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专业群建设实践之探索
--------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例

2017-03-10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训室基地实训

吴 海 丽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学院, 浙江 杭州 311402)

高职旅游专业群建设实践之探索
--------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例

吴 海 丽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学院, 浙江 杭州 311402)

高职专业群具有学科基础相关和职业领域相近的共同特征。专业群建设要把握好课程的共享性、基地的互用性、师资的兼容性、文化的融合性。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群开展了强调共性,构建共享型课程平台;资源互用,建立旅游综合实训基地;突出兼容,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文化融合,拓宽校外基地功能的实践探索,以期为提高旅游类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为旅游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做出贡献。

高职; 旅游专业群; 人才培养; 实践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有着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征,专业人才培养也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性,从而引出了专业群与职业岗位群的相关性。它既不同于学术性本科院校按照专业学科相近的相关专业组合而成,也不是按照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来划分。因此,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是一个针对职业岗位而互相联系的职业系统,它具有学科基础相关和职业领域相近的共同特征。本文认为,高职专业群建设要把握好几个要素:课程的共享性、基地的互用性、师资的兼容性、文化的融合性。依据专业群建设的理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杭科院)开展了旅游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杭科院旅游专业群建设的背景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以上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1]。有专家认为,专业群有时被作为“教学管理单位”,即“将专业作为课程的组织形式,将专业群作为学校内部资源使用与人才产出的实体组织”,“再以专业群为单元组建二级学院”[2]。“群主”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群主”的工作重点是把握专业群发展方向,协调专业(方向)设置及课程资源,组织专业群职业领域基本工作任务课程建设[3]。杭科院在原有的酒店管理和会展策划与管理基础上,根据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于2011年成立了旅游学院,并在后期新建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开展了以教学院长、专业带头人为“群主”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任务,结合学院三个专业同属于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旅游大类旅游管理类相互关联度较高这一特性,经过几年的发展与积累,初步形成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重点核心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相辅的旅游专业群。

在旅游学院建立初期,各专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都片面注重自身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很好地着眼于全面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缺乏系统性培养,致使各专业人才的职业生涯得不到可持续发展,也使有限的教学资源造成了浪费。2016年《杭州市旅游休闲业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全面推动杭州旅游产业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转型升级,把杭州建设成为“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的发展定位。同年7月,杭州市委又提出了把杭州建成“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的目标等。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综合性高、关联性强、带动系数大”等特点[4]。通过汲取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旅游专业群主动对接杭州市旅游休闲产业,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立足于培养“旅游住宿、旅行代理、会展节庆、休闲度假”等服务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提升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中的竞争力,为杭州乃至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强调共性,构建共享型课程平台

杭科院旅游学院旅游专业群以浙江尤其是杭州的旅游业为“服务域”,并根据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确立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专业群核心专业。虽然学院成立时间不长,但旅游专业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服务于酒店与餐饮企业,在服务业人才紧缺的大形势下发展迅速。经过几年的办学经验与校企合作的积淀,对其他两个专业起到了较好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主要服务于各类展馆及会展企业。近年来,国家对会展行业逐步重视,尤其是江浙一带会展业发展迅猛,这给学院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带来了极大的机会。2013年,由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负责人牵头,成功申报了杭州市属高校第二批市级重点实训基地----“会奖旅游综合实训基地”。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主要服务于旅行社与旅游风景区。该专业成立于2013年。以上三个专业均属于旅游服务业,职业岗位群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产品的核心内容均由服务组成,服务属性鲜明。其培养的人才都应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同时,旅游专业群三个专业的内在关联性,使院内教育资源得到了整合与共享,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整合优化,推进了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使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5]。

结合行业发展的需求及专业间的共性特征,同时考虑到旅游服务行业共同的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学院旅游专业群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整合优化,系统建构了“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立了三个专业之间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旅游群平台课程)----“旅游概论”“人际沟通”“职业形象与礼仪”“市场营销基础”等。四门课除共通的知识点外,还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模块教学。如“职业形象与礼仪”,不仅教授基本的礼仪知识,还根据酒店业、会展业、旅游业等不同岗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模块教学;在公共基础课中共同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实现三个专业的资源在旅游专业群教学中的共享共用。

