》的解读,是比较准确的。

(二)宋江

宋江在历史上实有其人,虽然有人提出否定意见,但没有被普遍接受。宋江为梁山第三任头领,其身份、姓名早在宋元评话、《癸辛杂识》、元杂剧中都基本上定型,《水浒传》把这些都承袭下来,又虚构了许多事迹。《水浒传》的故事背景是赵宋王朝,宋江恰好也姓宋,江又可理解为江山、江湖,读者不免产生联想,如盛于斯就说:“然更有一段苦心,惟叶文通略识其意。耐庵,元人也,而心忠于宋。其立言有本,故不觉淋漓婉转,刻画如生。其称宋江者,宋与宋同文,故以宋江为首,其谋主曰吴用者,吴与无同音,言宋家之辅相之臣,皆无用以至败亡也。”[15]305他认为,梁山好汉以宋江为首,吴用为谋主,施耐庵借此批评宋朝大臣高官都是无用之辈,由此而至于亡国。民国时期的燕南尚生也在一篇文章里说:“宋是宋朝的宋,江是江山的江。公是私的对头,明是暗的反面。纪宋朝的事,偏要拿宋江作主人翁……”[16]351这可以说是关于宋江姓名最有代表性的看法。

实际上,施耐庵也清楚宋江之姓与大宋国号同文这一点,《水浒传》第75回“黑旋风扯诏谤徽宗”中,李逵揪打傲慢无礼的朝廷招降官李虞侯、张干办时声明:“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所以其姓氏与宋朝国号同文以及最终归顺宋王朝,都是历史事实决定的,不是《水浒传》作者的特意安排,但是,作者在创作时注入自己的想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三)吴用

吴用,《大宋宣和遗事》叫“智多星吴加亮”,《宋江三十六人赞》为“智多星吴学究”,二者都把吴学究列为第二,位置仅在宋江之下,是梁山泊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一地位在《水浒》故事中基本没有变化。“吴用”这个名字始见于和《水浒传》大约同时的明代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中。《水浒传》将以上几个名字汇拢在一起,说他姓吴,名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侯会认为“加亮”含蕴“超越诸葛亮”之意[17]219。但是“学究”只是身份而不是名字,源出唐代科举制度,所谓“学究一经”即表示已学通一部经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北宋神宗朝时就以进士考试取其中的末等“赐同学究出身”,民间便因此戏称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为“学究”。

盛于斯认为,吴用即“无用”,施耐庵以宋江、吴用之名批评宋朝大臣高官都是“无用”之辈。不少读者则认为梁山起义事业最终归于失败,是吴用辅佐不力,从而把责任归咎于他,加上吴用谋划也不乏失败案例,所以谓“吴用者,无用也”[18]。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从设计智取生辰纲到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反对宋江迫不及待地接受招安,尤其显得十分清醒,如果说施耐庵也认为吴用即“无用”,是值得怀疑的。

(四)高俅

高俅是《水浒传》的主要人物之一。《说文》解曰:“俅,冠饰貌。从人,求声。《诗》曰:弁服俅俅。”[14]161。《毛诗正义》曰:“俅俅,恭顺貌。”[19]1366。由这些解释可知,俅是一个褒义词。

第2回在介绍高俅出场时说:“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毬”指气球,俗指男性生殖器,人以此字为名,十分不堪,金圣叹就说:“毛旁者何物也,而居然自以为立人,人亦从而立人之,盖当时诸公衮衮者,皆是也。奇绝之文。太尉大名如此得来。”[10]55

高俅《宋史》无传,通过王利器先生的《〈水浒〉的真人真事》[20]一文所挖掘的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卷七、《宋会要辑稿》第七十六册《职官》、《宋史》卷四百四十六《忠义李若水传》、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等记载高俅的事迹的史料来看,历史上是有这个人的。但是,任何资料里都没有高俅原名高毬的记载,而且高俅还有两个哥哥叫高伸、高傑[3]103-104。显然。施耐庵利用其名字的同音字贬斥这个大奸臣人品低下和不光彩的发迹过程。这是一个明显的利用名字对人物进行批判、角色定位意识的例子。

(五)李鬼

李鬼非梁山好汉,出场时间也有限,但却是《水浒传》塑造出的一个经典文学形象,非常有名,已经成了冒名行骗、假冒产品、山寨货的代名词。鬼是个不吉利的字,历朝历代都很少有人以“鬼”为正式名字,即使像李鬼这样社会底层无业之民也不可能。鬼作为姓氏时,也作傀、隗,古音读作wěi,但不可读作guǐ。所以李鬼这个姓名,不会是真名,而是李鬼本人捏造的一个假名,但归根结底则是施耐庵捏造的。“鬼”意为虚幻,不存在,李鬼即假李逵;“鬼”也有黑的意思,因为李鬼冒充李逵打劫时拿锅灰抹黑了脸。李鬼这个名字,是《水浒传》中少见的以神来之笔命名的含有深层意蕴的人名之一。

