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对策研究

2017-03-10张佳康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教学模式体育

□ 张佳康(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试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对策研究

□ 张佳康(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在体育经济飞速发展的今日,体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对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求也逐年上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更是与时俱进,逐步加深,以适应社会所需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因此,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意味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受教育体制和传统思想的制约,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式、目标等都较为单一,培养的体育教育人才无法达到社会需求标准。本文通过对比国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浅要分析我国目前体育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简析其对策,以期提高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水平。

体育教育 专业人才 培养 改革 现状 对策

1、国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外大学虽然多数都是综合性大学,少有专业的体育学院,但是几乎所有大学都有着专业性强、种类齐全的体育系。这些体育系不仅仅为国外的中小学、大学提供了专业的体育教育人才,也是运动员的专业摇篮。这些运动员为自己国家在国际体坛上赢得了无数荣誉,为国际体坛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美国为例,美国体育系体育教育课程有着鲜明的特点:

(1)体育理论知识较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学科设置上大多数都是交叉性的课程,学生的知识面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非常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体育文化知识、体育素养等也有着全面丰富的课程,尤其是在兴奋剂使用等课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体育的意识;

(3)体育课程设置高度符合社会需求,学生毕业后可以立即上岗,无需岗前培训;

(4)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对体育重视程度极高,有着高度的经济基础,不仅向国外引进高水平师资提升师资水平,也对外输出师资力量,甚至参与体育科研。

2、我国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体育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随着我国学校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专业需求也逐渐增多,许多高校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也建设了专门的体育学院,弥补了我国体育教育人才的不足。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开设数量激增,规模渐渐加大,由于基础教育的逐渐紧缩,导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加之社会发展迅速,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也多样化、全面化,我国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必然面临改革。

2.1、培养途径现状

(1)随着大学连年扩招,体育教育专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过大,已经大于社会需求。各大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虽然不断开设,但是并非基于社会需求和教育需求,主要是建立在学校扩大教育规模的基础上。导致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并不能得到真正专业的教育,毕业后只能随着社会需求转换职业;

(2)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岁有所改变,对体育教育模式也作出了许多改革,但是由于社会多数“重文轻体”的传统思想下,改革成效并不理想。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多数学校还是沿用长期以来的统一培养模式,即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课程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和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的学习模式培养人才过于单一,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2、课程设置现状

(1)课程科类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单一,学生可学的知识面狭窄,缺乏时代感,课程内容重复累赘;

(2)教学方法上也过于陈旧,虽然一直对体育教育模式有所改革进步,但是大多数学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脱离了时代;

(3)教材内容单一,教辅更新慢,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严重滞后了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

(4)尤其是专业课多以竞技内容为主,对我国民间传统体育、幼儿体育、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残疾人体育等内容仅是粗浅略讲,对培养综合性的体育人才造成了严重阻碍;

(5)课程专业知识面覆盖狭窄,忽视了体育教育的特色,忽略其教育的灵活性,没有根据社会的变化,将课程设置的有娱乐性、时代性和多样化。课程设置不能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社会脱节,导致学生就业后还需要进行二次培训,使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特色、没有创新,没有竞争力,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

(6)对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设置较少,覆盖面小,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课程选修,导致学生对选修课兴趣不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的覆盖面窄小,特别是对体育休闲、娱乐、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等方面课程的建设不够,没有达到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全面性的要求。

2.3、师资力量现状

(1)目前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多数是受传统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单一型”人才,受到之前的教育理念影响、运动技术的制约,教师所教授内容较为单一,内容较为陈旧,缺乏对相关学科知识和体育教育内容进行交叉渗透。教师本身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相对较低,无法培养新的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虽然近年来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做出改变,但是成效不大,“填鸭式”教育依然明显可见,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师管理方式刻板,使学生自主性受到压制,压抑学生个性,学生在“看管式”的管理方式上得不到个性的解放,极易导致产生学生逆反心理。

2.4、就业现状

(1)体育教育岗位就业形式严峻,越来越多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毕业后即转换行业,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着极大的外部挑战。由于基础教育近年来紧缩,体育教育人才市场趋于饱和,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减少;

(2)学生求职心理没有随着社会需求改变,较多学生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受到就业观念的影响,一昧求聘体育教师岗位,也不愿到缺少体育教师资源的偏远落后地区工作,于是纷纷改行,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资源浪费。

3、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3.1、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运动需求,体育逐渐社会化、娱乐化、多元化、生活化。加之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问题尖锐,这给体育教育专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人才培养目标逐渐从单一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时代意识、现代体育思想的“厚基础、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3.2、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加大对传统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

林林总总的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最常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情况、学校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也可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尝试最优的教学模式。加大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不一刀切也不能无所改变,站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3.3、优化课程设置

(1)课程内容设置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主要条件,只有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才能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精选专业课程,专业课程需要做到“少而精”,削减繁复的课程内容,内容深入体育时代前沿;

(2)增设选修课,设置能与体育教育形成交叉渗透的学科,如增设一些娱乐性强的科目,音乐鉴赏等,把体育教育和音乐交叉渗透。多角度、多方面的培养学生体育教育的全面性;

(3)调整体育教育的基础学科,加大对社会体育、传统人文体育、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吸收,厚实学生的体育基础,加宽学生的体育学习口径;

(4)对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调整,重新拟定考评标准,使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灵活多样、具有多面性和时代感,考核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通过考核的学生能有迅速的进入工作岗位。

3.4、优化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1)师资水平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想要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综合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必须要有同样水平的师资力量。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专业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教育理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2)加强体育教师的认证资格制度,重视对教师能力考核,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3.5、以职业能力为向导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由于体育经济的兴起,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有了更为丰富的选择。随着社会生活生平的提升,对体育工作者的职业水平要求也逐渐提升,以职业能力为向导,突出专业特色,加深专业能力,使学生在岗前就拥有较高的职业水平。

[1]李斌.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

[2]刘飞霞.试析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21).

[3]龚雨玲.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9,(04).

[4]关玲香.基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知音励志,2016,(14).

[5]陶宝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和前景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5,(02).

[6]顾季青.我国体育教育人才素质教育改革现状的调查性研究[A].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2007.

[7]孙义良,王兵,周贤江,唐宏贵,高治.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05).

[8]顾小霞.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02).

[9]毛丽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0]向静,包丽华,胡英姿.基于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6).

[11]李海,陶李军.体育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10).

[12]戴显岩.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区教学,2012,(06).

[13]王葵.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14]叶蓁,张耆.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出发点分析及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1).

G812

A

1006-8902-(2017)-12-ZQ

张佳康(1988-),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助教,体育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