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性,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行业认可度,从而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群平台课程的同时,深入学习专业模块课程,以着重培养其专业能力。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酒店服务管理实践技能,使其能胜任高星级和精品特色酒店的中基层管理等岗位的工作;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会展策划与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其能胜任会展行业企业的策划、营销、项目管理等岗位的工作;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旅行社运行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经营管理理念,使其具有旅行社主要岗位操作技能和导游服务基本技能,能胜任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的岗位工作。

在要求学生学习各专业知识与培养其能力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选择其他专业的专业模块课程,并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以培养学生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拓宽其视野及持续成长的能力,为其人生的跨专业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资源互用,建立旅游综合实训基地

1.实训基地整合、提升 旅游专业群的实训主要以旅游学院已有的专业实训室为基础。由于校内实训资源有限,并且前期建设过程中存在专业定向分割倾向,导致了场地分散、集约程度不高、功能单一与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校内教学与实训资源的共享,并使实训基地无法适应行业快速变化的需求。学院立足现有条件,集约建设,结合杭州市“产学对接”工程和杭州市属高校第二批重点实训基地项目,全面整合学院的旅游专业群实训基地,对实训室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整合,进一步完善了实训室体系,加强了实训功能,实现了实训室资源功能的最大化。根据专业平台课程的开设情况,设置由“旅游营销创新实训室” (兼具旅行社“呼叫中心”的功能)“会奖旅游创新实训室”(兼备了原有的模拟展务公司实训室的内容)“礼仪实训室”三个实训室组成的旅游服务专业群平台实训室,其他专业实训室,如模拟导游、客房、餐饮宴会、展览设计、旅游综合管理、会议等实训室各为专用的局面。同时,学院还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构建“1+4”的教学实践模式,全面推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1”是指旅游综合实训基地,也就是学院内所有实训室。“4”是分别指校“餐饮实训楼”作为酒店管理专业体验实践基地,校陶研馆、校园导游讲解、余云建金牌导游工作室(市级)作为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体验实践基地,校园读书节、实习推荐会、校内淘宝展、校内大型会议接待等项目作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体验实践基地,创业会奖旅游工作坊作为学院创新创业体验实践基地,这4类基地统称为体验实践活动基地。

2.建设智能化管理平台,方便管理与学生使用 旅游专业群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准备和支撑,其中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学院在旅游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融入实训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积极打造智慧旅游型实训基地。智慧旅游实训基地建立在当下热门的智慧旅游这一全新概念基础上,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培养新一代旅游服务业人才的摇篮。旅游实训基地集成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大量信息技术元素,建立一个集信息管理、实时监控、无人值守、数据推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基于此平台,学生、教师能更高效地使用基地资源,教学、学习效率获得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这样的平台也大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通过该平台,管理人员能收集实训室开放使用过程的相关信息。通过分析这些统计信息,可以提高实训室使用效率,为进一步建设实训室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3.实现基地文化育人 校内实训基地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校内的教学、活动场所,其完备的设施、完善的管理等也是重要的育人环境。学院为加强职场文化建设,更好地展现学校及学院创新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成果、现代服务业职业素养、文化传承等内容,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将走廊作为学院整体布局的中轴线,建立了文化长廊。这个长廊体现了专业特色、人文关怀、旅游风情,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产品、酒店、会展中心的图片及简介等,提升了学院的精神面貌,传达了学院信息,同时也让学生在校内就受到了旅游服务行业企业文化的熏陶。

四、突出兼容,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1.鼓励教师走出去,深入大旅游行业 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团队建设则是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专业及旅游专业群发展的需要,学院形成了以专业群建设为主线的师资队伍,要求全体教师积极提升学历和职称,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多出科研成果。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利用周末、节假日下企业,为社会提供服务,并及时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信息及对人才的要求。学院还积极鼓励专业带头人、教师参加培训、进修,做访问学者等,以此来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希望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明确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同时,也鼓励不同专业的教师对大旅游业、基本职业形象与礼仪等都有基本的认识,并都能承担一门群平台课的教学任务。