(六)梁山好汉中没有赵姓者

赵姓是个大姓,也是宋朝国姓,但是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没有赵姓,也成为一个研究者关注的问题。王珏、李殿元《水浒传悬案》认为梁山108人无姓赵者,反映了梁山好汉与赵宋王朝是对立的两股势力[3]153-156,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赵姓的尊重。但是这种说法明显是不成立的,马幼垣《〈水浒传〉真的没有姓赵的人物吗?》[4]400提出质疑和反驳。事实上,正如马幼垣所列举的那样,虽然梁山108人中没有姓赵者,但整部《水浒传》中赵姓者还真不少,且有郓城县都头赵能这样死的不光彩的角色,也有方腊手下大将赵毅,以及与宋徽宗有关系的的妓女赵盼盼等,要说不愿让梁山英雄与皇室同姓同祖,是说不过去的。

(七)其他一些解读

马小龙、陈晓梅的论文《〈水浒传〉释名考——兼论治水神话与<水浒传>的主题含义》从治水神话出发,认为“水浒”的本意就是“通往梁山的路”,而“梁山”的文化寓意是水患严重、急需治理的地方。朝廷对待梁山好汉的办法是以武剿之,以文化之。梁山这边主张接受招安,宋江绰号“及时雨”,寓意是雨如“合时、合量”即为“及时”,相反如果“过时 、过量”,则将招致洪灾。“宋江”者,“送江”也,即将洪水导引到大江大河里,使其不再为患。燕青因获得李师师好感而为招安事业作出了贡献,所以“燕青者,海清河晏也”。为招安出了大力的太尉宿元景的姓氏“宿”,暗喻了招安是梁山的归宿和必然的宿命[6]。

梁归智的《〈水浒传〉中“王”与“龙”的隐喻》[7]一文认为,《水浒传》的根本思想宗旨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晁盖绰号“托塔天王”,“晁”谐音“超”,“盖”是“盖帽了”,绰号和姓名上都含有不肯臣服大宋天子而要自己争雄天下之意;而“宋江”则可引申为要效忠大宋江山。所以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作者还认为,“伯龙”谓大龙也。大龙是当今天子,那韩伯龙怎么可以进入108人呢?因此,作者安排这个元杂剧中的梁山好汉被李逵误杀。

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水浒传》具有这种“微言大义”,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开展对《水浒传》研究还是有益的。

清代还有人用近于解读“六经”的方法,解读《水浒传》的微言大义。比如道光时有个满人叫文梦芗的,据说对邵雍象数之学颇有研究,声称可以用《周易》解释《水浒传》,有人请以宋江、李逵、刘唐三人为例解释,答曰:

宋江,讼也,天水讼,故号及时雨;刀笔吏出身,取讼象;人事起于讼,故以为之首。李逵,井也,水风井,故号黑旋风;访柴进入井,迎母入井,取井象。刘唐,鼎也,火风鼎,故号赤发鬼;缚之供桌,取鼎象也。”又有人又问:“《水浒》只三女,扈三娘号一丈青,何义?”答曰:“卦只三阴,故以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象之。三娘,归妹也,雷泽归妹,震三兑七,合成一丈。震据东方,其色青;扈成之妹,归于王英,取卦象尔[21]433。

把虚构的故事当作现实而深信不疑,按实际生活逻辑进行严肃地解读,本身就荒唐可笑。类似的解读之所以听起来有一定道理,原因是中国人姓名虽则两三字,但是每个字都是音、形、义的组合,一个字有很多同音字,每个字不止有一种含义,一个字拆分开来,每个偏旁也都有含义和字形。与此同时,一个人的一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复杂的社会关系,性格也有许多面,这就为牵强附会产生了很大的空间。

从上述案例可以确认,《水浒传》人物命名时有被寄寓深层意蕴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取名方法也不成熟,只是尝试性的、个别的,有时候还显得似有似无。

二、《水浒传》人物命名在明清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尽管《水浒传》人物姓名上寄寓深层意蕴的现象还不普遍,但在中国古代小说中人物命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一)打破了小说史观对人物命名的桎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早就有给人物姓名寄寓深层意蕴的传统,如《庄子》里的倏、忽、混沌、罔两、鸿蒙,《列子·汤问》里的愚公、智叟,司马相如赋里的子虚、乌有、亡是公等。就连元杂剧中都出现了许多这种现象,如《窦娥冤》中的张驴儿父子,《蝴蝶梦》中的赵顽驴,名字明显具有对这些市井无赖的贬斥意味;《看钱奴》中的贾仁,即“假仁”;《外编降桑椹》中的两个医生胡突虫和宋了人,谐音分别是“糊涂虫”、“送了人”,意思是糊里糊涂、断送人命;《外编剪发待宾》 里书生杜里饥、世不饱,谐音分别是 “肚里饥”、“食不饱”,意指两人不思进取,到处骗吃混喝。然而这种命名方法长期以来在小说创作中却几乎不用。

