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适应性焦虑对策研究
2017-03-1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 周 盼(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适应性焦虑对策研究
□ 周 盼(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我国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兼有学习文化课程和参加运动竞赛双重任务,他们既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为步入社会或继续深造做准备,又要肩负着为国家、省市、学校争金夺银的重担,双重目标与现实会让多数高水平产生适应性焦虑。具体表现为:环境适应性焦虑、学习适应性焦虑、专业适应性焦虑、身心适应性焦虑四个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适应性焦虑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并为克服种种焦虑提出建议。
高水平运动员 适应性焦虑 运动竞赛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是指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招录入校的竞技水平较高的运动员,他们中大多数人从小接受体育训练,封闭、单一的运动员训练模式使得文化基础非常薄弱。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学校扮演两种角色,在学习文化课课程的同时还要参加繁重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任务。他们既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又要肩负着为祖国争金夺银的竞技体育任务,所以在实现两者的过程中会让运动员产生无所适从的状态。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到更多的文化课知识,但是在大学边学习边训练的状态又使他们陷入学习与训练的矛盾之中,受着学习压力、奖惩措施、社会压力的影响,会使他们自觉地依赖运动成绩来弥补学习绩的不足,造成了运动员对文化课知识学习的不重视,违背了大学培养优秀人才的初衷,高校教育者应思考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成绩共同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1、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适应性焦虑的表现
1.1、环境适应性焦虑
(1)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性焦虑。
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主要的来源有三个:退役或在役运动员,业余体校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应届毕业生,其中以普通中学的应届毕业生居多。从普通中学或社会步入大学,陌生的环境、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作息环境均与原有的生活方式形成巨大反差,致使学生产生生活环境适应性焦虑。
(2)人际关系引起的适应性焦虑。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只身来到陌生环境的高校新生,渴望得到认同和接受。但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从小接受体育训练,封闭、单一的运动员训练模式使得他们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即使进入大学,多数的时间也用于训练和外出比赛。缺乏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勇气和机会,重新构建人际关系的任务一时难以完成,转而怀念中学时的师生友情,渴望回归过去又无法回避现实,人际关系适应性焦虑由此而生。
1.2、学习适应性焦虑
(1)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焦虑。
大学的学科科目众多,各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理论性、和综合性增强,呈现出深度掘进、广度扩宽、梯度徒增、角度多维的特点。高水平运动员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文化课教育程度不一样,进入大学后能明显的看出文化课基础与同学之间的差异。因此较多高水平运动员出现畏难或松懈情绪,致使成绩低下,产生心理负担。再者,高校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方面更看重的是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以及学校所带来的荣誉,单一讲求训练重要性,往往忽视运动员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2)对学习方法的适应性焦虑。
大学的学习任务在容量、难度和广度上的变化,要求全体大学生从入学时就其用于之相匹配的学习策略。然而,高校新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难为实现从“经验型”到“理论型”跨越,一时难以摆脱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的束缚,自知蛮学和笨学的效果不佳,但又苦于学无良方。对于高水平运动来说,这种焦虑则表现的更加突出,因其本身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并且要面对繁重的训练任务,而且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育训练在方法上本身就相差甚远,很容易造成高水平运动员在文化知识学习上自暴自弃,止步不前的不良状态。
1.3、专业适应性焦虑
普通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单独编班上课,即学校将每年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将其编入同一学院、同一专业、同一班级进行集中文化课的学习,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校对运动员文化课教学的统一管理,在制定教学计划上也能针对运 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教学,而这种形式限制了高水平运动员对自己专业选择的需求,大部分运动员比较喜欢文科的专业,与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有的运动员对理科的专业比较感兴趣,这样就造成了对运动员专业选择的不公性;第二种是根据运动员所填报的专业分别插入到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班级进行文化课的教育,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满足了学生对专业的需求,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任务都以其他普通学生为重点,而且普通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于比较扎实,所以运动员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会与他们造成差距,这样对于运动员来讲文化课的学习就变得很困难。
专业适应性焦虑最终导致其择业焦虑。择业焦虑是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是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近年来,“奥运冠军集体‘当官’”、“世界冠军变卖奖牌求生存”、“退役运动员天桥卖艺、摆地摊”等诸多话题受到人们的热议,也折射出我国退役运动员出路狭窄的尴尬。高水平运动员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自己能否顺利毕业和将来的就业形势,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繁荣发展中急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1.4、身心适应性焦虑
(1)对心理矛盾的适应性焦虑。
独立性和依赖性之间的矛盾是这一时期学生的主导心理矛盾。尽管高校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但由于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滞后,他们的独立愿望还无法完全实现。