学院不仅鼓励和要求专任教师以各种方式深入行业与企业,还专门派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挂职半年以上,加强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对接,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政府政策,为学院的良性办学、政校充分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专业群教学团队 旅游服务专业群的建立,首先需要学院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推动。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通过理论学习、外出考察、行业调研,结合杭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定位,跨出探索专业群建设的第一步----解放头脑、探索未来,寻找三个专业之间的共性基础,打造旅游服务专业群。同时,要求专业群教师转变观念,增强“群”意识,特别是专业群平台课程教师。要求专业群教学团队教师在完成各自团队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行业资格认证培训,获取不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与校内社团活动,面向整个学院开设与专业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等,努力打造具有三个专业都需要的教育教学能力、技能服务能力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组织任课教师对同一门群平台课程进行共同备课、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根据三个专业的共性及特性开展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共性部分相互交流、相互吸收与提升;在特性方面,按照授课特点及专业要求分模块教学,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建设,学院内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以上,“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校外兼职教师及柔性引进人才比例达到35%以上。

五、文化融合,拓宽校外基地功能

1.加强与区域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必须适应社会与区域市场的需求,必须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目标。因此,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学院在旅游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口径,由单一的专业合作企业向集团企业合作转变;以常务理事会、会员单位等身份加入部分行业协会组织。与相关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学院能更好地为区域旅游服务行业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旅游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三位一体”为目标,注重专业群的共享性,促进各专业学生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注重专业的深入性,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的规范化,顶岗实习的职业化。在考虑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鼓励学生跨专业实习与就业。

目前,杭科院旅游专业群共建立了35个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其中5个实训基地为三个专业所共享。如2016年G20杭州峰会,学院通过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合作,派遣学生到接待酒店、峰会主会场、旅游景点等进行全面服务。学生表现出的专业素养与技能,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及杭州市副市长陈红英的专门批示与肯定。学校也获得了“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2.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注重校企文化融合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并融入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学院专门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初期就与行业、企业对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方案论证会,使人才的需求契合度达到较佳水平。同时,学院还利用多种渠道,培育学生技能,有意渗透、营造企业文化,聘请合作企业的经理、技术骨干做兼职教师、开设讲座,使校企之间有深度的文化融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对接业内的理念、技能和要求。学院还针对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就业、择业是非观,开设了“第二课堂”“始业教育”“就业与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与讲座,邀请企业专家、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与学生进行交流、座谈。校企双方的长期互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促进了校企双方的合作交流、文化融通。

[1] 曹 望.对专业群建设中深化校企合作的探讨----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物流重点专业群为例[J].职业教育,2015(3).

[2] 梅亚明.高校专业群的集约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17).

[3] 沈建根,石伟平.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4] 瞿立新.高职旅游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2(33).

[5] 孙毅颖.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问题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On Tourism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the Study of Tourism School of H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WU Hai-li

(School of Tourism, H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Hangzhou 311402, China)

The specialty group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 relative disciplines and similar occupational areas.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should insist the idea of sharing courses, training bases, teaching staffs and culture. The tourism school of Hangzhou Polytechnic has launched a series of practices and explorations concerning emphasis of similarity such as constructing a sharing course platform; mutual use of resources, constructing of a comprehensive tourist training base; highlighting compatibilit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 fusion of culture and maximizing the functions of off-campus training bases. All of the efforts made a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ourist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serv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urism specialty group; talent cultivatio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2016-10-17

本文系2014年度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项目“高职旅游专业群建设研究----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例”(HKYJG-2014-03)的研究成果之一。

吴海丽(1981-),女,浙江义乌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G718.5

A

1672-2388(2017)02-0080-04

猜你喜欢

实训室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
高职院校实训室科学化管理探究