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群众路线 促精准扶贫

2017-03-10付江红

理论与当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党员干部精准

付江红

走群众路线 促精准扶贫

付江红

群众路线既是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正如党章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要求“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精准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特殊路径,要实现广大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目标,必然要求参与扶贫工作的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走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精准扶贫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应有之义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心诚意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存在的全部依据。因此,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可见,精准扶贫既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的特殊政策安排。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观念,才能把扶贫工作看作是分内的事,才能在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为广大贫困群众着想,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首先得把贫困群众识别出来,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这是精准扶贫的基本前提。离开了这一前提,精准扶贫工作就会出现“靶心不准”的问题。其次是要把贫困农户的“穷根”找准确,然后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制定与贫困户相适应的帮扶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三是对贫困农户在通过一段时间发展脱贫以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及有序退出机制,解决好“怎么退”的问题。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既是精准扶贫的要求,也是一切为了群众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党员干部只有真心实意地一切为了群众,才能把精准扶贫这一温暖人心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贫困农户得实惠。参与精准扶贫的党员干部,必须真心诚意地一切为了群众,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在思想上尊重他们,在感情上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生产上指导他们,以满腔的热情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在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还要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战胜贫困的坚定信心。

二、一切依靠群众是精准扶贫的力量之源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这表明我们党从事的各项工作事业,必须充分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脱离群众,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在人民群众中间往往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从事的各项工作事业,只有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党员干部要紧密依靠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开展扶贫工作,要充分调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生产积极性,使贫困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为精准扶贫奠定坚实群众基础。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就会失去原动力而裹足不前。此外,从精准扶贫工作的内外因素来看,我们也需要充分依靠广大群众,特别是要紧紧依靠贫困群众的力量。只有贫困群众心生发展愿望、内生发展动力、掌握发展技能,才能使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摆脱贫困处境。在贫困群众能否发展起来摆脱贫困的问题上,贫困群众是内因,帮扶干部、扶贫措施等是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只有把贫困群众的“内因”调动起来后,在外因(外部条件)的积极帮扶作用下,才能够使精准扶贫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离开了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就会陷入一厢情愿的尴尬困境。比如,在一些地方出现的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还没有把贫困群众的致富愿望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加之有的扶贫干部为了图省事,习惯于对贫困群众大包大揽,从而使一些贫困群众滋生了“等、靠、要”思想,使精准扶贫工作出现了干部热、群众冷的怪相。

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必须充分依靠帮扶地方的广大群众,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把贫困地区民风民俗、文化传统、物产资源、产业结构、区位优劣等情况摸清楚,把贫困人群搞准确,把贫困原因弄明白,然后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人施策。可见,在精准扶贫中,我们只有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特别是要相信和依靠贫困群众,才能增进同贫困群众的感情,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然后因势利导,把贫困群众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精准扶贫之合力,为精准扶贫工作创造条件。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群众,既是帮扶客体,也是帮扶主体,我们只有充分地依靠他们,通过内外因素的共同发力,才能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精准扶贫的根本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党员干部在开展精准扶贫中,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才能把贫困群众准确地识别出来,把贫困群众的贫困原因搞清楚,为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创造条件。

201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贵州考察工作期间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各地都要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可见,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要义就是“精准”。如果离开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根本工作方法,精准扶贫工作要想取得实效,那是很困难的。因此,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只有经常走村串户,不时深入群众家中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动态掌握贫困群众的相关情况,才能把扶贫的对象搞准确,“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搞清楚,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只有贯彻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才能熟悉贫困地区的情况,了解贫困群众的家境,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把扶贫资金和适合当地实际的扶贫项目,安排到那些真正贫困的村寨和贫困农户,努力提升贫困村寨和贫困农户的“自我造血”功能。

在如何选派驻村扶贫干部的问题上,也需要我们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期盼什么样的帮扶干部,组织部门就能够选派什么样的干部下去。在因村派人帮扶问题上,相关组织部门也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努力把那些了解党的扶贫政策、热心农村扶贫工作、具有相关知识背景、懂得相关专业技术、熟悉扶贫工作业务、能够吃苦、善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农村贫困地区去,使他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能够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实实在在地为贫困地区谋发展、促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把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转化为帮助困难群众的工作行动,团结和带领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齐心协力、埋头苦干、攻坚拔寨、奋力拼搏,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打赢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总决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龙 菲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党员干部精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精准的打铁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