东汉桓谭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22]69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道:“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23]1745这是古人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评价和定位。在这种观念的束缚下,长期以来小说被看做是记录遗闻琐事或当代见闻,对正史进行补充的“稗史”,是历史的附庸。“中国古代小说无论在其理论表达上,还是在创作实际中,都与历史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深刻地影响着古代叙事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的走向,历史观念也强烈地影响着人们对叙事文学本质的认识 ”[24]。

在这种小说史观的影响下,无论是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还是宋元的话本小说,创作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束缚,基本上都是如实记录民间传说,或摘录史书人物故事,或抄前代故事,作者很少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宋人)压根就不懂得小说艺术,不明白小说创作的虚构规律,体会不出幻想想象的审美效能。对小说艺术特性的麻木无知,甚至也表现在小说家身上,对于虚幻和传闻之事也往往傻里傻气地以务实求信的态度看待”[25]《前言》:5。金圣叹、李贽等人就是从小说史观的视角对《水浒传》等小说进行赏析和评点的。

也正因如此,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的姓名,都讲究来历。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自不必说,里面人物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史书,一小部分添造者也只具有拟真性,没有深层意蕴。但是这种情况到了《水浒传》,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先秦寓言、汉赋、元杂剧里与小说只隔着薄薄一层薄纱的人物命名方式,终于开始被拿来采用。元杂剧为《水浒传》提供了许多故事素材,所以它的影响必然更直接、更大。

正因为是首倡者,史无前例,所以《水浒传》在人物命名上还不成熟,拟真性很强,但在寄寓深层意蕴方面就显得畏手畏脚,并不多见,有时候甚至显得似有似无,难以把握。不过这并不影响《水浒传》在中国小说人物命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

(二)启发了后继小说创作的人物命名方式

在《水浒传》、元杂剧等的启发和影响下,后起的明清小说,特别是文人创作的涉及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迅速摆脱了小说史观的影响,人物姓名被寄寓深层意蕴的现象爆发式出现,并成为明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它的影响显而易见。清代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时指出: “稗官者,寓言也。…… 《金瓶》一部,有名人物不下百数,为之寻端竟委,大半皆属寓言。”[26]1483书中人物姓名大量被寄寓深层寓意。随后问世的小说《西游记》、《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红楼梦》等无不如此。《水浒传》最先感受到了小说发展的这股潮流,并立下首倡之功。

众所周知,《儒林外史》无论是体裁结构还是主题思想表达方法上,也是深受《水浒传》影响,值得指出的是,其正文部分第一个登场的人物是周进,由周进引出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范进故事叙事开头模式,简直就是《水浒传》王进、史进开头叙事模式的翻版。周进场屋困顿,功名蹭蹬,年届60才在别人的帮助下捐了个监生,取得了乡试资格,随后接连考中举人和进士,升为御史,被授予广东学道之职。在主持乡试期间,周进录取了和自己经历相似的老童生范进为秀才,后继续鼓励和关照他考上了举人、进士。跟《水浒传》王进和史进关系一样,周进和范进也是师徒关系,师父先出场,引出徒弟,进而连锁式的展开整部小说叙事。而且“周”、“范”也包含了姓氏之外的含义,周指周代,其前期400余年,是知识分子心目中一个理想的礼仪时代,也暗指周进人品不错;范是范例、样板,指范进是那个时代科举考试的一个样板。两本小说开篇人物姓名如此雷同,绝不是偶然,说明吴敬梓对《水浒传》出场人物的姓名的深层意蕴有很深地认同感,所以直接套用。

(三)小说人物姓名成了分析、评论人物形象的窗口

因为被寄寓深层意蕴,所以人名的解读就成为研究小说主题、思想倾向、创作宗旨、结构、人物性格特征、命运的一种常用手段,上文中对史进、王进、柴进、宋江、吴用、高俅、李鬼等姓名的解读,其实就是对《水浒传》展开研究。此不重述。

有时候,作者没有此意,但读者往往会将人物的性格、事迹和姓名联系起来,分析、评论人物形象。如马幼垣就分析了金眼彪施恩的为人,“施恩而图报,不论受惠者如何决定,始终是买卖,而不是真正讲义气。施恩这名字正好用来形容这个衙内型人物和武松间的关系”[27]304,还提出朱武是“朱文”的反喻[4]287。王学泰并没认为《水浒》吴用之名别有含义,但在评论吴用之后,也说“也许真的是‘无用’”[28]。鲍鹏山在《百家讲坛》讲打虎将李忠武艺低下、小气吝啬,但也有行为中规、看人准确等过人之处,故名“忠”。