(2)对挫折的适应性焦虑。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常面临学习、考试、比赛、训练、交往和情感等多种应激情景,其中既有源于社会和学校因素的,也有主体内部因素的。致使许多缺乏挫折应对能力的同学极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适应性焦虑产生的原因
2.1、教育衔接上的问题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不适应表现,从表面上看是学生个人适应能力或心理健康的问题,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学大学间教育对接错位和大学培养目标与实际举措相背离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彼此缺少沟通,本应系统化的教育链条被认为割断。二者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都不尽相同。而大多数高校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方面更看重的是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以及学校所带来的荣誉,单一讲求训练重要性,往往忽视运动员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2.2、管理模式上的问题
大学的学习活动具有大学的学习活动具有相当的多样性和更大的自主性。面对改变,最初都会感到不适应,觉得一下子“没人管了”,不知从何学起,于是产生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的感觉。高水平运动因其肩负着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双重任务,在管理上同时受制于大学体育部和学院教务处,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竞技难免与文化课程冲突,学院教务处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到课率否则无法获得考试资格,而大学体育部的安排又不能违背,这种两难的处理会让学生感到无能无力甚至直接放弃文化知识的学习。其中,也因为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对绝大多数运动员来说更加困难,见效也更加缓慢。虽然清华、北大等众多高等院陆续将“体教结合”纳入教育模式中,成为教育界和体育界的创新模式,但是目前形势下的“体教结合”模式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问题,反而加重了其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2.3、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问题
不少高水平运动员是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专业运动队进行训练,从小就接受的举国体制的教育,在激烈的金字塔竞争中潜移默化中形成了“金牌至上”的观念。而且训练的时间通常很长,从几年到十几年,因此他们接触普通课堂的机会较少。而在应试体制下,高校的一切都围绕着考试和分数转,过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的方面,这让原本文化成绩便不太理想的高水平运动显得和高校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
3、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适应性焦虑的对策
3.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高水平运动员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其进入大学后所具有的 “特殊”身份角色和所肩负并面临着的“双重”责任与任务的认识,从思想上既要高度重视运动训练,又要高度重视文化知识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接受运动技能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为“健康成长、快速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3.2、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
不管是以“单独招生、单独考试”还是以“统一考试、适度降分”哪种方式所录取的高水平运动员,其基础文化知识普遍较差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运动技术等级水平越高,其基础文化知识的底子往往越薄。二十多年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的实践表明,“单一”的“插班跟读”的管理模式实际上很难“真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看来,加快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多元化”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为此,除了灵活地调整学制或适当地延长修业年限如办“预科班”和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外,还可以在正常的学制或修业年限内积极尝试:一是对于已经确认达到本省“特招”录取分数线并已与我校签订拟录取协议的高水平运动员,采用暑假“提前到校、先期补习”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全面突击补习与大学低年级学科专业骨干课程 “关联度高”的基础课程知识,为顺利向大学阶段文化知识学习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对于已经进入正常教学阶段的低年级高水平运动员,采用周六日或寒暑假 “边补习、边复习、边学习”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在进一步补习与学科专业骨干课程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重点温习“在学”课程知识点、突破“在学”课程知识难点或关键环节、巩固与提高“在学”课程知识的学习效果。
3.3、合理选择学科专业
作为一项吸引高水平运动员踊跃报考我校的激励性的重要招生举措,尽可能地满足其对市场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的“一本”学科专业需求的愿望,着实发挥着不言而喻的积极作用,但也由此埋下了不容忽视的“学习隐患”。面对教育教学计划中为“一本”学科专业所设置的众多难学课程,一时“虚荣心”与“面子”的满足却使其背负起沉重的学习负担、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因此,为使高水平运动员“健康成长、快速成才”,除了要积极引导其选择适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外,还必须对“一本”学科专业的选择加以必要的实际控制分数线,达不到规定的实际控制分数线者不能选择相关的“一本”学科专业,从根本上缓解其心理压力、减轻其学习负担,保障其学习效果。
3.4、积极尝试“三位一体化”的学习管理办法
针对过去由所在学院“单独”负责学习管理办法的不足,尝试由“二级学院、体育部、教务处”三方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化”的高水平运动员学习管理办法。二级学院的辅导员主要负责其学习态度及行为的管理、体育部教练员主要负责其学习出勤情况的抽查与监督、教务处相关人员主要负责其学习课程的设置、外出比赛课程的调(停)与考试。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碰头与交流”,对于发现的问题,共同商讨对策、切实保障管理效果。
[1]温晓慧,丁三青.论我国高校学科结构调整和优化——基于产业 结构动态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2(11).
[2]杨眉.大学生社交焦虑集体心理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
[3]刘畅,郭栗.大学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孙韦霞,吴娟.影响大学新生学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09,(7).
[5]廖小林.高水平运动队的构建与管理初探[J].体育科技,2004(04).
[6]张军,叶敬春,龙明.对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再认识[J].体育学刊,2000(05).
[7]丁莺.关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02).
G804
A
1006-8902-(2017)-12-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