20世纪之初,《水浒传》曾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选作宣传革命的工具, “索引古人之理想,以阑人今日之理想”[29],从而阐发社会主义、平等、自由小说等新观念。燕南尚就写过这样的文章,此举1例:

鲁达。鲁是鲁国的鲁,达是达人的达。鲁国的达人,不是孔夫子是谁呢?孔夫子拿一个百姓,居然提起笔来,评论君主的是非,伸诉百姓的苦楚,还是说赏就赏,说罚就罚,一点私心没有[16]351。

不过这种政治实用主义性质的评论,严格讲来称不上学术研究,所以解读得是否切近作者意图,无需苛求。

结语

总之,无论从小说发展的潮流,还是成书年代、文学作品人物命名的时代条件来看,《水浒传》在人物命名上都必然使用寄寓深层意蕴的作法,而《水浒传》确实有了这方面的尝试,这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命名史上,可谓是一个转折点,开一代风气之先。受《水浒传》的启发和影响,继之而起的明清小说,迅速摆脱了小说史观的影响,人物姓名被寄寓深层意蕴的现象爆发式出现,并成为明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评论者和研究者通过对小说人物姓名的分析、解读,来分析人物形象,探寻小说创作意图、思想倾向和在小说叙事结构中的作用等也形成一种方法。因为是首倡者,《水浒传》在人物命名上还受到许多无形的限制,没彻底放开,人名寄寓深层意蕴的现象还不多见,痕迹常常不太明显,所以解读时往往会搔不到痒处,或者无中生有,成为臆测,所以应该谨慎。

[1]郭文瑞.古代人名的活用[J].文史知识,1993(03):45-49.

[2]郭昭第.汉语文学的人物命名策略[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 (01):39-42.

[3]王珏、李殿元.《水浒传》中的悬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4]马幼垣.水浒二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7.

[5]吴锋文,江琼,郑晓诗.《水浒传》与《红楼梦》人物命名之比较[J].2013(03):53-55.

[6]马小龙,陈晓梅.《水浒传》释名考——兼论治水神话与《水浒传》的主题含义[J].2016(01):25-28.

[7]梁归智.《水浒传》中“王”与“龙”的隐喻[J].名作欣赏,2016(16).

[8]佚名.“水浒”人物知多少.南昌晚报[N],1981-10 -17.

[9]余嘉锡.余嘉锡文史论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7.

[10]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水浒传汇评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1]施耐庵,罗贯中.容与堂本水浒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2]李贽.出象评点《忠义水浒全书》发凡[G]//李贽研究参考资料——李贽与《水浒传》资料专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

[13]王利器.《水浒》的真人真事(续完)[J]. 水浒争鸣,1983(00):13-39.

[1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5]盛于斯.休庵影语.总批水浒传 [G]// 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16]燕南尚生.水浒传命名释义[G]//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17]侯会.水浒源流新证[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18]黄文超.吴用者,无用也——吴用形象塑造意蕴探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43-45.

[19]十三经注疏委员会整理,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0]王利器.《水浒》的真人真事[J]. 水浒争鸣,1982(00):1-18.

[21]蒋瑞藻.缺名笔记[G]// 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2]桓谭.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23]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4]钟锡南. 小说史观与金圣叹的小说评点[J].长沙大学学报,2005(03):63-66.

[25]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6]张竹坡.《金瓶梅》寓意说[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7]马幼垣.水浒论衡[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7.

[28]王学泰.《水浒传》江湖人物论之二——摇羽毛扇的吴用[J].名作欣赏,2010(28):84-86.

[29]吴沃尧.说小说[J].月月小说,1906(01).

(责任编辑:谭淑娟)

On the Deep Implications of Character Names inTheWaterMargin

FENG Ga-cai

(Wei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einan Shaanxi 714000, China)

Influenced by historical concept of novels, the character names in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were rarely found to be made-up but came from historical figures. But such a case began to change sinceTheWaterMarginwas composed, the author u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to design some character names meticulously and made them break through the symbolic and specificity of names and give conceive deep implications such as the novel creation intentions, ideological tendency and structure function in the novel narratives.TheWaterMarginconformed to the historical trend,led the way of naming of character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s and produced great impact on them. Because there was unprecedented, its technique of naming of characters was not mature and the deep implications were invisibility to be found sometimes, therefore, we should be careful when we interpret the novels.

TheWaterMargin;naming of characters;name; deep implications;historical views of novels

1673-2103(2017)04-0001-07

2017-01-20

冯尕才(1968-),男,甘肃宕昌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林业史、生态环境史、古代史等。

I207.412

A

猜你喜欢

梁山水浒传意蕴
“知心姐姐”孙二娘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上大梁山(外四首)
梁山车展:最容易忽视的五款亮点产品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